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義中被黑到沒邊的大奸臣,曾經用仁慈和勇敢救下兩個幼童的生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前面咱們說到,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之前之中之後的開封局勢,並不像表面上那麼風平浪靜,很快我們又發現這麼一個事例。
《曲洧舊聞》寫道:
太祖皇帝即位後,車駕初出,過大溪橋,飛矢中黃傘,禁衛驚駭。
帝披其胸,笑曰:「教射!教射!」既還內,左右密啟捕賊,帝不聽。
久之,亦無事。
說的是宋太祖趙匡胤剛剛當上皇帝,出行時候就遇到有人向他射箭,箭正中黃傘,博浪一錐的既視感有木有?《刺客信條》的既視感有木有?但是趙匡胤氣度雍容,還說了一句:教射!教射!意思就是這樣的箭法還需要再教他學習才能射中我。
之後,面對惴惴不安的左右禁衛要求追捕刺客的要求,趙匡胤也不理睬,最後的結果是過了很久,也沒有什麼新的情況。
這個故事在《堅瓠廣集》里也有記載:
宋太祖初即位。
駕偶出。
忽有飛矢至輦前,幾為所中。
眾皆驚愕,請急索捕。
太祖不許,但舉首四望,徐曰:「即使射殺我,亦未見得便是你做。
」其聖度如此。
在這個故事中,箭不是射中黃傘而是差點射中太祖,太祖說的話不是「教射」而是「就算射殺了我,也不見得就是你做皇帝」,比起說「教射」的憨憨萌萌,更頗有幾分冷幽默。
《宋史》本紀稱趙匡胤「容貌雄偉,器度豁如,識者知其非常人」,所謂「器度豁如」和「其聖度如此」,就是器量和識量開闊、曠達,和《史記》描繪劉邦的「意豁如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宋太祖趙匡胤的器度豁如,還有很多的例子。
司馬光《涑水記聞》卷一雲:
太祖初即位,亟出微行,或諫曰:「陛下新得天下,人心未安,今數輕出,萬一有不虞之變,其可悔乎!」上笑曰:「帝王之興,自有天命,求之亦不能得,拒之亦不能止。
萬一有不虞之變,其可免乎!周世宗見諸將方面大耳者皆殺之,然我終日侍側,不能害我。
若應為天下主,誰能圖之?不應為天下主,雖閉門深居,何益也?」由是微行愈數,曰:「有天命者,任自為之,我不汝禁也。
」於是眾心俱服,中外大安。
如果誰有做皇帝的天命,任憑你作為,我不禁止你,趙匡胤話說到這個份上,和傳說中他對當時擔任方鎮要職的兄弟們說「此處無人,爾輩要作官家者,可殺我而為之」一樣,器度豁如可算是到了極處。
然而,在這樣的器度豁如背後,趙匡胤有著另外的一面。
王鞏《隨手雜錄》記載:
太祖皇帝初入宮,見宮嬪抱一小兒,乃問之,曰:「世宗子也。
」時范質與趙普、潘美等侍側,太祖顧問普等,普等曰:「去之。
」潘美與一帥在後,獨不語。
太祖問之,美不敢答。
太祖曰:「即人之位,殺人之子,朕不忍為。
」美曰:「臣與陛下北面事世宗,勸陛下殺之,即負世宗;勸陛下不殺,則陛下必致疑。
」上曰:「與爾為侄。
世宗子不可為爾子也。
」美遂持歸。
太祖後亦不問,美亦不復言。
後終刺史,名惟吉,潘夙之祖也。
這本來是一個關於仁慈和寬恕的美好故事,但是潘美的一句「勸陛下不殺,則陛下必致疑」透出了些許真相,也照射到宋太祖內心被暗影遮蔽的地方。
回到前面,當趙匡胤自詡天命所歸舉出「周世宗見諸將方面大耳者皆殺之,然我終日侍側,不能害我」為例子的時候,我們其實可以推想他在周世宗柴榮臥榻之旁的戒備和恐懼,回想那時,一方面,他悄悄學習著柴榮的輕徭薄賦、興修水利、崇尚簡約,另一方面,他害怕著這個猜忌的雄主。
等到趙匡胤從後周孤兒寡母手中奪得皇位之後,他的內心是相當不安的。
