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一生:成敗興衰千古事,誰識桃園三結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01

在封建王朝,你要聯合一幫人幹大事,非得有個名頭。

比如陳勝武廣起義時,把寫有「陳勝王」的絲帛事先塞進魚肚子裡,放出陳勝可稱王的消息。

吳廣又在夜裡潛入古廟學狐叫「大楚興陳勝王」,於是人們更加深信不疑,跟著陳勝吳廣揭竿起義。

漢劉邦演繹了一個「斬白蛇而起義」的故事,讓人們認為他是君命神授,於是籠絡一批苦難農民兄弟打下了大漢江山。

東漢末年的劉備也想在亂世中起事,但他只是一個販履織席的,武藝平平,謀略也沒有過人之處,想要角逐天下,沒有個正當的旗號那怎麼能行?

劉備的聰明才智雖然比不上諸葛亮和曹操,但是他畢竟是讀過書的,蠱惑兩個武夫已經綽綽有餘。

一個是張飛,他是賣酒屠豬的,雖是下層人物,他的骨子裡還是有成就一番大事業的豪情。

另一個是關羽,他因殺了人逃亡江湖,急需有人收留。

如果他們三人拜把子,頂多也是布衣之盟,但是沒有影響力誰願意跟這個三人小團伙干?

就像現在一個人想創業吸引人才,吸引投資,如果自己沒有拿得出手的背景,沒有描繪的天花亂墜的藍海市場,鬼才願意跟你干。

02

劉備是清醒的,他找了個好身份,他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自詡血管里留著大漢天子的血」

在封建年代,出身和背景非常重要。

有了「劉皇叔」這個稱號,就有了影響力和號召力。

雖然孫權的謀士陸遜在和諸葛亮辯論時說「劉豫州雖雲中山靖王苗裔,卻無稽可考,眼見只是織席販履之夫耳」,但這些都不重要,只要諸葛、關張二兄弟擁戴他是劉皇叔就可以了。

有了身份,還得有個明確的政治目標。

就像現在網際網路行業的一些牛人,動輒要顛覆這個,消滅那個,說起來真是牛氣的很。

仿佛你不跟著他干,就可能是一個隨時被時代拋棄的傻蛋。

三國群雄並立,有權傾朝野的董卓、呂布,有兵精糧足的袁術,有虎距冀州的四世三公袁紹,有人稱八駿威震九州的劉景升,有血氣方剛獨霸江東的孫伯符,他們各自招兵買馬。

其他諸侯都以推翻大漢江山,改朝換代自己做皇帝為目標。

但當時的是什麼情形呢:「白骨露與野,千里無雞鳴」,「生靈塗炭,百姓苦不堪言」,人民普遍渴望穩定,渴望回歸社會正常秩序,能夠安居樂業。

所謂「勢究見節義,世亂識別忠貞」,劉備經過深入調研,認為只有提出「扶保漢室」的口號才能贏得民心。

至於後來「玄德進位漢中王,有沒有想過四川是漢獻帝的土地那也是後話了。

有了身份有了目標,還得有行動綱領,就像桃園結義是的誓詞所說:「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

「上報國家」表現上就是維護、振興漢室,在當時漢朝已江河日下,日落西山的大背景下,這個行動綱領很振奮人心,也很有蠱惑力。

至於關、張二人,他們想的就是傍了一個有來頭、有志向的大哥,協力同心,可圖大事。

「大事」按照現在的話說,就是「打江山、坐天下」。

03

「桃園結義」正史上是沒有記載的,多見於宋元以來民間藝術家的虛構。

《三國志》關羽本傳雲 :「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 侍立終日, 隨先主周旋, 不避艱險。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根據小說創作的需要,開篇即隆重推出了「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因為劉、關、張在當時社會地位低下,需要以桃園之義把他們聯合起來「幹大事」。

也正是劉、關、張三人於微賤之時結為兄弟,他們恪守盟誓,苦心經營,,終成蜀漢帝國之大業,這種成功經歷是很令一般民眾嚮往的。

就像現在的成功人士,在自傳和演講中多談論自己白手起家,創業的艱辛,才更能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同。

