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三國: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他帶甲十萬為什麼不能成大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對劉備說:荊州是個用武之地,西部益州的劉璋暗弱,得不到人民的擁護,取之不難。

如果跨有荊、益兩州,再實行一個好的內外政策,則霸業可成。

魯肅在勸孫權時也說:為將軍計,應該是立足江東,然後進伐荊州的黃祖和劉表。

如果得到了整個江南再加荊州,就可以建國稱帝圖天下,成就漢高祖劉邦的事業。

對於荊州來說,別人都認為這是一塊英雄有用武之地的好地方,劉表守在這兒為什麼卻無所作為,最終不能像曹、劉、孫權一樣成就大事呢?

劉表也曾經有過開疆拓土的豪壯

劉表字景升,漢靈帝時期從大將軍掾升為北軍中侯。

漢靈帝去世後,劉表做了荊州刺史。

劉表初到荊州,可以說是單人匹馬來到了宜城(襄陽所轄)。

初到荊州的劉表,面臨著非常嚴峻的形勢,荊州各地鄉間宗族土豪結夥為寇,且勢力強盛,他們根本就不會把一個外來的刺史當回事。

袁術駐紮在魯陽,整個南陽郡已經歸袁術所有。

長沙太守蘇代、華容縣的貝羽也在擁兵自重,割據一方。

還有據守襄陽城裡的張虎、陳生,也都不是劉表能指揮得了的。

劉表請來了蒯良、蒯越和蔡瑁,向他們請教良策。

蒯良向劉表建議,對普通百姓要施行仁義,這樣老百姓就會像流水一樣前來歸附。

蒯越告訴劉表,要先解決宗賊問題。

這些人的頭領都貪婪暴虐,人們都非常害怕他們。

如果以利益誘惑他們前來,將作惡多端者除掉,將一般的人安撫任用,就必然會得到全州人的擁護。

有了兵眾,得到了民心,然後南據江陵,北守襄陽,那麼,荊州八個郡,發一道命令就可以平定了。

劉表聽從了兩人的建議,收編了宗賊兵,招降了襄陽的張虎、陳生,結果是江南很快得到了平定。

而這時候,崤山以東的義軍紛紛興起,劉表也集合荊州兵駐紮在襄陽。

就是在這種形勢下,董卓才會說,劉表是他的強敵之一。

初平三年(公元192),駐紮在南陽的袁術和孫堅聯合起來,想奪取荊州。

袁術讓孫堅進攻劉表,結果孫堅被流箭射死,袁術的企圖落空。

等到董卓被殺,他的部將李傕、郭汜進入長安,想連結劉表作為外援,就上表封了劉表一個鎮南將軍,封他為成武侯,還授予他符節。

在這時,劉表已經成為一個很有勢力的諸侯了。

建安二年(公元197),張濟帶領部眾來到穰城(今河南鄧州),在攻城時,被流箭射中而死。

這時候,荊州的官員都來向劉表道賀,劉表說:「張濟因走投無路前來,主人對他無禮,導致了兵戎相見,這不是我的本意。

我只接受弔唁,不接受祝賀。

」張濟死後,他的部眾都歸了侄子張繡,正是有了劉表的這番內心的表露,張繡才率眾歸附了劉表,而他的這些部眾也樂于歸附。

劉表從幾乎是「單馬入宜城」,到擁有「地方數千里,帶甲十餘萬」,不過是十幾年時間,能有這番業績,應該說也不失為一時豪傑。

再看他在對待張濟的態度上,也可以看出是一個明事理之人。

張濟作為董卓舊部,已經是一個成名將軍,他帶著部眾前來,劉表不能接納,和他刀兵相見,也是那個時期諸侯的通常做法。

張濟戰死,劉表並沒有表現出喜形於色,而是還有些惺惺相惜,可以看出做人並不那麼輕狂,這恐怕要比袁紹要厚重得多,由此也可以看出其為人。

然而,當時的人賈詡說,劉表只是一個和平之世的人才,亂世是沒有作為的;郭嘉說,劉表只是一個「座談客」;甘寧說,劉表思慮不遠。

然而,如上所說,劉表也曾打破了袁術和孫堅的聯合進攻、打敗了張濟而收編了其隊伍,向南收復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可以說,荊州的地盤也是劉表一郡一縣打下來的。

那麼,拓地千里,帶甲十萬的劉表,在有了一個強大的荊州後,為什麼反而碌碌無為了呢?

