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荊州人事問題芻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從魯肅、呂蒙爭奪荊南開始,劉備在荊州的力量就暴露出不足。
即使劉備親自率軍至公安增援,已不及扭轉態勢。
關於劉備最終的荊州失敗,通常歸因為南郡太守麋芳叛變這一偶然因素,或推過於關羽的失誤,亦有考慮劉備外交、大戰略進退的得失。
然則筆者認為,會遇到什麼樣的事件,人會做出什麼樣的決策,是難以預估的。
在人的能力差距看起來不大的時候,職位的調動,最重要的是內部人事。
本文論述的是劉備荊州的人事問題,並從這一角度解釋問題所在。
、
一、平定荊南後的高層人事
劉備定荊南後,高層人事方面,諸葛亮時督長沙、桂陽、零陵三郡,關羽為襄陽太守,張飛宜都太守,武陵作為劉屬荊州的治所所在,可能未置要人為太守,故而失載。
襄陽之稱是以遙領宣稱權利,關羽實際為劉屬南郡的太守。
《讀史方與紀要》稱江陵是楚地中心,「北有襄陽之蔽,西有夷陵之防,東有武昌之援」。
但此時武昌屬孫,襄陽屬曹,江陵反為劉備前線,軍事地位極高。
夷陵又名西陵,在宜都,為荊巴交口,三峽兩岸連山,水流湍急,出西陵峽開始平緩,而陸地也進入平原而開闊,故為荊州防備巴蜀、阻截敵軍的要地。
後來東吳名將陸遜論其意義,稱「夷陵要害,國之關限,失之非損一郡,荊州可憂也。
」
劉備在從周瑜處得到武陵油口後,以之為治所,是劉屬荊州的政治中心。
長沙、桂陽、零陵任何一郡,與上述三郡相比都太輕,故而諸葛亮督三郡,職權與關張大底並列。
關羽為蕩寇將軍,張飛為征虜將軍,地位相捋;而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則稍有不同。
要說明的是,張飛為征虜將軍,實為劉備私立,未得到漢室承認,表達了劉備對其尊寵之意,但並非真的與左將軍劉備並列。
關羽的蕩寇將軍亦然,但其曾通過曹操拜為偏將軍,從漢室名義上看,他不隸屬於劉備。
趙雲在當陽長坂坡立功後,為牙門將軍,為劉備創置,以其名號,當僅為親衛將領之意。
《雲別傳》稱劉備得荊南後,封趙云為偏將軍、桂陽太守。
[4]其偏將軍位似高而不合理;若屬實,則與關張情形類似,為私立之號。
諸葛亮的軍師中郎將,也是劉備自創職位。
其中,軍師為軍屬職,以之為官號表明其參謀軍務的職掌;中郎將是屬官,表明諸葛亮為左將軍劉備府屬官員的身份。
這一官職別出心裁又恰如其分,但與關張逾矩的將軍之號相比,則可看出他與左將軍關係更近,但地位相對較低。
二、劉備入蜀時的人事安排
劉備先行入蜀後,諸葛亮傳稱「亮與關羽鎮荊州」,恐有失實,置張飛何在?以張飛資歷,不當從屬於二人。
《張飛傳》有一條記載值得留意,其在擔任宜都太守後,轉至南郡。
[1]這可能是劉備入蜀後,荊蜀交口宜都已不必嚴守。
所以我認為很可能是劉備走後,三人官位不變,但張飛代替關羽駐紮南郡;而關羽去了武陵。
後來劉備召張飛、諸葛亮、趙雲入蜀。
《趙雲傳》中稱「亮率雲與張飛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縣」,此處似乎是說趙雲與張飛共為諸葛亮節制,但張飛既然職權與諸葛亮相等而地位更高,斷句應該是指諸葛率領趙雲,而與張飛並列。
在《諸葛亮》傳中「亮與張飛、趙雲等率眾溯江,分定郡縣」,《張飛傳》「飛與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縣」,則未提及相屬一事。
三、劉備入蜀後的人事安排
入蜀後,劉備部下的職位也出現了調整。
趙雲拜翊軍將軍,黃忠與魏延也立功為將軍。
關羽與張飛的軍號並未升遷,但職權上張飛改為巴西太守,巴西郡在今閬中一帶,北接漢中,成為劉備北方門戶;而關羽則總督荊州。
[5]後來南郡太守為麋芳,可見關羽升任後,不再領州郡職。
較特殊的是諸葛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前文說過,軍師中郎將是一個表明了職掌的左將軍屬官。
而軍師將軍看似只是晉級,卻變成了獨立於左將軍外的將軍號,失去了屬官性質。
為了保有可以參決左將軍軍府事的名義,劉備又特意給他加上了「署左將軍府事」這一將軍府屬職。
《關羽傳》中「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荊州事」,對於時間描述稍有模糊。
是討伐益州時,還是平定益州後?但無論如何,張飛諸葛都走後,關羽為劉屬荊州實際上的唯一長官。
前文曾猜想關羽初時調往武陵,但在張飛走後,也必然回到了軍事重心南郡。
呂蒙招降郝普時詐言:「左將軍在漢中,為夏侯淵所圍。
關羽在南郡,今至尊身自臨之。
」其時劉備已至公安,而關羽與魯肅對峙於湘水益陽。
[6]而郝普能相信呂蒙,必是因為關羽之前駐地就在南郡。
四、芻議
也許劉備當初較好的做法是把張飛留下,張飛接替諸葛,關羽督宜都南郡武陵。
但從後續情況看來,前有諸軍會於成都,後又鎮守巴西,調張飛入蜀並非失策。
若留下趙雲,可能資歷不足接替諸葛督三郡,但可使督長沙、桂陽,至少仍為桂陽太守或遷為長沙太守,授予類似於「便宜行事」之權,不受關羽節制。
這是因為,在孫劉交好的情況下,三郡並不重要,但一旦有可以預見到的惡化威脅,如劉備欺詐孫權而入蜀、劉備勢力猛增對孫權造成的壓力、土地邊界的糾葛[7],若不願採取退讓措施如割讓荊南部分土地,就應當擇將授兵。
這並非對關羽能力的懷疑,亦不是所謂「性格論」的玄學,而是因為關羽駐軍江北,即使孫權發難,亦須忌憚曹操,無力南顧。
從關羽一個人督荊州開始,授易奪難。
即使拜關羽董督荊州是在平蜀之後,也只是順水推舟在名義上承認罷了。
此時分權已難,即使要分,也應是張飛、諸葛,並非趙雲可擔任。
入蜀之後,荊州人事局面狹促。
張飛諸葛走不開,爾後荊南不敵孫權,北伐乏人後拒,皆由此出。
中國第一武聖關雲長~世人對他的敬佩~征戰一生
中平元年(184年),漢室宗親劉備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關羽與張飛同在其中。劉備輾轉擔任許多官職後,投奔昔日同窗公孫瓚,被封為平原相,任關羽、張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三...
