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北伐,姜維和諸葛亮差在哪?他一己之力毀了蜀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 | 江隱龍
如果說諸葛亮北伐前,整個曹魏帝國均未將這個「狹弱」的小國放在眼裡,那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一出祁山都如同警鐘一般振聾發聵。
雖然這一次北伐因馬謖失街亭而失利,但曹魏由此了解了蜀漢的軍事實力,並開始重視西部邊疆的軍事部署,三國戰局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陳壽在《三國志》中這樣評價諸葛亮:「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
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這一段話中大致表達了兩層意思,第一層是諸葛亮作為相國可謂國士無雙,足以與管仲、蕭何匹敵;第二層是諸葛亮作為統帥卻並不算成功,「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並非諸葛亮所長。
劉備死後,諸葛亮的功績一是治蜀二是北伐,前者碩果纍纍後者無功而返,由此可見陳壽的評價大抵是中肯的。
諸葛亮死後,蔣琬和費禕輔政,除了不輕易用兵之外均可謂蕭規曹隨,蜀漢由此進入了穩定發展的時期。
之後姜維北伐日漸加緊,蜀漢國力漸耗,朝中又因黃皓專權而是非不斷。
在此之前,曹魏一直以「先吳後蜀」為戰略,而到司馬昭掌權時期,鑒於蜀漢動盪如此,姜維又屢屢擾邊,司馬昭認為「師老民疲,我今伐之,如指掌耳」,於是將戰略改為「先蜀後吳」,並謂眾將云:「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後,在巴蜀順流之勢,水陸並進,此滅虞定虢,吞韓並魏之勢也。
」
由此,最後一任魏帝曹奐代布《伐蜀詔》,詔云:「蜀,蕞爾小國,土狹民寡,而姜維虐用其眾,曾無廢志;往歲破敗之後,猶復耕種沓中,刻剝眾羌,勞役無已,民不堪命。
夫兼弱攻昧,武之善經,致人而不致於人,兵家之上略。
蜀所恃賴,唯維而已,因其遠離巢窟,用力為易。
今使征西將軍鄧艾督帥諸軍,趣甘松、沓中以羅取維,雍州刺史諸葛緒督諸軍趣武都、高樓,首尾槅討。
若擒維,便當東西並進,掃滅巴蜀也。
」
從之前的「蜀小國耳,名將唯羽」到此時的「蜀,蕞爾小國,所恃賴唯維而已」,蜀漢似乎再一次被強大的曹魏無視了。
曹奐的《伐蜀詔》寫得平平無奇,倒是支持司馬昭伐蜀的鐘會寫了一篇《移蜀將吏士民檄》文采飛揚,大家手筆:
「往者漢祚衰微,率土分崩,生民之命,幾於泯滅。
我太祖武皇帝神武聖哲,撥亂反正,拯其將墜,造我區夏。
高祖文皇帝應天順民,受命踐阼。
烈祖明皇帝奕世重光,恢拓洪業。
然江山之外,異政殊俗,率土齊民,未蒙王化。
此三祖所以顧懷遺恨也。
今主上對德欽明,紹隆前緒;宰輔忠肅明允,劬勞王室,布政垂惠,而萬邦協和;施德百蠻,而肅慎致貢。
悼彼巴蜀,獨為匪民,愍此百姓,勞役未已……」
炎興元年(263年),蜀亡。
富有幽默色彩的是,兩年後司馬炎稱帝代魏,恰應「炎興」之意。
鼎足三分已成往事,剩下孫吳,也已經搖搖欲墜。
曹魏徵討蜀漢的軍隊遠遠稱不上泰山壓頂之勢,蜀漢之所以速亡在於劉禪舉國而降。
劉禪之降從戰局上來看或許頗為「窩囊」,但益州由此實現了和平過渡——反而是曹魏大將鍾會在平定蜀漢後擁兵自立,最終死於兵變。
鍾會在《移蜀將吏士民檄》中的末尾寫道:「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放,玉石俱碎。
雖欲悔之,亦無及已。
其詳擇利害,自求多福。
」這「玉石俱碎」四字,最終是應驗到了自己身上。
悠悠三國,其戰局的主導權始終掌握在曹魏與晉手中。
只是曹操、曹丕未竟的事業,最終竟由司馬昭完成,這未嘗不是一個更大的黑色幽默吧。
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江山一統,三國時代由此結束。
三國時期有哪些皇帝或君主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東漢與西晉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主要有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中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
諸葛亮為何將兵法傳於姜維,卻只給獨子留下誡子書,原因令人唏噓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談及《三國演義》,曾說:「與顯劉備之長厚近似偽,狀諸葛亮多智而近妖。」白話過來即是說《三國演義》里劉備厚道的有點假,諸葛亮聰明的像妖怪。歷史上的諸葛亮雖不及演義里那樣...
