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勇無敵的孫堅在元人心目中竟然是油滑小丑,到《三國演義》才重新變成江東猛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真假三國縱橫談23:從小丑到猛虎的孫堅

被稱為「江東猛虎」的孫堅

在前面關於三英戰呂布的文章中,筆者詳細介紹了元雜劇《虎牢關三英戰呂布》的基本情節,那裡面的孫堅十分的窩囊和無能,是個標準的丑角。

筆者這篇文章就專門來談一下孫堅其人。

在那本元雜劇中,孫堅一上來就是這樣進行自我介紹的:

我做將軍世稀有,無人與我做敵手。

聽得臨陣肚裡疼,吃上幾鍾熱燒酒。

也只有標準的丑角才能說出這樣的渾話來,接著他又說道:「為某能疥狗,善拽軟弓,射又不遠,則賴頂風對南牆,箭箭不空,雖然我為大將,全無寸箭之功。

除此之外,他還有一大段的獨白,說他上得馬去,普通小河也過不去;聽到廝殺聲,就跑到帳房裡睡;不知天文,也不曉地理。

當參謀,只會批吭搗虛,為頭說謊,助陣敲鼓全不響,旗上描成哈叭狗。

這簡直就是一個大草包了!也真虧他自己講得出口。

說到這裡,可能有讀者感覺奇怪了,這是不是看錯了?這個大草包就是《三國演義》中的那個勇猛無敵,氣概非凡的「江東猛虎」孫堅?

沒錯,這即是元雜劇中的孫堅。

那麼到底哪個孫堅才接近真實的歷史呢?

相比較於《三國志》,顯然是《三國演義》更接近真實。

據《三國志·孫破虜傳》記載,孫堅,字文台,吳郡富縣人,乃春秋時著名軍事家孫武的後人。

關於孫怪的出生,《孫破虜傳》注引《吳書》有這樣一個傳說:

孫堅母妊堅之時,夢腸出繞腰,有一童女負之,繞吳閶門外,又授以芳茅一莖。

童女語曰:「此善祥也,必生才雄之子。

今賜母以土,王於翼、軫之地,鼎足於天下。

百年中應於異寶授於人也。

這是說孫堅的母親在懷上他的時候,夢見腸出繞腰,有一童女背著這腸子繞到吳閶門外,又授孫母芳茅一莖,說必生雄才之人,將來會鼎足於天下。

孫母夢醒,找人來算卦,那人告訴她說,那位童女即是天上的太白之精,她來感化夢,是要預示著孫家將來成就一番帝王之業。

這樣的故事在歷史上比比皆是,說來說去,無非即是說孫堅生下來就非同一般。

不過,歷史上的孫堅,在年幼之時的確就有著過人的表現。

《孫破虜傳》中說,十七歲的時候,他和父親一起乘船來到錢塘江邊上,正碰上一群強盜劫掠了商人的財物,並在岸上分贓。

行人都嚇得走開了,過往船隻也不敢上前行駛。

年少的孫堅不顧眾人的勸阻,持刀上岸,東指西指,強盜們遠遠望見,大為驚訝,以為官軍到了,慌忙扔下財物四散逃開。

孫堅奮力追趕,並砍下其中一個的首級。

孫堅因此名聲大噪。

不久,會稽郡有個叫許昌的,和兒子許韶到各縣煽風點火,聚眾作亂。

年輕的孫堅召集了一千多名壯士,和州郡兵合力討伐,很快就平息了叛亂。

漢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黃巾軍起義席捲全國。

孫堅召募了一支一千多人的隊伍,和黃巾軍大戰。

他常常身先士卒,所向披靡,令敵人聞風喪膽。

尤其是在攻城的時候,他更是勇猛無敵。

再後來的邊章、韓遂在涼州叛亂,孫堅隨司空張溫一同前往鎮壓。

張溫召見當時身為中郎將、負責涼州事務的董卓,董卓過了好久才來。

張溫責備他,董卓出言不遜。

孫堅見董卓狂妄無禮,建議張溫以軍法處置董卓,將他斬首。

只可惜張溫沒有聽從,否則整個中國歷史都會改寫了。

而在《三國演義》中,將這個橋段按到了張飛身上去了。

董卓的電視劇形象。

孫堅曾提議張溫斬董卓,被否決。

董卓進京後,為非作歹,禍國殃民。

孫堅起兵加入了討董聯軍。

在進軍途中,他巧施計謀,以鐵腕手段誅殺了不與他合作的荊州刺史王叡和南陽太守張咨。

孫堅率軍前進,抵達魯陽,派一個部下帶兵回州里督察催辦軍糧。

孫堅和屬官在魯陽城東門外為他餞行。

不料董卓的幾萬人馬已向這裡開進,有幾十名輕騎兵先頭已經抵達。

孫堅望見遠處的煙塵,依舊和部下飲酒談笑,同時又命令部隊整頓行陣,不得輕舉妄動。

董卓的騎兵越聚越多,孫堅這才緩緩撤座,從容不迫地帶領人馬進城。

進城後,孫堅才對部下說:「先前我不馬上起身,是怕士兵亂了陣腳而自相踐踏。

如果是那樣的話,我們就都無法進城了。

」董卓見孫堅人馬齊整,知道對方有備而來,不敢攻城,就只好撤退了。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孫堅的從容不迫和治軍有方。

