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後面是哪個朝代,是誰一統天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中國年史順口溜。
這樣一首耳熟能詳的中國年史順口溜是否已經把你拽回了中國的古代,即便是穿越相信很多人也是更願意選擇唐宋元明清這樣的朝代。
俗話說亂世三國有爭議是傳奇,關於三國你究竟了解多少,三國後面是哪個朝代你知道嗎?三國後面到底是誰一統天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說說這一系列問題。
三國後面是哪個朝代
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
三國滅而晉朝起,到了這裡再說三國後面是哪個朝代,答案也就水落石出毫無疑問,三國後面的朝代就是晉朝。
晉朝(265—420年),是中國歷史朝代之一,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
它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屬於六朝之一。
魏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公元266年2月8日),司馬炎逼迫魏元帝禪讓,即位為帝國號大晉建都洛陽,史稱西晉。
丞相、疏族琅琊王司馬睿受到王氏和中朝勛臣的一致擁戴,317年三月在建業承制改元,即晉王位,改建業為建康,史稱東晉。
兩晉共傳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下面我們來看看具體的經過。
司馬氏在三國時期為曹魏世族,高平陵事變後掌握魏國政權。
265年,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位,國號大晉,即晉武帝。
280年,西晉滅孫吳而統一天下,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荒淫無度、縱情享樂,那些皇親貴戚、官僚大臣緊隨其後,縱情聲色,極盡奢華,這種風氣必然給國家帶來嚴重的後果。
所以和平穩定的局面只維持了短短的十一年(280年滅吳統一結束東漢末期和三國時期總共96年的大亂到291年八王之亂開始了長達298年的五胡十六國及以後的南北朝紛爭)。
晉惠帝繼位後朝廷漸亂,領有軍權的諸王紛紛爭權,史稱八王之亂。
晉朝元氣大傷後,內遷的諸民族乘機舉兵,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大量百姓與世族開始南渡。
316年,西晉被匈奴建立的政權所滅亡,北方從此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
317年晉朝宗室司馬睿於建康稱帝東晉建立,據有中國南方的領土。
中原的世族及平民陸續南遷形成中國北方僑民和南方土著聚居的局面。
東晉初期王導等人採取鎮之以靜策略穩定局勢,皇權衰落,朝廷大權主要由世族掌握,由於軍權外重內輕,朝廷控制力弱不少方鎮心懷野心,先後發生了王敦之亂、蘇峻之亂及桓溫專政。
雖然部分士族當權者有恢復之心,前後發動幾次北伐,但是朝廷擔心野心家藉此擴張勢力,大多消極支持。
383年東晉與前秦淝水之戰後得到暫時鞏固。
兩晉時期少數民族遷至中原,北人南遷,兩晉總歷時一百五十六年。
公元420年劉裕建立宋,東晉滅亡。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楚吳,二晉前後沿,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由此可見三國之後是晉朝。
三國後面是誰一統天下
1、三侍曹皇賜九錫
東漢末年,朝廷昏庸腐敗,在統治階級內部,宦官集團和官僚集團之間爭奪權力的鬥爭日益激烈。
公元189年漢靈帝駕崩,劉辯即位史稱少帝。
這時中軍校尉袁紹乘機起兵,一舉誅殺大小宦官兩千餘人結束了為時數十年宦官專權的局面。
但是由此也引起了天下大亂,各郡、州、縣出現了失控的局面,經過幾十年的兼并戰爭,最後出現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分裂局面。
魏武帝曹操霸主中原;昭烈帝劉備稱雄西南;吳大帝孫權割據江東。
三國之間連年混戰,廣大百姓飽受禍害,有的流徙有的死亡,村落破敗,戶口大減。
司馬炎的祖父司馬懿,河內郡溫縣人,祖上許多人做過西漢的大官,是有名的望族,後來當上了曹操丞相府主管一切事務的主簿。
司馬懿老謀深算智慧過人,曹操死後司馬懿歷任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兩代總管朝政的重臣,主管軍事統率魏軍,同東吳、蜀漢對峙。
司馬懿善用兵,可謂變化如神,所向無敵。
就連智謀驚人的諸葛亮和孫權,遇到司馬懿也不免有些顧忌。
公元239年魏明帝死,8歲的曹芳即位,由司馬懿和曹爽共輔幼主。
曹爽知道司馬懿實力比自己強百倍,對自己的威脅太大,所以決定除掉司馬懿。
