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間|游三蘇祠、三蘇祠紀念館 , 探尋「百世之宗」——蘇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千古文章四大家

一門父子三詞客

此對聯是四川眉山三蘇祠的楹聯,由清代宰相張鵬翮撰。

三蘇祠位於眉山城西南隅紗毅行,始建於元代延祜三年 (1316年)以前。

因故址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的故居,父子三人又同登「唐宋八大家」之列,為紀念他們而修建的祭祀祠堂,故命名為三蘇祠。

三蘇祠庭院一直是文人墨客和廣大民眾拜祭聖賢的聚集場所,經數百年的營造,周圍紅牆環抱,綠水縈繞,堂館亭榭掩映在翠竹濃蔭之中,錯落有致,形成「三分水,二分竹」的島居特色。

樓台亭榭,古樸典雅;匾額對聯,詞意雋永。

2016年4月,三蘇祠、三蘇祠紀念館重新開放,本次展陳改造提升等維修建設歷時2年多,是三蘇祠自清朝康熙四年重新建祠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全面維修。

本期小編要介紹「三蘇」之一,處世態度迥異的文學大師——蘇洵。

我們將透過三蘇祠、三蘇紀念館講述他後起勃發的人生歷程,從「少不喜學,壯年猶不知書」到「一時之傑」「百世之宗」。

三蘇祠紀念館

蘇 洵

北宋文學家

(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

字明允 自號老泉 漢族

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


少年喜游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蘇洵在眉山出生。

不同於兩個兒子自幼好讀書,蘇洵小的時候不喜歡讀書,反而喜歡四處遊蕩。

因為當時他的父親蘇序尚且健在,蘇洵不必擔憂養家之責,所以青年時代的蘇洵四處遊歷,過著如李白杜甫一般任俠壯遊的生活。

三蘇祠紀念館 - 場景復原:程夫人教子

天聖六年,十八歲的蘇洵與眉山大理寺丞程文應的女兒程氏結婚。


程氏,眉山人,十八歲嫁於蘇洵。

程家富而蘇家貧,程氏孝恭勤儉,喜讀書,皆識其大義。

蘇洵二十七歲在程夫人的激勵下發奮讀書,程氏曰: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

蘇軾、蘇轍年幼時,程夫人親授以書。

四十八歲因病去世,追封為武陽縣君、成國太夫人。

程夫人勤儉持家,以身為范,勉夫教子,苦心培養出一門三傑,成為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三大賢母之一。

昔予少年,遊蕩不學。

子雖不言,耿耿不樂。

我知子心,憂我泯沒。

感嘆折節,以至今日。

——蘇洵《祭亡妻文》

所謂先成家後立業,儘管蘇洵已經娶妻,但是卻仍然沒有想要讀書發奮的心思。

仍然過著終日嬉遊,不知生死之悲的生活。

請點擊此處蘇洵撫琴雕刻輸入圖片描述

隨性的生活,一直到蘇洵第一次應鄉試舉人落第才發生了轉變。

在此之前,蘇洵本就比其他人讀書更晚,但偏偏他還不發奮學習,仗著自己聰明,驕傲自大,認為同輩人裡面沒有比自己更為高明的人了。

所以讀書越發不精細,抱著一種得過且過的態度。

後來他第一次應鄉試舉人,不幸落第。

這次落第仿佛一個大棒直接敲響了蘇洵心裡的警鐘,他從未有一刻如此時一般清醒的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

三蘇祠紀念館 - 蘇洵展區 - 序廳


發憤攻讀

他將自己以前所作文章拿出來細細讀之,感嘆道:「吾今之學,乃猶未之學也!」如今自己的才學和沒有學習之人又有什麼差別呢?相當於全盤否定了自己以往的學習。

自此之後,蘇洵痛定思痛,將這些舊稿焚毀,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取出《論語》、《孟子》、韓愈文來從頭再讀,繼續窮究詩書經傳諸子百家之書,貫穿古今。

每日端坐在書齋里,苦讀不休者達六、七年,並發誓讀書未成熟前,不寫任何文章。

爾小生,宜早思。

彼既老,猶悔遲;

始發憤,讀書籍。

蘇老泉,二十七,

——《三字經》

蘇洵開始發奮,加上此人確實也是天才,很快便有所成。

蘇洵也不甘埋沒,於是參加科舉,不料考進士不中,考秀才還是不中,兩戰皆北,此時蘇洵已三十九歲,宋史記錄蘇洵敗陣時說「此未足為我學也」,意思是說這玩意根本就不值得我學,於是不再參加考試,也算超然洒脫。


