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氣質不同,唐人熱烈,宋人細膩,源於宋太祖對武器的深深恐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如果直接從唐朝跳到宋朝,你會打一個冷戰:這兩個時代的氣質是如此不同。
從唐到宋,中國轉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彎。
唐人粗豪,宋人細膩;唐人熱烈,宋人內斂;唐詩熱烈,宋詩沉思。
到底發生了什麼,使得唐宋兩代的面貌如此迥然不同?這一切,源於宋代統治者對武器的深深恐懼。
也難怪,從開元盛世到宋朝建立的220年間,中國都是在打打殺殺中度過的:先是生靈塗炭的安史之亂,然後是動盪不安的藩鎮割據,後來又是亂成一團的五代十國。
以兵變從孤兒寡母手中奪了江山的趙匡胤不想再繼續這無望的惡性循環,結束它的辦法只有一個:建立新的遊戲規則,讓人們不再憑槍桿子,而是憑筆桿子進行競爭。
因此,宋代政治設計的第一個特點是對武力的全方位防範。
開國不久,趙匡胤就「杯酒釋兵權」,戲劇性地解除了幾位最有實力的將軍的軍權。
接著,他又在制度設計上費盡了腦筋,從方方面面限制武將的權力,降低武官的地位。
在宋代官僚制度設計中,文官升官很容易,武官晉升卻非常緩慢。
除了給武將戴上無形的枷鎖,趙匡胤還破天荒地給武器也加上了鎖鏈,禁止武器的法令後來發展到了可笑的程度:連民間祭祀、社戲時所用的儀仗刀槍也被禁止。
除了對武將大力防範,趙匡胤也沒忘了給文臣套上籠頭。
精明的宋太祖運用分權和制衡之術,消除了文臣在制度上對皇權形成威脅的可能:他把宰相大權分割成幾塊,將軍權交給樞密院,部分行政權交給新設立的「參知政事」,即副宰相。
又設「三司」專門管理財政,分掉了宰相的財權……
雖然代價是形成有宋一代難以根治的「冗官」格局,但是趙匡胤終於排除了一切使貴族階層死灰復燃的可能,獨攬軍、政、財一切大權,達到「百年之憂,一朝之患,皆上所獨當,而群臣不與」的乾綱獨斷境界。
在專制集權的方向上,趙匡胤做到了他那個時代的極限。
有宋一代,繼秦朝之後,實現了專制政治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升級。
宋代的基本政治設計,大幅度地改變了中國人的性格。
中國人歷史上第一次不再以立功疆場為榮。
宋代民間流行的俗語是:「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
」宋代男人開始失去了尚武精神,他們沉醉在案頭書牘之中,在日復一日的淺吟低唱中把流光送走。
他們的體質越來越差,性格也越來越細膩。
正如梁啓超所說:「重文輕武之習既成,於是武事廢墜,民氣柔靡……奄奄如病夫,冉冉如弱女,溫溫如菩薩,敢敢如馴羊。
」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趙匡胤通過整體民族的文雅化保證了趙氏的身家安全,卻導致整個民族失去了安全。
雖然宋代物質實力遠在四夷之上,社會發展也較有成就,人民生活相對安定,但缺乏戰鬥力的軍隊、過於分權的官僚體制,卻使宋朝數百年間積弱不振。
宋太祖在馬上得天下且脾氣火爆,卻為何把宋朝的文人地位空前提升
武將出身的趙匡胤,在做了宋朝皇帝後,開始了兢兢業業的國家治理,從結束長期混亂來看,其歷史貢獻巨大,在戰略高度上和用人風度,為政風格上都非常有格調,趙匡胤自身的軟實力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宋代國家風格...
重文抑武開創文官政府新時代
北宋是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而黃袍加身立國的,因此他對武將、軍人掌權的危險有清醒認識。再加上五代時期國家被將領所左右的歷史經驗,所以趙匡胤立國之後非常重視對武將的限制,確立了以儒立國、重文抑武...
宋朝為何總是被外族欺負 他的這一句話打開了盛世也埋下了禍根
導語: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雖然武夫出身,但在登上帝位之後,不僅致力在軍制上進行改革,並且確立了一套偃武修文、倡導文教的治國方略。其中最精典的招數,那就是「杯酒釋兵權」了。如果說「杯酒釋兵權」是因...
宋代武官地位低?學者稱趙匡胤怕被槍桿子奪權
從唐代開元盛世到宋朝建立的二百多年間,中國都是在打打殺殺中度過的:安史之亂、藩鎮割據、五代十國。不但老百姓流離失所,連皇帝都是高危的職業。軍旅出身的宋朝開創者趙匡胤決定,從制度建設上終結武人的時...
宋代皇帝們為何重文輕武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首詩寫的正是北宋重視讀書人的景況。就皇權時代而言,宋代以前的中國人,可以稱得上偉大-——創造著,體驗著,發現著,說自己想說,想自己所想,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