司馬懿見勢不妙,便在曹爽輔政後的第8年聲稱自己年老多病,力不從心,回鄉養病,但在暗地裡等待時機伺機而動。
公元249年曹爽陪伴魏帝曹芳到洛陽城南90里的高平陵去祭祀,佯稱重病的司馬懿利用這一時機,假借皇太后的懿旨,精神抖擻地在城內突然舉行政變。
最後魏帝終於迫於司馬懿的威逼誅殺了曹爽,曹魏的軍政大權又重新轉移到司馬懿手中。
公元251年司馬懿得病去世,他的長子司馬師任撫軍大將軍、錄尚書事,繼續輔政。
公元254年魏齊王曹芳遭廢黜,另立年僅14歲的曹髦為帝。
不久司馬師死他的弟弟司馬昭接任其職,朝廷里的要事都必須經過司馬昭之手。
公元260年曹魏皇帝連續被廢被殺,改朝換代的氣氛一年比一年濃厚,司馬昭實際上已經掌握了皇權。
但社會上還有相當一批人對這一局面很不滿意。
司馬昭一邊收羅文人學士為自己登基製造輿論,一邊積極準備征討三國之中力量較弱的蜀漢。
公元263年司馬昭派大將率兵18萬進軍蜀漢,魏帝曹奐下詔將司馬昭封為晉公,拜為相國,並賜「九錫」,即:最華貴的車馬、王袍似的衣服、樂器、朱紅色的門戶、有屋檐的台階、300名衛兵、先斬後奏的刀斧、表示征伐的弓箭、祭祀用的香酒。
這九錫是古代帝位更替的前奏,往往先受九錫,再行帝位禪讓之禮。
公元263年蜀漢滅亡,司馬昭因功又封為晉王。
2、無為之法領萬國
說到這裡司馬昭基本上掌握了魏國的大權,魏國皇帝成了名副其實的傀儡。
司馬炎是晉王司馬昭的長子,按照封建時代立嫡以長的制度司馬炎本該是合法的王位繼承人,但其父司馬昭把小兒子司馬攸過繼給自己的哥哥司馬師為子並打算立之為世子,正是在這種複雜的政治背景下不甘寂寞的司馬炎開始了他爭奪王位的活動。
司馬炎卻似乎是一個天生的政治家他在氣質上幾乎完全秉承了父輩的天性,既有足以左右形勢的謀略,同時也有著一副寬厚仁慈的外表。
總之政治家的天性加上客觀上的優勢,使得他在複雜的宮廷鬥爭中遊刃有餘。
到晚年司馬昭不得不以強大的政治理智克服個人情感,接受了大臣們的建議,立司馬炎為世子。
公元265年司馬昭病死,司馬炎繼承了相國晉王位,掌握全國軍政大權。
同年12月過精心準備之後,仿效曹丕代漢的故事,為自己登基做準備。
司馬炎於公元265年登上帝位改國號為晉,史稱為西晉,晉王司馬炎成了晉武帝。
但這時的司馬炎心裡並不輕鬆,他很清楚雖然他登上王位寶座,但危機仍然存在。
從內部看他的祖父、父親為了給司馬氏家族奪取帝位鋪平道路,曾經對曹操以後的曹氏家族以及附屬勢力進行了殘酷的屠殺,這件事所造成的陰影至今仍然橫亘在人們的心中。
從外部看蜀漢雖平孫吳仍在,雖說此時的東吳已不足以與晉抗衡,但畢竟也是一個不小的威脅。
內憂外患告訴司馬炎,要想鞏固政權,進而完成吞併東吳、統一中國的大業,就首先要強固統治集團本身的凝聚力,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採取懷柔政策。
為此司馬炎在即位的第一年即下詔讓已成為陳留王的魏帝載天子旌旗,行魏正朔,郊祀天地禮樂制度皆如魏舊,上書不稱臣。
同時又賜安樂公劉禪子弟一人為駙馬都尉,第二年又解除了對漢室的禁錮。
這不但緩和了朝廷內患消除了已成為司馬氏家族統治對象的曹氏家族心理上的恐懼,而且還安定了蜀漢人心,進而為贏得吳人的好感,為吞併東吳取得了主動權。
為了儘早地使國家從動亂不安的環境中擺脫出來為統一奠定牢固的基礎,無為與寬鬆政策成了西晉之初的立國精神。
當年曹魏王朝的奠基者曹操繼東漢的動亂政治之後為了安定人心恢復國力,曾實行了比較寬鬆開放、節儉求實的治國方略。
但到了曹丕政治漸趨嚴厲社會風氣亦腐敗,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不斷把強大的物質重負轉移到百姓的身上。
而長期的戰亂更使百姓在慘澹的生計之外還在心理上增添了一種恐懼與疲憊。
在這種情況下司馬炎反其道而行之,提出無為而治的強國方略是最適合不過的。
3、滅東吳一統全國
西晉成立之初晉武帝為了收買人心大封功臣,短短几年時間共封57個王,500多個公侯,蜀漢滅亡不久晉武帝為了穩定巴蜀人心又任用了一批原在蜀漢供職的官吏為朝官,穩定各級官吏以確保社會穩定地過渡。
因為晉武帝還看到蜀漢雖亡東吳未滅,全國還未統一。
於是他開始運籌帷幄準備擊滅東吳,結束全國的分裂局面。
其實早在三國鼎立之時,魏的勢力已超過蜀、吳。
公元263年魏滅蜀之後,三國鼎立變成了南北對峙,魏的力量更加強大。
晉武帝代魏之後雄心勃勃,「密有滅吳之計」,準備出兵滅吳,統一全國。
西晉全國正處於一種積極的態勢之中,然而吳國卻是在走下坡路。
吳主孫皓的荒淫、殘暴使吳國喪失了重整旗鼓的機會。
孫皓的殘暴註定了他要滅亡,由於孫皓的殘暴使手下的將領們也對他喪失了信心,紛紛投降西晉。
西晉的大臣們見吳國國力下降政局不穩,也紛紛勸說司馬炎趁機滅掉吳國。
為了完成滅吳大業晉武帝在戰略上做了充分準備,早在公元269年他就派羊祜坐守軍事重鎮荊州,著手滅吳的準備工作。
羊祜坐鎮荊州後減輕賦稅,安定民心,晉軍採取了「以善取勝」的策略,晉武帝在襄陽一邊命羊祜以仁德對吳軍施加影響,一邊在長江上游的益州訓練水軍,建造戰船。
經過長達10年時間的充分準備,公元279年晉軍開始向東吳展開大規模的進攻。
為了迅速奪取勝利晉軍分5路沿長江北岸,向吳軍齊頭並發。