不值得同情的蜀漢,夢三國的合同
劉備所「借」荊州真正歸屬權是誰的?孫劉兩家的兩份合同泄露了真相歷來人們都有這樣一種看法,認為劉備借了荊州不還,理在東吳一方。以至於後來荊州被襲,關羽被擒是劉備一方遭了現世報,不值得同情。然而事實...
劉備得四川後,還給孫權半個荊州,孫權還是撕毀合約,出兵偷襲
赤壁之戰後,兵家必爭的荊州七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曹操占據荊州北部最大的南陽郡,孫權得到江夏郡和南郡,劉備得到荊州南部四個郡(長沙、零陵、桂陽、武陵)。劉備屯兵公安,不利於發展,便向孫權...
赤壁之戰後,劉備獨得南荊州內幕
劉備在赤壁之戰後獲得荊州,一直是歷史上的一個謎,誰都知道,赤壁之戰雖然是孫劉聯軍打敗曹操,但實際上是孫權手下大都督周瑜率領大軍打敗的曹操,基本上與劉備方面沒有什麼關係.
張飛失徐州,喪失根本;關羽失荊州,北伐無望!誰的過失更大呢?
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他們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
劉備憑實力打下荊州五郡,為什麼孫權總說他有借無還?
荊州有八郡,赤壁之戰還未發生之前,劉表作為一方諸侯,坐領荊州牧。諸葛亮還在隆重籌劃三分天下的決策,劉備由北往南一路上被曹操追著打。劉表看劉備可憐,顧念同宗,收留了他。劉備時來運轉,也就發生在這一...
劉備為何能借到荊州,孫權為何會讓出江陵重鎮,曹操為何再沒能染指南方,看荊州諸郡的變化
漢末混戰,交兵最激烈的地兒當在北方,大軍閥如袁氏兄弟,皆盤踞於北。曹操滅了袁氏後,曹劉孫三家爭奪最激烈的自然是荊州,如赤壁之戰、襄樊之戰、夷陵之戰都在荊州境內。荊州郡縣的劃分混亂,三分天下之前三...
劉備借荊州背後的真相,背信棄義的其實是孫權!
受三國演義影響,有句流傳很廣的歇後語,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說的是東漢末年,赤壁之戰以後,劉備為了自己的生存,向東吳借荊州駐紮。後來東吳數次催促劉備歸還荊州,劉備都以種種藉口拒絕。因為一開始劉...
劉備把張飛借給周瑜換來兩千兵,結果劉備連奪四郡,周瑜白忙一年
(一)「借出」張飛換來兩千兵赤壁之戰後,孫劉聯軍趁熱打鐵,向曹操發起攻擊,要把戰果最大化。但奈何一則曹操早有安排和防備,比如曹仁守江陵,樂進守襄陽等,二則便是孫劉聯軍底子薄,尤其是劉備兵力太少,...
蜀漢失敗的標誌——關羽大意失荊州
2013-09-19 10:12:42 未知 共有301人圍觀 大意失荊州,即三國時期,名將關羽失去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故事概況為:赤壁之戰後,荊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
劉備為什麼沒有一統江山?關羽之死的幕後推手是誰?
劉備歷來是歷史類三國作者和讀者們的比較偏愛的人物,因為在寫三國志的陳壽和寫三國演義的羅貫中的筆下,劉皇叔被塑造成東漢末年正義的代表,理想的化身,自強不息,雖然屢次被打倒,屢次又站起來,簡直就是...
爭奪荊州,引發三場大戰,改變中國歷史走向
赤壁之戰挫敗了曹操統一天下的企圖,夷陵之戰破滅了劉備收復荊州的希望,晉軍水師攻占夏口粉碎了吳國的抵抗意志。中國歷史上沒有一個地區像荊州那樣被反覆爭奪,也沒有一個地區像它那樣牽一髮而動全身,更沒有...
真實諸葛亮,劉備攻打益州時張飛和趙雲的軍階都比他高
劉備與劉璋翻臉後,先是打下涪縣(綿陽),接著包圍雒縣(四川廣漢)。不過圍了差不多一年,也破不了城。守城的是劉璋的大將張任。張任的部隊,射死了劉備的兩個「軍師中郎將」之一:龐統(另一位軍師中郎將是...
諸葛亮在劉備手下的真實地位,關羽張飛死後才登上權力頂峰
三國演義里講劉備通過「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亮當軍師,然後通過一系列的戰役,終於打下了一塊地盤,建立了蜀漢政權,那真實的歷史中諸葛亮在劉備打天下的時候究竟有多大的權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