道理是一樣的。

《三國演義》小說第一回寫劉關張桃園結義的誓詞有「上報國家, 下安黎庶…… 背義忘恩, 天人共戮!」

這裡既有「上報國家」的忠義,又有 「下安黎庶」的仁義;既有「救困扶危」的俠義,又有同生共死的情義。

但他們以「義」為重,同時又被「義」所封閉。

魯肅和孫權的關係也十分密切 ,他們也曾「同榻抵足而臥」 , 但魯肅比關、張有遠見,也更大氣。

對比有關魯肅的一個細節, 就可見桃園之義的局限性 。

孫權請魯肅上馬,騎馬並排而行,悄悄地問他:「我下馬來迎接你,能彰顯你的地位麼?」魯肅說:「不能」。

孫權問:「那怎麼做才能彰顯呢?」魯肅說:「希望主公威德行於天下,成就帝王之業,使我青史留名,這才開始彰顯。

」孫權撫掌大笑。

從這裡可以看出,雖然魯肅和孫權沒有舉行一個什麼結拜的儀式 ,但魯肅對孫權的義更顯出開放的氣象,魯肅和孫權之間的「義」才是真正的大義。

華容道關羽 「義釋曹操」,是他以「知恩不報非君子」,把對「義」的理解著眼於個人恩怨,根本不顧及全局、整體的利益。

雖然關羽義釋曹操的行為「威風齊日月,威風震乾坤」,按當時的道德評價來看關羽的形象也頗有光彩魯迅也稱讚:「寫華容道上放曹操一節,則義勇之氣可掬,如見其人。

關羽的這種行為本身,無論當時和今日來看,都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值得稱讚的。

由於「桃園之義」固有的封閉性,使得諸葛亮一直處於「聖三位一體」外,諸葛亮對劉備再忠誠,他不可能真正地融入其中。

趙雲的命運同樣如此。

論武藝、論用兵 、論見識,趙雲他在劉備集團中都是一流的,對劉備更是忠心耿耿,立下了汗馬功勞,又從不居功自傲 。

但他卻沒有關 、張二人那樣顯赫的地位,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他是後來才投奔劉備的,比起桃園結義的兄弟關係,在劉備看來,似乎還「隔」了那麼一層。

關羽和張飛身亡, 諸葛亮未嘗在人前落淚,而趙雲病故,諸葛亮跌足大哭。

或許,只有諸葛亮更懂趙雲。

因此我們說,桃園之義深摯,但不博大,它令人感動,但也令人嘆息 。

04

「桃園之義」最大的傷害就是「關羽失荊州」,也直接導致劉備喪失了爭奪天下的資本。

關羽對諸葛亮說:「荊州乃重地,干係非輕」,話不多而分量極重。

潛台詞是說:「只有把荊州交給我關羽才是最合適的,這可是我大哥的荊州,交給其他人大哥能放心嗎?」

而劉備授權關羽鎮守荊州的做法也很隱蔽巧妙,他既要表示對諸葛亮的尊重,而重視關羽、委任關羽的目的又要達到,就派關羽的兒子關平從西川送委任狀。

精明的諸葛亮自然領悟,在猶豫而又無奈的情況下,把荊州交給了關羽。

如果劉備不局限於「桃園之義」,出於公心,讓趙雲鎮守荊州,或許三國歸晉的歷史就要改寫了。

至於後來關羽、張飛先後身死,劉備執意報兄弟之仇而罰吳,也是徹底置諸葛亮的「連吳抗曹」戰略而不顧。

劉備不聽趙雲、諸葛亮的勸阻,甚至東吳使者諸葛瑾提出「願意送還夫人,交還荊州,願永結盟好,共滅曹丕」,但是劉備卻因為桃園之「義」而義氣用事,不知審時度勢採納良言,並拒絕求和。

儘管劉備的「賢弟已亡,孤豈能獨享富貴「,這種兄弟之「義「從道德層面很純潔,夠高尚,也夠感人,但是他盡「義」於私,而不是盡「義」於公,是狹隘的和愚蠢的。

道德和歷史是兩回事,歷史絕不因劉備的「義」而對他厚愛寬容,夷陵大敗就是狹隘的「桃園之義「的苦果。

劉備在白帝城永安宮龍榻上對孔明說:「朕自得丞相,幸成帝業;何期智識淺陋,不納丞相之言,自取其敗;悔恨成疾,死在旦夕……」 可以視為痛定思痛的反思。

那麼劉備真的也堅守了「桃園之義」的誓言了嗎,其實也沒有。

劉備臨死前對諸葛亮哭泣著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這就好笑的很了,劉禪是個什麼貨,能不能成大事,劉備這個當爹的還不清楚嗎?