20萬晉軍直撲東吳,結果沿江東下的晉軍乘機攻占了建業。
由於晉武帝準備充分,時機恰當,戰略正確,前後僅用了四個多月,便奪取了滅吳戰爭的全部勝利。
從此,東吳的全部郡、州、縣,正式併入晉國版圖。
太康元年(280年)三月,三國鼎立的局面完全結束了。
晉武帝司馬炎終於統一了全國,結束了長達近百年的分裂局面。
三國的形成鼎立與結束
翻開中國古代史我們不難發現後人對於三國的評價,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
這也是就是說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東漢與西晉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主要有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
赤壁之戰中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
次年劉備在成都接續漢朝,史稱蜀漢。
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
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恢復國內生產。
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鼎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
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氏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
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國號「晉」,史稱西晉。
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
司馬懿之弟司馬孚活了92歲,他是否魏晉朝時期最長壽的人?
在《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電視劇里,司馬懿的主角光環很明顯,他身邊有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有忠誠的學生比如鍾會、鄧艾,都是輔助他的綠葉級人物,還有幾位配角比如司馬八達——他的親兄弟們,也是他...
時間軸:從漢末到隋初——四百年亂世,孕育隋唐盛世的胚胎期
【處亂世】這一期將縱覽中國歷史上最長的一段亂世。以最粗粒度,最宏觀的視角,去概覽一下這段歷史。如大家對這段時間的人、事感興趣,歡迎關注【處亂世】頭條號。這段亂世,從張角的黃巾起義開始(公元184...
中國歷史上最低調的大一統王朝,他徹底結束了上百年的三國時代
西晉(265—316年)是中國一個朝代,晉武帝司馬炎於265年取代曹魏政權而建立,國號晉,定都洛陽,區別於五代時的後晉,史稱「西晉」,又稱為司馬晉。西晉為時僅五十一年,倘由滅吳始計,則僅三十七...
古代最讓人厭惡的朝代,雖然一統天下,但讓漢人做了三百年亡國奴
晉朝為什麼會成為中國有史以來最黑暗的朝代?論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巍巍中華五千年有過許多偉大的大一統王朝。若問最喜歡哪個王朝,肯定是各抒己見,都有自己的看法,一掃天下的大秦,文化鼎盛的唐宋,...
西晉|司馬炎子承父志,西晉開國!
華夏皇帝漫談之武帝司馬炎長子得立 以柔治國晉武帝名叫司馬炎,是司馬昭長子,西晉王朝的第一位皇帝。他結束了動亂的三國爭雄時代,使中國再次統一。他在位前期勵精圖治,與民休息,繁榮了西晉經濟;但到了後...
三國,魏晉,南北朝,這段最混亂的歷史時間線你都弄明白了嗎
在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裡,曾經出現過好幾個非常混亂的時期。在這些天下最為混亂的時期,卻是群雄爭霸,人才輩出,後人回憶起這些時期,當真是星河燦爛,精彩紛呈,當然還有由此引發的這個哲學問題——是...
看歷史:歷史黑暗時代—魏晉十六國
曹魏後期,政治日益腐敗,階級矛盾越來越尖銳。與此同時,統治階級內部出現了以曹爽為首和以司馬懿為首的兩個集團的對立和鬥爭。公元249年(嘉平元年),曹爽等陪同曹芳出洛陽城南拜謁魏明帝陵,司馬懿乘...
你知道 漢朝和隋朝中間有什麼朝代嗎?
1.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東漢與西晉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主要有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中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