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鄴滄桑》連載十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古鄴滄桑》系列之十六

第三章 漢末●曹魏篇

作者/黃超

興屯田、修耕植、廣蓄軍資

東漢末,中平六年(189年)靈帝死,官僚和宦官之間發生了激烈鬥爭。

次年,董卓廢少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為帝,即:漢獻帝。

關東各武裝集團以袁紹為盟主,進討董卓。

董卓挾持漢獻帝西逃長安。

這段時期,朝庭實際上已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各地大大小小的封建割據集團一方面互相配合,鎮壓屠殺農民起義軍;另一方面又互相殘殺,互相爭奪地盤。

全國陷入軍閥混戰的局面。

據《資治通鑑》載:「中平以來,天下亂離,民棄農業,諸軍並起,率乏糧谷,無終歲之計……無敵自破者不可勝數。

袁紹在河北軍人仰食桑椹,袁術在江淮取給蒲贏,民多相食,州里蕭條」。

正所謂「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王粲《七哀詩》),「名都而不居,百里絕而無民」(《後漢書•仲長統傳》),社會經濟遭到了嚴重破壞。

當時糧荒嚴重,糧價飛漲,谷麥一斛(hu)二十萬錢(《晉書•食貨志》)。

初平三年(192年)曹操謀士毛玠鑒於以上情況,向曹操提出了「奉天子而令不臣,修耕植以畜軍資」的建議,曹操敬納其言。

但當時毛玠的建議只是一個原則,並不具體,時機也不成熟,所以未能及時實現。

興平二年(195年)外戚董承和一批大臣趁李榷、郭汜火併之機,帶著漢獻帝逃出長安,回到洛陽。

可當時他們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沒有糧食,漢獻帝派人到處奔走,要各地官員送糧食。

但是大家正在忙著搶地盤,誰也不肯送糧來。

這時曹操正駐軍在許城,謀士荀彧(yu)又提出了把漢獻帝迎到許城的建議。

曹操本有此意,立即採納荀彧建議,接獻帝來許都。

曹操自封為大將軍(後改為車騎將軍)。

從此,曹操「奉天子以令諸侯」借用漢獻帝的名義向各路軍閥發號施令,藉機大力發展壯大自己,到此時,毛玠 「奉天子以令不臣」的主張才得以實現。

其次是在修耕植以畜軍資方面。

曹操接受了棗祗(zhi恭敬)、韓浩關於屯田的建議,在許下募民屯田,頒布曰:「夫定國之術,在於強兵足食,秦人以急農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武帝紀》注引《魏書》)。

當年即大見成效,得谷百萬斛(hu容器)。

隨即在州郡列置田官,並任命國淵掌管屯田事務,「相土處民,計民置吏,明功課之法」(《國淵傳》),廣泛推行屯田。

由於當時地荒人少,便一面用兵屯田,收穫全充軍糧,後又把荒地分給士兵,繳納賦稅;一面招回流亡人口,分給無主荒地,並貸以犁牛,向官府繳納賦稅。

其它有主的土地,仍由地主收租,官府收稅。

廣行屯田的結果,「數年之中,所在積粟,倉廩(lin糧倉)皆滿」(《晉書•食貨志》),「征伐四方,無運糧之勞,逐兼群賊,克平天下」(《武帝紀》注引《魏書》),至此曹操完全解決了軍隊糧草問題。

「無運糧之勞」的意義何在?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內有一則專講行軍運糧的考證文章。

沈括說:凡是行軍作戰,要想法從敵方取得糧食,是最為急要的事情。

因為自己「運糧不但多費,而勢難行運」。

根據他的考證計算出的結論是:「三人餉一卒,極矣」。

「若興師十萬,……已用三十萬人運糧,此外難復加矣」。

意思是說,一個士兵的日常吃喝就需要用三個民夫運糧來供應,如果出兵10萬,就得用30萬民夫來運糧。

「無運糧之勞」的意義不言自明。

難怪赤壁之戰中,曹操領兵20萬要號稱百萬大軍,所言不虛也。

曹操在嚴重軍糧不足的情況下,制定了以屯田強兵足食的總方針,他以軍事擴張為手段,以擴大地盤為目的,以屯田為軍事擴張服務,大力發展農業生產。

主要收穫有二:

一是由於屯田解決了軍糧不足,為曹操的軍事擴張統一北方奠定了物質基礎,使曹操在統一北方的過程中,可以把有限的兵力用在擴大地盤上。

二是減少了民夫的徵用,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使大批流民重新與土地相結合,安定了社會秩序,加速了北方農業生產的恢復與發展。

