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國被攻滅,皇帝下詔書誅殺投降者,親信改一個字,救下了上千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說到歷史上的官宦,大多都是反面的形象,其中一些出名的,都是一代佞臣,比如唐朝的李輔國,明朝的權奸魏忠賢和劉瑾等人。
其實,大多數宦官還是心地善良的,比如今天說的這一位,雖然默默無聞,卻以一己之力救了上千人,令人欽佩。
唐朝末年,朝政被朱溫等權臣把持,他意識到宦官一直是唐朝的一個禍患,說不定哪天他就糊裡糊塗被害了,於是不分青紅皂白的殺害宦官,先後有數百人死於非命,其中有一個名為張居翰的內侍,因為在外監軍保住了命。
張居翰本是大宦官張叢玫的養子,曾經在唐昭宗逃難成都時,細心照顧其起居,受到信任。
後來他出任幽州監軍,與這裡的節度使劉仁恭相處融洽,所以朱溫命令傳來後,劉仁恭殺了一個罪犯頂替張居翰,偷偷保下了他。
撿回了一條命,張居翰心有餘悸,於是在幽州隱居了起來,直到李克用攻打死敵朱溫的潞州時,他才重新出山。
由於辦事認真,且非常有智計,他在戰鬥中立下大功,得到了李克用的賞識,受到重用。
後來李存勖稱帝後,張居翰成為樞密副使,是李存勖身邊的親信。
李存勖在位期間,滅前蜀是一大功績。
這次滅蜀是由名將郭崇韜統帥,前蜀本來就在後主王衍的統治下混亂不堪,不到三個月時間,後唐軍隊就兵臨成都,王衍率領族人百官還有僕役上千人投降,李存勖大喜,徵召王衍一行人到洛陽。
這群投降者才走到半路,卻發生了一件差點讓他們全部覆滅的事情。
當時重臣李嗣源反叛,李存勖帶兵東征,考慮到王衍將要到達守備空虛的洛陽,生怕有變,後方出大婁子,所以在行軍途中下詔誅殺所有投降者。
正好張居翰需要複查詔書,他看到上面「王衍一行,並宜殺戮」八個大字,知道這道詔書一發下去,許多無辜的人會掉腦袋,他心中不忍,於是塗掉了一個字,將詔書改為「王衍一家,並宜殺戮」。
接到詔書的押送將領怎麼也不會想到有人膽大得改詔書,所以只殺掉了王衍一家。
就這樣,除了王衍及其家人外,其他人幸免於難。
後來李存勖在平叛途中身死,沒有人追究詔書的事情。
張居翰做下這樣一件善事時,已經快七十歲,所以在李嗣源登基後,請求告老還鄉,活到了71歲,算是長壽了。
這名太監仁慈善良,偷偷改了皇帝詔書中的一字,竟救下千餘條人命
這名太監仁慈善良,偷偷改了皇帝詔書中的一字,竟救下千餘條人命。 一提到太監這個奇怪的群體,在中國留來的傳統的觀念中,對他們的印象總是會貼上變態,殘忍的標籤。但對他們這種不好的印象不足以來印證每個...
此太監因仁慈,偷偷改了皇帝詔書中的一個字,結果救了一千條人命
在我們的印象中,似乎太監都是壞的,的確也是,歷史上有名的太監都是壞人,比如趙高、張讓、魚朝恩、魏忠賢等等,沒有一個好人,那麼,歷史上有仁慈、仁義,比較好的太監嗎?有。比如下面這位。此人就是因為不...
史上最仁義太監:塗改詔書一個字,救活千條人命
提起太監,給人的印象總是那麼的奸詐可惡,啥盆子都能扣到太監的頭上,反正在世人因眼裡太監就是一個不完整的人,身體的殘疾必然會導致心靈的扭曲,再加上太監出現了趙高、王振、魏忠賢這樣的禍國殃民之輩,太...
古代最仁義的太監,傳旨時故意改了一個字,挽救了上千人性命
張居翰,字德卿,是唐末至五代時期的一位宦官。他在唐懿宗咸通初年,被掖庭令張從玫收為養子,之後靠著張從玫的關係走上仕途。在唐昭宗時期,張居翰被任命為樞密承旨、內府令。因他做事嚴謹,辦事一絲不苟,所...
此太監一時心軟,偷偷改了詔書上的1個字,結果拯救了一千條人命
太監是皇宮中的一個特殊的存在,他們因為特殊的身份無法再生兒育女,被稱為絕戶,這在古代是不被人所接受的,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當然了,大多數情況下,太監們都是一些生活無以為繼的人,即便是留在外...
此人因為不忍心,擅自改了皇帝詔書里的一個字,救了數千條人命
在我們平時看的古裝電視劇里。好像太監都是作為奸臣存在的,他們為了得到錢財不惜一切手段,而且還有的在皇帝面前進讒言誣陷清官,但是其實在歷史上並不是所有的太監都是壞人,這個太監就因為發善心改了一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