劉備你在死前還要正話反說,無非是要諸葛亮表個態「主公啊,您放心走吧,我一定盡力輔佐幼主,蜀漢江山永遠是您劉家的」。

這樣,劉備才能放心的死去了。

「桃園之義」的誓詞中不是有「上報國家,下安黎庶」的誓言嗎,這麼宏偉的事業諸葛亮可擔重任,幹嘛不交給諸葛亮去辦呢?

可見,桃園結義的誓詞也只不過是劉備利於打天下藉口罷了。

政治家都是虛偽的,劉備也不例外。

05

歷史重功績,民間重道德。

「桃園之義「最大的貢獻是成就了關雲長」忠義千秋「的美名,

歷史上的關羽,文治談不上,武功有得有失,荊州一役,因輕敵和孤傲,慘敗在吳國小將呂蒙手下。

卻因為自宋之後的許多皇帝追封,而成為眾星捧月的英雄。

關羽在明代達到了「聖」的地位。

關羽這個「武聖「與孔子這個「文聖」齊名,一文一武,堪為萬世師表。

不過,關羽的武聖同孔子的文聖相比,多少有點底氣不足。

在歷史中,凡集學問之大成者,謂之泰斗;凡集道德之大成者,謂之聖人。

泰斗乃人之極品,而聖人則已不是人,而是神了。

在古代文人心目中,諸葛亮的地位更高,杜甫的那句「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巾」 ,道出了所有讀書人對他的尊敬與懷念。

但是諸葛亮是文臣,文臣忠於社稷,忠連著憂患。

武臣忠於朝廷,忠卻連著愚。

與憂患相連,忠是有條件的;與愚相連,忠是無條件的。

對歷代封建皇帝來說,似乎「愚忠」是最受歡迎的,所以關於被捧為「武聖人」就並不感到怪了。

06

總之,在羅貫中所寫的《三國演義》這部偉大的小說中,劉備以桃園結義始,以白帝城殉義終。

」桃園之義「是劉備的蜀漢事業走向勝利的序曲,又是蜀漢事業走向衰亡的路標。

桃園之義凝聚著古代人民的審美理想和政治判斷,也凝聚著古代人民的道德價值取向,帶給歷史的,是深層次的思考。

桃園之義,以他特有的雄渾和悲壯的旋律,演奏出了可歌可泣、可悲可嘆的「義」的詠嘆調。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里的這些,你確定知道?

對於中國人來說,三國演義我們自然十分的了解,就比如桃園結義、三英戰呂布、大意失荊州等一些典故至今我們還是耳熟能詳,但你所知道的三國真的是這樣嗎?「桃園結義」大家都知道,劉關張三兄弟不求同生但求同...

三國演藝?名過其實只服這五人

提到姜維,大多數人對他的印象都是他接替諸葛亮的位置擔任輔漢將軍,成為了第二個蜀漢棟樑,十九年為大將軍。諸葛亮對他的評價:「忠勤時事,思慮精密」「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甚至有人評價姜維...

《三國演義》中10大傳奇事件:威震逍遙津

1、桃園三結義 一個草編手工藝者,一個殺人犯,一個屠戶,橫向聯合起來做什麼合適呢?比較客觀的說是人肉餡粽子,劉關張兄弟三人卻心比天高,他們的理想是上報國家,下安黎庶。這段三國的閱讀體驗不同尋常,...

為何曹操喜歡劉備?

三國時代群雄割據,這段歷史不僅精彩,也讓後世的人津津樂道,更有許多衍生創作,激發無數討論。不久前一名網友就在PTT八卦版發問「為何曹操喜歡劉備?」,沒想到竟引來一名「天橋底下說書人」專業網友wi...

有人說關羽剛愎自用、目中無人!我呸!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 後與張飛、劉備結為異性兄弟,排行老二,人稱關二哥。不管是電視還是書籍關羽的人品和形象都被後人所神話,忠肝義膽,武林神話、單刀赴會、智勇雙全、義薄雲天、忠心耿耿...

劉備為啥不救關羽

《三國演義》關羽大援意失荊州的故事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關羽攻打襄樊時,東吳大將趁機攻取荊州,最終荊州落入東吳之手,而關羽也敗走麥城。一代武聖最終落得被斬殺的下場。大家可能會問「當初桃園結義的劉皇叔...

[讀歷史]劉備為何不救兄弟關羽?

大意失荊州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說的是關羽攻打曹操的領地襄樊,結果東吳大將趁機襲擊荊州,荊州失陷,關羽敗走麥城。一代武聖人,落得被斬殺的下場。聽到這咱們禁不住要問了,作為和關羽桃園三結義的大哥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