從上述例子可見,周恭帝柴宗訓是禪讓皇位給自己的小童星,自然要優待,但是如果讓柴榮其他兒子柴熙讓、柴熙誨和柴宗訓一起長大,將來再開枝散葉生一堆柴氏子孫,即使他日他們自己無心,也非常可能成為政治反對派的旗幟,這是趙匡胤無法容忍的;可是殺了這幾個襁褓中的孩子,周宋禪讓這場雍容華麗的大戲就完全演砸了。
幸而好兄弟潘美出頭,太祖福至心靈,讓他收養為侄子,才化解了這一困境。
「太祖後亦不問,美亦不復言」,這個默契也是沒誰了。
這個故事也有另外的版本,王錘《默記》卷上記載:
藝祖初自陳橋推戴入城,周恭帝即衣白襴,乘轎子出居天清寺。
天清,世宗節名;而寺,其功德院也。
藝祖與諸將同入內,六宮迎拜。
有二小兒丱角者,宮人抱之亦拜。
詢之,乃世宗二子,紀王、蘄王也。
顧諸將曰:「此復何待?」左右即提去,惟潘美在後以手掐殿柱,低頭不語。
藝祖云:「汝以為不可耶?」美對曰:「臣豈敢以為不可,但於理未安。
」藝祖即命追還,以其一人賜美。
美即收之以為子,而藝祖後亦不復問。
其後名惟正者是也。
每供三代,惟以美為父,而不及其他。
故獨此房不與美子孫連名。
名夙者,乃其後也。
夙為文官,子孫亦然。
夙有才,為名帥,其英明有自雲。
在這個版本中,那就是趙匡胤已經下令要誅殺,而被潘美諫止,當時情況更危急,趙匡胤也更冷酷。
所幸故事結局也還是不錯的。
後人從潘惟吉(《默記》中稱潘惟正)兒子潘承裕及其夫人王氏墓誌中發現介紹潘承裕家世時提到了他父親潘惟吉以及叔祖潘美,卻不提直系血親祖父是誰,十分反常,而且把潘惟吉的籍貫寫成開封,與籍貫是大名府的潘美完全不同,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潘美收養周世宗之幼子為侄的可能性非常大。
題為陸遊纂抄的《避暑漫抄 》記載:
藝祖受命之三年,密鐫一碑,立於太廟寢殿之夾室,謂之誓碑,用銷金黃幔蔽之,門鑰封閉甚嚴。
因敕有司,自後時享及新天子即位,謁廟禮畢,奏請恭讀誓詞。
是年秋享,禮官奏請如敕。
上詣室前,再拜升階,獨小黃門不識字者從,余皆遠立庭中。
……上至碑前再拜,跪瞻默誦訖,復再拜而出。
群臣近侍,皆不知所誓何事。
自後列聖相承,皆踵故事。
靖康之變,……門皆洞開,人得縱觀。
碑高七八尺,闊四尺余,誓詞三行:一雲「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
縱犯謀逆,止於獄內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一雲「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一云:「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後建炎中,曹勛自金回,太上寄語「祖宗誓碑在太廟,恐今天子不及知」云云。
宋太祖所立誓碑是為後世津津樂道的佳話,但在另一個側面,這個關於柴氏家族的誓言,並不是寫給天下後世看的,而是警醒自己和自己後世子孫的,禁忌本來就是內心最隱秘的渴望,殺掉他們一勞永逸的念頭肯定無數次在趙匡胤心頭翻騰掙扎。
這個有著被酒精和烤肉整出來的大肚腩的紅臉膛黑胖子,一直以略帶表演色彩的豁達大度示人,但遮蔽內心的暗影,他卻始終無法釋懷。
有位網友說過,煽情一點,趙匡胤可以說是穿過五代層層黑暗的一束光;但在談古論金看來,有宋一代包括重文輕武內重外輕等等在內的後患無窮的制度設計,其中一個源頭無疑是趙匡胤內心無盡的恐懼和慚愧,這是光永遠無法照到的地方。
趙匡胤發過1條毒誓,但他說話不算話,結果誓言應驗,坑苦了子孫
盡人皆知,古代皇帝君臨天下,為了彰顯身份,樹立權威,取信於民,都講究"金口玉言",一言九鼎。因此皇權才會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性,和無可匹敵的威懾力。因此歷代有為之君,大都能謹言慎行,一諾千金。但偶...
