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吳廣起義中,為什麼吳廣不能稱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吳廣(公元前208),字叔,陽夏(今河南太康)人 ,秦末農民起義領袖。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朝廷徵發閭左屯戍漁陽,陳勝、吳廣為屯長。

他們行至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南),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達。

按照秦法,過期要殺頭。

陳勝、吳廣便發動戍卒起義,提出「大楚興,陳勝王」的口號。

陳勝自立為將軍,以吳廣為都尉,用已被賜死的秦始皇長子扶蘇和楚將項燕的名義號召群眾反秦。

次年,圍攻滎陽的假王吳廣與義軍將領田臧意見不合,被田臧假借陳勝的命令殺害。

秦二世元年(前209),一場反抗暴秦的起義之火在秦帝國內開始蔓延,起事者正是陳勝吳廣。

僅僅九百戍卒,因不堪暴政,揭竿而起,迅速匯集成一股起義洪流,建立了張楚政權。

這場起義的領頭人陳勝和吳廣,是名副其實的草根英雄,但也是下層窮苦民眾中敢想敢做,有智謀有擔當的非常人。

陳勝吳廣的起義其實也是順應民意,因為在當時趙高把控的秦二世政權下,百姓民不聊生,食不果腹,路有餓殍之事屢屢發生,所以反抗的種子早就開始萌芽了。

再加上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情況就是,陳勝起義前夕,出任屯長,攜領九百下民,應秦二世要求前往邊疆戍邊送死。

因為路上遇到點問題,所以趕不到了,既然趕不到,那這九百多人就是必死無疑,所以陳勝一咬牙,橫豎是個死,反了!然後就開始尋人商量。

遍觀這些戍卒中,能夠稱得上人才,叫得上名號的,好像也就吳廣和一個沒有姓名的算命先生,陳勝一嘆,將就用吧!一經商量,吳廣大力贊同,本身他就是有野心有抱負想干一番大事業的人,如今機會在前,怎能不抓住。

另一個算命先生也是大力贊同,還說這事順應天命,但是若要你陳勝領導起義,還要得民心,先卜一卦吧!

陳勝心裡也明白,當時的老百姓普遍迷信,信奉諸神偶像。

所以要順理成章,那就要天命所歸。

陳勝便聽從算民先生的主意,故意捕了條大魚從魚嘴塞張寫了「陳勝王」的字條進去,然後放生。

待得下游的戍卒又捕了剖開一看,「陳勝王」?這就蹊蹺了,難不成是要陳勝稱王?將信將疑!到的夜晚,算命先生趴草叢裡學狐狸叫,仔細一聽是:「大楚興,陳勝王。

」這下,這些戍卒不在懷疑了,紛紛擁戴陳勝為王,開始起義。

起義開始後,陳勝給自己找了個「親戚」,打著「楚王遺後」的旗號,攻破了大澤鄉和蘄縣,自立為王,建國「張楚」。

只不過,雖然「智謀一般,勇武有餘」的陳勝贏得了歡呼,卻沒能贏得民心,最後也失了天下,張楚政權不過存在了六個月。

反觀前後,終究還是底層農民階級上位的階層局限性使得陳勝終究做錯了路。

稱王后的陳勝愈發驕傲、猜忌,苛察親屬、聽信讒言、誅殺部將,借田臧之手殺死了同甘共苦的吳廣,致使上下分離,人心渙散,落得個被部下反叛殺死的結局。

陳勝吳廣起義雖然短暫,但是這拉開了往後項劉之爭的序幕,對中華歷史影響深遠。

正是因為他們勇敢的起義,從而改變了中國的歷史。

陳勝是陽城人,字涉。

吳廣是陽夏人,字叔。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徵調貧苦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漁陽,駐在大澤鄉。

陳勝、吳廣都被按次序編入戍邊的隊伍裡面,擔任了小頭目。

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計已經誤期。

誤期,按照秦朝法令都要斬首。

陳勝、吳廣於是一起商量說:"現在逃跑也是死,起義也死,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可以嗎?"陳勝說:"全國百姓長期受秦王朝壓迫,痛苦不堪。