不能胸懷天下,只想占地為王

荊州是個英雄可用武之地,劉表的後期荊州周邊環境也不錯。

荊州的南部東有孫權、西有劉璋;北部較大的諸侯就是曹操和袁紹,而袁紹早就和劉表結盟,並且還在中間隔著曹操。

劉璋這個人暗弱無能,這在當時天下的有識之士都認識到了,不可能對劉表形成威脅。

孫權倒是雄才大略,可因為早期忙於經營江東,後來染指荊州,卻被劉表的屬下黃祖擋在江夏。

這時候,劉表如果有曹操或者劉備的志向,無論是向北或者向南,都應該是有所作為的。

在南部,他可以趁著曹操和袁紹交戰的機會向東全力打敗孫權,或者是向西進攻劉璋。

在北部,可以應袁紹之約夾擊曹操,也可以助曹操共擊袁紹。

說到底,他就是想當一個占地為王的諸侯,根本就沒有曹操、劉備一般的胸懷大志,在這個方面,甚至連袁紹也不如。

袁紹和曹操在官渡相持時,曾經派人聯絡劉表,想南北夾擊曹操。

劉表同意了,但並沒有付諸行動,當然了,他也沒有幫助曹操。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應該說這是劉表在觀望等待。

在兩家大打出手時,另一方(或多方)坐山觀虎鬥是當時通常的做法。

曹操曾經說自己是拿著兗州和豫州來對付天下的六分之五,但曹操並沒有和四方的諸侯同時開戰。

為什麼?就是諸侯都在觀望等待,都在幻想著漁翁得利,戰事離自己遠一點的,則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所以是真幫他人者少,倒是不乏背後下黑手、過河拆橋者,比如說劉備和袁術相爭,呂布趁機奪取了劉備的徐州。

劉表不幫助任何一方,正是想坐享「漁翁之利」,這就是要「觀天下變」。

但這種「袖手旁觀」的做派不是一個胸懷大志之人的做法。

劉表的從事中郎將韓嵩就說:「豪傑相爭,兩雄相持,天下的重任就在於將軍(劉表)了。

將軍如果想有所作為,起兵利用他們的弊端就可以成功。

如果不這樣,那就一定要選擇好您要追隨的人。

將軍您擁有十萬大軍,安坐在那裡觀望,看到賢人不能幫助,人家請求調節又不做,這兩家的怨氣必定集中在將軍身上,將軍不可能保持中立。

」可惜劉表只是觀望,並沒有有所作為,就這樣錯失良機,等到曹操打敗了袁紹,平定了冀州,回過頭來就對付他了。

荊州決策集團都是胸無大志之人

除了本人胸無大志,劉表在官渡之戰時猶豫觀望還有一個原因,決策集團都在考慮著要不要依附曹操,而眼光並沒有放眼四方。

而在替曹操說話的這些人,並不是被曹操收買了,而是看出了曹操的「明哲」,劉表不是他的對手!如從事中郎將韓嵩、別駕劉先雖然對劉表說了「天下的重任就在於將軍」的話,接下來卻落腳在曹操身上,說:「憑曹操的明哲,天下的賢能都歸依他,看那趨勢一定會攻下袁紹,然後舉兵進攻江漢,恐怕將軍不能抗擊。

因此替將軍打算,不如帥全州歸順曹公,曹公必定會深深地感謝將軍。

將軍由此會永遠享受福祚,併流傳給後代,這是萬全之策。

」劉表的大將軍蒯越也這樣勸劉表。

劉表猶豫不決,就派韓嵩到曹操那兒去探個虛實。

韓嵩回來後,不但盡力述說曹操的威望恩德,還勸劉表派兒子去做人質。

那麼,韓嵩等人說的有沒有道理呢?應該說,事情應該從兩方面來看。

一方面,曹操手裡有一個漢獻帝,歸依了他,等於是表面上回到了朝廷。

另外就是,早期諸侯哪一個遇到曹操不是以失敗告終?從韓嵩等人這方面看問題,是有道理的。

另一方面,諸侯依附於人,會有一個好結果嗎?袁紹曾經是韓馥的屬下,韓馥將冀州讓給了他,他卻並沒有好好地安置韓馥。

韓馥還是無奈出走。

張邈曾經是曹操最好的兄弟,但曹操一度和袁紹結盟時,袁紹就要求曹操殺了他。

還有劉備,歸降了曹操,在京城裡只是當了一個閒官。

所以,從劉表來說,他又不得不考慮,如果投降曹操,自己的境況會不會和這些人一樣?魯肅在勸說孫權時說過,別人投降都可以得到個一官半職,日後可以逐步升遷,唯獨他孫權不行。

事實也是這樣,劉表死後,蒯越等十五人都封了列侯。

可能有人要說,劉表的兒子劉琮不是也被任命為青州刺史了嗎?關鍵是,第二代和第一代的創業者是不一樣的,更何況,這時候荊州有一個劉備,劉琮才會有這樣的待遇,即便如此,劉琮也是不能夠在荊州繼續任職的。

