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厲害的招數,不在武功之中,而是陰謀詭計,機關陷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小A短評三國風雲人物之「庸兒」樊稠
文:小A史蒂芬
宋果字仲乙,另記仲文,扶風郡(今陝西興平縣東南南佐村)人。
性格彪悍輕佻,喜歡替人出頭打架報仇,是郡縣裡有名的一害。
後來他遇上了漢末有名的教育家郭泰,被郭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訓教警戒一番後,叩頭悔罪,從此改過自新,終於以貞烈的氣節而聞名天下。
被三公徵辟,官至侍御史、并州刺史。
後來成為李傕屬下,在李傕郭汜大交兵的時候,與楊奉合謀計劃誅殺李傕,不幸事情敗露,於是將兵背叛李傕。
由此李傕實力大減,而宋果則自此下落不明。
韓暹、胡才、李樂三人與楊奉本來都是黃巾軍餘部白波軍的將領。
白波軍是發源於西河白波谷(今山西襄汾縣永固鎮)的一支黃巾軍部隊,最初由郭太率領,曾經擊敗過董卓女婿牛輔,與張燕的黑山軍並稱於世。
郭太死後,楊奉等人投靠了李傕,是李傕手下實力強勁的僱傭兵。
在李傕郭汜大交兵的時候,楊奉因為不滿李傕劫持漢獻帝,而與李傕反目。
後來漢獻帝在逃亡洛陽的途中,被郭汜追趕逃入楊奉的大營。
楊奉擊敗了郭汜,並且與董承繼續護送漢獻帝向洛陽奔逃。
在弘農曹陽縣被李傕郭汜的二次聯合軍隊所阻,楊奉急招河東白波帥韓暹、胡才、李樂三人前來相助,牽制住李傕郭汜聯軍,自己則繼續護送漢獻帝到了安邑縣,並且臨時設朝議事,封韓暹為征東將軍、胡才為征西將軍、李樂為征北將軍,三人與楊奉董承一同主政,這裡邊肯定也有挾持獻帝的成分。
這個時候,五個人產生了分歧,楊奉董承韓暹主張繼續護送天子去洛陽,而胡才李樂則主張留在河東。
結果當然是分道揚鑣,楊奉董承韓暹護送這天子向洛陽進發,而胡才李樂則留在了河東繼續發展。
不過,沒多久胡才被自己的仇家所殺,而李樂則發病而死。
韓暹卻一直跟隨楊奉,先投袁術,又投奔呂布。
在公元197年,楊奉被劉備誘殺。
韓暹逃往并州,據《九州春秋》所記載,在并州,韓暹被一個叫做張宣的人所殺。
李暹,《太平御覽》卷九十二記載為李進,是李傕哥哥的兒子,官至副車中郎將。
李傕郭汜大交兵的時候,李傕欲劫持獻帝,正是派李暹去劫持的。
這件事記載在《三國志董卓傳》的裴注引用的《獻帝起居注》中,原文是這樣「初,汜謀迎天子幸其營,夜有亡告傕者,傕使兄子暹將數千兵圍宮,以車三乘迎天子。
」
小說中的李別,應該是羅貫中的誤記,在史書中應該就是李利,也是李傕哥哥的兒子。
在本系列《「益州牧」劉焉》一篇中有所提及。
就是在馬騰韓遂進犯長安,李傕派郭汜樊稠以及侄子李利一起,與馬騰韓遂在長平觀下交戰,馬騰韓遂大敗潰逃,李利又和樊稠一起追擊韓遂,期間發生了韓遂與樊稠「駢馬交臂」的事件,李利由此懷疑樊稠與韓遂暗中勾結相通,回到長安後密告給了李傕。
李傕這才在後來設鴻門宴誅殺了樊稠。
韓暹和李利在歷史上並沒有交代其結局,估計應該是在曹操夷滅李傕三族的時候一同被殺。
既然說道樊稠,今天就把前面漏說樊稠簡單說一下,。
樊稠,涼州金城郡金城(今甘肅永靖西北)人,是董卓手下重要部曲之一,與李蒙王方關係密切。
董卓死後,樊稠參與了李傕郭汜張濟合兵進犯長安誅殺王允呂布的軍事行動,並且取得勝利。
被封為右將軍,萬年侯,與李傕郭汜共同執掌朝政。
個人感覺樊稠有可能是當時包括李傕郭汜張濟在內的董卓舊將中武力值最高的一個,在與馬騰韓遂的長平觀之戰中表現出色,起到關鍵性作用。
所以追擊馬騰韓遂的任務才會由樊稠負責,他一直追擊馬騰韓遂了到陳倉。
