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文武兼備忠勇兩全,是蜀漢中流砥柱,為何陳壽寫史要貶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蜀漢歷史上,姜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
他是諸葛亮死後北伐路線的忠實執行者,也是蜀漢後期的中流砥柱。
但在《三國志》一書中,陳壽卻對姜維採取了明顯貶多於褒的態度,雖然肯定他文武兩方面均略有才能,很有志向要建功立業,但又存在濫用武力輕忽部眾、謀劃決斷不夠周全的的致命缺陷。
這樣的論斷對於姜維這位號稱忠勇雙全的蜀漢大將軍到底公不公平呢?
孔明第一次出祁山時,將27歲的姜維收到帳下。
當時,孔明曾在寫給張裔的信中指出,姜維一片忠心,辦事勤勉,而且考慮問題很細緻很全面,屬於涼州的上選之才,李邵、馬良這些已有才名的人也比不上他。
而在寫給蔣琬的信中,更是稱讚姜維懂軍事、有膽氣,而且才智過人,願意效忠漢室,這樣的人好好鍛鍊一番,可以委以重任。
孔明能對姜維的這番評價,可以說是相當高的。
孔明屢次興師北伐,姜維都隨同出征,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是以其弟子兼未來接班人的身份,一邊戰鬥一邊學習。
孔明病逝後,蜀漢軍政大權相繼由蔣琬、費禕執掌,但他們並不支持連年征戰。
姜維屢屢上表向朝廷請求出兵伐魏,費禕並不完全反對,但每次只撥給他上萬兵力。
姜維雖然雄心勃勃,但在蔣、費執政時期,並沒有足夠的空間大展拳腳。
即便如此,姜維在這一時期還是帶著有限的兵力,取得了一系列戰功,包括出師汶山取得了剿平平康夷叛亂,又先後征戰曹魏大將郭淮、夏侯霸等,招降了胡王治無戴等部,
費禕不幸被刺死後,蜀漢的軍事大權才逐漸集中到姜維手中。
他這才有了相應的條件可以伸張自己用曹魏用兵的志向,於是發動了九伐中原這一系列戰事。
這裡來盤點一下他九伐中原的戰果:共計有2次大勝,1次小勝,1次大敗,1次小敗,兩軍相持互不攻克打成平手共有4次。
如果僅以勝負這一結果而論,勝利的次數稍多於失利次數。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第八次北伐,姜維所率蜀漢軍隊突進到曹魏境內的芒水一帶,讓曹魏朝廷為之震恐,此次爭戰所達之境是孔明生前也未曾達到過的。
再來看看以大敗告終的第七次北伐,為什麼會大敗呢?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由於他本來與胡濟約定會師上邽,結果胡卻毀約失期不至,導致姜維孤軍奮戰。
這不應該是姜維的過錯,所以蜀漢朝廷並沒有對姜維進行責罰,卻又對胡濟採取了偏袒的態度,很明顯是不願意支持姜維北伐。
但這裡也暴露出姜維要北伐,只能靠他自己獨力支持,蜀漢是不可能給予其充分的資源支持。
這一點敵對方也看得很清楚,司馬昭曾經一針見血地指出。
蜀漢所依賴的人,只有一個姜維而已。
最讓姜維難以接受的是,他堅持北伐不僅得不到朝廷的支持,反而招來了國內各方勢的怨恨和排擠。
後來勸說劉禪投降魏國的蜀漢著名官員和學者譙周,專門寫了一篇洋洋洒洒的《仇國論》,對姜維大加撻伐,指斥其屢屢征伐,搞得全國上下憂愁悲苦,大大削弱了國力。
宦官黃皓和將軍閻宇互相勾結,一起在後主面前構陷姜維。
這讓姜維心生懼意,害怕回到成都之後遭殃,只能屯兵沓中來避禍。