但不管怎麼說,最不應該的就是消極等待,沒有絲毫動作。

一個人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往往容易志得意滿,產生小富即安的思想,正是這種思想狀況,讓劉表在這一時期無所作為,此後在南北兩線被動挨打。

不能任用新人也是他的最大缺陷

劉表在荊州,重用當地豪族,如蒯良的蒯氏家族、蔡瑁的蔡氏家族以及江夏的黃氏家族等等,這在早期為他的立足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同時限制了一些優秀人才的使用和才能的發揮。

如江淮一帶的優秀人才,很多都跑到東吳那兒去了,來到劉表手下的卻很少。

相反地,荊州大量的人才,不是埋沒在當地,就是跑到別的地方去了。

這當中有文武代表性的三人,諸葛亮、龐統和黃忠。

諸葛亮和龐統並稱為臥龍和雛鳳,有人說得兩人當中的一個可以得天下,劉表不應該沒有聽說過這兩人,可是他一個都沒有用。

如果說諸葛亮「不求聞達於諸侯」,是在有意識地等待明主的出現,那龐統呢?他可是在周瑜手下做事的。

即便是諸葛亮的有意「蟄伏」,也是看透了劉表的無所作為。

正因為如此,黃忠在荊州默默無聞,到了劉備手下才會成為大將。

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人,不思進取是不會有作為的,而不作為想在亂世中立足都很難,更不用說是成就什麼大事。

所以說,劉表的碌碌無為,正是他安於現狀,只想看住眼前這點兒既得利益所致。

問題在於,在這個諸侯紛爭的年代,劉表與南北兩大梟雄孫權和曹操相鄰,荊州在他人眼裡又是這麼大一塊肥肉,一個不作為的人,想相安無事可能嗎?

---------------------------

閱讀三國的朋友們,如果您有任何關於《閱讀三國》的疑問,可以聯繫小編

我們會為您做專業、詳細的解答。

更多精彩的國學知識,不一樣的風水八字常識,歡迎關注微信號:sh19911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表手下謀臣盤點,6人挺曹操1人幫劉備

在《三國演義》里,諸葛亮說了一話叫「得荊州者得天下」,對此每個人的理解可能不一樣,但卻可以說明荊州在當時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看《三國演義》的時候,有不少劇情是圍繞著吳蜀兩股勢力之間的借荊州...

單騎定荊州:劉表年輕時比劉備還猛

賴正直 時拾史事 許多人對劉表的印象,不外乎是昏聵暗弱、胸無遠略、不思進取。這大概是受到了《三國演義》等小說、影視、戲曲中的人設的影響。實際上,年輕時的劉表頗具雄武之氣、豪俠之風,堪稱一時英傑。...

漢末手下人才最多諸侯——劉表

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人,江夏八駿之一。劉表為漢氏宗親,劉表重用當地望族,迅速擁有了自己勢力和地盤,占據荊襄九郡之地,兵精糧足,成為漢末諸侯之一。劉表手下人才濟濟,文學家、評論家、能臣、虎將應有盡有。

單騎入荊州:劉表早年非等閒

《三國演義》中,煮酒論英雄時,曹操一句「劉表虛名無實,非英雄也」,讓很多人覺得劉表真的是虛名無實、亂世庸人。但實則不然,否則他不可能坐鎮荊州近二十年。劉表早年單騎入荊州,文臣武將足備,孫堅父子三...

三國亂世的十大勢力之劉表

劉表的前半生就不在此敘述了,單講講劉表在荊州的日子。雖然劉表和江東孫氏為世仇,但是他當上這個荊州牧,還得先感謝孫堅。孫堅過境荊州,被刺史王睿瞧不起,一下子怒髮衝冠,把王睿給剁了,朝廷就派了劉表來...

東漢群雄之一劉表是如何殺掉英雄孫堅的

劉表為東漢末年名士,群雄之一,為山東人,其身長八尺,少時知名於世,善談時政評論名士,為「八俊」之一,後任北軍中候、荊州刺史,在荊州統治長達二十年,為人優柔寡斷,生性懷疑,但為自保堅守其中,目光短淺。

三國中最被低估的人-----劉景升

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人也,漢魯恭王劉余之後,劉表年輕時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參加過太學生運動,被稱為「八俊」之一,《後漢書》亦載劉表與同郡張儉等號為「八顧」,三國志中說劉表「身八尺余,姿貌甚美」。...

荊州牧劉表有十萬軍隊為什麼不能成大事(一)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對劉備說:荊州是個用武之地,西部益州的劉璋暗弱,得不到人民的擁護,取之不難。如果跨有荊、益兩州,再實行一個好的內外政策,則霸業可成。魯肅在勸孫權時也說:為將軍計,應該是立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