宋太祖趙匡胤奪了柴榮的江山,為什麼沒殺柴榮子孫以絕後患
歷代權臣篡位之後,為避免前朝復辟,殺光前朝王族已是潛意默化的習慣,但宋太祖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皇袍加身」奪了後周的江山,建立了宋朝,為什麼對後周柴榮的子孫非但沒下黑手,斬草除根,並還一直善待柴...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要殺絕待他親如兄弟的周世宗柴榮幼子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要殺絕待他親如兄弟的周世宗柴榮幼子趙匡胤,大家都知道,宋太祖嘛,與秦皇漢武唐宗並列。但實際上,趙匡胤之所以能建立宋朝,只是因為千古一帝周世宗柴榮意外駕崩,死前讓趙匡胤出任殿前...
那個皇帝武功最高?最講義氣、關鍵還不好色,不是秦皇漢武!
提起宋朝,人們恨不得馬上繞過去,重提咱們那輝煌的強漢盛唐。然而,大家有所不知,宋朝雖然積弱可是卻不積貧。如果說強漢、盛唐可敬的話,宋朝卻非常的可愛!
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的散聞軼事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宋朝開國皇帝。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榮於北征回京後不久駕崩,逝世前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次年(96...
趙匡胤黃袍加身後進宮,潘美救了周世宗的兒子
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宋史》里如此寫到——翰林承旨陶谷出周恭帝禪位制書於袖中,宣徽使引太祖就庭,北面拜受已,乃掖太祖升崇元殿,服袞冕,即皇帝位。遷恭帝及符後於西宮,易其帝號曰鄭王,而尊符後...
敢在趙匡胤眼皮子底下把前朝皇子養大,潘美膽子也太大了!
宋太祖趙匡胤是取代後周才建立的宋朝,當陳橋兵變發生以後,他在「無奈」之下被將士們推上了皇位。回到京城以後,趙匡胤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進入皇宮,畢竟那個地方現在已經是他的地盤了。
宋太祖在宮中發現柴榮之子,群臣建議剷除他,皇帝的舉動令人欽佩
文/格瓦拉同志但凡一個新王朝建立後,其面臨的首要緊迫問題,便是如何處置前朝的皇室成員,而處置方式的不同,往往能顯示出開國帝王的胸襟氣度。作為宋朝創始之君的宋太祖,在優待後周皇室方面便做得很好,堪...
宋太祖趙匡胤到底有多霸氣?由三則史實可見一斑
文/格瓦拉同志開國帝王的胸襟大多都比較開闊、恢弘,在言談舉止中,往往能在不經意間流露出霸氣本色,宋太祖趙匡胤便是其中典型的例子。為揭示宋太祖的胸襟本性,特摘選三則史實以示說明:史實一:但凡一個新...
宋太祖趙匡胤為何不殺柴氏後人?不殺士大夫?神秘誓碑還原真相
整個北宋基本上不殺士大夫、言官,營造出一種很適合文人生活的氛圍。與歷史上其他王朝相比,文人士大夫再怎麼讓皇帝過不去,也不擔心性命問題。在這樣的環境下,宋朝文壇也百花齊放,出現了歐陽修、王安石、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