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石碑,被稱為宋朝大憲章,從制度上確保了中國文明的最高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電視劇《大宋傳奇之趙匡胤》中的趙匡胤,陳建斌(飾)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在太廟立下一塊誓碑,命令子孫為皇帝者,要優待前朝宗室之後裔,且不得濫殺士大夫與上書言事之人,否則天必討滅之。

這塊誓碑在歷史上享譽甚厚,後人評價它是中國歷史上最不朽名言,是在人治獨裁制度下所能達到的最好的、最開明的、也是最有效的制度安排,是宋朝三百多年的大憲章,從根本的制度上確保了宋朝成為中國文明的最高峰。

這在中國五千年歷史中空前絕後。

宋太祖之所以立此誓碑,與其為人和經歷有密切關係。

宋太祖雖出身行武,卻酷愛讀書。

他隨周世宗打淮南時,有人揭發他私載貨物達數車之多,檢查下來,主要是書籍數千卷,這應是他比較重視讀書人及文官的原因之一。

他當皇帝後,重文抑武,進一步鞏固其統治局面。

他曾對宰相趙普說:"五代方鎮殘虐,人民深受其害。

我讓選幹練的儒臣百餘人,分治大藩,即便都是貪濁,也抵不上一個武將。

"因為文臣不會很大地危及政權,而對其寬大仁厚可收買人心。

宋太祖即位之初,有一次見一宮殯抱一小兒,經問知是周世宗之子。

太祖問左右大臣如何處置,趙普等主張處死,潘美在旁獨不語。

太祖說:"即人之位,殺人之子,朕不忍為。

"潘美才說:"我與陛下曾同為周世宗之臣,勸陛下殺之,是負世宗;勸陛下不殺,陛下必定懷疑我。

"太祖當即判給潘美為養子,後不再過問。

宋太祖屬寬厚之君,其豁達和自信,往往高人一籌。

至於採用和平的方式 「杯酒釋兵權」,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范仲淹曾由衷地說:「祖宗以來,未嘗輕殺一臣下,此盛德之事。

據宋葉夢得在《避暑漫抄》中記載, 「太祖誓碑」平時用鑲金黃幔遮蔽,門窗封閉得十分嚴實。

太祖命令,只有在太廟四季祭祀和新天子即位時才可以啟封。

(圖)電視劇《大宋傳奇之趙匡胤》劇照

天子拜謁太廟之禮完畢後,太廟官員奉請皇上恭讀太祖誓詞。

天子在恭讀誓詞時,只允許一名不識字的小黃門跟隨,其他人都遠遠地站在庭中,不能喧譁,不能仰視。

天子務必走到碑前再拜,跪著瞻視,默默念誦,接著再拜,然後出來。

北宋年間,各位朝廷重臣以及皇帝近侍都不知道太祖誓詞所寫何事。

北宋的歷代皇帝代代相傳,每年按時伏謁,按禮恭讀,不敢有絲毫泄露不敬。

直到靖康年間金人南侵時,金兵沖入太廟,將祭祀禮器席捲而去,這時太廟寢殿夾室的門才打開,人們才看到傳說中的太祖誓碑。

這塊誓碑高有七八尺,寬有四尺多,上面刻著誓詞三行:第一行寫著趙氏皇帝要優待後周柴氏(周世宗)的子孫,如果他們有罪是不能以刑罰處置的,即使犯的是謀逆罪,也只在獄中賜他自盡,不能在鬧市人群中行戮,更不能實行連坐支屬的法令;第二行寫著趙氏皇帝不能殺士大夫和上書言事的人;第三行是如果子孫有違背前兩項誓詞的,必定遭到天打雷劈。

無論從動機還是從結果看,「宋太祖誓碑」是一項極其巧妙的、充滿智慧的制度安排。

它一方面抑制了宋太祖及其繼任者的惡意和慾望,另一方面又因為不能公開其中的內容而避免縱容臣子。

儘管宋朝沒能完整意義上統一全國,並且由於連年的戰爭造成國家積貧積弱,但是宋朝的科技文化卻得到了空前發展。

宋朝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宋詞在中華文化史上占據了重要的地位,中華文明也達到了最高峰。

這與「宋太祖誓碑」奠定的制度基礎密不可分。

*作者:王子皿,魚羊秘史簽約作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趙匡胤千里送京娘是真的嗎

趙匡胤千里送京娘是真的嗎趙汗青 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北宋王朝的開國皇帝,廟號宋太祖。出生於洛陽夾馬營,祖籍河北涿州。年輕時曾經在少林寺學習武術。948年,投後漢樞...

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的散聞軼事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宋朝開國皇帝。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榮於北征回京後不久駕崩,逝世前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次年(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