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炎統一三國時,為什麼厚待三國後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皇帝數量有很多,不過,說到大一統王朝的開國皇帝,卻是屈指可數的。

自秦始皇、漢高祖、漢光武帝後,晉武帝司馬炎成為第四位大一統王朝的開國皇帝。

公元265年,司馬炎襲父爵晉王,數月後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給自己,國號晉,建都洛陽。

公元279年,司馬炎命杜預、王濬等人分兵伐吳,於次年滅吳,統一三國。

而在統一三國的過程中,司馬炎是如何對待魏蜀吳三國的末代君主呢?

首先,公元263年,魏將鄧艾從陰平入,克綿竹,殺諸葛瞻父子,劉禪投降。

在蜀漢滅亡後,劉禪及一些蜀漢大臣被遷往洛陽居住,受封為安樂公。

在司馬炎登基稱帝後,也沒有難為劉禪,後者在洛陽去世,享年64歲。

公元265年,司馬炎嗣位晉王,曹奐被降封為陳留王。

到了公元302年,曹奐逝世,享年五十八歲。

和劉禪一樣,曹奐也是善終。

公元280年,在魏國和蜀國相繼滅亡後,吳國被西晉所滅,吳國末代君主孫皓投降西晉,被封為歸命侯,四年後在洛陽去世。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三國後主最終都得到善終,不但沒有一人丟命,而且他們的待遇都相對還不錯。

比如曹奐享受的待遇還很高,能夠享用天子旌旗,行曹魏正朔,郊祀天地禮樂制度皆如魏舊等。

那麼,問題來了,司馬炎為什麼會後代三國後主,而不是斬草除根,以絕後患呢?對此,在筆者看來,原因主要分為兩個方面。

方面,對於魏蜀吳三國的末代君主,在國家被消滅後,幾乎已經無法對司馬炎構成威脅了。

三國後期,經歷了長期的戰爭後,不管是普通百姓還是世家大族,都在渴求結束戰爭。

比如在鄧艾兵臨成都時,劉禪之所以開門投降,原因之一也是益州士族和百姓厭倦了戰爭。

而司馬炎在消滅東吳時,也沒有遇到太強的抵抗。

所以,對於魏蜀吳三國的末代君主,即便想要東山再起,也很難翻得起多大的浪。

換而言之,既然曹奐、劉禪、孫皓已經不能對西晉造成威脅,並且三位君主幾乎都在司馬炎的眼皮底下,那何不做個順水人情,也有助於司馬炎自己在歷史上留下個好名聲。

另一方面,司馬炎之所以厚待三國後主,也是曹丕做得好榜樣。

最後,對於漢獻帝劉協,曹操、曹丕父子都可以算得上是厚待了,曹操不僅帶著漢獻帝遷都許昌,而且將自己的三個女兒都嫁給了漢獻帝。

至於曹丕,於公元220年逼迫劉協禪讓帝位給他,劉協告祭祖廟,禪位於曹丕。

時,曹丕還封漢獻帝劉協為山陽公,允許他在其封地奉漢正朔和服色,建漢宗廟以奉漢祀。

所以,曹丕對於漢獻帝劉協的厚待,也是司馬炎厚待三國後主的原因之一。

文/情懷歷史

微信公眾號:情懷歷史 ID:qinghuailishi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個亡國之君的不同結局,是輪迴還是巧合?!

李煜大詞人,被宋太祖趙匡胤擄到開封囚禁,並封他為違命侯,最後被毒死。李煜寫到「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懷念他的故國。趙匡胤將他囚禁是有沒有想到自己的子孫,...

司馬炎建立西晉後,如何處置三國的亡國之君?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個新王朝的誕生,意味著一個甚至多箇舊王朝和國家的覆滅。作為新王朝創建者的開國皇帝自然風光無限,而舊王朝最後的君主卻被冠以「亡國之君」的稱呼。一般情況下,新王朝對於前朝的「亡國...

司馬炎為何不殺曹奐?

一是曹丕樹立了一個光輝的榜樣。司馬炎之所以能夠善待三國後主,最根本的原因應該是因為曹丕樹立了一個光輝的榜樣。大家知道,公元220年,曹丕繼承曹操王位之後,逼迫漢獻帝禪讓,自己稱皇,但曹丕登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