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仁義太監:塗改詔書一個字,救活千條人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提起太監,給人的印象總是那麼的奸詐可惡,啥盆子都能扣到太監的頭上,反正在世人因眼裡太監就是一個不完整的人,身體的殘疾必然會導致心靈的扭曲,再加上太監出現了趙高、王振、魏忠賢這樣的禍國殃民之輩,太監自古至形象也確實不是那麼的好。

太監都猥瑣狡詐壞心眼?宦官里好人也不少!

張居翰(857年 - 928年),唐末至五代初年的宦官。

唐昭宗時任范陽軍監軍。

天復年間屠殺宦官時,由於節度使劉仁恭的收藏,得免一死。

後隨晉王攻占潞州,任昭義監軍。

莊宗即位時,他任樞密使,卻不恃勢弄權。

蜀被魏王攻破時,王衍入朝京師,途中,莊宗詔令魏王「誅衍一行」,張居翰發現後,把「行」字改為「家」字,隨王行同行的一千多人得以免死。

後明宗李亶即位,他請求回歸里鄉。

在天成三年病死於長安。

同光三年九月,莊宗命太子李繼岌、樞密使郭崇韜出征後蜀,蜀主王衍的養兄王宗弼暗地裡向郭崇韜投降,請求封自己為兵馬留後,崇韜許以節度使之職。

後唐軍至成都,宗弼遷王衍於西官,收成都尹韓昭、宦官宋光嗣等殺之,將首級送給李繼岌,王衍自知抵擋不住,上表乞降。

繼岌入成都時,王衍身穿白衣,銜壁牽羊,以草繩系頸,迎降道左。

莊宗召王衍赴洛陽,並賜詔書說:「固當列土而封,必不薄人於險,三辰(日、月、星為三辰)在上,一言不欺!」

同光四年四月,當王衍行至秦川驛(陝西、甘肅渭水平原一帶)時,突然傳來了李嗣源在魏州(今河北大名東北)反叛的消息,莊宗李存勖慌忙東征平叛。

大軍將從洛陽出發時,伶人景進獻計說,李嗣源來勢兇猛,陛下應獅子搏兔,全力以赴。

如今太子繼岌遠在成都未歸,陛下跨河東征,國內必然空虛。

王衍族黨不少,一旦為亂,局勢將不可收拾,不如將其殺掉,以免除後患。

莊宗當下便派宦官向延嗣下敕誅殺王衍,並下詔說:「王衍一行,並宜殺戮。

張居翰在複查詔書時,認為王衍既己投降,現在又出爾反爾,把他斬首,實在不合天理人情,便將詔書貼在柱子上,將『行』字塗掉,改為家』字,於是「王衍一行。

便成了「王衍一家」。

擅改詔書是要冒殺頭風險的,所幸的是,向延嗣根本沒有想到張居翰居然有勇氣偷改詔書,因而接到詔書時並未懷疑。

更何況當時軍書旁午,羽檄飛馳,莊宗自顧不暇,當然也無心追究此事了。

這樣,後蜀百官及王衍的僕役等一千餘人的生命,才得以保全。

後來莊宗李存勖被弒,明宗李亶進入洛陽,張居翰謁見於至德宮,請求免官放歸田裡,得到了明宗的批准。

張居翰辭朝後歸隱長安,於天成三年(928年)病死,終年71歲。

張居翰不恃勢招事攬權,冒死更改詔書以救無辜,在宦官中不失為正人君子,以致文豪歐陽修對他也是稱讚不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