教學相長

「輪.輻.蓋.軫,皆有職於車,而軾獨若無所為者。

雖然,去軾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

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

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者,轍不與焉。

雖然車仆馬斃,而患不及轍,是轍者善處乎禍福之間也。

轍乎,吾知免矣。

——蘇洵《名二子說》

譯文:車輪、車輻條、車頂蓋、車廂四周橫木,都對車上有其職責,唯獨作為扶手的橫木,卻好像是沒有用處的。

即使這樣,如果去掉橫木,那麼我看不出那是一輛完整的車了。

軾兒啊,我擔心的是你不會隱藏自己的鋒芒。

天下的車沒有不順著轍走的,但談到車的功勞,車輪印從來都不參與其中。

即使這樣,車毀馬亡,也不會責難到車輪印上。

這車輪印,是能夠處在禍福之間的。

轍兒啊,我知道你是能讓我放心的。

三蘇祠紀念館 - 多媒體互動:名二子說


名震京師

蘇軾、蘇轍兩兄弟長大,在蘇洵奮發讀書影響下也是才華橫溢,名滿鄉里,北宋嘉祐初年,蘇洵帶二子進京應試,謁見翰林學士歐陽修。

歐陽修見三人文章,大為讚揚,於是再舉薦到皇帝,皇帝甚是滿意,此等人可用,讓蘇洵再去參考,但蘇洵回絕參考。

歐陽修贊曰——

眉山在西南數千里外

一日父子隱然名動京師

而蘇氏文章遂擅天下

蘇洵拒絕不考,皇帝也不以為意,隔了一段時間,又傳話讓蘇洵參考,蘇洵依舊拒考,歐陽修見人才難得,於是繞過考試,直接舉薦蘇洵,後蘇洵任秘書省校書郎,類似於今天國家文化部的一個官員。

三蘇祠紀念館 - 場景復原:名震京師


歸葬眉山

治平三年(1069),蘇洵撰《太常因革禮》一百卷,成書。

因積勞成疾,病逝於開封,終年五十七歲。

歸葬於眉州彭山縣安鎮鄉可龍里(今眉山市東坡區土地鄉公益村)。

其文言當世之要,頗喜言兵。

指事析理,引物托喻。

煩能不亂,肆能不流。

—— 曾鞏

博辯宏偉。

縱橫上下,出入馳驟,必造於深微而後止。

——歐陽修

精深有味,語不徒發,正類其文。

——葉夢得

看何等淵谷。

若大河深溪,雖有勇者,如不善水,無由跳越。

此等皆書生欺人之談。

——毛澤東

遊走於景區內,三蘇祠、三蘇紀念館相應矗立。

景區環境優美、古樸典雅。

來到這裡帶著對古園林建築藝術典範的愛慕,帶著對文學藝術和三蘇父子成就的景仰,帶著對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燦爛文明的熱愛,一會遊走在綠樹成蔭的小道上,一會兒又在展廳里汲取點精神養分,淡忘時間,感悟前人精湛技藝和博大胸懷。


歡迎搜索「博悟空間」瀏覽更多精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一門父子三詞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清代宰相張鵬翮撰大門聯贊三蘇:「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北宋散文家蘇洵(號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兒子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蘇轍(1039~1112) 。宋仁宗嘉定初年,蘇洵和蘇軾、...

一門父子三詞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一門父子三詞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一門父子三詞客是:蘇洵、蘇軾、蘇轍千古文章四大家是:韓愈 柳宗元 歐陽修 蘇軾此對聯是四川眉山三蘇祠的楹聯,上下聯都是頌揚三蘇的。上聯言蘇門父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蘇洵蘇軾蘇轍,蘇門三父子,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據三個席位,美名歷代傳揚。而其中,又以蘇軾蘇東坡最令人稱道,人們對這位大文豪的仰慕,不僅僅是因為他的才藝,更是因為他...

唐宋八大家之三蘇文化

在「唐宋八大家」中,有三人非常特殊,那就是蘇洵、蘇軾、蘇轍,不僅都姓蘇,還是如假包換的三父子。在中國文學史上,父子、母女、兄弟、姐妹文學家不是很稀奇,但父子三人都是鼎鼎大名的文學家,除了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