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軍事力量真得很弱嗎?你被假象蒙蔽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縱觀歷史,很多讀者會認為宋代很弱,被西夏、遼國、金兵、蒙軍追著屁股打,割地求和。
北宋更是被金國滅了,兩位皇帝都做了俘虜。
南宋偏安一隅,苟且偷生。
掀開歷史的面紗,宋代並不羸弱。
宋代的文化創造了輝煌,是文人生活最安逸的朝代,宋代軍隊也是能征善戰,名將輩出。
那麼為什麼宋代會給後人很弱、很無能的誤解呢?
【圖1,影視劇中的宋軍】
宋代政策崇文抑武,對武將限制,對文人寬鬆,因為宋太祖奪取天下的謀略是黃袍加身。
兵不血刃就獲得了他人的江山。
皇帝寶座得來全不費功夫,他唯恐武將效仿他,也搞個黃袍加身篡位,於是大宋王朝建立之後,宋太祖採取了「杯酒釋兵權」的方法,削弱武將力量。
宋太祖趙匡胤深知中唐「安史之亂」以來王朝更替頻繁的根本原因是悍將權臣手握重兵,因此推行了「重文抑武」的政策。
宋代限制武將擁兵自重的權力,避免重兵在握,威脅皇權。
而大力發展文化事業,是讓武將轉型有事干,還有在社會上形成重視文化,少涉及軍權、政權的氛圍。
學文化,玩文化就鼓勵,玩兵權受限制。
這樣就給後人造成了宋代軍事力量弱,軍隊不經打的錯誤認識。
「重文抑武」重點在限制武將兵權,而不是限制國家的軍事力量。
【圖2,杯酒釋兵權的宋太祖】
宋代軍隊規模很龐大,宋太宗至道年間(995-997年)全國軍隊66.6萬人,其中禁兵馬、步軍35.8萬人;慶曆年間(1041-1048年)全國有軍隊125.9萬人,其中禁軍馬、步軍82.6萬人,廂軍43.3萬人;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全國軍隊118.1萬人,其中禁軍69.3萬人,廂軍48.8萬人。
此外,北宋還有水軍。
北宋初年,戰略方向在北方,水軍數量不多,等到趙匡胤進攻江南,消滅南唐時,其水軍已經強大,因為南唐有水軍十餘萬,「戰船大者容千人」,宋軍水師如果不強大,是不能實施渡江作戰和迅速殲滅南唐水軍的。
宋軍的戰鬥力也很強。
西夏在李元昊執政時,是軍力最為強大的時候,但是此時范仲淹、韓琦戍邊西北,西夏軍無法逾越宋軍的防禦,再也沒有了以前攻城掠地的輕鬆。
在范仲淹的率領下,大宋西北軍還湧現出了狄青、種世衡一批有勇有謀的將領,又訓練出一批強悍敢戰的士兵,直到北宋末年,這支軍隊仍是宋朝的一支勁旅。
驍勇善戰的西夏在李元昊統治下,對外擴戰,不斷地通過戰爭獲得中原地區的糧食、人口、物資。
馬上遊牧民族,一向靠掠奪獲得財富,他們的好戰是為了生存,因為不打戰,他們就沒有物資來源,他們不像中原人民依附土地,種植糧食,養殖牲畜。
他們放牧,牲畜業發達,種植業貧乏。
掠奪是他們民族的本性,民族的生存方法。
這樣強悍的西夏,在「軍中有韓范,聞風喪膽」的范仲淹、韓琦面前,難以逾越,你說宋軍的力量強不強?
【圖3,西夏軍】
我們更要注意,宋代面對不是一個党項人的西夏,還有契丹部落的遼國,完顏阿骨打的金國,成吉思汗的蒙古國。
俗話說好漢難敵四手,一對一的交戰,西夏、遼國、金兵、蒙軍未必是大宋的對手,但是大宋同時對付四支強悍的民族力量的夾擊,打出各有勝負的戰績,已經不容易了。
大宋的羸弱假象,是因為處在一個特殊的時期,同時崛起了四支如狼似虎的異族,虎視眈眈看著大宋,爭先恐後地來侵襲,以此獲得利益。
假若大宋不是同時一個好漢輪番對戰四個對手,大宋會顯得弱嗎?大宋力戰四人,有再好的體力,也難以支撐。
但是大宋竟然力挺了幾百年,在交戰中,失敗中成長,發展,綿綿數百年。
這樣一分析,你還會覺得大宋軍事力量,國力弱嗎?
