司馬懿的名聲為什麼這麼臭?原來他不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司馬懿名氣雖然很大,但在歷史上的名聲卻不怎麼好。

司馬懿同諸葛亮同為三國時魏蜀兩國的實權人物,也同樣為維護各自的國家而奮鬥一生,但諸葛亮鞠躬盡瘁的美名傳遍天下,無人不知,而司馬懿卻成為奸詐邪妄之人的典型代表。

不過從司馬懿及其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和孫子司馬炎的歷史貢獻來看,他們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最終完成了一統天下的重任,結束了數十年天下軍閥紛爭亂局,創建了西晉王朝,使得華夏文明得到進一步發展壯大的機會,所以,司馬懿早期的名聲還是不錯的,甚至受過一些人的讚譽。

據史載,司馬懿生前在曹魏政權的威望極高,甚至連曹魏政權的叛臣毌丘儉、文欽在其死後討伐司馬師的檄文中,依然對司馬懿有「故相國懿,匡輔魏室,歷事忠貞」的讚譽。

史書上也稱其使「天下欣賴」「天下大悅」。

網絡配圖

晉朝太康年間,晉武帝司馬炎統一全國,國家經濟繁榮,出現久違的太平盛世局面。

當時的西晉王朝重視農業生產,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民和俗靜,家給人足,牛馬遍野,餘糧委田,出現了四海平一、天下康寧的昇平景象,實現了「天下無窮人」的太康之治。

面對這種治世,百姓自然對晉朝比較滿意,此時,很多有識之士對推動三國統一的司馬懿及其家族也是比較推崇的。

可見,在曹魏政權末期和西晉朝初期,人們對司馬懿推動三國一統所做歷史貢獻是肯定和讚譽的,那麼,司馬懿的名聲為什麼到後來越來越壞了呢?他的名聲又是何時開始變壞的呢?

趣歷史官方微信號:qulilshi_v5

令司馬懿絕對想不到的是,他的壞名聲是拜其子孫所賜,特別是發動臭名昭著的「八王之亂」的那些混蛋王爺,他們為了權力悍然發動的一場場內亂和自相殘殺,嚴重攪亂了國家秩序,將百姓生活推向水深火熱,導致五胡亂華的漢民族大悲劇。

所以,在永嘉之禍以後,很多有識之士經過反思後,逐漸認識到導致五胡亂華、中原大亂的罪魁禍首,就是占據統治地位的司馬家族,並進而向上推展到司馬炎、司馬昭,甚至司馬懿,尤其責怪司馬懿弄權,導致曹魏丟失政權。

由此,司馬懿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開始下降,到了東晉時,由於皇室衰弱,國家大權長期操縱在世家大族手中,所以一些以蜀漢為正統的聲音開始出現。

東晉滅亡之後,人們對兩晉的評價普遍不高,到了隋唐之後,在民間說書戲曲中對三國歷史的看法更是傾向以蜀漢為正朔。

到明代《三國演義》之後,司馬懿的名聲更是完全被諸葛亮超越,成為反襯諸葛亮形象的配角,出現了「空城計、火熄上方谷、見木雕魏都督喪膽」等,一些列貶低司馬懿的橋段,由此,司馬懿的壞名聲算是徹底深入人心了。

唐朝在修《晉書》時,李世民曾為《晉書·宣帝紀》作史論,從司馬懿性格、軍事、政治等多方面的表現,對其進行了比較全面客觀的評價。

李世民對司馬懿後期輔佐曹魏政權的表現進行了質疑,責問他「輔佐之心,何前忠而後亂?」並用晉明掩面與石勒肆言的典故,指出古人有云:「積善三年,知之者少,為惡一日,聞於天下。

」並揭露司馬懿「雖自隱過當年,而終見嗤後代。

亦猶竊鐘掩耳,以眾人為不聞;銳意盜金,謂市中為莫睹。

故知貪於近者則遺遠,溺於利者則傷名;若不損己以益人,則當禍人而福己。

從李世民對司馬懿的這些評價看,他深刻地揭露了司馬懿用奸詐和陰謀,奪得曹魏政權最高權力的做法的確不算什麼光彩的事。

陰奪曹魏政權後,其子孫後代如果能竭盡全力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時間久了,人們也也許就認可了,可偏偏他的不肖子孫紛紛登上歷史舞台胡為一通,弄得漢民族政權和華夏文明傷痕累累,甚至差點被外族滅絕,所以,後世讓司馬懿背鍋也不算委屈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西晉|司馬炎子承父志,西晉開國!

華夏皇帝漫談之武帝司馬炎長子得立 以柔治國晉武帝名叫司馬炎,是司馬昭長子,西晉王朝的第一位皇帝。他結束了動亂的三國爭雄時代,使中國再次統一。他在位前期勵精圖治,與民休息,繁榮了西晉經濟;但到了後...

三國後面是哪個朝代,是誰一統天下?

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中國年史順口溜。這樣一首耳熟能詳的中國年史順口溜是否已經把你拽回了中國的古代,即便是穿越相信很多...

三國中最負責的領導人,生於亂世的英雄

司馬師(208-255年3月23日),字子元,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人。三國時期曹魏權臣,官至大將軍,西晉奠基人之一。他是《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死對頭司馬懿的長子,路人皆知其心的司馬昭的哥哥,...

解析三國謀臣司馬懿是如何一步步篡位的

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是司馬懿的孫子,雖然三國時期曹魏一族的政權很大,但是從史實來看,司馬懿一族統一了三國。了解司馬懿的生平經歷後,那麼司馬懿為什麼能篡位呢。如今,在很多史書資料中,都有講述司馬懿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