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鼎立之勢是如何形成的?主要是因為關羽被斬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人說,諸葛一出,天下三分,諸葛亮在茅廬之中就能將天下大勢分析的如此透徹,堪稱一代英傑。

不過,真正象徵著天下大勢走向「三分」的標誌性事件,卻是關羽丟荊州,敗走麥城然後被孫權殺害這件事情,那麼關羽的去世和荊州的丟失為什麼加快了「天下三分」的趨勢呢?關羽怎麼就成為了亂世的「休止符」了呢?

要想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兩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從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看,劉備拿下了漢中,封鎖了蜀漢的門戶,拿下了漢中巴蜀完整的地理單元,蜀漢政權的下一步就是要攻占南陽盆地,奪取襄、樊、宛城,封鎖荊襄,進可以威脅許、洛,退可閉關以自守。

毫無疑問關羽所在的荊州不僅僅威脅到了曹魏,更是威脅到了孫吳在江東的既得利益。

其次,關羽趁漢水暴漲之機,水淹七軍,一舉全殲並俘虜了曹魏的于禁軍團,聲勢一時「威震華夏」。

這時,孫權派人索婚,其實只是「倍修恩德,與羽結好」的一部分,其真正目的只是為了麻痹關羽。

但是孫權卻不曾料到,關羽心高氣傲,他狂妄的說孫權「鰂子敢爾,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邪!」,意思就是「你小子也配?等老子幹掉曹仁,回頭就滅了你!」這樣的言論自然得罪了孫權,最後使得孫權背棄聯盟,偷偷在背後對關羽痛下殺手。

因此,如果從後世眼光看,孫權斬殺關羽,把事做絕,純屬自抽耳光的表現。

但是在當時看來,倘若孫權打算留著恢復聯盟的後手,顯然斬羽不如存羽。

因此那麼可以得出推論,孫權殺關羽、奪荊州,就是要明知故犯,斷絕兩國的同盟關係,這其中顯然包含著他聯曹滅劉,進圖益州,全據長江的戰略考量。

很可惜,孫權自打如意算盤,未曾想自家在曹操眼中不過是借刀殺人之刀。

關羽既亡,孫權率兵西進,劉備還沒動靜,卻引發了曹魏的一連串軍事行動,轉眼間曹軍直抵江陵。

事實證明,一旦孫劉聯盟徹底破裂,孫權即成為曹魏的首要打擊目標,進取益州云云,誠為夢囈。

而孫劉聯盟一破,天下隨即三分,三國鼎立之勢已經初現雛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鼎立的形成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經歷了不斷地互相攻伐,出現三股主要力量曹操、劉備、孫權。這三股勢力後來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魏 曹操討董卓起兵後經過不斷地征伐逐步占據了許昌、洛陽為核心的豫州,兗州,青州等地...

關羽北伐為什麼讓曹操如此恐懼

公元218年,關羽調動荊州5萬精銳士兵發動襄樊戰役,圍攻樊城。關羽此舉是為了響應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之戰,曹軍守將曹仁向曹操告急,曹操派于禁督七軍救援,結果,遇到秋雨,漢水暴漲,于禁七軍全軍覆沒,...

關於荊州,關於孫權背盟

吳蜀兩國弱也就算了,為了一個荊州拼的你死我活,曹魏那邊看戲看的賊開心。兩農民打起來了,地主能不贏?造成這結果的無非是因為荊州,對於荊州歸屬問題,劉備得荊州可從漢中荊州兩路出兵,對卻得天下有很大...

五虎大將關羽敗走麥城,劉備為什麼不救?

熟讀三國的歷史,大家都知道,在建安二十四年,蜀漢五虎頭號大將關羽在敗走麥城時為吳將截獲,被斬於臨沮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關羽敗走麥城,意味著荊州的丟失,荊州人才儲備的丟失,蜀漢政權的勢力進一步的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