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他才是第一謀臣卻被忽視,狂甩諸葛亮、周瑜幾條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大多數人的三國知識來源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而《三國演義》給我們展現的是周瑜和諸葛亮是當之無愧的智者,特別是當時諸葛亮,有著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手段和智慧。

所以很多人眼中的三國第一謀臣就是諸葛亮。

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郭嘉,此人字奉孝,東漢末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

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可謂是曹操最厲害的謀臣,毫不客氣地說,曹操大軍的勝利最大的功臣就是郭嘉。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一、十勝十敗說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討張繡新敗,袁紹寫信羞辱。

曹操正擔心自己不具備與袁紹抗衡的能力之時,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

他一連舉出十條理由,以證明「公有十勝,紹有十敗。

」郭嘉的分析很具說服力,不但振作了曹軍將士的鬥志,更助曹操擬定了遠期和近期的作戰目標。

同時,郭嘉也正式確立了自己在曹操軍事智能團中的核心地位。

二、擒關羽、捉劉備

建安5年,當時的曹操為了將來和袁紹決戰的時候,擔心劉備乘機攻打他所以決定先滅劉備。

當時手下的人都害怕再攻劉備的時候被袁紹偷襲,所以爭執不下。

後來郭嘉建議「袁紹優柔寡斷,來不及做出反應,劉備根基未穩,大舉進攻,可取得勝利」。

果不其然郭嘉的建議被採納,大破劉備,俘虜了劉備的妻子,擒了關羽,進而又擊破了和劉備聯合的東海賊寇。

情況正如郭嘉所料,袁紹果然還沒有作出反應,劉備就已被擊敗。

三、以退為進,輕取勝利

建安七年,官渡之戰大敗而歸的袁紹病逝,曹操進攻他的兩個兒子,連戰連捷。

曹軍諸將都想乘勝攻破二袁,可就在此時,先前力主北進的郭嘉卻力排眾議建議退兵。

分析了袁氏兩兄弟之間的矛盾,說:「袁譚、袁尚素來互不相服,又有郭圖、逢紀這樣的謀臣在當中攙和,必然要反目。

不如先南征劉表,靜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

郭嘉建議曹操裝作向南攻擊劉表之勢,「以待其變」。

果然,曹軍剛回到許昌,袁軍生變的消息就已傳來。

曹操乘機回軍北上,將袁譚、袁尚各個擊破,二袁一死一逃。

因為郭嘉的妙計,這一仗贏得既輕鬆又順利。


當時的郭嘉可謂是整個曹軍大腦,有著「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說法,但是就是英年早逝。

曹操對此傷心不已。

諸葛亮還是周瑜都未有幫助其主獲得勝利。

但是郭嘉雖然早逝,但是卻是幫助了曹操取得勝利。

可謂是三國時期第一謀臣,不過是因為當時的作者角度問題忽視了而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里有一個人能和諸葛亮媲美,原來是他!

可能大家看到這裡首先想到的是司馬懿或者周瑜,但我說的而是鬼才——郭嘉。郭嘉(170-207),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謀士。他先在實力較強的袁紹軍中出謀劃策,後來發現袁紹...

郭嘉「哀哉奉孝!痛哉奉孝l惜哉奉孝!

三國爭雄,英雄輩出。對於各路英雄來說,擁有高明的謀士至關重要。眾所周知,諸葛亮一出山,劉備就時來運轉,從寄人籬下的狼狽狀態開始走向成功,最終建立了一方基業。與之相反,曹操集團卻因為一個人的早逝...

郭嘉若不英年早逝,也許三國鼎立局面不會出現

敵我雙方從來是此消彼長的趨勢,郭嘉去世時年僅27歲,而諸葛亮正好出山。曹操陣營少了一位重量級謀士,而劉備陣營終於迎來了能夠力挽狂瀾空手套白狼的軍師。曹操曾經評價郭嘉:當機立斷、神機妙算、出奇制勝...

如果郭嘉不死,天下是否三分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郭嘉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

三國第一謀士 竟然不是諸葛亮

郭嘉的謀略肯定是比諸葛亮強的,諸葛亮僅僅長於政事,對於用兵打仗當軍師沒有任何出彩的事跡,而郭嘉是曹操早期最重要的謀臣,在幾次關鍵性戰役都有出彩表現,可以說是曹操最喜歡的謀臣。下面是郭嘉的生平,主...

漢民惋惜,蠻夷猶記,終究一切從頭

漢朝從鼎盛時期到衰落的過程,雖然北匈奴被趕到了西邊,但鮮卑卻已經從大興安嶺來到匈奴的舊地,成為一股嶄新的勢力,而一直以來的外戚宦官專權,豪強壓榨平民的東漢,也已經在極其尖銳的矛盾下以董卓進入洛陽...

三國曹操手底下誰才是第一謀士

三國時期,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最重要的是其身邊的謀士眾多,那麼誰是曹操底下誰是第一謀士呢?郭嘉,堪稱三國第一謀士,字奉孝,潁川陽翟人。

三國中若此人不死,臥龍鳳雛斷然不會出山

讀過三國的朋友都知道,三國演義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足以說明在當時人們對於臥龍鳳雛的評價是十分高的了,但是若是本文主人翁未死,臥龍鳳雛斷不會輕易出山輔佐明主,那麼這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