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道魏五子,他們的勇猛不在五虎上將之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五子良將是指三國時期,曹魏勢力的五位將軍,即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征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後將軍徐晃。

五子良將之所以被稱為五子良將是因為,三國時蜀漢及西晉的史學家陳壽所撰寫魏書卷十七時,將此五人合傳,敘述諸將生平事跡後評曰:「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因此現代人將其稱之為「五子良將」或「魏五子」。

張遼字文遠,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同時也是傑出的軍事家。

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

下邳之戰後,歸順曹操。

鎮守合肥時多次擊退孫權的進攻。

在建安二十年的合肥之戰,張遼率800將士衝擊孫權的十萬大軍,打到了孫權的主帥旗下,令孫權聞風喪膽,吳軍披靡潰敗。

後以七千之眾大破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孫權。

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聲名大噪,「張遼止啼」也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典故。

被後世稱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張遼

樂進字文謙,多年來隨曹操南征北伐,屢立戰功,勇猛果敢,常為先鋒將領。

後與張遼鎮守合肥。

樂進容貌短小,作戰勇猛,因膽烈跟隨曹操,多次有先登之功。

樂進

于禁字文則,原屬鮑信,後歸曹操,為將堅毅莊重,被曹操稱讚可以比喻古代名將,襄樊之戰中,于禁在敗給關羽後投降,致使晚節不保。

關羽敗亡後,于禁從荊州獲釋到了吳國。

黃初二年,孫權遣還于禁回魏,同年去世。

于禁

張郃,字儁乂。

東漢末年,應募參加鎮壓黃巾起義,後屬冀州牧韓馥為軍司馬。

後在官渡之戰中投降曹操。

此後,隨曹操攻烏桓、破馬超、降張魯,屢建戰功。

繼與都護將軍夏侯淵留守漢中。

228年,隨曹真西拒諸葛亮,在街亭大敗蜀軍,迫其退回漢中。

因功升征西車騎將軍。

張郃戎馬一生,以用兵巧變、善列營陣,長於利用地形著稱。

張郃

徐晃,字公明。

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本為楊奉帳下騎都尉,楊奉被曹操擊敗後轉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勳,參與官渡、赤壁、關中征伐、漢中征伐等幾次重大戰役。

樊城之戰中徐晃作為曹仁的援軍擊敗關羽,因於此役中治軍嚴整而被曹操稱讚「有周亞夫之風」。

徐晃

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將都是驚世猛人,且都有勇有謀,只是三國是一個群星璀璨的時期再加上雄主曹操,以至於五子良將名聲不顯,不如蜀漢劉備的五虎上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五子良將誰掌握的兵權最大?

蜀漢有五虎將,對應著曹魏便有了五子良將。其實這並非當時已有的稱呼,而是在《三國志》出現之後,人們進行的總結和演義。陳壽在著史時,將關張馬黃趙並傳,又稱關羽和張飛是「世之虎臣」,於是有了五虎將的稱...

曹魏五子良將(三國志篇)

曹魏五子良將和蜀漢的五虎上將「關張趙馬黃」相比,曹魏的五子良將似乎我們對他們還是比較陌生的,本次報導就向大家介紹曹魏的五位異姓虎將,其實曹魏的五子良將的實力同樣強勁,雖然比不上蜀漢的五虎上將,但...

五虎上將在歷史上存在嗎

五虎上將,指漢末三國時期,跟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的五位將軍。分別為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這五人被塑造成五虎將,並在文學作品、歷史書籍、個人作品集都有不同程度的記錄,在民間更是以藝術的形式被廣...

助曹操逐鹿中原的五子良將,誰才是第一

「五子良將」是指曹操手下的五位將軍,曹操在行軍作戰時,進攻時常常用這五個人為先鋒,撤軍時常用這個五個人斷後。陳壽在撰寫《三國志》時將這五個人列為一傳,在進行總評時說:「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

曹操帳下能征善戰的「五子良將」

"五子良將"之說於陳壽所著的《三國志·魏書》。其評曰:「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此「五子」即為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車騎將軍張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