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炎逼宮自立為王,統一三國之後,為何還要優待三國的末代君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中國的古代歷史中,當皇上的有很多,但是,真正做到開國皇帝的,卻沒有幾個。

從秦,漢朝兩個開國皇帝以後,司馬炎,也就是晉武帝成為大一統皇朝的開國皇帝,公元265年,繼承父親的爵位,然後逼宮於魏元帝,自己自立為王,國號為晉,首都建造在洛陽,然後,命令手下等人分頭行動,在即位後的第二年,消滅吳國,這樣,三國得以統一,那麼,消滅各國以後,他是怎樣對待魏蜀吳三國的末代君主的呢?

第一個,在公元263年,魏國有一個很有名氣的大將叫鄧艾的人,他打敗了敵人,占領一個叫綿竹的地方,殺死諸葛瞻父子,這樣,蜀國皇帝劉禪投降,之後,封劉禪為安樂公,吃喝玩樂,應有盡有,劉禪享年64歲去世,沒有受到刁難。

在以後,司馬炎嗣位晉陽,曹奐成為了陳留王,享年58歲去世,和劉禪一樣,沒有受到刁難,善始善終,吳國被滅後,吳國後主孫皓投降西晉,成為歸命侯,四年後去世,也沒有受到為難。

這樣,大家都可以看出來,三國時期的各位後主都沒有受到為難,待遇優厚,曹奐成為陳留王后,還可以使用天子旌旗,祭祀等一應禮儀,全部和以前一樣,那麼,大家就會有疑問了,為什麼呢?司馬炎為什麼沒有除之而後快呢?那麼,在大家的思考後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末代君主,投降以後,已經沒有什麼勢力了,對司馬炎沒有威脅,三國時期到了後期,生靈塗炭,百姓或者當權者都已經不希望再有戰爭的爆發,都一樣儘快結束戰爭。

就好像當時鄧艾攻擊蜀國的時候,劉禪打開城門,選擇去投降,就是為了當時城裡的士子和百姓都不希望有戰爭,同樣,在進攻東吳的時候,遇到的抵抗也沒有多麼激烈,因為,根據這樣的情況,即便君主們想要東山再起,情況也是不允許的,換句話說,這幾位君主都是在司馬炎的手底下,翻不起什麼風浪,司馬炎就為了顯示自己的寬厚,順水推舟,做個好人。

另外一個方面,司馬炎之所以如此寬厚,也是受到了曹丕的影響。

因為,在處理漢獻帝劉協的時候,曹操,曹丕父子都可說是不錯了,不僅僅是帶著漢獻帝遷都到許昌,而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給他,在公元220年,還將漢獻帝封為山陽公,允許他在他的地方穿漢朝的正統衣服,所以,對待漢獻帝也是不錯的,這樣,給司馬炎做了好的榜樣,因此,司馬炎如此優待三國的後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司馬炎為何不殺曹奐?

一是曹丕樹立了一個光輝的榜樣。司馬炎之所以能夠善待三國後主,最根本的原因應該是因為曹丕樹立了一個光輝的榜樣。大家知道,公元220年,曹丕繼承曹操王位之後,逼迫漢獻帝禪讓,自己稱皇,但曹丕登上皇...

司馬炎統一三國時,為什麼厚待三國後主?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皇帝數量有很多,不過,說到大一統王朝的開國皇帝,卻是屈指可數的。自秦始皇、漢高祖、漢光武帝後,晉武帝司馬炎成為第四位大一統王朝的開國皇帝。公元265年,司馬炎襲父爵晉王,數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