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另外兩篇訓誡子弟的名篇,其中一篇比《誡子書》要深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曾經孔老夫子的弟子陳亢問孔老夫子的兒子孔鯉說:「老師也曾經在私底下給過你比我們額外多的教誨嗎?」孔鯉想了挺久,然後說:「這也沒有,我印象當中一共只有兩次。

一次是我快步走過庭前,父親叫住我,問『今天學詩了嗎?』我說『沒有』,父親說『去學詩,不學詩,無以言』,於是我退而學詩。

還有一次是我又一次快步走過庭前,父親又叫住我,問『今天學禮了嗎?』我說『沒有』,父親說『去學禮,不學禮,無以立』,於是我又退而學禮。

」這就是中國傳統裡面父親對兒子的教誨,叫做「庭訓」的由來。

孔子言教

有「庭訓」的孩子是幸福的,因為這是父愛一種隱含的表現,父愛往往不像母愛一般充滿柔情周到,但父親對孩子的訓導,往往都是言簡意賅的人生大原則。

歷史上「智聖」諸葛亮對自己的孩子也曾有過兩篇著名的訓導,都是金玉良言的名篇,特別是第一篇《誡子書》,其文幾乎句句都成了傳諸後世的名言,無數人拿來作為自己書房的座右銘。

蜀丞相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誡子書》

在這篇《誡子書》中我們依然可以透過文字看到一個父親對自己的孩子那種唯恐說之不盡的諄諄教誡之情。

因為怕說的不夠,怕說的不清楚,怕孩子堅持不住,做不到,所以反覆來闡明一個人要「學」、要「靜」、要「儉」的重要性,因為人的一生很容易就走過,而人又很容易迷亂、懈怠,所以,立身行道,不容易啊!不有一番堅持修身之功,哪裡能行!?

《誡子書》選句

在第二篇《誡子書》中,他講的就更具體了,難怪後人評價諸葛亮包括施政時候發布的政令,其用辭也多「碎」,就是說的太具體,唯恐說之不盡,其實事實上,有時候給下面人發布政令,碰到不開竅的,實在也是沒有辦法,說的多了可能還理解不了、執行不下去呢,何況是說的少了。

「夫酒之設,合理致情,適體歸性,禮終而退,此和之至也。

主意未殫,賓有餘倦,可以至醉,無致迷亂。

」——《又誡子書》

禮樂文化

這一篇主要是針對「飲酒」這個事來說的,這個事情看似小事,其實因飲酒而誤事的例子,歷史上不要太多了。

其實不要說歷史上,哪怕是到了現代,也還是這樣,不信?比如「某姥爺」事件。

而除此之外,他其實還有一篇給自己外甥的訓誡,這一篇文章所包含的意蘊,其義理之豐厚,絲毫不遜於第一篇《誡子書》,甚至某些方面還要超過。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慾,棄凝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

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 」——《誡外甥書》

志,當存高遠!

開篇就是一個名傳千古的名句——「志,當存高遠」!後面所說的其實包含的意思很深厚,已經涉及到儒家極高明的「心性之學」的範疇——「絕情慾,棄凝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

何謂「庶幾之志」?儒家有所謂「十六字真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就是說能夠通曉明亮的那種可以展現出自己大志的狀態是很難得出現的,這就是「道心」,而道心是很容易被「人心」遮蓋的,就是人的慾望,所以「道心」是很微妙的,一個不小心你就看不見它了。

那怎樣讓「道心」常出現呢?要「絕情慾,棄凝滯」。

不要太多的被「情慾」遮絆,常被遮絆的話人就會精神不振且有很多的執著在,其實這種狀態人是反而很痛苦的,或者說只有暫時的歡悅,而最重要的是,一個人常有執滯,那就不自然了,不自然的話自然不會通透舒適,又哪裡會來的「道心」啊。

成都武侯祠

後半段的話最後結語跟第一篇《誡子書》可以說有殊途同歸之妙,都是殷殷告誡子侄不要虛度浪費了自己的大好光陰,珍惜來人世間走這一遭的生命。

畢竟,人生,一個不小心,就流於庸俗而不接世,最後只能悲守窮廬了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學習用典:志存高遠

「志存高遠。」——引自習近平《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典出三國·蜀·諸葛亮《勉侄書》釋文:原文為「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慾,棄凝滯,使庶幾之志,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