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堪稱三國最強虎將,董卓根本不敢惹他,最後爆冷慘死鼠輩之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陳思(作者原創授權)

一代豪傑孫堅,在關東聯軍討董的戰役中表現突出,然而卻在與剛立足荊襄不久的劉表的交戰中中伏身亡,以此飲恨落幕。

為何屢次戰勝悍勇西涼軍閥董卓的孫堅(董卓曾如是評價這位老對手,「孫堅頗能用人,當語諸將,使知忌之。

」),會敗在勢力遠不及董卓的劉表手上?筆者本次將就這個問題進行討論。

一、孫堅進攻劉表的原因總結

孫堅中伏身亡的前提是孫堅主動進攻劉表,孫堅為何要主動進攻劉表,這一點在小說演繹和歷史記載中的側重略有不同。

在《三國演義》中,由於孫堅私藏了傳國玉璽又衝撞了關東聯軍盟主袁紹,因此袁紹秘密聯絡劉表讓其阻攔孫堅,孫堅和劉表在荊襄混戰了一場,故而結下樑子,《三國演義》第七回開篇就提及「自此孫堅與劉表結怨」。

爾後,袁術和袁紹交惡,袁術又想利用孫堅的力量來牽制袁紹,於是鼓動孫堅進攻劉表。

按照這樣的邏輯,即孫堅和劉表有舊隙,後經袁術煽風點火,孫堅才又進攻劉表。

從小說的角度看,孫堅進攻劉表除了袁術的鼓動,更多的是因為和劉表結怨,以至於孫堅接到袁術的書信時十分惱怒,並罵道「叵耐劉表!昔日斷吾歸路,今不乘時報恨,更待何年!」同時明白指出「吾自欲報仇,豈望袁術之助乎?」。

最終,孫堅不顧眾人反對決意要進攻荊襄。

由此可見,小說側重於孫堅和劉表的舊隙而執意要教訓劉表。

而正史中,對孫堅進攻劉表的記載僅有寥寥數語,即「初平三年,術使堅征荊州,擊劉表。

」這裡並無孫堅之前和劉表結怨的記載,而是直接點明了是袁術讓孫堅去進攻劉表的。

因此,再結合之前的文章中筆者對孫堅是否私藏玉璽的分析可以看出,孫堅和劉表之前並沒有結怨,孫堅進攻劉表其主要是因為袁術的指示。

二、孫堅進攻劉表的根本原因

但是,無論是孫堅和劉表有舊隙,還是袁術鼓動孫堅,實際上都是表面原因。

在筆者看來,孫堅並非沒有自己的想法,孫堅的想法就是想借征伐劉表的機會立足荊襄。

孫堅有這樣的想法並不奇怪,因為孫堅在荊襄南部曾經有所經歷。

據正史的記載,孫堅早年曾經在荊襄南部平定過盜賊叛亂(時長沙賊區星自稱將軍,眾萬餘人,攻圍城邑,乃以堅為長沙太守。

到郡親率將士,施設方略,旬月之間,克破星等。

周朝、郭石亦帥徒眾起於零、桂,與星相應。

遂越境尋討,三郡肅然。

漢朝錄前後功,封堅烏程侯。

(《三國志 孫破虜討逆傳》)),因此,在荊襄南部孫堅有一定的威望和影響力,而筆者推測,孫氏老臣黃蓋(筆者按:黃蓋本傳記載黃蓋是零陵人,與程普、韓當北方籍貫不同,故極有可能在孫堅討伐零陵、桂陽的盜賊時加入孫堅麾下)就是此時加入孫堅麾下的。

因此,孫堅此時想要在荊襄立足是有基礎的。

然而孫堅不僅沒有成功,反而還在戰鬥中搭上了自己的性命,這讓人有些大跌眼鏡。

在筆者看來,就軍事實力而言,孫堅並不輸於劉表甚至說強過劉表,但是孫堅在此役中的戰略方向和此時荊襄士族的人心向背都決定了孫堅不會取勝。

第一是戰略方向,孫堅進攻劉表採取的是直撲荊襄的中心襄陽的方案,而沒有發揮孫堅自身在荊襄的優勢,假設孫堅先安撫荊襄南部的各州郡,採取分割荊襄的方式和劉表拉鋸,那麼荊襄南部很有可能會成為孫堅的勢力範圍,同時也能夠時刻對劉表在荊襄的統治構成威脅,然而孫堅並沒有這樣做。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孫堅此時得不到荊襄士族的支持。

事實上,劉表和孫堅都想立足荊襄,與孫堅相比,劉表有以下幾個方面正投荊襄士族所好,一是劉表是漢室宗親,在當時注重聲名的條件下,劉表的身份能夠得到荊襄士族的認可,以此也奠定了二者的合作基礎。

二是劉表單騎入荊襄,沒有自己的軍隊勢力,需要依靠荊襄大族合作,以此將自己和荊襄大族捆綁在一起,這一點正是荊襄士族最為看重的。

而孫堅出身小吏家庭,沒有深厚的背景,更重要的是孫堅南征北討,擁有一支自己的部隊,這樣一來,如果孫堅統領荊襄,那麼荊襄士族的利益就不一定能夠得到保障,因此,荊襄士族在劉表和孫堅的對決中就會鼎立支持劉表,假設孫堅擊敗劉表,那麼在筆者看來孫堅最終也很難在荊襄長久立足,因此,在客場作戰的情況下,孫堅的最終落敗就不言而喻了。