此後孫堅移駐梁東,被董卓大軍圍攻,吃了敗仗。

但很快,他就重整旗鼓,並斬殺董卓的先鋒都督華雄。

在《三國演義》中,這個功勞被作者給了關羽。

關羽溫酒斬華雄。

其實華雄乃為孫堅所殺。

接下來,孫堅挺進至洛陽附近的大谷口,董卓親自指揮關西軍隊,在各皇陵間與孫堅作戰。

孫堅勇猛無知,屢次重創董卓,董卓只好撤退到澠池。

孫堅乘勝追擊,進入洛陽宣陽城門,又與呂布率領的殿後部隊大戰,並最終大獲全勝,終於占領洛陽。

從這裡可以看出,在討董聯軍中,孫堅是最為出色的英雄。

董卓對他也是十分的忌憚,曾對人說,關東聯軍根本就是一群烏合之眾,不足為懼,只有孫堅這小子十分的了得,不管是用兵還是計謀,都是一流的人才。

董卓接著又說,只要殺了二袁、劉表和孫堅,天下就全歸他所有了。

其實二袁(袁紹和袁術兄弟)和劉表都是泛泛之輩,根本不能和孫堅相提並論。

只是可惜的是,孫堅並沒有死在討董之戰中,而是死在和劉表的戰爭中。

在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孫堅由於孤身輕進,被劉表部將黃祖的士兵用箭射死,時年三十七歲。

從這裡可以看出,歷史上的孫堅勇猛善戰,在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他是一個極為出色的英雄人物。

但在元雜劇和《三國志平話》中,他竟然成了一個油滑小丑。

《三國志平話》中的孫堅,鼠目寸光、心胸狹隘、武藝低劣,他瞧不起劉關張,說他們是些「貓狗之徒,飯囊衣架」,但自己和呂布對陣,不到三個回合即敗陣而歸,連頭盔戰袍都被對方奪走。

後來張飛又從呂布手裡將它們給奪了回來,獻給袁紹,揭了孫堅的老底。

孫堅惱羞成怒,竟然要將張飛斬首,被袁紹、劉表和曹操等人勸住。

為什麼元雜劇和《三國志平話》要這樣污衊孫堅呢?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很是簡單。

元代的說書人,心裡只有一個劉備,只承認劉備和蜀漢一方是正統,是英雄。

而別的,只要和劉備作對的,不管是東吳還是曹魏,都不是好東西。

因此,元雜劇和《三國志平話》中,東吳一方的人物都以反面形象出現。

從這樣的一種觀念出發,東吳事業的創始人和奠基者孫堅,自然就難以逃脫被打扮成小丑的命運了。

孫堅最後中箭而亡。

《三國演義》畢竟是打著正史的名義出現的,相對而言要公正一些。

雖然因為「擁劉反曹」的主題,作者筆下的人物一般比不上蜀漢,但也並不完全抹煞他們的英雄形象。

這一點在孫堅身上就有所體現:一方面,歷史上孫堅斬華雄、敗呂布的功績被作者拿走給了關羽和張飛;另一方面,作者還是儘可能地描繪了孫堅的一系列的英雄業績,並送給他一個「江東猛虎」的稱號,很大程度上恢復了孫堅的本來面目。

《三國演義》這樣一處理,顯然要合理得多了,也遠比元雜劇和《三國志平話》更具有藝術價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九大「張冠李戴」

一部《三國演義》巨作留下了諸多精彩與文化享受,但是《三國演義》畢竟是一本小說而不是史書,由於歷史上形成的尊崇慣性而存在明顯的尊劉貶曹抑孫傾向,故事中存在明顯諸多的虛構情節也比較正常。你可知否,其...

《三國演義》中總也繞不開的政治與戰爭

《三國演義》首先是從政治鬥爭開始寫。東漢末年,桓帝、靈帝寵信宦官張讓、趙忠、段珪、曹節等「十常侍」,宦官專權亂政,以致爆發了黃巾起義。朝廷集中全力鎮壓了這次起義,但是,在「十常侍」的撥弄之下,何...

三英戰呂布是否確有其事?

《三國演義》第五回寫道「三英戰呂布」的故事,這也是小說最經典的片段之一。話說華雄被關羽斬殺後,董卓起兵二十萬,與呂布等守虎牢關。袁紹等八路大軍前往虎牢關對敵,在交戰中,呂布英勇無敵,幾路大軍都打...

關羽溫酒斬華雄只是演義嗎?

說到關羽溫酒斬華雄這件事情還真的是有很多人喜歡的啊,覺得非常的神秘也覺得非常的有意思,小編至今也不太知道其中的細節問題,反正就是覺得關羽很屌的,一刀下去好像就把華雄給殺了,那麼這個故事到底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