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孝不死,臥龍不出?三國演義最讓人惋惜的人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天下有我無敵,永遠的戰神(呂布字奉先)

人物生平:

呂布,字奉先,漢族,東漢末年名將,漢末群雄之一,五原郡九原縣人。

先後為丁原、董卓的部將,也曾為袁紹效力,後占據徐州,自成一方勢力。

於建安三年十二月癸酉在下邳被曹操擊敗並處死。

人物評價:

《曹瞞傳》:呂布梟勇,且有駿馬。

時人為之語曰:「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

曹性:呂將軍大將有神,不可擊也。

七步成詩點評:

《三國演義》第三回呂布初次登場,「兩陣對圓,只見呂布頂束髮金冠,披百花戰袍,擐唐猊鎧甲,系獅蠻寶帶,縱馬挺戟,隨丁建陽出到陣前。

」呂布的初次登場就展現無以倫比的戰神風範,金冠、戰袍、保甲、持戟縱馬,宛如一代戰神蒞臨人間。

呂布勇冠三軍,無人能敵,虎牢關前視諸侯聯軍宛如雜碎,一人對戰三英毫無懼色,迎戰自如。

風華絕代,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稱號。

不過時光荏苒流逝,任憑你風華絕代,到頭來也不過是一抔黃土

弒丁原,殺董卓,呂布成為了主公剋星,漢末諸侯都遠遠拒之,唯有實力強大的袁紹、袁術才能藉助呂布的勇武對付賊寇,消滅賊寇後又是處處提防呂布,呂布離開大諸侯的庇護,來到了張邈的地盤,見到了一個改變自己命運的人,陳宮。

然後呂布就再次崛起開啟了又一段傳奇,爭奪兗州、雄踞徐州、轅門射戟、虎步江淮,溫侯呂布聲望名揚四海。



二、世之武聖,忠奸義膽(關羽字雲長)

人物生平:

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良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關羽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

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

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人物評價:

郭嘉:「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

諸葛亮:「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

七步成詩點評:

《三國演義》里將關羽塑造成為一個忠義仁勇的武將形象,出場時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打造兵器後參加鎮壓黃巾起義的戰爭中,而後雖然與劉備東奔西走,顛沛流離,但仍能斬將殺敵,大顯神威。

在十八鎮諸侯討董卓時,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

劉備徐州兵敗,約三事降漢不降曹,為曹操解白馬之圍,斬顏良、誅文丑。

得知劉備下落後,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斬蔡陽兄弟釋疑,在古城三兄弟聚義。

赤壁之戰時在華容道又不忍殺害曹操將其放走。

劉備稱王后,關羽官拜五虎上將之首,領兵攻取襄陽,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樊城之戰時被毒箭暗算,刮骨療毒,後呂蒙白衣渡江襲取荊州,徐晃趁機奪了偃城,關羽腹背受敵,敗走麥城,後被殺,蜀吳魏三個國家都為其舉辦喪禮。

死後曾經數次顯聖,追呂蒙之魂,罵孫權,驚曹操。

有的人死了輕於鴻毛,有的人死了卻重於泰山,忠奸義膽關雲長,勇冠天下揚虎威。



三、信義篤烈,古人之風(東萊太史慈)

人物生平:

太史慈,字子義,東萊黃縣人。

東漢末年名將,官至建昌都尉。

弓馬熟練,箭法精良。

原為劉繇部下,後被孫策收降,自此太史慈為孫氏大將,助其掃蕩江東。

孫權統事後,因太史慈能制劉磐,便將管理南方的要務委託給他。

建安十一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說道:「丈夫生世,當帶三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

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吳書》,《三國演義》為「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訖而亡,年四十一歲。

人物評價:

孫策:太史子義,青州名士,以信義為先,終不欺策。

太史子義雖氣勇有膽烈,然非縱橫之人。

其心有士謨,志經道義,貴重然諾,一以意許知己,死亡不相負。

羅貫中:矢志全忠孝,東萊太史慈。

姓名昭遠塞,弓馬震雄師。

北海酬恩日,神亭酣戰時。

臨終言壯志,千古共嗟咨。

七步成詩點評:

東萊太史慈在《三國演義》中初登場為第十一回「劉皇叔北海救孔融,呂溫侯濮陽破曹操」,但是早在這時太史慈已經是知名當世,名望在故鄉已經很高了,因為躲避仇家隱居遼東,後因北海相孔融受困,太史慈報恩於孔融,單槍匹馬衝出重圍求援,最終引來了大漢皇親劉備。

而後與母親來到曲阿投入劉繇身邊不得重用,獨身對戰小霸王孫策不落下風,最終孫策義釋太史慈,太史慈投入明主旗下。



四、潁川王師,千古王佐(荀彧字文若)

人物生平:

荀彧,字文若。

潁川潁陰人。

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被稱為「王佐之才」。

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戰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

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

後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調離中樞,在壽春憂鬱成病而亡(一說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盡)。

死後被追諡為敬侯,後又被追贈太尉。

人物評價:

何顒:「①王佐才也。

」「②潁川荀彧,王佐之器。

司馬懿:「書傳遠事,吾自耳目所從聞見,逮百數十年間,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七步成詩點評:荀彧字文若,千古王佐,是我最喜歡的曹魏謀士之一,有他坐鎮的後方我可以說是銅牆鐵壁,絕對的安心,本是富貴三輩的前途,因為不順從曹操而後被賜死,荀彧死的時候我絕對相信曹操會哭泣,天地哀鳴。

年少王佐之才、謀能應機、世之論者、勸奉天子、明以舉賢、機鑒先識、居中持重、未能其志!世之王佐,雖然最後沒有善終,但是荀彧字文若已經在歷史中不可磨滅了。



五、赤焰朝霞,鳳雛哀鳴,落鳳之殤(龐統字士元)

人物生平:

龐統,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人。

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

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

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

後來龐統所葬之處遂名為落鳳坡。

人物評價:

司馬徽:南州士之冠冕。

德公誠知人,此實盛德也。

識時務者在乎俊傑。

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魯肅: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

七步成詩點評:

劉備之軍師中郎將。

統號鳳雛,與諸葛亮齊名。

赤壁之戰,統避亂江東,為魯肅薦於周瑜,入曹營獻連環計,助瑜火攻大敗。

瑜卒,亮往弔孝,因得見統。

時肅亦薦統,因統貌陋,慢孫權,不用。

統遂往荊州投先主,先主亦因貌輕之,任為耒陽令。

統到任,不理政事,先主怒遣張飛往責,飛識統才,遂拜統為副軍師中郎將,與亮共贊方略,教練軍士。

後統隨先主取蜀,設計斬殺楊懷、高沛,得涪水關。

攻雒城,因疑亮欲爭功,不從亮書勸阻,進至落鳳坡,中張任埋伏,為亂箭射死。

徐庶曾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奈何鳳雛剛出山卻是死於落鳳坡,諸葛亮也曾說過龐統之才勝亮十倍,龐統智慧超人,應該算是急於證明自己,最終導致了自己的殞命,相信如果龐統不死,諸葛坐鎮荊州、龐統聯合漢中、西涼可對魏國造成強大的壓制。



六、虎之驍將,江東猛虎,鐵血霸王(孫策字伯符)


人物生平:

孫策,字伯符,吳郡富春人。

孫堅長子,孫權長兄。

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三國時期孫吳的奠基者之一。

《三國演義》中綽號「小霸王」。

為繼承父親孫堅的遺業而屈事袁術,後脫離袁術,統一江東。

在一次狩獵中為刺客所傷,不久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

其弟孫權接掌孫策勢力,並於稱帝後,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

人物評價:

袁術:「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

許貢:「孫策驍雄,與項籍相似。

七步成詩點評:

自孫堅被劉表手下黃組射殺之後,江東成了一盤散沙,孫策為報父仇必須要讓自己擁有強大的軍馬,孫策虛與委蛇在袁術身邊,以大漢玉璽換得兵馬後就回到江東開創了自己的一段傳奇。