明天我們分析宋代的兵制,來看看大宋為什麼會顯得很弱?似乎總是挨打,總是割地求榮。
說明:本文系頭條號簽約作者黃強的原創作品,未經作者本人同意,不得轉載。
違者必究,侵權已委託維權騎士負責處理。
作者微信njjinxiushufang。
黃強,字不息。
服飾史學家、金學家,多年來致力於中國服飾史、民國史、南京地方史研究,均有著作出版。
已出版《消失的南京舊景》《趣民國》《文人置業那些事》《服飾禮儀》等著作13本,其著作入選「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
一直被稱作「弱宋」,為何宋朝能延續300年,沒有像秦隋二世而亡
兩宋300餘年,一直都是重文抑武,在軍事上屢受外敵之辱,常被稱為「弱宋」。但全面的看待,宋朝在經濟、文化、科技、農業、工商業、手工業等諸多方面都達到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峰,其成就超過了之前的隋唐和...
看看北宋朝廷內部的文人之間黨爭有多激烈,就知道北宋因何亡國了
公元960年,後周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聯合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推翻後周,趙匡胤在諸將擁護下即位稱帝,建立宋朝。宋太祖趙匡胤的皇位是靠兵變獲得的,因此,他擔心自己手下的武將勢力太大,當年的兵變可能會再...
靖康之難,金國的大狼狗破城之時,宋徽宗的嬪妃們為何如此害怕?
原文標題:《靖康之難,金國的大狼狗破城之時,宋徽宗的嬪妃們為何如此害怕?》眾所周知,宋朝是一個軍力孱弱的朝代。這與北宋的建立者趙匡胤有很大的關係。趙匡胤是武將,靠「黃袍加身」奪得皇位,而後又「杯...
趙匡胤重文抑武結束朝代更替頻繁,然而有利亦有弊
趙匡胤建立北宋,登基為帝,是為宋太祖,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後,掌握絕對的大權,開始施行以文治國的方略,同時趙匡胤重文抑武。因此趙匡胤也深受後世推崇的文治之君。
「杯酒釋兵權」引發了北宋的重文抑武政策?趙匡胤:這鍋我不背
重文抑武作為宋朝的一項基本國策,為後世的宋朝皇帝所奉行,也是導致後來宋朝軍備積弱的原因。都說這個政策的首發人是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嘛!而且你將士大夫下發到基層工作,還說不準殺士大夫,這不...
靖康之變:王朝大廈一朝傾---客家人第三次大遷徙歷史回望(一)
兩宋之交,隨著宋宗室南遷,大批中原人(包括開封人)南遷,據說歷經十多年,遷移人口大約有500萬,造成中華文化重心南移,宋朝由此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中原人南遷朝代。這次就是客家民系形成至關重要...
五代十國的亂象跟武將有關,宋朝不是重文抑武不是積貧積弱而亡國
唐朝滅亡之後,中華進入五代十國的大混亂局面,公元907年—公元979年,北方出現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五個王朝。存在時間最長王朝後梁,建立了十六年。存在時間最短的王朝後漢,四年時間就被後...
重文抑武開創文官政府新時代
北宋是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而黃袍加身立國的,因此他對武將、軍人掌權的危險有清醒認識。再加上五代時期國家被將領所左右的歷史經驗,所以趙匡胤立國之後非常重視對武將的限制,確立了以儒立國、重文抑武...
大宋王朝之三:杯酒釋兵權就是老趙的一場戲,核心就是重文輕武!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把各將官的兵權削了,武臣不再帶兵,自然也不准再管地方民政。」寧欣《中華文化通志》:「杯酒釋兵權的和平方式以防範、遏制武將勢力的發展,並以文臣知軍事,...
「杯酒釋兵權」不是「重文抑武」典型代表,是必須且合情的事情
看宋史、聊宋史時,我們總說,宋朝孱弱,其根本在於「重文抑武」。沒錯兒,宋朝確實「重文抑武」。作為準全國政權性質的北宋,文臣害死了狄青(雖然是病死的);作為地方政權性質的南宋,奸臣(這要說文臣恐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