我聽說秦二世是秦始皇小兒子,不應當立為皇帝,應當立為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蘇。

扶蘇因為多次勸戒秦始皇的原因,皇帝派他在外面帶兵。

現在有人聽說扶蘇沒有罪,二世卻殺了他。

百姓多數聽說他賢明,卻不知道他已經死了。

項燕做楚國的將領的時候,多次立有戰功,又愛護士兵,楚國人很愛憐他。

有人認為他死了,有人認為他逃跑了。

現在果真把我們的這些人冒充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向全國發出號召,應該有很多響應的人。

"吳廣認為陳勝所說的正確。

於是二人去占卜。

占卜的人知道他們的意圖,說:"你們的事情都能成功,將建立功業。

然而你們把這件事向鬼神卜問一下吧?"陳勝、吳廣很高興,又考慮卜鬼的事,說:"這是教我們首先威服眾人罷了。

"於是用丹砂在絲綢上寫道:"陳勝王",放在別人用網捕獲的魚的肚子裡面。

戍卒買到那條魚回來煮著吃,發現魚肚子裡面的帛書,本來已經對這件事感到奇怪了。

陳勝又暗中派遣吳廣到戍卒駐地旁邊叢林裡的神廟中去,在晚上用竹籠罩著火裝作鬼火,像狐狸一樣叫喊道:"大楚復興,陳勝為王!"戍卒們夜裡都驚慌恐懼。

第二天,戍卒中到處談論這件事,都指指點點,互相示意的看著陳勝。

押送戍卒的兩個軍官喝醉了酒,吳廣故意多次說想要逃跑,惹軍官惱怒,讓軍官責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戍卒。

軍官果真用竹板打吳廣。

軍官又拔出寶劍來威嚇,吳廣跳起來,奪過寶劍殺死軍官。

陳勝幫助他,一同殺死了兩個軍官。

陳勝、吳廣召集並號令眾戍卒說:"你們碰到了大雨,都已經誤了朝廷規定的期限,誤期就會殺頭。

就算朝廷不殺我們,但是戍邊的人十個裡頭肯定有六七個死去。

再說好漢不死便罷,要死就要取得大名聲啊!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貴種嗎?"眾戍卒都說:"聽從您的命令。

"於是就冒充是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順從人民的心愿。

軍隊露出右臂作為標誌,號稱大楚。

他們築起高台,在台上結盟宣誓,用尉的頭祭告天地。

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

起義軍首先攻下大澤鄉,吸收民眾參軍後接著攻打蘄縣。

蘄縣攻下之後,就派符離人葛嬰率領部隊去奪取蘄縣以東的地方,攻打銍、酇、苦、柘、譙等地,都攻占下了。

在行軍時又沿途吸收群眾參加起義軍,等到到達陳縣,起義軍已有戰車六七百輛,騎兵一千多,步兵幾萬人。

攻打陳縣時,郡守和縣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的譙門中同起義軍作戰。

守丞戰敗,被殺死了,起義軍就進城占領了陳縣。

過了幾天,陳勝下令召集三老、豪傑一起來集會議事。

三老、豪傑都說:"將軍親身披著堅固的鐵甲,拿著銳利的武器,討伐無道的秦王,進攻暴虐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國,論功勞應當稱王。

