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高富帥」劉表,比起曹操差在哪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作者:我方專欄作家南門太守
說起劉表,印象中是個庸碌無為的人:胸無大志、能力一般,白白浪費了大好機會,坐等敵人打到門上來,結果憂愁而死。
印象中,韓馥是漢末三國第一窩囊廢,排在韓馥後面的恐怕就應該是劉表了。
但其實不然,真實的劉表也是有兩下子的,甚至可說相當有兩下子,因為他是個絕對有才能的人。
《後漢書》說劉表是漢景帝之子恭王劉余的後代,其出身跟劉備很相似,他們雖然都姓劉,是劉邦的後裔,但那已是前朝的「劉」而不是後漢的「劉」,已經沾不了多少光了。
但與劉備早年經歷不同,劉表青年時就很有名氣,名列「八顧」之一,所謂「顧」指的是能以德行引導別人,類似「青年導師」。
《後漢書》說劉表還被列為「八俊」、「八及」之中,這些名目都是漢末士人們相互標榜的產物,劉表在其中出現頻率最高。
《三國志》說劉表個子有八尺多,合1.88米,是個大高個,長得「姿貌甚偉」。
劉表的老師是王粲的爺爺、漢末名士王暢。
漢代官場講出身、講學術背景,也講長像,劉表是漢室宗親、名師之徒,又長得儀表堂堂,把這幾樣都占全了,所以他的仕途一帆風順。
劉表先是被大將軍何進招去擔任大將軍掾,相當於武裝部隊總司令部里的一名處長。
後來何進派劉表擔任北軍中候,漢代中央軍分為南軍和北軍,南軍常在外地征戰,北軍駐守在首都周邊。
北軍一般有五營,各營指揮官稱校尉,是「省軍級」的高級軍官。
五營互不隸屬,於是設了個北軍中侯負責聯絡、監管他們,相當於北軍聯席會議參謀長,是個級別不高但十分顯赫的職務。
何進派劉表去抓軍隊,說明他特別信任劉表,也說明劉表有能力。
漢靈帝駕崩後發生了董卓之亂,關東聯軍討董卓,劉表此時還在朝廷任職,長沙郡太守孫堅打著討伐董卓的名義,殺了荊州刺史王叡,朝廷派劉表到荊州接替王叡,但沒給他一兵一卒,讓他自己想辦法。
這個時候天下已經大亂,朝廷的權威很弱,劉表雖然揣著一紙任命詔書,但能不能站住腳很難說。
朝廷曾任命著名黨人金尚為兗州刺史,金尚跑去上任,連州界還沒有進就被曹操打跑了。
據司馬彪《戰略》記載,當時江南一帶到處鬧民變,袁術、孫堅又占據著荊州最北邊的南陽郡,吳郡人蘇代自稱長沙郡太守,貝羽自稱為華容縣長,都「阻兵作亂」,荊州是個不能再爛的爛攤子。
劉表單人匹馬先到了宜城,在此請來荊州的名士蒯良、蒯越、蔡瑁等人商議。
蒯氏、蔡氏都是荊州大族,幸運的是蒯家的重要人物蒯越跟他是老相識,劉表由此打開了局面。
蒯越也曾在何進的大將軍府任過職,跟劉表是同事,因為這層關係,加上荊州本土派人士也想藉助劉表的身,統一地方勢力,穩定荊州,所以雙方達成了共識。
在蒯良、蒯越等人密謀下,劉表出面宴請蘇代、貝羽等頭面人物,一共請到了55個人,這是一出標準的鴻門宴,劉表下令把他們全部斬殺,兼并了他們的部眾。
如果你還把劉表看成一介文人或者文質彬彬的君子,那就大錯特錯了,他的手段有些像遼東強人公孫度。
劉表占了荊州,當時還在南陽郡的袁術不甘心,命孫堅攻打劉表,孫堅很能打,劉表不是對手,被壓制在襄陽城裡,但就在這時孫堅突然死於非命,劉表渡過了危機。
