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奪荊州,引發三場大戰,改變中國歷史走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赤壁之戰挫敗了曹操統一天下的企圖,夷陵之戰破滅了劉備收復荊州的希望,晉軍水師攻占夏口粉碎了吳國的抵抗意志。

中國歷史上沒有一個地區像荊州那樣被反覆爭奪,也沒有一個地區像它那樣牽一髮而動全身,更沒有一個地區像它這樣婦孺皆知。

荊州的得失見證了魏蜀吳三國的興衰。

那麼,曹劉孫三家在荊州的地盤到底是如何消長的呢?一切要從頭說起。

荊州刺史原駐武陵郡漢壽,後被劉表移駐南郡襄陽。

劉表通過籠絡荊襄名士蒯氏兄弟、與當地豪強蔡氏結親而在南郡站穩腳跟,隨後控制了南陽與江夏。

荊州的人口和財賦主要集中在這三郡,江南四郡隨即表示服從。

公元200年,長沙郡太守張羨攻占桂陽和零陵、以此歸附曹操,曹操忙於官渡之戰而無暇援助。

三郡叛亂一直持續到張羨病死,至此劉表才控制整個荊州。

曹操迫降荊州對天下造成極大震動,涼州諸將喪膽、益州劉璋臣服、江東文臣力主投降,沒人懷疑曹操將統一天下。

孫劉聯軍利用曹操人心不附的弱點主動發起進攻,赤壁一把大火讓曹操在荊州的統治崩潰、被迫退回南陽。

戰後,東吳從劉備手中接收江夏作為門戶,攻取長江沿線南郡要點來解除上游威脅,還占領以洞庭湖為核心的長沙郡北部、擴大水軍活動範圍。

劉備則放棄江夏、奪取江南四郡。

這樣做既避開了曹操的直接威脅,又避免了與江東的發展矛盾,還獲得了一塊穩固的地盤。

江南四郡人口稀少、開發不足、形勢封閉,劉備被迫兩次向孫權「求地」。

先從周瑜手上得到公安,後從孫權手上獲得整個南郡。

劉備以南郡西部的夷陵、猇亭、夷道為宜都郡,任命張飛為太守,為入蜀做好準備。

劉備取益州、收漢中時,孫權在東線一無所獲。

當索取荊州被拒絕後,便派呂蒙強取長沙、桂陽、零陵。

劉備向荊州增兵五萬、毫不妥協,更讓孫權感到憤怒。

就在兩家準備大打出手時,曹操南下漢中。

雙方被迫罷兵議和,以湘水為界平分荊州,長沙、桂陽、江夏屬孫權,南郡、武陵、零陵歸劉備。

雙方對這個結果都不滿意。

關羽進攻襄陽把各郡駐軍抽調一空,使孫權具備了偷襲荊州的可能。

曹操為增援襄陽把淮南駐軍調走,又讓孫權能夠集中優勢兵力偷襲荊州。

公安守將傅士仁、江陵守將糜芳與關羽不和,吳軍攻至城下便主動投降,南郡被呂蒙輕易拿下。

隨後陸遜直撲夷陵、斷關羽退路,太守樊友見勢不妙逃回益州,宜都郡陷落。

諸葛亮入蜀後,治中潘濬是荊州最高文臣。

此人文武雙全、膽識過人,孫權親自登門勸降後便向東吳投降。

當時,樊胄在武陵、習珍守零陵,兩地仍屬劉備。

潘濬主動請纓、以五千兵力平定兩郡、幫助孫權全取荊州。

不管是為了實現隆對中的規劃,還是為了報關羽的私仇,劉備都要再去爭奪荊州。

可惜陸遜在夷陵的一把大火讓劉備中興漢室的希望徹底破滅。

奪取荊州後,陸遜父子坐鎮江陵、是為東吳的防禦重鎮。

晉軍發起滅吳戰役後並不一帆風順,直到攻破江陵、夏口才真正打開局面。

在隨後的上千年歷史裡,荊州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記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夷陵之戰氣死了劉備,卻讓陸遜從此平步青雲

夷陵之戰發生在公元221年,堪稱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最大規模的戰役了,在此之前孫劉兩家還算是客氣的,但為什麼說打就打起來了呢?而且劉備打的是一點不留情面啊,那就讓小編我為大家細細...

為什麼孫權說荊州是他借給劉備的?

民間有個歇後語:「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又由於《三國演義》的影響,一般給人的印象是,整個荊州都是劉備不勞而獲,從孫權處「借」來的。《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戰東吳兵孔明一氣周公瑾就是這樣描...

劉備借荊州的歷史真相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劉兩家因為荊州一段公案最後兵戎相見,這結果就是家喻戶曉的關羽大意失荊州,而這段公案就是劉備借荊州。這一傳說經過《三國演義》和戲劇再度渲染,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終於...

今天湖北省荊州市,是不是三國時期的荊州?

首先,三國時期荊州不是一座城。天下十三州,各州設刺史,當時的叫法是荊州刺史部。刺史其實官職不高,僅有六百石,主要負責監察考核官員,每年通知各郡官員到治所開會,漢壽(今湖南常德東北)就是荊州治所。...

夷陵之戰:概況與簡介

夷陵之戰: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夷陵猇亭之戰。爆發於221年(蜀漢章武元年),結束於222年(蜀漢章武二年),是三國歷史上東吳(孫權)和蜀漢(劉備)為爭奪戰略要地荊州南部五郡(南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