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水鏡先生為何會說孔明雖得其主,卻不得其時?其實原因不簡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水鏡先生為何會說孔明雖得其主,卻不得其時?其實原因不簡單。

從天下大勢上看,此時曹操已經大敗袁紹,統一北方,打敗袁紹意味著曾經群雄割據,諸侯在戰亂中的平衡已經被打破,成為曹操一家獨大之勢。

南方各諸侯之力都不得與曹操抗衡。

所謂不得其時,其意便是如果劉備與孔明或早相識幾年,征伐天下就沒有這麼難了。

試想假如劉備從陶謙提領徐州時,有諸葛亮在身旁,曹操能拿下徐州嗎!此時若有諸葛亮在旁,定會在群雄逐鹿中定能得到更大地盤。

正如水鏡先生所料,劉備、諸葛亮傾其一生征伐天下,最後還是半途而廢!這說明了一點,便是只能三分天下,而劉備沒有攻取天下的實力。

無疑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這個人物的塑造是成功的。

為了他的形象塑造,就是要讓他得其主而不得其時。

得其主是為了得其位,有了人的信任才能得其主,信任他了才會給予他一個施展抱負施展才能的平台。

不得其時是為了不讓他的平台有太大的實力。

實力的不足可以給他(諸葛亮)以更大的發展空間,使其有更多的機會去施展自己的聰明才智。

使其更能顯得不同凡響。

使其更能表現出智慧的力量,使諸葛亮那個智慧的化身更趨完美。

小說就是小說,不是史記,不以歷史事實為依據,只以塑造人物形象為前提。

只要人物形象豐滿,有血有肉,合情合理,符合人們的審美標準,符合讀者的心理需求。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展現出來的宏圖大志,從結盟孫劉,到三分天下,再到恢復漢室,大業已定的規劃來看,把劉備從弱到大,從大到強的戰略意圖看,這是需要時間的啊! 然而三國時期人的平均壽命只有34歲,諸葛亮選擇26歲出山,此時劉備集團又甚是弱小,要想實現他的宏圖大志,他必須事必躬親,試問,他能活得久嗎?所以諸葛亮最後也感嘆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因此,諸葛亮是得其主,卻不得其時。

因為當時曹操已經打敗袁紹,平定中原,任何諸侯勢力不得與其抗衡!才會說這樣的話!倘若荊州不失,和夷陵之戰劉備不大意的話幾十萬精銳也不會瞬間毀滅!通過這兩點再結合當時的天下大勢,也只能是三分天下而治!北伐中原道路崎嶇,諸葛亮又處處謹慎!不出奇兵!才導致北伐失敗!但每次北伐都能把部隊帶回來實屬不易!所以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這句話用在諸葛亮身上一點都沒錯!

以其三分天下的遠見卓識和開江造湖的豐功偉績,就足以說明諸葛亮是一個治國天才,若其生於太平年代必建絕世偉業,用現在的話來說,諸葛亮是一個深具戰略眼光的政治家、而不是擅長玩弄玄術的軍師,卻半生都在劉備軍前聽用為其出謀劃策,及至劉備死後做了蜀國丞相依舊興兵北伐,其擅長的治國理政反而無從發揮,不得不說是最大的憾事,想來司馬徽對諸葛亮的性格能力頗多了解,故此有「臥龍得其主不得其時」的惋惜和感嘆!

在三國里水鏡先生對諸葛亮說的這些話,對我來講是很平常一句話,不值得去探討,也不能去亂評論,說得在有理也沒用,歷史不會在重演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盤點三國:造成龐統英年早逝的三大性格弱點

龐統,字士元,荊州襄陽人。略知《三國》者,自然知道此人,所謂「臥龍鳳雛」,臥龍是諸葛孔明,鳳雛就是龐統。世外高人水鏡先生曾言: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龐士元之才可窺。當然,你也應該知道,...

從一代草寇到一代帝王,夢三國劉備發家史

三國時期,蜀漢王朝的創建者劉備在未發跡之前,絕對是一個苦命人。他幼年喪父,和母親靠織席賣鞋維持生計。此時的他在政治上是乞丐,經濟上是窮光蛋,職業上是織席販履的小商販,就是這樣一個人,最後卻打出了...

三國著名隱士——水鏡先生司馬徽的處世哲學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諸侯割據,軍閥混戰,民不聊生。身處亂世,有劉備一般要立志匡扶漢室的末代忠臣;有袁術一樣妄圖稱帝的亂世奸雄;有趙雲一樣忠貞護主的忠義之士;也有諸葛亮一般鞠躬盡瘁的肱骨之臣...

三國最神秘的4個預言竟全應驗 難道只是巧合?

三國雖然戰亂紛紛,不如秦、漢、唐等大一統王朝對歷史的影響,但它卻是眾人最為熟悉的歷史階段,甚至沒有之一。直到今天,幾乎所有人都能說出三國中的很多人物,曹操、諸葛亮及關羽等人,更是家喻戶曉的大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