"陳勝就立為王,宣稱要重建楚國。

在這時,各郡縣受秦朝官吏壓迫的人,都懲罰那些當地各郡縣的長官,殺死他們來響應陳涉。

由上述情節可見,陳勝的智慧、才能、計謀都在吳廣只上,故只能是陳勝稱王,而吳廣作副手了。

秦二世元年(前209),一場席捲全國的農民大起義爆發,最終埋葬了秦王朝。

最初點燃革命烽火的是陳勝與吳廣,他們率九百戍卒揭竿而起,很快匯成一支巨大的洪流,建立了張楚政權。

不久,陳勝以吳廣為假王,率重兵進攻滎陽(今屬河南)。

然而,正當起義鬥爭深入發展時,吳廣被其部將田臧殺死,這一事件給起義軍造成了極大的損失。

吳廣為什麼會被殺?據《史記·陳涉世家》記載,吳廣領兵攻滎陽時,另一位起義將領周文率十萬義軍直搗咸陽,因孤軍深入,形勢極為不利。

數月後,終因寡不敵眾,慘敗於澠池(今屬河南)。

這時,秦王朝組織數十萬軍隊,反擊義軍。

田臧等人見周文戰敗,秦軍不久即至,滎陽遲遲未克,就準備分部分兵力牽制滎陽之敵,以大部分精兵迎擊秦軍。

他們相與商議說:「今假王(吳廣)驕,不知兵權,不可與計,非誅之,事恐敗。

」於是假借陳勝之命殺了吳廣,獻其首級於陳勝,「陳王使使賜田臧楚令尹印,使為上將」。

時在秦二世二年(前208)十一月。

從這段史料可知,吳廣驕蹇自大,剛愎自用,以至於部下無法與他商議軍事行動計劃,不得不殺之。

有的通史著作據以稱「吳廣驕傲無能,被部將田臧殺死」。

然而這一結論,並非無懈可擊,理由是:一,《史記·陳涉世家》稱「假王驕,不可與計」,此話出於欲取代吳廣的田臧等人之口,其可靠性值得懷疑。

二,《史記·陳涉世家》載:「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司馬遷在此用了褒詞,可見吳廣的為人並不是如田臧所說的這般「驕蹇」。

三,《史記·陳涉世家》中僅載陳勝為王后驕傲、,武斷的行為,對吳廣的「驕蹇」隻字未提,怎能憑田臧的一面之辭妄下定論?

在上述疑問的基礎上,人們展開了深入的—探討。

廣說認為,田臧和吳廣在軍事行動上存有分歧,無法統一。

面對強大的秦軍,田臧不得已殺吳廣,以求預定的軍事行動能順利實施。

其後,田臧取得陳勝任命,分兵留守滎陽,親率主力迎擊秦將章邯所率秦軍於敖倉,結果兵敗而死。

一說認為,吳廣之死與陳勝有關。

陳勝為王后,任用親信,妄殺故人,苛察臣屬,使諸將士離心;與吳廣的關係也不如初起事時那麼融洽、默契。

可以推測,田臧殺吳廣得到了陳勝的默許。

否則又何須「獻首於陳王」?而砍掉陳勝左右臂的田臧,又怎能當令尹、為上將?

還有一說認為,對吳廣的死因,應放到當時的歷史環境中考察。

秦末農民戰爭時期,群雄蜂起。

田臧是個懷有個人野心的人,不甘久處吳廣之下,又苦於無法超越他,因此說吳廣「驕,不知兵權」,或許只是除去吳廣以取而代之的藉口。

吳廣被殺的原因,沒有更多的史料來確定某一說。

但一位農民戰爭的領袖,沒有死在殺敵的戰場上,而倒在部屬的刺刀下,箇中原因,終究還是值得探究的。

、-

那麼,這場起義這麼受到民眾的支持,為什麼持續了六個月之後就銷聲匿跡了?道理其實很簡單,「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在自己的實力未達到穩定的狀態之前,最好不要貪求稱王稱霸的虛名,以免造成其他勢力更大的打壓。

然而陳勝沒有看到這一點反而變得自大起來,勝利沖昏了他的頭腦,使得他無法區分當前的利害。

加之,陳勝派了很多部下到各地,致使這些人發展了自己的勢力,最後陳勝無法掌控。

那麼,吳廣真的是被部下殺死的嗎?推測有三個原因,第一個是部下殺害,「吳廣驕傲無能,被部將田臧殺死」。

是被一個叫田臧的殺死的,但是這個說法不太準確,吳廣素愛人,不存在驕傲無能的情況,另一個說法認為,吳廣之死與陳勝有關。

吳廣被殺的原因,並沒有相關的史料有所記載,也許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謎題會被解開。

陳勝吳廣「起義」,本身就是一個陰謀????????

