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逼死荀彧,是不是太無情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荀彧是曹操的重要謀士,也是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功臣,在地位和作用上來看,相當於劉備得到了諸葛亮,可見功勞之大。
荀彧一生幫助曹操推薦了很多人才,包括鍾繇、戲志才、荀攸和郭嘉等人,每次曹操對外征伐,大後方就交給荀彧。
後來,曹操要稱魏公,董昭等人勸進,荀彧表示反對,結果憂鬱而死,還有一說是被曹操送了空食盒子,荀彧服毒自殺,年僅五十歲,但不管怎麼說,荀彧都是因為曹操而死,那麼,曹操是卸磨殺驢嗎?如是,曹操逼死荀彧,是不是太無情了?
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
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
荀彧是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
可以說,曹操沒有荀彧,也不會有這麼大的豐功偉績,荀彧為曹操出謀劃策,管理大後方,足食足兵,是得力的助手和後勤部長。
《三國志 荀彧傳》:太祖雖征伐在外,軍國事皆與彧籌焉。
荀彧還有一大貢獻,就是向曹操推薦了大量人才,都是拔尖的,比如荀攸和郭嘉,哪一個都是重量級的。
《三國志 荀彧傳》:太祖問彧:「誰能代卿為我謀者?」彧言「荀攸、鍾繇」。
先是,彧言策謀士,進戲志才。
志才卒,又進郭嘉。
官渡之戰,曹操舉棋不定,荀彧給曹操吃了很多定心丸,後來,一切都如荀彧所說的那樣。
當時,圍繞著是否和袁紹開戰的問題,在曹操集團內部展開了一場辯論。
很多人反對,比如孔融等人,但是荀彧一席話,說的曹操堅定了信心。
《三國志 荀彧傳》:遂以奇兵襲紹別屯,斬其將淳于瓊等,紹退走。
審配以許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紹;顏良、文丑臨陣授首;田豐以諫見誅:皆如彧所策。
然而,在曹操稱魏公的問題上,荀彧持反對態度,結果惹怒了曹操,最後,荀彧憂鬱而死。
《三國志 荀彧傳》:十七年,董昭等謂太祖宜進爵國公,九錫備物,以彰殊勛,密以諮彧。
彧以為太祖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
太祖由是心不能平。
會征孫權,表請彧勞軍於譙,因輒留彧,以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
太祖軍至濡須,彧疾留壽春,以憂薨,時年五十。
建安十七年(212年),董昭等人勸曹操稱魏公、加九錫,九錫是古代帝王對大臣的九種賞賜,有車馬、衣服、樂器、武士、弓矢等,這是對大臣的最高禮遇。
荀彧認為曹操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因此惹怒了曹操。
還有一種說法,是曹操派人給荀彧送去了一個空食盒子,荀彧一看,心裡明白了,於是,服毒自殺。
《三國志》注引《魏氏春秋》: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從史書《三國志》的記載來看,曹操征討孫權,讓荀彧勞軍,並把荀彧留在軍中,參議軍事,可能是不放心荀彧,甚至是戒心,後來,荀彧生病,留在壽春,不久憂鬱而死,只有五十歲。
荀彧為什麼會憂鬱?很明顯,是受到了曹操方面的壓力,甚至是感受到殺心,不然,荀彧怎麼會憂鬱而死呢?荀彧死後第二年,曹操就稱魏公了。
而從《三國志》注引《魏氏春秋》記載來看,曹操送給荀彧空食盒子,明顯是要殺荀彧,不然,送空盒子幹嗎?
荀彧為曹操立下汗馬功勞,是首席功臣,但是,卻沒得到善終,很明顯曹操是卸磨殺驢,太無情了。
曹操能容得下罵他的陳琳,背叛他的魏種和張繡,為何就容不下荀彧呢?荀彧之死,實在可惜!
曹操三大謀士都有誰?單看三國志 郭嘉可能連前十名都進不去
聽說郭嘉比諸葛亮還厲害,水鏡先生司馬徽還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看看,把諸葛亮都嚇得縮在隆中種地,直到看見郭嘉的訃告,才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後放下鋤頭。可是敲破腦袋,也想不起郭嘉到底哪裡比諸葛亮...
此人坑死曹操手下第一謀士,他的陰謀遠超賈詡
三國時代的陰謀家不少,著名的比如賈詡、司馬懿等人,但是,這些人的陰謀畢竟被世人識破,這種陰謀恐怕並非最高明的陰謀。真正牛叉的陰謀,是既做成了事情,卻又不被人抓住真憑實據。三國時代有這樣的人嗎?是...
曹操首席謀士,人稱「王佐之才」的荀彧真的是自殺嗎?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被曹操譽為有「巍巍之勛」的荀彧離世。關於他的死,袁宏《後漢紀》卷三十、陳壽《三國志》本傳稱其「以優薨」,而裴注引《魏氏春秋》則記為「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
「王佐之才」荀彧:是大漢忠臣還是曹操黨羽?
荀彧容貌俊美、愛配香囊,曹植說他"冰清玉潔",司馬懿說他"書傳的古人我不知道,反正近百十年來,我見過的賢人,沒超過荀令君的。"曹操直接說他"吾之子房",比作張良。是當時第一等人物。
曹操手下的這個軍師才能不在諸葛亮之下,卻因一心匡扶漢室而死
三國演義中塑造了一大批深謀遠慮的謀士形象,但出於尊劉貶曹的需要,曹操手下的謀士多遭貶議。其中荀彧作為曹操手下的首席謀士。荀彧出身名門,原投靠袁紹,後認為袁紹「終不能成大事」,於是投奔曹操,開始了...
曹操始終沒稱帝,竟然是因為一個男人
熟讀三國的朋友都知道,荀彧是作為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被世人稱為「王佐之才」。他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敬稱為「荀令君」。他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