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的劉表真的是一個守境無用的廢柴嗎?史料駁倒一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的劉表真的是一個守境無用的廢柴嗎?史料駁倒一切!

劉表在普通人心中只是一個守境安民有餘,毫無野心的漢宗室荊州牧罷了,但實情果真如此嗎?恐怕要深究一下。

一、單人入荊服八郡

劉表為魯恭王之後,「身長八尺余,姿貌溫偉」,受學於清議領袖、同鄉大族王暢(因為這個門生關係,結果日後大亂時,王暢之孫王粲,連同其族兄王凱便南下荊州投靠之)。

當地人生活揮霍奢華,王暢便領頭行儉,希望籍此改變民風。

然而他的做法過於節儉,人民根本無法仿效,十七歲的劉表就勸過猶不及,應行中庸之道。

年少時的性格、行為正好是其後一生的縮影,劉表一生也奉行中庸之道。

少知名號八俊(又稱八顧、八交、八友等)的他,黨錮之禍時亡命才得免於被捕。

黨禁解,為何進闢作大將軍掾,後遷北軍中侯。

當長沙太守孫堅殺了荊州刺史王睿後,劉表「在位十旬,以賢能特選拜荊州刺史」(見《全三國文》卷56《劉鎮南碑》)。

當時袁術屯兵魯陽並得孫堅效力,雄據南陽郡(前太守張咨也為孫堅所殺);與孫堅共謀殺王睿的江夏太守劉詳和武陵太守曹寅(注1);不服的還有與孫堅同郡的蘇代領長沙太守(恐怕是孫堅讓他領)、南郡華容長貝羽、占襄陽的張虎和陳生;江南更是宗賊帥者眾。

當時中國經濟以農業為主,荊州三大農業地區為南陽盆地、以江陵為中心的江漢平原及雲夢澤、以洞庭湖為核心的湘江流域。

人口在古時就是兵力與賦稅的來源,根據《續漢書.郡國志》所載永和五年(140年)的人口,南陽郡為全國人口最多之郡;占荊州人口近四成;戶口數目比幽、交、並、涼四邊州還要多。

這等同說明劉表當時面對的是三大經濟命脈都有不同程度的叛亂,尤其是編戶的損失更為嚴重,絕對的爛攤子。

初平元年(190年)(注2)劉表先入南郡宜城,而不入王睿已遷移的新州治江陵(見《南齊書.州郡志下》),大概是希望先爭取當地大姓的擁護,至少能讓其家兵為己所用(注3)。

果然獲得蒯良、故交蒯越、蔡瑁為首的大族支持下,再納蒯良、蒯越之言(注4),用鴻門宴殺掉55名(《後漢書》記作15)賊帥;遣蒯越與龐季勸降張虎和陳生,恩威並濟下「諸守令聞表威名,多解印綬去。

表遂理兵襄陽,以觀時變」,控制南陽郡外的七郡了。

把州治移至襄陽的刺史劉表不可能不嘗試收復南陽郡,雖上表袁術為南陽太守暫時示好,但「不脩法度,以鈔掠為資,奢恣無厭,百姓患之」的袁術把南陽弄至烏煙瘴氣(見《後漢書.袁術傳》),袁、劉之間的衝突只是時間的問題。

正如王夫之在《讀通鑑論》卷9所言:「劉表之收荊州也,卓之命也,眾皆討卓而表不從,表有可討之罪焉。

」所以關東軍中戰果最豐的袁術、孫堅一路,至少對劉表也是保持戒心。

這樣不是不無道理,因為董卓死後劉表遣使貢獻朝廷,其餘黨李傕、郭汜也想連結劉表為援,便以他為鎮南將軍、荊州牧、成武侯、假節,劉表對董卓集團的態度可見一斑。

董卓因劉表表袁術為南陽太守而把他們視作一夥,並認為「但殺二袁、劉表、孫堅,天下自服從孤耳。

」(見《三國志.孫破虜傳》注引《山陽公載記》),但劉表也確實沒有派兵討董。

《後漢書.袁術傳》所記的孫堅「率荊、豫之卒」,從長沙來的不就是荊州兵嗎?這並不能證明劉表派過一兵一卒。

故《三國志.袁術傳》云:「(袁術)又與劉表不平」。

在關東和董卓眼中,劉表都不能算是同一個陣營,和日後「雖遣使貢獻,然北與袁紹相結」的情形如出一轍。

關東軍瓦解後,公孫瓚應袁紹之約出兵,但只是他逼韓馥自讓冀州的一隻棋子,光作嫁衣裳。

其上級幽州牧劉虞又捲入二袁的爭奪戰中,公孫瓚欲引袁術為援而遣弟公孫越率兵至袁術,正巧袁術要從袁紹所表的豫州刺史周昂手中奪回陽城,從征的公孫越戰死,公孫瓚便在一年後(初平三年)正式與袁紹火拚,戰火遍及冀、青等州。

二袁爭霸,袁紹因此找上有共同敵人袁術的劉表為盟友,那袁術也先發制人,初平二年(注5)遣他所表的豫州刺史孫堅攻荊州。

董卓的並、涼軍團對孫堅也尚且占不了多少便宜,何況劉表軍?從江夏救援的黃祖於樊、鄧之間戰敗,孫堅順勢渡漢水、圍襄陽,黃祖逆戰再次兵敗,孫堅乘勝追擊至梘山,也不知道是劉表幸運還是不幸,孫堅居然為伏兵所殺(《英雄記》與《典略》所云不同,說是為呂公所殺,現從《資治通鑑》)。

雖然暫時解決了兵禍,卻惹上了世仇孫氏一族。

袁術本已把南陽弄至民不聊生,孫堅一死,劉表斷袁術糧道(見《三國志.武帝紀》),袁術為劉表所逼,初平四年正月而引軍至陳留,又被曹操與袁紹聯軍敗於匡亭,無力立足故東走壽春,劉表暫時再無外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結局

東漢末年,朝綱腐敗,民不聊生,黃巾起義爆發。漢室威信受挫,權力下放,各地方諸侯自組勢力。河東太守董卓利用漢末戰亂和朝廷勢弱占據京城,廢少帝立漢獻帝並挾持號令,東漢政權從此名存實亡。而且他生性兇...

歷史上真實的劉表:單人獨騎拿下荊州

劉表(142年-208年),字景升,山陽郡高平(今山東微山)人。漢魯恭王劉余之後,東漢末年名士,漢末群雄之一。他身長八尺余,姿貌溫厚偉壯,少時知名於世,與七位賢士同號為「八俊」。劉表此人,是漢...

三國中最被低估的人-----劉景升

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人也,漢魯恭王劉余之後,劉表年輕時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參加過太學生運動,被稱為「八俊」之一,《後漢書》亦載劉表與同郡張儉等號為「八顧」,三國志中說劉表「身八尺余,姿貌甚美」。...

單騎定荊州:劉表年輕時比劉備還猛

賴正直 時拾史事 許多人對劉表的印象,不外乎是昏聵暗弱、胸無遠略、不思進取。這大概是受到了《三國演義》等小說、影視、戲曲中的人設的影響。實際上,年輕時的劉表頗具雄武之氣、豪俠之風,堪稱一時英傑。...

他名列「八駿」,單騎定荊州

很多人對劉表的印象,是昏聵暗弱、不思進取的守成之輩。曹操帳下謀士也評價劉表無四方之志,坐談客耳。但劉表能穩坐荊州八郡、割據一方,手裡沒有真本事是做不到的。年輕時的劉表頗具豪俠風範,堪稱一時英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