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本是降將,卻以八百戰十萬大軍成為曹操「五子良將」之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張遼

三國時期,群雄割據,三足鼎立,亂世中一代梟雄曹操應勢而生,古往今來英雄愛惜人才,而曹操的手下,從來就不乏人才。

曹操手下武領的來路則是五花八門,有的是同族兄弟,比如曹仁、曹洪,有的是髮小兄弟,比如夏侯惇,有的是慕名投奔,比如樂進、李典,有的是挖人牆角,比如徐晃,有的竟是降將。

傳統觀念里降將的地位和名聲是不怎麼好的,也是為統領者所不齒的,然而,大丈夫知人善用,曹操手下不少名將就是降將,其中就有一位還成為鎮守一方的大將,他就是張遼。

張遼曾是呂布手下的將領,但當時在呂布手下並不怎麼出彩,因此前期一直默默無聞,也僅僅只是關羽曾經對張飛提了一句:「此人不在你我之下」。

後來呂布戰敗,張遼被俘,按照當時的情形,張遼的結局會和他的同伴高順一樣,成為劊子手的刀下鬼,可關羽對張飛提了一句:「此人不在你我之下」,並出面替張遼求情,最後張遼選擇歸順於曹操。

之後,張遼並沒有什麼太多的戰績,比較出名的就是在「關公約三事」中,取勸降關羽,而官渡之戰時,張遼單挑的時候被文丑暗算,赤壁之戰隨著曹操大敗而歸,狼狽不堪。

然而,是金子總會發光,更何況是張遼這樣智勇雙全的人才。

公元215年,孫權率領十萬大軍進攻合肥,而合肥城中只有七千守軍,軍中一時人心惶惶,認為只能據守,而張遼審時度勢,力排眾議,決定趁著孫權大軍立足未穩先發制人,於是在前夜募集勇士,得到八百人,殺牛犒賞軍士,準備明日大戰。

天亮的時候,張遼披甲持戟,先登陷陣,殺死數十人,斬二員大將,張遼大呼自己的名字,沖入軍壘,到達孫權旗下陣營。

孫權見如此情況大驚,無所適從之下只好登上山頂,以長戟自守。

張遼叱孫權下戰,孫權不敢動,看見張遼率軍甚少,便令軍士將張遼軍團團圍住。

張遼突擊衝出,包圍被打開缺口,張遼麾下的數十人得以逃出,其餘軍士呼喚道:「將軍棄我乎!(將軍拋棄我們了嗎?)」張遼因此再度衝進包圍網,再次突圍救出其他人。

孫權軍望風披靡,無人能擋住張遼。

戰鬥從日出到中午,吳軍士氣全失,回軍修整守備,曹軍眾人之心安定。

孫權圍合肥十多日,都不能攻下,又遇上疫疾,便命大軍班師,至逍遙津北,張遼觀察到孫軍撤退,乘機率軍,,張遼突率領騎兵追擊,孫權軍潰敗,孫權禁衛軍司令陳武戰死,而張遼幾乎擒住孫權。

自逍遙津一戰後,張遼名震天下,張遼此戰也成為三國時期屈指可數的戰役之一,並且留下「兒啼不肯止,其父母以遼恐之」的典故,自此以後,張遼成為鎮守曹魏東南門戶的不可或缺的角色,並在後來多次擊退來襲的孫權。

公元222年,張遼病逝,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後世將張遼與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並稱為曹魏「五子良將」,並且成為歷代推崇的名將之一。

喜歡更多歷史趣聞,歡迎關注公眾號(歷史怪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漢五虎上將,能否完敗曹魏五子良將?

漢末三國,劉備和曹操、孫權三分天下,劉備手下有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等五虎上將,因這五人被《三國志》共同列為一傳,故稱五虎,曹操手下有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等五人,因陳壽說,時之良將...

三國著名將領張遼是怎麼死的

張遼是怎麼死的三國時期是我歷史一個諸侯並立,群雄爭霸的時期,他們彼此之間攻伐不斷,普通百姓自然是飽受戰亂之苦苦不堪言,最後出現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當然這個時期也是軍事將領輩出的年代,比如曹魏...

助曹操逐鹿中原的五子良將,誰才是第一

「五子良將」是指曹操手下的五位將軍,曹操在行軍作戰時,進攻時常常用這五個人為先鋒,撤軍時常用這個五個人斷後。陳壽在撰寫《三國志》時將這五個人列為一傳,在進行總評時說:「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

三國勇士五子良將,文韜武略力壓五虎上將

《三國演義》里有劉備的「五虎上將」,而曹操也有同樣的五大將領——五子良將。五子良將雖說名號沒有五虎上將響亮,也沒有他們被世人所熟知,但是五子良將的所做的功績絲毫不比五虎上將差,五子良將VS五虎

五虎上將在歷史上存在嗎

五虎上將,指漢末三國時期,跟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的五位將軍。分別為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這五人被塑造成五虎將,並在文學作品、歷史書籍、個人作品集都有不同程度的記錄,在民間更是以藝術的形式被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