諸葛亮一時走眼,提拔這個軟骨頭,勸劉禪投降,三言兩語毀掉蜀漢
提到陳壽,很多人會感到陌生,但是提到他編撰整理的《三國志》,相信大家無人不曉,小布不在這裡贅述太多。這本書跟《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前四史」,其地位和價值在史學界難以撼動。但蜀國不設...
此人文武兼備忠勇兩全,是蜀漢中流砥柱,為何陳壽寫史要貶他?
在蜀漢歷史上,姜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諸葛亮死後北伐路線的忠實執行者,也是蜀漢後期的中流砥柱。但在《三國志》一書中,陳壽卻對姜維採取了明顯貶多於褒的態度,雖然肯定他文武兩方面均略有才能,很...
諸葛亮的兩大傳人:為什麼都「不得善終」?
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諸葛亮可謂是悲情英雄的代表。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諸葛亮將後半生都奉獻給了蜀漢。南平孟獲,北伐中原,諸葛亮幾乎總是在顛沛的道路上。但是,這條道路最終停留在了五丈原。在諸葛亮...
三國歷史上最強F4—臥龍、鳳雛、幼麒、冢虎
早在三國時期,坊間傳聞當世有四大權謀家,即「臥龍、鳳雛、幼麒、冢虎」。臥龍是諸葛亮,鳳雛是龐統,幼麒是姜維,冢虎就是司馬懿。這四人相當於貫穿整段三國歷史上的「F4」了!下面小編來簡單介紹下這四個人.
三國皇帝排行榜,阿斗的名次你猜不到!
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總共有11位皇帝,包括魏國5位,吳國4位,蜀國2位。這裡就對此11人進行綜合排名。排名的依據包括文治武功、品行道德。不過才能方面,當然以作為皇帝所需要的經緯之才為主。同時,也...
曹魏投靠蜀漢的3大名將,最強的不是姜維,若此人不死,蜀漢不亡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足鼎立。相比於魏、吳兩國,蜀漢不僅疆域狹小,而且人才儲備相當不足。因此當敵國將領來歸降,蜀漢都會予以重用,甚至還會任命他為大將軍,讓其執掌蜀漢的軍政大權。在蜀漢42年的歷史...
三國時期蜀漢十大名將,關羽屈居第二,第一讓呂布怕得要死
三國時期,將星如雲。曹操陣營有張遼、徐晃、典韋、張郃、夏侯淵、夏侯惇等,東吳方面有甘寧、周泰、程普、黃蓋,至於蜀漢似乎印象中只有五虎上將,還有其他戰鬥力較高的麼?我們就來捋一捋吧!
趙雲被贊「一身都是膽」,但比起這位三國名將來卻還是「膽小」
一、諸葛亮說:我想把他介紹給皇上論三國時期誰膽子大,趙雲總是第一個被提起,因為劉備曾贊他是「子龍一身都是膽」,當然在正史中,可不是因為趙雲在長坂坡大戰中,天神般神勇後救出了阿斗,而是因為劉備和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