討還舊部、渡江創業、擊走劉繇、活捉王朗、決裂袁術、襲取廬江、大敗黃祖、輕取豫章、江東鼎盛。

如此威猛的孫策並不是死在戰場之上,而是死在小人的手裡,相信若是小霸王孫策在世,江東必然會是另外一番前景。



七:亂世龍將,吾乃常山趙子龍(趙雲字子龍)

人物生平: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

身長八尺,姿顏雄偉,三國時期蜀漢名將。

漢末軍閥混戰,趙雲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

期間結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

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左右的時間,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

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

除此,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

於建興七年壽終正寢。

景耀四年,劉禪下令追諡趙雲,姜維與眾臣商議後建議劉禪追諡趙云為順平侯。

人物評價:

劉備:子龍一身是膽也。

姜維: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

當陽之役,義貫金石。

忠以衛上,君念其賞; 禮以厚下,臣忘其死。

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

謹按諡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諡雲曰順平侯。

《大唐平百濟國碑銘》:標秀氣於文昌,架李霍而不追,俯彭韓而高視,趙雲一身之膽,勇冠三軍;關羽萬人之敵,聲雄百代。

捐軀殉國之志,冒流鏑而逾堅;輕生重義之(闕四字)而難(闕一字)心懸水鏡,鬼神無以蔽其形;質過松筠,風霜不能改其色。

七步成詩點評: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趙雲以一個濃眉大眼,闊面重顏,相貌堂堂的英氣少年形象出場。

他一登場即和河北名將文丑大戰,救了公孫瓚,曾和多名三國名將對戰,衝鋒陷陣罕見敗績,長坂坡救阿斗時,連續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

智取桂陽時,更是展現了他過人的機智和出眾的謀略。

隨諸葛亮弔祭周瑜時,因趙雲帶劍相隨,吳將無人敢動諸葛亮。

漢水救黃忠時,讓魏國名將張郃、徐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

劉備去世之後,曹魏五路犯蜀,趙雲把守陽平關,一將當關,萬夫莫開。

七十幾歲時仍為蜀軍前鋒,陣前力斬被作者稱為「有萬夫不當之勇」的西涼大將韓德一門五將。

看過《三國演義》後,自己最喜歡的武將便是趙雲,只要趙雲出場無不是幾個回合後,趙雲一槍刺道敵將,趙雲帶給我的感受是槍法精湛無人可以與之匹敵,最重要的是有勇有謀,一人當關,萬夫莫開。



八、龍出九天,掌乾坤八卦(諸葛亮字孔明)

人物生平: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

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

於建興十二年在五丈原逝世。

人物評價:

司馬徽:「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

此間自有臥龍、鳳雛。

劉備:「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孟獲:「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

司馬懿:「真乃天下奇才也!」「亮慮多決少。

」「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馬良:「尊兄應期贊世,配業光國,魄兆遠矣。

夫變用雅慮,審貴垂明,於以簡才,宜適其時。

若乃和光悅遠,邁德天壤,使時閉於聽,世服於道,齊高妙之音,正鄭、衛之聲,並利於事,無相奪倫,此乃管弦之至,牙、曠之調也。

七步成詩點評: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狀諸葛亮之智而近於妖,看到諸葛孔明坐鎮軍中,卻是運籌天下,布局深遠,他人不可得知,神鬼都驚懼,是三國演義中用語言描寫最多的人物,躬耕隴畝、 隆中對策、赤壁大戰、足食足兵、先主託孤、北伐中原,體現了諸葛孔明辛勞的一生,以自己的能力硬是把弱小的蜀國縮短了與魏國的差距,多次北伐中原取得勝利,最後卻在五丈原七星燈滅,魂歸故里。

相信若是諸葛亮不死,蜀國有機會兵出岐山,兵臨長安。

一代軍師,可歌可嘆,全能型的綜合人才可遇而不可求,諸葛孔明,名垂千古輪迴。

九、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郭嘉字奉孝)

人物生平: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東漢末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

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

在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

諡曰貞侯。

人物評價:

曹操: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

唯奉孝為能知孤意。

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

毛澤東:才識超群,足智多謀,出謀劃策,功績卓著。

郭嘉是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智謀之士,他的十勝論幾乎涉及了中國兵法思想的各個方面,切中要害,言簡意賅,博大精深,古今罕成。

