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成就霸業,就要學學齊桓公的成功之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 | 一個人的歷史,簡書作者

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是春秋時代第一個霸主,這是有原因的。

我總結了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任賢用能,不計前嫌

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的最大功臣是管仲,這個管仲還是齊桓公的仇人。

事情還要從齊桓公還沒有就任齊國國君開始說起,齊桓公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小白,說大家所理解的小白是不同的,這個小白有大智慧大胸襟。

當時齊君無知被刺身亡,小白搶先回國繼承王位,在回國的途中遇到了管仲的阻攔,管仲用箭射中了小白,小白假裝墜馬而死,管仲因此向魯國報喜,說小白已死可無憂矣。

於是待在魯國的公子糾就放慢了回國的行程,結果被小白搶先一步回國成為了齊國新君,小白就是齊桓公,從繼位伊始就開始了他的雄圖霸業。



因為魯國幫助過公子糾回國繼位,因此齊桓公對魯國一直懷恨在心,齊魯之間的矛盾就變得不可調和。

而作為曾經差點把自己射死的管仲,就成了齊桓公的眼中釘,肉中刺。

他出兵攻伐魯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殺死管仲以雪恥。

這時候齊桓公身邊的重臣鮑叔牙出來替管仲說話,他說,國君如果想做一位普通的諸侯,我鮑叔牙的能力就足夠了,但要稱霸天下號令群雄的話,就非管仲不可,因此你要成就霸業,就必須重用管仲,而不是將他殺死。

齊桓公聽從了鮑叔牙的建議,他假裝要招回管仲並將他處死,魯國果然將管仲送回了齊國。

結果一到齊國邊境,奉命前來迎接的鮑叔牙就解除了管仲的枷鎖,並為他沐浴更衣進見齊桓公,齊桓公不計前嫌,任命管仲為大夫,並讓他主持政務。

成就霸業,做成大事的第一個品質就是不計前嫌,能容萬物,而後是任賢用能,勵精圖治。

這也是他成為春秋五霸之首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重諾守信,四海歸心

管仲是大才可以招降留為己用,但是魯國是不能放過的,因為他幫助了公子糾爭位,妨礙小白成為齊君。

於是在繼位五年的時候開始征伐魯國,魯國的曹沫連敗三陣,魯國被迫割地求和,而在進行談判的時候,曹沫突然拿出匕首挾持齊桓公,逼迫齊桓公答應退兵並歸還魯國的國土,齊桓公被迫答應了曹沫的要求。

事後齊桓公想反悔,想一不做二不休,不僅不歸還魯國土地,還要把曹沫殺死泄憤。

管仲勸諫道,如果您這麼做,就會失信於天下,儘管你是在脅迫下答應了曹沫的要求,但是如果違背諾言,就失去天下人對您的信任,不如將所占的土地歸還給魯國,這樣天下的諸侯就會認為您重諾守信,一定會來歸附在您的身邊,這對您成為天下的霸主十分有利。

齊桓公深以為然,並採納了管仲的建議。

諸侯們聽說齊桓公如此有信用,紛紛投靠歸附於其身邊,在齊桓公繼位的第七年,他便成為了天下諸侯的霸主。

三、尊王攘夷,德信天下

齊桓公藉助周天子的權威來震懾和威服諸侯,並幫助天子樹立威望打擊不臣服的四夷。

齊國任用管仲改革,積極改革內戰、發展生產、改革軍制、組建強大軍隊、以「尊王攘夷」為號召,擴充疆界。

通過改革國富國強兵,齊桓公在召集諸侯葵丘會盟 ,周天子派人參加。

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這個政策實施下遊牧民族就無法擊破像秦、晉、趙、齊、燕這樣的前線尊王攘夷諸侯來實現對中原的征服,遊牧民族反而要時刻面對來自諸侯侵奪牧場領地的威脅。


尊王攘夷一代雄主

山戎侵犯燕國,燕國派人向齊桓公求救,齊桓公派兵救燕國於危難之中,燕莊王為表示對齊桓公的尊敬,一直將齊桓公送到了齊國境內。

齊桓公說除了天子之外,沒有諸侯相送,能送到他國境內,我不能對燕國無禮,於是,他把燕莊王送自己所經過的所有齊國土地都送給了燕國。

齊桓公還勸燕莊王修德政,尊敬周天子,向周天子納貢。

聽說此事後,諸侯更加欽佩其為人,這進一步鞏固了齊國天下霸主的地位。

不過齊桓公的晚年卻很悲慘,管仲去世後,他輕信小人遠賢臣,以至於在自己病重的時候,被小人圍圈在宮內沒有飲食被活活餓死。

同樣的倒霉蛋兒還有一個,這個人的名字如果沒記錯的話叫做趙武靈王。



親小人而遠賢臣

親賢臣,遠小人,此國所以昌盛,親小人遠賢臣,此國所以衰敗,不管是治國齊家平天下,都是這個道理。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齊桓公是怎麼成為春秋五霸之首的?

齊桓公,齊國第十五代君主姓名:姜姓,呂氏,名「小白」登基:公元前685年去世:公元前643年政治背景:齊桓公是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是齊僖公祿甫的第三個也是最小的兒子。

管仲——還原一個千古名相的人生

管仲(?~前六四五年)名夷吾,字仲,齊國穎上(今安微穎上)人,史稱管子。管仲相齊四十年,是著稱於世的賢相,齊國就是因為他,才威震諸侯,成為春秋首霸,而他能成就這等偉業,與遇到鮑叔牙這個好朋友密不可分。

《古鄴滄桑》連載二

第二章春秋·戰國篇齊桓公築鄴謀霸鄴城,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齊桓公所築,最早文字記載是在《管子》一書中有這麼一句:「築五鹿、中牟、鄴、蓋與牧丘,以衛諸夏之地,所以示勸中國也。」關於齊桓公築鄴城的記載

春秋第一任霸主-齊桓公

齊桓公(前716年-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春秋時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呂氏,名「小白」。是歷史上第一個代替周天子充當盟主的諸侯。當時中原華夏諸侯苦於戎狄等遊牧部落的攻擊,於是齊...

「春秋五霸」之齊桓公秘史

從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代,此時,王室衰微,諸侯不再聽從天子的命令,周天子號令天下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擁有雄厚實力的鄭、宋、魯、齊、楚、諸國為爭奪土地、人口和對他國的控...

猥瑣發育別浪?——齊桓公的路

齊桓公即位之後,霸業究竟是如何展開?是安心種田,扮豬吃虎?還是遠交近攻,合縱連橫?亦或是知人善用,帶著一群小弟打天下?emmmm……看完之後,小編也覺得,或許……這就是王「霸」(ba)之氣吧。管...

讀《史記》之齊太公世家—太公建國,桓公稱霸

齊國的開創者是姜子牙,這個在封神榜里封神最後自己沒有位置的無私之人。現實中他不僅得到了封地,而且是頗為富饒的齊魯大地,在太公的經營下齊國稱為了舉足輕重的大國,周天子授予齊國征伐其他諸侯國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