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探:漢末笮融曾在邳州建中國第一佛塔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笮融,丹陽人。

至後漢末年,江淮一帶佛教大盛。

靈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黃巾起義再次爆發,丹陽人笮融聚集數百人投奔徐州牧陶謙,參與鎮壓黃巾起義。

因同鄉關係被任命為廣陵、下邳、彭城三郡的運糧監督。

《三國志. 吳書四. 劉繇傳》稱:山野草莽,聚數百呼嘯山林之徒以做晉身資本,看來恐非良善之輩。

笮融一朝得用,便露其性,放縱劫掠,肆意殺戮,兼利用督三郡運漕之職監守自盜,中飽私囊,大肆聚斂財物為己用。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曹操為報父仇而興兵攻犯陶謙,連克數城加以屠之,使得整個徐州都為之震動。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再東征陶謙,陶謙驚恐之下欲逃回丹陽老家,是歲,陶謙亡。

而依附於陶謙的小軍閥下邳相笮融,見形勢不妙,決定另覓高枝。

興平二年,與笮融有舊卻被陶謙逼走的彭城相薛禮正好屯駐在長江以南的秣陵,笮融以避高危而欲投薛禮。

於是,帶著男女數萬人,馬三千匹,奔走至廣陵。

其時,廣陵太守趙昱乃一代名士,受陶謙任命,趙昱以上賓之禮相待笮融。

可笮融卻起歹念。

笮融知曉廣陵承平已久、錢豐糧足,用詭詐圖謀之術,借一次宴會酒酣之時,殺了趙昱,並且縱容部下大肆劫掠廣陵,然後過江投靠薛禮。

笮融在危急時棄主而他往,又殺人奪城,無信無義,可謂卑鄙無恥之極。

但背主噬友是其軍痞土匪之本性,也是他這種人物在亂世立足的生存之道。

孫策接著渡江攻薛禮,薛禮棄城逃走,孫策再來攻打落單的笮融,不克,孫策還中了一箭,於是狡猾的孫策以己中箭身亡為名,設反間計,騙取笮融遣部將於茲追擊孫策,中了孫策的埋伏,被斬首千餘級。

笮融嚇得只能深溝高壘以防孫策,幸好笮融還有一手繕治守備的本領,又加所屯軍之處地勢險固,孫策只好舍笮融,追擊劉繇去了。

孫策去後,笮融知道此地不得久留,乃溯江逃奔豫章,在途中遇到孤身一人逃奔豫章的薛禮,對於已經沒有利用價值的人,笮融毫不客氣的殺害了曾幫助過自己的薛禮,又一次做了回白眼狼。

笮融兵退,卻先於劉繇到達豫章。

此時,豫章太守朱皓曾向劉繇借兵與袁術所派之豫章太守諸葛玄互相攻伐,爭奪豫章,並迫使諸葛玄退守西城。

劉繇溯江西上,屯軍於彭澤,聽到此消息後,使人通知笮融,要其率軍幫助朱皓共同對付諸葛玄,同時也可以保住自己的最後一塊落腳地。

可惜劉繇所託非人,笮融也本性難改,既然有機可乘,同時也可以不再受制於人而再生奪地自取之念。

雖然,許邵向劉繇指出笮融此人本性不良,又乃無信義之人,而朱皓素來以誠信待人,兩相比較,恐遭笮融毒手,做了趙昱第二,應使人通知朱皓以防笮融。

但是,為時已晚,笮融仍以欺詐的手段殺害了朱皓,奪取了豫章。

再一次背主棄友。

劉繇得知後懊惱不已,進兵討伐笮融,卻為笮融所敗。

但笮融兵匪本性,和用不恥的手段奪取的豫章,勢難獲得民心與支持,劉繇雖屢敗,卻還能從各屬縣糾集人馬,最後攻破了笮融的豫章,笮融只好逃入山中,為民所殺。

這一次再也沒有朋友可以投靠,最終得到了其應有的下場,被超度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

奇怪的是笮融這樣的一個既殘暴又極其貪婪的土匪軍閥,不把搜刮的巨資用以置田建舍,也不用以跑官買官、包二奶之類,反而心甘情願地耗費在了引人向善的佛事之中,可謂滑天下之大稽。

但是從佛教傳入中國的發展軌跡來說,卻又在情理之中。

漢明帝時,佛教東入中原,東漢初年,受封於徐州一帶的楚王劉英崇奉佛教,並使徐州、邳州一帶成為早期佛教的傳播中心之一。

後來楚王劉英因有人告發他謀反而被充軍丹陽涇縣後,帶著他供養的佛徒一同隨往,從而使佛教傳播到了中國的東部丹陽。

到漢末時,佛教逐漸由官宦上層擴大到普通百姓中,尤其是在天下動盪之際,佛教的發展更為迅速,作為地方軍閥的笮融要立足下邳,就需要主動地接受地方風俗,得到地方的支持,以維持自身的軍閥統治和得到經濟來源。

笮融在佛事上的突出表現,或許更是由於他家鄉丹陽也是佛教傳播地之一,作為下層人士出身的笮融,早期經歷或多或少接觸過佛教不少教義和主張,對一個性格詭詐殘暴、佛教的某些初級教義使其得到某種震撼,從而在佛事上給予了更多的關注。

聯想到後世一些貪官污吏聚斂大量錢財後也有重金拜佛的,可能是明知道自己作惡多端,企圖求得神佛保佑,或使自己心靈上得到一點解脫吧。

從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到興平二年(公元195年),笮融用聚斂的大量財物在邳州城南郊建「浮屠寺」,寺中有塔。

這一佛寺佛塔多為多層木結構建築,「上累金盤,下為重樓」,即在上層用金屬按印度窣堵波式樣的縮影作剎,下層用中國原有的所謂「望仙樓」多層樓閣式為塔身,成為寺的中心。

上有九個金盤即九面銅鏡。

當頂一面朝天,其它八面朝八方,故稱「九鏡塔」。

塔以磚石建造,八角九級,各層均有飛檐。

九層塔身內外有浮雕佛像四百八十尊,遍體塗以黃金,披著錦彩的袈裟。

塔內中空,一百四十八級台階盤旋而上,憑欄遠眺,浩浩泗水、巍巍嶧山盡收眼底。

這些重樓閣道據說最多可以容納三千人在其內課讀佛經。

在佛寺里還用銅塑佛像,除寶塔外還有大雄寶殿及山下湖邊長廊。

在建剎吸引周邊佛教信徒之外,笮融還用免徭役法引誘境內外百姓來寺聽課講道,前後誘得五千餘家。

每逢浴佛會時,在路旁設席長數十里,置酒飯任人飲食,其費用巨以億計,百姓來觀及就食者達萬人之多,可想而知鋪排之奢華,場面之宏廣,氣勢之雄偉,世所難見。

可惜清康熙七年(1668年)郯城大地震殃及邳州,緊接著黃河在邳州州城(今睢寧古邳)不遠處花山壩決口,這一宏偉佛教建築最終蕩然無存了。

[本文作者:崔學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