七步成詩點評:
奉孝之才,有鬼神之機,觀人之鏡。

謠言:奉孝不死,臥龍不出,由此可知郭奉孝的才學至少是與孔明伯仲之間,這也就是曹孟德為何在赤壁之戰後僅僅痛哭郭嘉一人。

郭嘉的一生,慧眼識主、屢獻奇謀、君臣相知、英年早逝。

特別是在官渡之戰中,眾人對袁紹十分的畏懼,唯獨郭嘉名列了《十勝十敗》。

第一是「道勝」:袁紹作為世族軍閥,禮儀繁多而雜亂,為其形式所羈;曹操「體任自然」,因時因事而制宜,「道」高一籌。

第二是「義勝」:曹操「奉順以率天下」,順應歷史潮流,合乎道義。

第三是「治勝」:郭嘉以深刻的眼光分析歷史和現實,認為漢末大亂是統治者「政失於寬」,而袁紹以寬濟寬,所以無以御下;曹操「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寬猛相濟的治理措施是切合時要的。

第四是「度勝」:袁紹外表寬厚而內心多猜忌,任人唯親戚子弟;曹操則「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問遠近」,在氣度胸襟上勝過袁紹。

第五是「謀勝」:袁紹臨事無策,優柔寡斷;曹操機警果敢,「應變無窮」。

第六是「德勝」:袁紹沽名釣譽,喜受吹捧,「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曹操以誠待士;「不為虛美」,講究實用,刑賞必諾,「與有功者無所吝」,那些忠正而有遠見的並且務實的士人「皆願為用」。

第七是「仁勝」:袁紹懷婦人之仁,見人飢餓,恤念之情形之於表,而對於自己見不到的,則「慮所不及」。

這不是政治家的胸懷。

曹操對於眼前小事或有疏失,而對於天下大事則「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恩德施乎四海。

第八是「明勝」:袁紹惑於讒言,而曹操則明辨是非,「御下以道,浸潤不行」。

第九是「文勝」:袁紹是非不分,曹操對於正確的「進之以禮」,不正確的則「正之以法」。

第十是「武勝」:袁紹用兵「好為虛勢,不知兵要」,曹操則用兵如神,士卒有所恃,敵人聞而畏。

用現在的觀點來看,郭嘉所指出的這十個方面,包括了政治措施、政策法令、組織路線及各人的思想修養、心胸氣量、性格、文韜武略等多種因素,這都是關涉事業成敗興衰的關鍵。

郭嘉為曹操總結這「十勝」,也可能是初來乍到之際對曹操的誇讚,也可能是對曹操的鼓勵、要求,希望他能保有這「十勝」,完成統一天下之偉業,自己也便有出頭之日……任何推測都意義不大。

無論如何,郭嘉能說出這「十勝」,說明他不僅僅是一個臨事獻策的謀士,而且還有成套的理論。


以上的人物是七步成詩看了《三國演義》後,覺得他們的離世十分的惋惜,如果沒有離世那麼三國的格局有可能就會改變,那麼大家呢?覺得演義中誰的離去而覺得惋惜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果這幾個人沒死,三國時期的贏家會是誰?

公元200年的5月5號,東吳大佬孫策因箭傷去世。——老魚說江東小霸王孫策,十七歲的時候就接替了父親的基業,橫掃江東,還娶了美女大喬。結果,這位年輕的人參淫家英年早逝,直接把江東給了孫權,這才有孫...

三國演義中有哪些英年早逝的將領和謀士?

典韋,古來萬惡之首,被夏侯惇引薦給曹操,初為曹操的帳前都尉,三次救曹操。曹操侵了犯張繡叔母后,投降的張繡再度反叛曹操,他部將胡車兒請典韋喝酒,在典韋醉酒之後偷走了他的兵器。張繡發動叛亂時,典韋獨...

三國演義英年早逝的幾個人,實在可惜!

三國時期,英雄輩出,名將迭起。三國時期的名將們,結局卻不盡相同。他們有的戰功赫赫,功成名就,在歷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有的人卻壯志未酬,英年早逝,留下無盡的遺憾。所以有句老話叫做,聽三國故事,替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