姜維聽說鍾會領軍殺到了關中一帶,向劉禪提出,建議委派大將張翼、廖化二人分別守護陽安關口和陰平橋頭兩個險要去處,防止魏軍突襲而至。
然而劉禪對這一事後看來極其明智的動議,卻不予採納,反而聽信黃皓求神問卜後所說的魏兵不會來的鬼話,自欺欺人壞了大事。
由此可見,姜維當時的處境是極其艱難的:國內官員和民眾大都不支持他,一些朝臣和宦官合起伙來在皇帝面前誣陷他、阻撓他。
在這樣的窘境下,姜維能保全自身就已經很不錯了,平定曹魏興復漢室的抱負又怎麼可能真正施展呢?如此說來,一些人將蜀漢滅亡的很大一部分責任歸咎於姜維,顯然是不合情理的。
眾所周知,蜀漢亡國後,史書中留下了劉禪「樂不思蜀」這樣一段記錄。
從中反映出,劉禪即便不是一個昏聵至極的君主,至少也不是一個值得輔佐的統治者。
對此,司馬昭曾經有過一番評價:就算是孔明還在,也不可能幫助劉禪實現蜀漢長治久安,而才智並不如孔明的姜維能做的當然更加有限了。
那麼,陳壽作為一個史書撰寫者,為什麼要對姜維加以貶斥呢?老王認為這裡面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陳壽原本是蜀漢子民,姜維連年用兵,征伐曹魏,確實加重蜀漢民眾的負擔,招致國內老百姓的怨恨,這是不爭的事實。
而陳壽在當時的環境中耳濡目染,自然會或多或少留下對姜維的反感。
其次,陳壽曾是蜀漢官員兼學者譙周的學生,而譙周是出了名的反戰派,在姜維歷次北伐的過程中,譙周總是堅定不移地予以反對,後來甚至淪為事實上的投降派。
陳壽作為其學生,就算不會毫無原則地支持老師,也非常有可能在立場上受到譙周的影響。
其三,陳壽在蜀漢滅亡後「隨大流」投降了魏國,後來又「順勢」做了晉國臣子。
以這樣一種身份去撰寫蜀漢歷史,他對於生前一心想要滅魏興蜀,最堅定、最忠實地執行孔明北伐路線,而且給魏晉不少將領和民眾造成過傷害的姜維,又怎麼可能加以褒揚呢?
總的來說,老王認為,姜維在其為蜀漢效命的36年中,忠心耿耿,盡職盡責,雖然無論治軍還是治民,功業都不如孔明,但他確確實實是蜀漢繼孔明之後最重要的軍國支柱,是一位文武兼備、忠勇雙全的正派人物。
姜維未能實現他的興蜀之志,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可能靠他的一己之力、一顆紅心就能興復漢室。
當然,他也有被人指摘之處,比如對漢中一帶防務的鬆懈,導致鍾會得以長驅入蜀,這方面姜維確實有一定的責任。
但是即便他在這件事上沒有失策,也難以從根本上扭轉蜀漢終將滅亡的大趨勢。
同是北伐,姜維和諸葛亮差在哪?他一己之力毀了蜀漢!
文 | 江隱龍如果說諸葛亮北伐前,整個曹魏帝國均未將這個「狹弱」的小國放在眼裡,那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一出祁山都如同警鐘一般振聾發聵。雖然這一次北伐因馬謖失街亭而失利,但曹魏由此了解了蜀漢...
諸葛亮的三大接班人:一人病逝,兩人不得善終
在三國歷史上,諸葛亮雖然因為劉備的信任,而得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但是,同樣由於劉備的白帝城託孤,諸葛亮鞠躬盡瘁,最終在五丈原死而後已。對於自己和劉備都念念不忘的北伐曹魏、復興漢室,諸葛亮只有選...
為獨霸蜀漢軍政,不惜在諸葛亮死後暗害同僚?姜維四大疑點真相!
在上次在《本是曹魏烈士後代的他,卻「叛變」成為敵國的忠臣,還獲得高官厚爵》中我們曾經講到姜維人生際遇很傳奇,本來是曹魏重點栽培的烈士子弟,但是卻陰差陽錯成為了蜀漢棟樑。不過,正如其他許多三國人物...
