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三國中九大被低估的人才:蔣干居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本《三國演義》道盡英雄如雨,在滾滾亂世之中,各方謀士縱橫、諸侯爭霸,到底誰才是真正的英雄?那些被演義醜化的人是否就真的如作者所言一無是處?且看正史中那些被低估的人才。

1、蔣干

他本是九江的名士,但在《三國演義》里卻成了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超級大白痴。

其實,正史中的他,的確是個風流名士,並不是個白痴。

曹操南征,強征蔣干入他的幕府(和司馬懿一樣),而後又命他去勸降周瑜。

蔣干明知周瑜不是可以以名利言語打動的人,但仍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這一方面是因為寄人籬下,不得不為之,另一方面,也可以對被稱當世名士的周瑜進行近距離的觀察。

周瑜確實是如演義中所寫的,一聽蔣干來訪,就知道了他的來意。

便帶著蔣干巡營一周,向他表明了自己的志願。

蔣干在整個過程中,也都只是「但笑而不語」,從來沒有作過勸降周瑜的意圖,根本沒有什麼所謂的群英會。

而之後的蔣干盜書,也完全是子虛烏有,蔡瑁、張允被攻殺,也是因為荊州兵有一部分仟亂,而被張遼、于禁攻破,蔡張二人死於亂軍之中。

再之後的連環計,也是根本就不曾存在過——這完全是因為船隻太多,不好固定才把船拴在一起的緣故。

蔣干回見曹操,也只說周瑜非言辭所能動,並勸曹操死了這條心之後,蔣干也仍然在曹營悠遊他的歲月,過著他名士的風流生活。

2、孫邵

孫邵,孫權的第一任丞相,在孫權掌權的五十二個年頭中,孫邵算是個老資格。

他並非是孫權的族人,而是青州北海國人,曾在孔融手下當過一任功曹,其後轉到揚州刺史劉繇底下作官,於孫策擊敗劉繇時轉為為孫策效力。

孫策死後,孫權剛上台,孫邵即上表勸孫權向許縣朝廷納貢,弄好了對曹操的關係,受到孫權的賞識。

孫權之後任命孫邵為廬江郡太守,在劉備表薦孫權為「行車騎將軍」之後,他又作了車騎將軍長史。

在孫權稱王之後,即黃武元年,孫邵便作了孫權的第一任丞相。

可惜孫邵僅僅當了不到三年的丞相便在黃武四年五月病故。

在這短短的時間裡,孫邵並沒有來得及有什麼突出的表現,而且,陳壽關於《三國志·吳書》的部分是根據韋昭所寫的《吳錄》,而韋昭是張溫的黨羽,張溫又恰恰是孫邵的政敵,所以整部《三國志》,居然沒有任何一卷或一個分卷對孫邵的介紹。

所以,現在的我們所能知道的,就是在孫邵當丞相的這三年里,孫權受不了曹丕催遣「任子」(即以兒子當人質)的壓力,對蜀漢信使往返,言歸於好。

而這,極有可能是當時位居丞相的孫邵所向他建議的——因為其它人的傳記中均未有提及向孫權提出此等的建議。

可惜呀可惜,如此重要的一個人,竟然因為個人的恩怨,而使得他幾乎淹滅於歷史的長河中。

3、高順

高順,呂布的部下,與張遼一起共同統率呂布的一部騎兵。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高順應該是呂布最為倚重的大將,甚至超過了張遼。

從整部演義中,呂布的武勇被片面而過分地誇大,使得他的部下幾乎失去表現的機會,其實,他的幾名部下都是很有能力的。

其中最出名的當屬張遼,因為他打了逍遙津一戰,名震八方。

但是,當時在呂布的麾下,張遼每次出戰幾乎都是與高順搭檔,而高順,幾乎就是為呂布獨當一面的大將。

在評論一名將軍時,其實不需用要他打過無數的勝仗,只要有一仗打得煞費苦心,打得出名就行。

高順最出名的一仗是在建安三年。

劉備在沛國駐紮,陸陸續續地招兵買馬,已經達到了有一萬多人。

呂布很不放心,就出兵攻破了劉備。

劉備投奔曹操,曹操送給他兵和糧,使劉備收復小沛。

呂布就讓高順再次領了兵去打。

呂布當時在徐州的兵不會很多,至多不過兩三萬人,還要用來分兵防禦曹操和袁術,所以交給高順的兵頂多只有五千人,甚至於不到五千。

劉備當時已算是一個全國舞台上的角色,手下的武將也有關羽張飛等人,但是這樣的一支勁卒完全禁不住高順的一擊,立刻就被高順擊敗,擊潰。

曹操小看了高順,讓夏候惇領兵來救。

夏候惇可說是曹操麾下最著名的武將之一,但他也不是高順的對手,被高順輕易地擊敗。

雖然後來曹操親自領兵來攻殺了呂布,但那已是呂布的事,與高順無關。

破關後,張遼降了曹操,高順選擇了殉主。

誠然,呂布是個不值得殉的主君,但寧死不屈的氣節,高順也畢竟要強過張遼的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