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這個謀士在《三國演義》中的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們所知道的徐庶,是因母被曹操所擄獲,不得已辭別劉備,進入曹營。
後來此事被藝術加工為「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等歇後語,被廣為流傳。
而徐庶也成為孝子的典範被加以稱讚。
如此一個人卻在《三國志》中徐庶並沒有單獨列傳,只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少量提及,而裴松之援引《魏略》的注釋中提及到徐庶較多。
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徐庶為什麼沒有單獨列傳?陳壽在撰寫《三國志》時,是收集不到徐庶的材料,還是徐庶本事平庸,不值得單獨列傳,還是徐庶得罪了一些人,犯了法不能列傳?由此,我們不得不思考,徐庶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樣,徐庶就成為一個三國歷史上的神秘人物,引起人們的興趣加以探究,今天小編也來談一談徐庶。
1.《三國志》中的徐庶
徐庶在陳壽筆下僅寥寥數言,大致出現了三次,都是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提及到的。
第一次是介紹諸葛亮的時候,說潁川的徐庶徐元直和諸葛亮關係好,「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
如此得知,徐庶,字元直。
河南許昌長葛東人。
本名徐福,為寒門子弟。
早年為人報仇,獲救後改名徐庶,拜師求道。
後避難於荊州,與水鏡先生司馬徽、臥龍先生諸葛亮、崔州平等道友來往密切。
第二次,劉備為了躲避曹操,依附了劉表,在新野屯兵,這個時候徐庶來投靠,劉備非常器重他,同時他向劉備舉薦了諸葛亮,時先主屯新野。
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
先主曰「君與俱來」。
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
將軍宜枉駕顧之」。
」這裡說到徐庶告訴劉備,這類人才你不能讓他主動過來,必須親自去請。
於是這才有了劉備三顧茅廬。
第三次,曹操攻打劉表的兒子劉琮,劉備本來想率領諸葛亮和徐庶幫助他,因母被曹操所擄獲,不得已辭別劉備,進入曹營。
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
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
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
遂詣曹公。
2.對徐庶的基本推論
從上面陳壽《三國志》對徐庶的三條記載,我們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的三個結論:第一,徐庶和諸葛亮關係好,可能有才,如果沒有才或才能低下,和諸葛亮肯定攀不上;第二,徐庶認為諸葛亮很有才,認為諸葛亮的才能比自己強,這才向劉備推薦;第三徐庶很孝順,有關對徐庶的介紹,就這一點最為明確。
這是陳壽所記載的徐庶,除了孝順這個基本的道德層面的能力,我們得不出徐庶更廣泛的計謀或者智慧方面的結論,只能猜測可能有才。
這也是陳壽寫《三國志》的一個缺點,太過簡略了。
3.徐庶的才和孝
徐庶最後一次出現是在赤壁大戰前,還遇到了龐統,並識破了龐統的連環計。
論他的才確實是有的,就他能識破龐統的連環計這一點就能看出,沒才能識破嗎?他還想到此役曹操敗後對自己臉上也不好看,龐統才獻計給他,叫他暗中散布假消息說西涼有事,後向曹操自茬自已去西涼幫治亂,曹接允之。
從此書中再無徐庶音信。
再有後來徐庶的消息,也是從《魏略》中得知,魏文帝時,徐庶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徐庶還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孝子。
徐庶因母親被曹操所擄,不得已辭別劉備而進入曹營。
如此,「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就成了歇後語,被廣為民間流傳。
從那時至今,徐庶也成為孝子的典範被加以稱讚。
徐庶正解:主動投曹,沒有一言不發
徐庶在三國中是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物,而且智謀超群,和諸葛亮為友。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大多數人都很崇敬這位神機妙算、忠義可嘉的軍師。可是,真實的徐庶跟演義中的完全是兩個概念。本號這就深挖史料,...
被吹出來著名謀士,徐庶,真實歷史上本事平庸?
徐庶,一個三國歷史上的神秘人物。在《三國志》中徐庶並沒有單獨列傳,在諸葛亮傳中少量提及,裴松之援引《魏略》的注釋中提及較多。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徐庶為什麼沒有單獨列傳。陳壽在撰寫《三國志》時,是...
智謀徐庶一生推薦兩人:一大忠,一大奸,都是三國重量級人物
在中國古代,往往用忠臣不事二主來形容一個人的品行,意思就是忠義之臣,不奉事兩個朝代的君主。但在三國時期,就有這樣一位智謀,一生侍奉魏、蜀兩國君主,卻能成為忠孝兩全的典範,被後世加以稱讚。說到此處...
