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借荊州」教會了我們哪些厚黑絕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劉備借荊州」,是三國歷史中的著名事件。
作為一個歷史典故,還演化成一句著名的歇後語,即「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以致家喻戶曉。
這種印象的形成,主要源自《三國演義》和三國戲劇對後人的影響,它給人灌輸的是,整個荊州都是劉備不勞而獲,從孫權處「借」來的。
如在《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中,描繪了「曹仁大戰東吳兵孔明一氣周公瑾」的故事,說的就是:周瑜千辛萬苦打跑曹軍,結果為人作嫁,城池盡被諸葛亮偷襲占領。
其餘江南四郡,兵力空虛,也被諸葛亮手到拿來。
周瑜因此被氣得吐血,小說以周瑜一番話,將此場景表現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吾等用計策,損兵馬,費錢糧,他去圖現成,豈不可恨?」
其實,正史並非如此。
公元208年赤壁戰後,孫劉結盟乘勝進軍,經年余激戰,最終奪取荊州城。
由於荊州乃兵家必爭的重鎮,所以東吳主帥周瑜親任南郡太守,坐鎮荊州,而功勞甚偉的劉備卻只能率本部兵馬守江南的油江口立營。
劉備以「周瑜所給地少,不足以容其眾」和魯肅口中所稱的「與共拒曹操」為由,從孫權「借」得了「荊州」(事實上,僅借了荊州的南郡而已)。
由於荊州地理位置極為重要,劉備早有圖謀,欲憑此為立足點,既可北抗曹操、西取益州,還能東擊東吳,為蜀漢政權的建立與鞏固鋪下關鍵的伏筆。
在此,「借荊州」顯然不僅僅是圖謀其一時一地,而是想用借當託詞,實施其更具有雄韜大略、宏偉基業的舉足輕重之計謀。
面對頗具戰略重要性的荊州,劉備向孫權借荊州無疑是「肉包子打狗」了。
畢竟,荊州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兵家必爭之地,得到已屬不易,焉能輕易放棄?因此,後來上演了一出劉備憑藉荊州為基地,西進占據了益州,北上不斷攻擊襄陽。
同時也威脅到孫權的上游安全,造成了呂蒙偷襲荊州的鬧劇。
我們暫且不論荊州是否真的由劉備「借」來,反正得到荊州是一個妙棋,其後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好處。
許多精通棋道的人都知道,常常一個妙著,活了一盤棋。
劉備的此舉,無疑就是如此。
在社會心理學裡有一個重要的心理效應——「登門檻效應」,也叫「得寸進尺效應」。
「登門檻效應」原意是指推銷員只要能把腳踏進潛在客戶的大門,他就能最終成功地讓人買他的東西,實現推銷的目的。
後來社會心理學家通過研究,沿用「登門檻」的說法,用來泛指在提出一個較大要求之前,先提出一個小的要求,從而使別人對較大要求的接受性增大的現象。
這個效應規律,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弗里德曼與弗雷瑟於1966年做的「無壓力的屈從----登門檻技術」的經典實驗中提出的。
由此,我們不難發現,劉備借荊州成功的秘訣就在於「登門檻」技術的精彩運用。
他首先提出「借」荊州南郡這個較小要求,然後再實施「不還荊州」這個較大部署。
實際上,劉備占據的南方四郡地面不小,人口也不少,怎麼會容不下劉備的區區人馬。
只是,由於江陵在孫權手中,劉備向益州發展就無路可行,這才是劉備借荊州的最大目的(當然還有其他好處)。
分析到此,可以清晰看到,「劉備借荊州」典故能為我們「借」來不少寶貴啟示:一是謀略也好,布局也罷,都需要放遠眼光、抬高眼界,不能就事論事,唯有從全局的高度、長遠的角度分析和處理問題,才能避免一招臭棋滿盤皆輸的局面;二是無論是「同盟軍」還是「戰略夥伴」,在「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語境下,都不可一味信任、盲目樂觀,自己不害人,未必就能換來別人不害你的結果;三是凡事都有自身內在規律,要善於學習,提高素質,把握關鍵,抓住重點,不能被表面現象迷惑,更不能讓衝動毀壞智慧,三思而後行,不啻是謹慎處事、大膽創新的法寶;四是無私援助往往可拉近心靈距離,增進彼此友情友誼,而「借」與「還」卻常常伴生著尷尬、無奈、冷漠和背叛,許多事實都一再證明這個不是規律的規律確有實在的現實性。
男人都想穿越去的年代——三國時期
三國之蜀漢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秉政,政治腐敗,天災不斷,人民生活越來越艱難,故國家四處爆發動亂,起義不斷。正所謂亂世出英雄,三國時期的亂世更是出現了許許多多的熱血英雄,。想必很多人都閱讀過《...
倘若周瑜沒有英年早逝,能否實現二分天下的目標?
在三國歷史上,多數英雄的英年早逝,讓世人留下了無盡的唏噓和遺憾。比如曹操的謀士郭嘉,江東小霸王孫策等。不過,在筆者看來,英年早逝的周瑜,不僅讓人感到惋惜,還因為三國演義等文學作品的影響,從而遭到...
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差不多20年前就埋下了伏筆 癥結早被某人點出
由於劉備不久虎口拔牙,硬是從曹操手裡奪得漢中,此次荊州之爭的負面影響就容易被忽略。但我認為,這一輪博弈深刻地改變了三國風雲的走勢,讓諸葛亮「隆中對」只有上半場,卻難以延續下半場,「出師未捷身先死...
劉備不顧諸葛亮和趙雲反對,舉兵伐吳的真正原因
一:時代背景建安二十四年冬天,一代名將關羽在荊州遭到曹仁和呂蒙大軍兩面夾擊,敗走麥城,兵敗殉國。次年,一代英雄曹操去世,其子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稱魏文帝,封劉協為山陽公,改年號為黃初元年,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