到李傕、郭汜把持長安朝廷的時候,為拉劉表作外援,就拜他為鎮南將軍、荊州牧,封成武侯,假節,劉表有了這些身份,又娶了本地大族蔡瑁的妹妹為妻,在荊州的勢力徹底鞏固了,很快統一了荊州七郡。
漢末是個大是大非的時代,有忠臣也有逆賊,在是非面前需要每個人都明確表態,但劉表很聰明,他的政治立場一般都比較含糊,他既不反董卓,也不反李傕、郭汜,更不反天子,表面看沒問題,但在當時舉國聲討逆賊的形勢下,劉表的做法就有點機會主義嫌疑了。
曹操把漢獻帝接到許縣,劉表趕緊派人到許縣上表進貢。
緊接著北方形成兩大集團,袁紹、曹操、劉虞算一撥,公孫瓚、袁術、陶謙算一撥,雙方展開混戰,劉表繼續玩曖昧,先跟公孫瓚結盟,又積極聯絡袁紹,結果倒也占了不少便宜,別人打得一踏糊塗,荊州繼續快速發展。
其他英雄陸續被淘汰了,北方只剩下曹操和袁紹,有人勸劉表別跟袁紹走得太近,他不聽。
官渡之戰時,袁紹和曹操都派人來拉攏劉表,劉表決定繼續走倚牆路線,坐山觀虎鬥。
劉表自以為這樣最符合他的利益,但豈不知這是短視的行為,劉表手下的蒯越、韓嵩、劉先等人都看出來了,要麼支持甲,要麼支持乙,兩邊都不支持也都不反對,那麼兩邊也都不會念你的好。
眾人勸劉表表明立場,他們認為應旗幟鮮明地支持曹操。
劉表不聽,仍然誰都不支持,由此也失去了一次戰略機遇。
這一點劉表比孫策差得遠,孫策聽說曹操跟袁紹大打出手,激動壞了,馬上點齊人馬要北上大幹一場,而劉表沒有這個意識。
官渡之戰後劉備逃到荊州,劉表「厚待之」,然而又「不能用」。
《漢晉春秋》記載,曹操在官渡之戰後發動了北征烏桓之戰,劉備勸劉表趁機偷襲許縣,但劉表還是不聽。
曹操從烏桓回師,劉表想了想覺得後悔了,對劉備說:「不聽你的建議,失去了這麼好的機會。
」劉備說:「現在天下分崩,每天都在打仗,機會失去了沒關係,因為它還會再來。
」
從中可以看出,劉表與劉備認識問題的深度很不一樣,劉備在腥風血雨中一路走來,知道什麼是機會,知道機會可遇不可求,有了機會一定要抓住,而劉表只想守成,沒有遠大的戰略眼光,心態越來越保守。
劉表是個能人,但取心有限,只想當好荊州牧、守住荊州七郡,這種想法在漢末的亂局中脫離了現實,群雄逐鹿的局面下誰其實都無法置身局外,劉表比韓馥強些,沒有把權力拱手讓給別人,但他實在也強不到哪裡,不退讓固然是對的,但不進取也遲早是死路一條。
在劉表享受和平的十幾年裡,曹操東征西討,先後消滅了呂布、袁術、袁紹,打跑了劉備,征服了烏桓,南匈奴、鮮卑、遼東的公孫氏、黑山軍張燕以及涼州的馬騰、韓遂等都表示臣服,這些不是憑空來的,是靠一仗一仗打出來的,劉表在這方面基本上沒什麼建樹。
建安十三年(208),完成北方統一的曹操率大軍南下荊州,劉表這時才看出了跟對手的巨大差距,連過招的勇氣都沒有了,在曹軍即將兵臨城下時劉表得病而死。
客觀地說,劉表統治荊州是有業績的,他尤其善於地方治理,他來之前荊州「四方震駭,寇賊相扇,處處糜沸」,他到了以後荊州很快「萬里肅清」,魯肅曾評價荊州「沃野千里、士民殷富」,荊州百姓對劉表也「大小咸悅而服之」。
劉表的治世之才能運用到亂世中就出了問題,袁紹、公孫瓚、袁術、呂布等人雖然失敗,但他們都戰鬥到了最後一刻,算「雖敗猶榮」吧。
韓馥、劉表以及之後的劉璋失敗得就多少有點窩囊,他們的先天條件都不錯,沒有輸在「起跑線」上,卻輸在了過於守成和平庸。
