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農民起義軍,為什麼要冒充公子扶蘇的軍隊?原因是這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趙高﹑李斯等隨行官兵護送始皇靈柩經井陘北上九原郡(內蒙古包頭),而後沿直道回到咸陽,宣布始皇駕崩消息,太子胡亥宣布即位,是為秦二世。
秦二世繼位後,重用趙高,誅殺大臣,殘害兄弟姐妹,刑法更加嚴酷,導致各地起義不斷,秦朝最終被農民戰爭顛覆。
秦二世元年七月(公元前209年),九百壯丁被遣送到漁陽(北京密雲西南)守邊,途徑安徽蘄縣大澤鄉時,遇到大雨,道路阻塞。
戍卒不能按期抵達漁陽,按照秦朝法律,不論什麼原因,只要完不成任務都要被處死。
九百戍卒中有兩個人,一個叫陳勝,一個叫吳廣,他們兩人商量說:「現在按期肯定到不了漁陽,最終都要被處死。
逃跑了,被抓住,也會被處死。
如果起來造反,失敗了,無非也是死,既然都是死路一條,何不造反呢?」
陳勝說:「天下苦秦久矣。
本來是公子扶蘇當立,結果胡亥為奪權殺死扶蘇,老百姓都知道公子扶蘇賢明,但很多人不知道他已死。
楚國名將項燕,立有戰功,關心士兵,備受楚人愛戴,有人認為他已死,也有人認為他逃亡了。
現在我們可以冒充公子扶蘇和楚將項燕帶頭造反,相信響應的人會很多。
」吳廣以為然。
陳勝,字涉,是河南陽城人。
曾經給富貴人家當僱工,幹活累了,在田埂上休息的時候,對其他僱工說:「苟富貴,無相忘。
」
別人嘲笑說:「你一個受僱於人的僱工,還講什麼富貴呢?」陳勝仰天長嘆說:「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吳廣,字叔,河南陽夏人。
平日裡總是主動關心他人,九百戍卒在大澤鄉因雨阻路而暫住期間,押送戍卒的尉官喝醉了,吳廣聲言要逃跑,以此來激怒尉官。
尉官掄起竹板打吳廣,用力過猛,腰間的劍從劍鞘中滑出,吳廣躲避竹板的瞬間,伸手奪過長劍,一躍而起,劍落處,尉官死在血泊中。
陳勝在旁乘機殺死前來的另一個尉官。
陳勝﹑吳廣隨即召集戍卒,隨他們說:「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
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戍卒們異口同聲地說:「願聽從您指揮!」陳勝命戍卒們袒露右臂宣誓。
冒充公子扶蘇﹑楚將項燕的軍隊,搭起台子,雨中用兩個尉官的頭祭天。
陳勝自立為將軍,封吳廣為都尉,率九百戍卒攻下大澤鄉,百姓望風歸附,隨後又奪取蘄縣。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
大澤鄉起義,又稱"陳勝吳廣起義",是秦末農民戰爭的一部分。此次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廷徵發閭左貧民屯戍...
走投無路的反抗:秦朝末年陳勝吳廣農民起義
陳勝吳廣起義的背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的代表作《史記》中有一篇文章叫做《陳涉世家》。講的就是秦朝末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的歷史故事。我們可能知道在司馬遷的《史記》中,世家指的是門第高貴、世代為官...
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滅亡的八大根本原因!
前210年秦二世胡亥即位。他進一步加重對農民的剝削和壓迫,以「稅民深者為明吏」,以「殺人眾者為忠臣」。他令農民增交菽粟芻藁,自備糧食,轉輸至咸陽,供官吏、軍隊以至於狗馬禽獸的需要。他繼續修建阿...
被誤讀了的大澤鄉起義,滿滿的都是謊言
公元前210年夏,秦始皇在巡閱途中暴斃於沙丘(在山東地境,並應離汶水不遠)。公子胡亥、中車府令趙高和丞相李斯一起策劃了一場圍繞帝國繼承權的陰謀:少不經事胡亥一夜之間成了秦二世,長子扶蘇被矯詔賜死...
陳勝是如何推翻強秦?又是如何敗亡的?本文深度揭秘陳勝詭異的一面
當代中國公民,只要完成了義務教育,基本上知曉一點陳勝、吳廣。教科書將他們的反秦暴動定性為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意義深遠,有點強逼學生非學不可的架勢,所以這個歷史事件幾乎達到了普及的程度。至於為...
陳勝吳廣起義中,為什麼吳廣不能稱王?
吳廣(公元前208),字叔,陽夏(今河南太康)人 ,秦末農民起義領袖。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朝廷徵發閭左屯戍漁陽,陳勝、吳廣為屯長。他們行至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南),為大雨所阻,不能...
歷史記載中劉邦對他大讚,農民被抓壯丁卻做了皇帝
公元前210年,五十歲的始皇帝秦皇嬴政在第五次巡遊返回大本營咸陽時,在途中感染重病,在同年七月死於沙丘。嬴政的十八子胡亥在趙高和李斯的幫助下順利登上皇帝位,可是秦二世卻倒行逆施,加上趙高專權禍國...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 他們敢為天下人先
始皇為了抵抗匈奴,修建了萬里長城,派了三十萬的軍隊,又徵集了幾十萬的農民一起來參與修建;他又發配七十萬囚犯,動工建造了奢侈豪華的阿房宮。秦始皇在位期間,由於一系列殘暴的舉措,導致民眾怨聲載道,...
陳勝,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大澤鄉起義爆發
陳勝,字涉,又稱陳涉,陽城人,陽城現在是何處,因歷史的發展與變遷,已無從查找,有登封說、方城說、商水說、宿縣說,一直存在爭論。他是農民出身,少有大志,《史記》記載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