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權力殺害父兄,後悔一生終無所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唐代藩鎮

公元810年,盧龍節度使劉濟響應唐憲宗剿滅承德節度使王承宗的命令,率軍南下,被其次子劉總趁機施計毒害而死,劉總之後騙殺自己的哥哥劉琨,終於如願以償掌握幽州大權。

(具體過程見本人文章《以詐得逞終被欺,以力馭下終當滅》)

劉總掌握幽州軍政十餘年,心中常常懷疑自己,數次經歷父兄靈魂作祟驚恐不安。

劉總為求心安計,請來數百僧人晝夜做佛事,每當處理完公務之後就退居僧人之中,如果居住別的地方,常常感到驚悸不敢入睡。

與僧人圍處方心安

隨著年老以後,劉總的驚悸恐懼越來越嚴重,當他看到各路藩鎮紛紛回歸朝廷為求解脫,於是上奏朝廷願辭官出家為僧,並將自家府邸改為佛寺。

唐憲宗接受他的請求,賜其法號大覺,寺名為報恩,並賜其紫色僧服及法器。

報恩寺

憲宗的詔令還未到,劉總已經削髮為僧,然而幽州將士欲強留他不欲其出家(他們為自己利益打算),劉總就殺了領頭的將領十餘人。

當晚夜半,劉總將節度使印綬授與幽州留後張玘然後悄悄出走,第二天軍中才知其以離開。

劉總行至定州不久後既去世。

劉總悔恨而終

父親兄弟,人之至親,劉總因為一時之私慾衝動而做出如此傷害人倫之事,其晚年受此折磨也是命中必須承受,因其良心未泯所以寄託於佛法求解脫,然大錯已經鑄成,盡此人生如何努力與懺悔都不能有任何彌補。

人若犯錯,必須受罰,而後改正以求自新。

如若犯錯而不知悔改,自有天罰之。

世間之事,必須恩怨分明,如果犯錯而未受罰,那就如同做了善事沒有得到獎賞一樣,如果罰與賞之道不嚴格奉行,這世界就如一團渾水冥冥不可分辨。

犯錯受罰其目的在於改過自新,如若改過,猶若勝於不做不錯之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河北藩鎮職業軍人集團與佛教

在割據藩鎮的統治下,河北社會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以藩鎮節度使、軍將為代表的職業軍人集團,取代傳統的世家大族,成為在地方上最有影響的勢力。河北地區自魏晉以來就是世家大族集中的地區,全國最著名的崔...

唐朝的幽州節度使太難當了!

唐朝中後期政治的特徵之一,是藩鎮割據。這些藩鎮的節度使割據山河,儼然一方諸侯,在當時都是威風八面、牛逼哄哄的人物。但是,節度使們也有他們的難處。他們除了管理本鎮一應兵馬錢糧軍民事務之外,還得時常...

唐朝的「中興」之光

趙揚唐憲宗的治國路徑是,削藩以鞏固中央集權,其後與民休息,努力恢復經濟,待國家強盛有了實力,徐圖打通「絲綢之路」,以恢復大唐帝國的榮光。一「安史之亂」終結了盛唐的繁華,拉鋸般的戰爭將中國的北方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