亂世中的競爭就像一場長跑比賽,出發早的人並不意味著永遠跑在前頭,競爭中大家都在拚命往前奔,不前進意味著後退,跑慢了也是後退,相對於曹操、孫權、劉備這些玩命狂奔的人,一路慢跑有時還走走停停的劉表,只能被淘汰出局。
《三國志》評價劉表「有威容、器觀,知名當世」,但「好謀無決」,《後漢書》評價劉表「亦長者」,但「回皇頉嬖,身頹業喪」,後面這個評價,意思是放著大好機會,卻白白浪費了,最終咎由自取。
三國志還原真實歷史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7珍藏版
(董卓、袁紹、袁術、劉表)三國志是官方認可的歷史書。如果各位喜歡的話,我整套三國志放到平台,所以,希望各位讀者喜歡,並關注或者留言收藏。 董卓傳,(附李睳、郭汜傳)董卓字仲穎,陝西臨洮人。少時就...
孫堅與劉表衝突,非為傳國玉璽,而是另有隱情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昨天說到孫堅勢力的形成,今天接下來談談孫堅勢力的發展及最終的結局。關東聯軍討董,聲勢浩大,時間長達一年之久。但真正發生的戰鬥並不多。期間最為賣力的只有曹操和孫堅。與...
《小劉說三國》東漢末年最後的忠臣——孫堅其人
東漢末年,群雄崛起,其中不乏有割據一方的霸主:袁紹、袁術,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董卓、曹操,白手起家的劉備、孫堅……但是大多都是狼子野心,以除賊扶漢為名,殺伐征戰,擴建自己的領土和勢力,即使漢室宗親...
三國正史上的劉表是怎樣成為帶甲十萬的一方諸侯的?
三國正史上的劉表是怎樣成為帶甲十萬的一方諸侯的?在小說和影視作品中,劉表給我們的印象 ,似乎一開始就是荊州牧,獨善其身的一方諸侯,是東吳孫家的世仇。
漢末最強軍閥,袁紹、曹操都要靠邊站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逐鹿中原——袁紹虎踞冀州、曹操雄霸兗州,劉表割據荊州……但漢末最強軍閥卻不是他們,而是雄踞淮南的袁術。袁術是漢末及其重要的軍閥,但受到演義故事的影響,很多人都沒能認...
我本是治理天下的能臣,卻錯生在這亂世
1、提起劉表,熟悉三國演義的朋友難免想到一個有些無能的老人家形象,但老人家也有年輕的時候,年輕時也做過聲名赫赫的大事。 劉表是個讀書人,少年成名,長的又高又帥,年紀輕輕就與同鄉另外七名儒生合稱「...
盤點三國: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他帶甲十萬為什麼不能成大事?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對劉備說:荊州是個用武之地,西部益州的劉璋暗弱,得不到人民的擁護,取之不難。如果跨有荊、益兩州,再實行一個好的內外政策,則霸業可成。
三國的劉表不是想像的那麼差,看他如何從一無所有,直到定鼎荊州
三國歷史很精彩,曹操、劉備、孫堅、董卓、呂布、袁紹等等等等,有的是亂世英雄,有的是亂世奸雄。曹孫劉三位分別建立了魏蜀吳的就不用說了,三國時期的主角了,都是非常了不得的人物。袁紹、呂布、董卓等也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