說起陳勝吳廣基本上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我們的課本里就有《史記陳涉世家》的節選。

我們對於陳勝吳廣的印象最初也是來自太史公司馬遷的《史記》。

是他們引領了反抗暴秦的大潮流。

但是,事實真的像史書中所說的那樣嗎?我們抱有很大的懷疑。

《史記陳涉世家》中說,秦國朝廷徵發一批百姓去戍守漁陽,但到了大澤鄉這個地方,因為大雨,導致了道路不通。

按照秦國的法律,誤期就要問斬,所以大家一合計,反正都是死,不如就造反了吧。

正好,陳勝和吳廣正好是其中的兩個小頭目,於是他們就殺了押送的官兵,然後就開始造反了。

關於這一段的記錄,以前人們都覺得很符合邏輯。

被逼死了,就只有造反了。

但是隨著《雲夢睡虎地秦簡》出土,這個邏輯就不存在了。

在《雲夢睡虎地秦簡》中有一篇《秦律十八種·徭律》講的就是古代秦國對於徭役的律法。

其中說到「為朝廷徵發徭役,如耽擱不加徵發,應罰二甲。

遲到三天到五天,斥責;六天到十天,罰一盾;超過十天,罰一甲。

(大意)」,「降雨不能動工,可免除本次徵發。

(大意)」

從這些話中,我們可以看出,根本沒有誤期會被殺頭的律法。

甚至遲到個三五天也就是被罵一頓,寫個檢查什麼的。

可見秦朝的律法是十分人性化的。

那為什麼《史記》上會有完全不同的記載呢?這可能就是陳勝吳廣的一個巨大的陰謀。

《秦律》是刻在竹簡上的,只有官吏會精通和知曉,而一般的民眾所知並不清楚。

而後來秦末戰亂,項羽又一把火燒了秦宮,大量的記載資料被毀滅,能留存下來的幾乎難能可貴了,所以到了漢武帝時代,估計也沒有現成的秦律去查證了。

那最大的可能就是,這個「失期,法皆斬」是陳勝吳廣用來哄騙大家的。

我們推論,最大的可能就是。

陳涉是一個有野心的六國貴族後裔,到了他這一代,已經落魄為普通平民,靠給他人打工為生,有一點學識,卻又從小混跡市井。

所以才會有耕田時冒出「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話來。

他對辛苦勞作並不感興趣,心比天高,想要一步登天。

所以就趁這次徭役,精心策劃了一場造反。

大澤鄉起義怎麼看都不像是一次倉促的臨時揭竿而起。

從喊的口號,舉的旗幟,以及裝神弄鬼的手段,都像是早有計劃。

項燕是楚國的名將,扶蘇是楚國公主所生,具有楚國王室的血脈。

既要「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又要「高舉楚國王室的大旗」。

最後再矇騙和他一起的九百多百姓,騙他們要殺頭的,讓他們和自己的利益捆綁在一起。

終於鬧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反秦戰爭。

陳涉果然是精於計算啊。

可惜,陳涉雖然有一定的小聰明和學識,但是他在市井養成的性格最終害了他。

他對人刻薄,自私和吝嗇,最終被他自己的司機給殺了。

可見,他對身邊的人是多麼的狠啊。

陳涉為了自己的野心撬動了整個天下,最終死在了自己的私心上,也算是一個傳奇人物了。

只是,這次起義的秘密卻被歷史掩蓋了兩千多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後結局如何?

初中時我們都學過《陳涉世家》這篇文言文,大澤鄉起義,又稱「陳勝吳廣起義」,是秦末農民戰爭的一部分。此次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

陳勝吳廣起義最後的結果怎麼樣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勝年輕的時候,和別人一起被僱傭給人耕地,一天...

陳勝吳廣是如何退出歷史舞台的

傭農出身的陳勝和貧農出身的吳廣被指定為屯長。當他們走到蘄縣大澤鄉(安徽宿縣西南)的時候,連綿的陰雨把他們阻隔在這裡,不能如期趕到漁陽戍地。按照秦法規定,誤了期限就要全部被處死。押送他 們的兩個軍...

走投無路的反抗:秦朝末年陳勝吳廣農民起義

陳勝吳廣起義的背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的代表作《史記》中有一篇文章叫做《陳涉世家》。講的就是秦朝末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的歷史故事。我們可能知道在司馬遷的《史記》中,世家指的是門第高貴、世代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