三、克制孫堅的荊襄大族——蒯氏

上述所分析的孫堅和劉表的爭鬥中,孫堅必定落敗,但是孫堅陣亡實在是意外之事。

由此也能夠側面反應出,荊襄士族並非只是高談闊論的書生,其中不乏能臨陣對敵的高人。

從歷史記載上看,孫堅中伏身亡的情況有多個記載,《三國志 孫破虜討逆傳》記載:「表遣黃祖逆於樊、鄧之間。

堅擊破之,追渡漢水,遂圍襄陽,單馬行峴山,為祖軍士所射殺。

《典略》記載:「堅悉其眾攻表,表閉門,夜遣將黃祖潛出發兵。

祖將兵欲還,堅逆與戰。

祖敗走,竄峴山中。

堅乘勝夜追祖,祖部兵從竹木間暗射堅,殺之。

《英雄記》記載:「劉表將呂公將兵緣山向堅,堅輕騎尋山討公。

公兵下石。

中堅頭,應時腦出物故。

」從記載中看,雖然黃祖、呂公直接統兵,但他們都是執行者而非決策者;劉表表面是發號施令者,而筆者卻認為劉表的背後一定還有謀主。

《三國演義》中,將操控這場戰鬥的謀主定為荊襄士族中的蒯良,在設計謀取孫堅的過程中採用了《英雄記》的相關記載(蒯良曰:「汝既敢去,可聽吾計:與汝軍馬五百,多帶能射者衝出陣去,即奔峴山。

他必引軍來趕,汝分一百人上山,尋石子準備;一百人執弓弩伏於林中。

但有追兵到時,不可徑走;可盤旋曲折,引到埋伏之處,矢石俱發。

若能取勝,放起連珠號炮,城中便出接應。

如無追兵,不可放炮,趲程而去。

今夜月不甚明,黃昏便可出城。

」)。

雖然小說有杜撰的成分,但筆者看來其並非毫無依據,事實上蒯氏一族在協助劉表平定荊襄的過程中出力最多,史載,劉表初入荊襄,人心未穩,在此基礎上,荊襄大族——蒯氏宗族的蒯良、蒯越兄弟分別向劉表提出建議,此處蒯越的建議即使用計謀誘殺為禍荊襄的宗賊首領(「宗賊帥多貪暴,為下所患。

越有所素養者,使示之以利,必以眾來。

君誅其無道,撫而用之。

一州之人,有樂存之心,聞君盛德,必襁負而至矣。

兵集眾附,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

」《三國志 劉表傳》注引司馬彪戰略)。

因此,蒯氏兄弟也極有可能參與到謀劃同孫堅作戰之中。

從現有的少量歷史記載中可以看到,蒯氏兄弟在荊襄的影響力極大同時也擁有話語權,更難得的是蒯氏一族並非紈絝子弟,而都深有謀略,最典型的即是曹操奪得荊襄後,給荀彧寫信「不喜得荊州,喜得蒯異度(蒯越)耳」,可見蒯氏一族的才幹和在荊襄的影響力。

江東猛虎孫堅的落幕,不僅僅是一次意外的中伏,其背後更包含著荊襄之地複雜的人脈關係,也正是基於在荊襄之戰的慘痛經歷,孫策在平定江東的過程中開始注重與江東士族的關係並重用一批江東士族子弟。

關注微信公眾號「白馬晉一」,更多西遊、三國、水滸、武俠等名著犀利趣味原創解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被曹操諷為徒有其表 文韜武略實為荊州猛虎

三國演義中有一段歷史大家頗為熟悉的歷史,那就是劉備和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的事情。而從梟雄曹操的口中也讓很多人對劉備所提的英雄人物有了大概印象,既有冢中枯骨早晚必擒之的袁術,又有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

荊州牧劉表有十萬軍隊為什麼不能成大事(一)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對劉備說:荊州是個用武之地,西部益州的劉璋暗弱,得不到人民的擁護,取之不難。如果跨有荊、益兩州,再實行一個好的內外政策,則霸業可成。魯肅在勸孫權時也說:為將軍計,應該是立足江...

他名列「八駿」,單騎定荊州

很多人對劉表的印象,是昏聵暗弱、不思進取的守成之輩。曹操帳下謀士也評價劉表無四方之志,坐談客耳。但劉表能穩坐荊州八郡、割據一方,手裡沒有真本事是做不到的。年輕時的劉表頗具豪俠風範,堪稱一時英傑,...

東漢群雄之一劉表是如何殺掉英雄孫堅的

劉表為東漢末年名士,群雄之一,為山東人,其身長八尺,少時知名於世,善談時政評論名士,為「八俊」之一,後任北軍中候、荊州刺史,在荊州統治長達二十年,為人優柔寡斷,生性懷疑,但為自保堅守其中,目光短淺。

三國|劉表最倚仗的人

盤置青梅,一壺濁酒,曹操提了句冢中枯骨,意指坐擁荊州的劉表,但劉表當年何等意氣風發,單騎定荊州。自然少不得提及兩人,蒯(kuǎi)氏兄弟,蒯越字異度,蒯良字子柔。先說說背景,劉表入荊州的時候只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