徐庶進曹營真實目的,世人被其隱瞞了千年
三顧茅廬是《三國演義》中最膾炙人口的故事。在此之前劉備帳中徐庶有輔佐。這個徐庶可不簡單,曹操曾問程昱:「徐庶的本事與你相比,怎麼樣?」 程昱回答:「比我的十倍還強。」那程昱也是曹操手下著名的謀士...
徐庶投奔曹操之後,為何被徹底埋沒?原因其實很簡單,與劉備無關
喜歡三國文化的朋友,可能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即「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這倒不是說徐庶本身少言寡言,而是讚揚他的忠義。因為,在《三國演義》中,他本是劉備身邊的謀士,卻被曹操和程昱,模仿其母親的筆...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徐庶,有兩處跟《三國演義》中完全不一樣
可以說徐庶這個人物角色,在《三國演義》中並不算是主角。演義小說中對他的故事描述大概可以簡述為:曹操採用了謀士程昱的計謀,從潁川搬來了徐庶的老母親,並命程昱模仿其筆跡偽造了一封家書,從而騙徐庶投曹...
又被《三國演義》忽悠了,徐庶進曹營並非一言不發
喜歡讀《三國》的人,都為徐庶感到惋惜。一個才華橫溢的人被迫到了曹營,卻因為自己的忠貞之心,而「一言不發」。每當讀到這,我們總是對徐庶感到惋惜,也常常會想,如果徐庶一直輔佐劉備,劉備是否能統一天下呢?
徐庶是真的因為母親而投奔曹操,還是別有隱情?
話說徐庶幫助劉備擊敗曹軍後,曹操打聽到徐庶是劉備取得勝利的關鍵人物。為挫敗劉備,曹操用計把徐庶的母親騙到許都,並冒用徐母的名義給徐庶寫信要徐庶來許都。劉備不願徐庶走,但又不忍曹操拿徐母要挾徐庶...
揭秘徐庶進曹營的真相 並非一言不發
徐庶進曹營是一個非常經典的歷史故事之一,更是留有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那麼歷史的真相到底是怎樣?讓我們一起來解析一下徐庶進曹營的真相。徐庶是諸葛亮的密友,曾更名單福,先於諸葛亮輔佐...
徐庶進曹營真實目的世人被其隱瞞了千年
三顧茅廬是《三國演義》中最膾炙人口的故事。在此之前劉備帳中徐庶有輔佐。這個徐庶可不簡單,曹操曾問程昱:「徐庶的本事與你相比,怎麼樣?」程昱回答:「比我的十倍還強。」那程昱也是曹操手下著名的謀士,...
徐庶叛蜀投魏不獻一計,劉備不敢罵他,曹操不願殺他,只為這一點
讀過三國的朋友,對於徐庶被脅迫進曹營,無非兩點感受,徐庶被脅迫棄明投暗,曹操愈發奸詐陰險,一邊惋惜,一邊憎恨。進而也延伸出了徐庶立誓「進曹營不獻一計」的說法,更是為答謝劉備知遇之恩,和盤托出了諸葛亮。
三國謀士徐庶與名相諸葛亮誰更勝一籌?
徐庶,字元直,東漢末年人士,本來是劉備帳下之人,後來被迫歸附了曹操,為曹魏政權效力。徐庶曾經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並且幫助劉備破了八門金鎖陣,是歷史上的一個英雄人物。
歇後語有問題,徐庶與諸葛亮才能不分上下,但為何不得曹操重用
眾所周知三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亂世,這一時期諸侯群起中華大地陷入了混戰。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不少的人才,我們熟知的諸葛亮、周瑜等人就是。正所謂亂世出英雄,還有一些比較熟悉的人,今天咱們就說一說徐庶就是這...
三國時期,徐庶歸降曹操後是什麼結局?
漢末三國這一歷史階段,劉備投奔荊州劉表,屯駐新野時,徐庶這位謀士前往投奔,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不過,徐庶南下時因母親被曹操所擄獲,徐庶不得已辭別劉備,進入曹營。後來此事被藝術加工為「徐庶進曹營...
智謀徐庶一生推薦兩人 一大忠,一大奸,都是三國重量級人物!
在中國古代,往往用忠臣不事二主來描述一個人的操行,意思便是忠義之臣,不奉事兩個朝代的君主。但在三國時期,就有如許一位智謀,終身奉養魏、蜀兩國君主,卻能成為忠孝兩全的典範,被後世加以歌頌。說到此處...
徐庶離開劉備並非因為母親,諸葛亮也不想出山,只是被劉備逼得緊
三國不外乎人與人之間的成王敗寇,國與國之間的優勝劣汰,生死存亡。世事難料,今時成王,明時做寇;今時生,明時死;今時存,明時亡。因此,想在三國混,沒有識時務的眼光,你只能成為浮萍,一直漂游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