馬騰韓遂被逼得無可奈何,就由韓遂出面與樊稠拉關係套近乎,使出「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的軟刀子。
據《九州春秋》所載,韓遂與樊稠兩個人並馬相交,有說有笑,韓遂說道「天地反覆,未可知也。
本所爭者非私怨,王家事耳。
與足下州里人,今雖小違,要當大同,欲相與善語以別。
邂逅萬一不如意,後可復相見乎!」
平心而論韓遂的這句話沒有任何問題,對於當時統治長安城的董卓舊將來說,無論是權力、聲望還是實力,都是岌岌可危的存在,每時每刻都有覆滅的危險,給自己在涼州的老家留一條後路還是很有必要的。
樊稠的做法本身並沒有問題的,只是他似乎沒有什麼防人之心,竟然沒有對李傕的侄子李利有所隱瞞,之後也沒有採取任何的補救措施,這就為自己留下了後患。
回到長安以後,李利當然要把樊稠與韓遂相會的事情告訴李傕。
不過據《資治通鑑》記載,李利這麼做可能是出於公報私仇,在李利跟隨樊稠郭汜一起攻打馬騰韓遂的時候,曾經由於作戰不利而被樊稠責罵,史書記載當時樊稠說道「人慾截汝父頭,何敢如此!我不能斬卿邪!」
雖然這一條記載未必屬實,李利也被司馬光誤記成李傕的父親,但是李利向李傕告密一事是確鑿無疑的。
而城府頗深的李傕卻不動聲色,他為了穩住樊稠竟然允許樊稠和郭汜與自己一樣開府,與三公並為六府,也擁有舉薦官吏的權利,這樣一來使得朝廷內部的權利爭鬥愈加激烈。
據《獻帝起居注》記載「傕等各欲用其所舉,若壹違之,便忿憤恚怒」。
這種爭鬥最後當然要演變成武力械鬥,這或許也是史書記載當時的長安城盜賊橫行的根本原因吧。
長安城也在這種爭鬥中自然而然的被李傕郭汜和樊稠劃分成了三份地盤。
表面上看是為了禁絕盜賊,而實際上他們自己就是盜賊,所謂的「各備其界」就是在爭奪各自的利益,所以才會有「猶不能制,而其子弟縱橫,侵暴百姓」的記載。
最後終於搞得長安城比董卓時期還要黑暗,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
在這期間馮翊郡的羌人發動過一場叛亂,被樊稠和郭汜所平定。
公元195年,即興平二年,李傕以朝廷的名義派樊稠東出函谷關去抵禦關東諸侯,而樊稠卻似乎並不願意去,他跟李傕討價還價,要求增加自己的兵力。
而李傕則藉此機會設宴席邀請樊稠前來商議增兵的事宜。
在宴會上,李傕命令他的外甥騎都尉胡封將樊稠刺死。
李傕殺死樊稠的原因主要當然是樊稠與韓遂的並馬相交,但更為深層次的原因還應該是爭奪權利的必然結果。
樊稠以勇猛著稱,在尚武的西涼軍中威望遠高於李傕,在與李傕郭汜爭奪長安城支配權的過程中應該是處於上風。
《資治通鑑》中就記載「傕亦以稠勇而得眾,忌之」,當樊稠的地位威脅到李傕的時候,將其除掉也就成為了一種必然。
而李傕並不敢公開與樊稠翻臉,而是選擇搞一個鴻門宴的陰謀詭計,趁著樊稠酒醉將其殺死。
這也說明李傕對樊稠肯定是有所忌憚的。
樊稠這個人果敢勇猛有餘,而智力不足,性情又比較狂妄自大不懂得收斂韜晦,雖然在涼州軍威望很高,卻還是敗在了陰謀詭計的面前。
對於樊稠,或許還是朱儁的那句「樊稠庸兒」,的評價,是最貼切不過的了。
風清揚曾經說過「世上最厲害的招數,不在武功之中,而是陰謀詭計,機關陷阱。
」,而這也是我們所需要領悟的最完美的詮釋了吧!
小A史蒂芬寫於2018年2月26日。
三國長安亂,曹操是如何挾天子以令諸侯的?
建安元年,除了屯田政策,還有一件事在曹操的政治生涯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讓他有了後來那麼輝煌的成就,那就是奉帝都許。奉帝都許,後人更喜歡稱作挾天子以令諸侯。事實上後來的確發展到了這一步。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