從以上情況分析 :曹操在當時的形勢下能夠審時度勢,抓住主要矛盾,在政治上他做到了「奉天子而令不臣」,在農業上「修耕植以畜軍資」。

這就是他在治國方略上比別的軍閥高明之處。

與袁術相比,他不但沒有過早的稱帝,反而把自己扮成忠君治國的良臣,贏得了中原廣大忠臣義士的擁護。

而袁術卻錯誤地估計了形勢,過高地估計了自己,在建安二年(197年)稱帝於壽春,被曹操乘機打著討伐亂臣賊子的旗號所擊敗,後病死在去青州的路上。

與董卓相比,同樣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董卓卻不知利用自己的合法地位來發展自己,而是依靠武力專擅朝政,凶恣暴虐殘害忠良和百姓,弄得天怒人怨眾叛親離,最後被呂布殺死。

與袁紹相比,同是軍糧嚴重不足,紹的謀士郭圖、沮受等人比毛玠早一、二年就向紹提出 「迎天子都鄴」 「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的建議,可袁紹卻不採納,結果被曹操搶了先機,把漢獻帝迎到許都,在政治上占了有勢地位。

紹自己弄得部隊無糧,靠食桑椹棗子度日,結果一敗塗地,憤恨而死。

與呂布、公孫康……等其他軍閥相比,他們誰都沒有想到 「修耕植以畜軍資」,這一偉大的戰略思想和治國謀略,通過發展農業生產,來建立鞏固的根據地;只知憑藉武力相互征討,千方百計地擴大地盤,最後消耗了自己的實力,而被曹操各個擊破。

在興置屯田的同時,曹操採取各種措施,扶植自耕農經濟。

針對當時人口流失,田地荒蕪的情況,曹操先後採取招懷流民、遷徙人口、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檢括戶籍等辦法,充實編戶,恢復農業生產。

此外,曹操還陸續頒布法令,恢復正常租調製度,防止豪強兼并小農。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頒布新的徵收制度,到建安九年,又明確:「其收田租畝四升,戶出絹二匹,綿二斤而已,他不得擅興發。

」曹操前後實行的這一系列措施,使瀕於崩潰的自耕農經濟不斷得到了恢復和發展。

這成為曹操集團的雄厚經濟基礎。

曹操屯田有民屯和軍屯兩種。

民屯每 50 人為 1 屯,屯置司馬,其上置典農都尉、典農校尉、典農中郎將,不隸郡縣。

收成與國家分成:使用官牛者,官 6 民 4;使用私牛者,官民對分。

屯田農民不得隨便離開屯田。

軍屯以士兵屯田,60 人為1 營,一邊戍守,一邊屯田。

曹魏屯田對安置流民,開墾荒地,恢復農業生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曹操統一北方創造了物質條件。

曹操興置屯田的作用:首先,按照經濟學的說法,建安屯田使有限的生產資源得到了高效率的分配使用。

漢魏之際,廣大人民饑寒交迫,所謂「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就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

一方面大量流民食不果腹,一方面大片荒地無人開墾,而屯田制則可以把這些勞動力安置在國有土地上從事生產,從而充分利用了既定的生產資源。

再者,建安屯田解決了軍糧供應問題。

軍閥混戰,歸根到底打的是糧草。

曹操軍團積極地在交通便利的地區實行屯田制度,不但糧草供應有了保障,而且大大減輕了農民運糧的沉重勞役負擔。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曹操而不是袁紹

事件簡述話說董卓被王允 呂布刺殺後,漢獻帝又幾經磨難,終於擺脫了涼州兵的糾纏,與興平二年(公元195年),開始由長安狼狽不堪地東歸洛陽。此時,如何對待獻帝的問題,便「尖銳地」擺在了袁紹等已經各自...

曹魏的的興盛與衰敗,竟然都是因為它

建安五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大戰,以少勝多,之後用七年的時間平定河北,收撫南匈奴,攻滅烏桓,統一北方,在三國鼎立中占據老大位置,達到曹魏頂峰,或許曹魏興起的因素很多,但是真正不能忽視的興盛一條,屯...

盡顯風流——盪氣迴腸的三國「義」(一)

就在漢室這幕大戲即將落幕之際,又一出波瀾壯闊的大戲拉開了序幕,這就是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當時一位複姓諸葛單名亮的英雄人物,在出山之前縱論天下大計時,就準確的預言了三分天下的結局。歷史的走向果然...

曹操中原稱霸得靠他 不是郭嘉不是荀彧

唯才是舉,使得曹操在短暫的時間內雄於諸侯之列。對毛玠提出的天下大計的使用,成就了他掃平北方各路諸侯。漢末董卓進京把持朝政後,天下大亂,諸侯聞風斯起。年年軍閥混戰,任何諸侯一個不小心就會被自己的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