諸葛亮病逝之後,司馬懿為何終生不攻蜀國?司馬昭一句話道破緣由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為何不發動滅蜀大戰?30年後司馬昭無意中道破真相眾所周知,一部《三國演義》真實生動地還原了東漢末年三國亂世的場景,幾乎原封不動的給世人再現了魏、蜀、吳三國相互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
劉備死後,諸葛亮為何一直吃敗仗?姜維臨死前不小心說漏了嘴!
說起諸葛亮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了。此人道號臥龍,複姓諸葛,自比管仲樂毅!才華非凡,智謀更是吊打三國諸多謀士,例如:司馬懿,此人雖然算得上是三國最大的贏家,但才華智謀方面確實抵不過諸葛亮,當年諸...
姜維臨死前大喊8個字,司馬昭聽後懷疑人生,劉禪聽後想殺黃皓!
英雄無敵是多麼寂寞!這話也確實一點不假,三國時期諸葛丞相,屢次北伐曹魏,曹魏方面幾乎沒有人敢與之抗衡!不過最終卻遇上了司馬懿,此人屬於慢熱型性情,他率先跟諸葛亮開戰過後,發現靠智謀完全是以已之...
姜維死後82年,他寫給劉禪的密信出土,東晉權臣:諸葛亮可瞑目了
公元347年,東晉權臣桓溫西征巴蜀,殲滅了割據當地的成漢政權。隨後,桓溫屬下孫盛進入成都,在當地的檔案室中發現了一封密信,他打開一看,竟是蜀漢大將姜維寫給劉禪的親筆信。桓溫看完後,不禁感嘆道:「...
蜀國為何會在兩個月之內快速滅亡?諸葛瞻臨死前道破玄機
三國時候,魏蜀吳三國鼎立,其中的蜀漢政權是劉備建立的,後來劉備死後傳給了他的兒子劉禪,也就是阿斗,然而奈何劉禪無能,隔了沒多久諸葛亮死後,蜀國就被掌握曹魏政權的司馬家族滅亡。當時的司馬昭帶兵滅蜀...
諸葛瞻臨死前透露一個秘密,姜維聽後一臉懵逼!鄧艾聽後回憶人生
公元223年,蜀漢開國之主劉備不幸病逝於白帝城,臨終之前將蜀漢後事(興復漢室)盡數交於丞相諸葛亮,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白帝城託孤」的故事。在劉備死後,諸葛亮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在公元228年將蜀漢...
姜維臨死前大喊8個字,不小心暴露蜀漢滅亡的真正原因!
英雄無敵是多麼寂寞!這話也確實一點不假,三國時期諸葛丞相,屢次北伐曹魏,曹魏方面幾乎沒有人敢與之抗衡!不過最終卻遇上了司馬懿,此人屬於慢熱型性情,他率先跟諸葛亮開戰過後,發現靠智謀完全是以已之...
蜀國滅亡過程中,蜀漢大臣誰最冤?姜維不僅是最冤的,還是最慘的
公元263年(景耀六年),鄧艾偷渡陰平,僅一個月後,蜀國滅亡,可以說蜀漢雖然是三國中實力最弱的,但是他可是有許多天險和雄關的,更有許多文臣武將,那麼蜀漢為什麼會那麼快滅亡呢?於是很多人把他歸咎於...
諸葛亮為何將兵法傳於姜維,卻只給獨子留下誡子書,原因令人唏噓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談及《三國演義》,曾說:「與顯劉備之長厚近似偽,狀諸葛亮多智而近妖。」白話過來即是說《三國演義》里劉備厚道的有點假,諸葛亮聰明的像妖怪。歷史上的諸葛亮雖不及演義里那樣...
其膽大如雞卵的姜維,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三國演義》說到,諸葛亮死後,大將軍姜維繼承其北伐遺志,多次率兵攻魏,但終未能改變形勢對比。魏將鄧艾、鍾會分兵攻擊。鄧艾出奇兵偷襲涪城,威脅成都,後主驚惶無措而投降。姜維見大勢已去,設計率部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