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兵如神還是才能平平,真實歷史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到底如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最傑出的政治家之一,這一點應該毋庸置疑。

但對於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爭議就比較大了。

受小說《三國演義》的影響,千百年來諸葛亮成為智慧的化身,他神機妙算、用兵如神。

但也有觀點認為諸葛亮其實並不擅長軍事,否則也不會北伐屢戰屢敗了。

那麼,真實歷史上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到底如何呢?

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沒有爭議的是他的戰略眼光和對軍事形勢的準確判斷。

《三國志·諸葛亮傳》著重記載了諸葛亮兩次對話。

一次是隆中對,諸葛亮向劉備詳細分析了天下形勢,得出了曹操不可與之爭鋒、孫權可以與之結盟的論斷,並為劉備規劃了跨有荊州益州,待天下有變兩路出兵中原的軍事戰略。

另一次是諸葛亮赴柴桑勸說孫權抗曹,面對猶豫不決的孫權,諸葛亮冷靜列出了曹操的軍事劣勢:曹操大軍遠道而來、已成強弩之末,北方士兵不習水戰,荊州歸降人心不服。

最終打動孫權、促成孫劉聯合抗曹。

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有爭議的是其戰陣指揮才能。

陳壽在《三國志》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總結是,「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意思是諸葛亮的治民理政才能優於行軍打仗本事。

陳壽這樣判斷的理由是諸葛亮連年北伐勞而無功,「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竊以為陳壽這樣評價有失公允。

不妨看看諸葛亮幾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是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率大軍出祁山,初期進展順利,「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長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

但街亭之戰馬謖大敗,諸葛亮被迫撤軍,北伐失敗。

第二次北伐是建興六年(228年)冬,諸葛亮率軍進攻陳倉,不久糧盡退兵

撤軍途中,魏將王雙追擊,被諸葛亮斬殺,「魏將軍王雙率騎追亮,亮與戰,破之,斬雙」。

第三次北伐是建興七年(229年),諸葛亮派遣陳式攻打武都、陰平二郡,郭淮率軍迎敵,諸葛亮親至後,郭淮退走。

漢中防守戰是建興八年秋,「魏使司馬懿由西城,張合由子午,曹真由斜谷,欲攻漢中」,魏國三路大軍大舉進攻漢中。

諸葛亮坐鎮漢中指揮防守,並派遣魏延入隴右大破郭淮,加上大雨連綿,魏國三路大軍紛紛撤退。

第四次北伐是建興九年,諸葛亮再出祁山,糧盡退兵,撤軍途中射殺追擊而來的魏國名將張邰,「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邰交戰,射殺邰」。

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北伐是建興十二年(234年)春,諸葛亮率軍出斜谷,進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懿對陣於渭南。

亮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

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

相持百餘日


其年八月,亮疾病,卒於軍,時年五十四。

及軍退,宣王案行其營壘處所,曰:『天下奇才也!』」

最後一次北伐,在敵國境內諸葛亮敢分兵屯田,軍民相處秋毫無犯而司馬懿對此卻毫無辦法

在敵國境內去世,諸葛亮臨終前的安排也成功地將蜀軍撤回漢中,司馬懿同樣無能為力,只能感嘆諸葛亮是「天下奇才」。

因此諸葛亮有一流的軍事戰略眼光,對軍事形勢有準確的判斷,治理軍隊有章有法。

在行軍打仗上,諸葛亮或許不擅長出奇制勝(不敢冒險),但從曹真、張合、郭淮到司馬懿,無論什麼對手,他
帶領的蜀軍,以弱國攻強國,始終沒有遭遇大敗,能做到這點,足以說明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北伐的經過:諸葛亮五次北伐的過程

第一次北伐①子午谷之計228年春天,蜀軍準備好北伐。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計,據魏略記載:魏延建議由其率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進...

諸葛亮六出祁山,為什麼沒有打敗司馬懿?

熟讀三國歷史,大家因受到《三國演義》的深遠影響,導致大家都認為司馬懿是諸葛亮的手下敗將,論智慧,論兵法,論謀略,諸葛亮都遠勝於司馬懿一籌,什麼「空城計」、「火燒上方谷」等等,甚至諸葛亮死後,都要...

諸葛亮五次北伐的時候,吳國孫權都在幹什麼?

三國鼎立,蜀漢最弱,吳國次之,魏國最強大,眾所周知,只有吳國和蜀漢聯合,才能抵擋住魏國。諸葛亮為了恢復漢室,以畢生精力,連年舉兵北伐,在諸葛亮五次北伐的時候,作為曾經的盟國,吳國孫權都在幹什麼呢?

如果諸葛亮多活二十年,北伐能成功嗎?

諸葛亮率軍五次北伐,都沒有成功,也有六次北伐的說法,但是,六次裡面有一次是主動防禦魏國,不算在內。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與司馬懿大軍對峙五丈原,相持一百多天,結果,諸葛亮病死在軍中。試想,如果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