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陝西和成都都有武侯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
西成高鐵進入通車倒計時,從西安途徑漢中,抵達成都,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在漢中勉縣和成都均有一座武侯祠,這是為什麼呢?
公元223年,蜀漢昭烈皇帝劉備在白帝城駕崩,靈柩送回益州,丞相諸葛亮親自為其在今天的成都市武侯祠大街選擇下葬地點,後世稱為「惠陵」。
諸葛亮不曾想到的是,未來一千七百年的時光里,人們到這裡來觀光,遊玩,只奔著諸葛亮的大名,而不是劉備。
2.
公元234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中原時,病逝五丈原(今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享年54歲。
由於生前受到百姓和官員的愛戴,很多人上書給後主劉禪,請求為諸葛亮修廟祭拜,劉禪就是後世稱為「扶不起的阿斗」的那個人,劉禪拒絕了他們的請求。
理由是:君主給大臣建廟?這不是搞笑嗎?但是諸葛亮影響力確實太大,生前封為「武鄉侯」,死後仍被後主劉禪追封為「忠武侯」。
諸葛亮一生忠心耿耿,為了北伐中原,匡扶漢室,嘔心瀝血,史書記載:諸葛亮身長七尺,一米八的個子,又才華橫溢,還擔任一國丞相,符合男神的一切素質。
他死後,老百姓無處懷念,就紛紛跑到劉備的惠陵去祭拜,民間「武侯祠」雛形誕生!
3.
公元263年,蜀漢大臣習隆、向充再次申請,為諸葛亮修建廟宇,劉禪勉強同意在漢中勉縣修建祠堂。
這是全國唯一由皇帝下詔並撥款修建的祠廟,因而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稱。
此時,距諸葛亮去世已經29年了。
再回頭看看成都那座民間「武侯祠」,一直到南北朝時期,民間武侯祠與劉備的惠陵、漢昭烈廟合併成一處。
因為諸葛亮被後世廣為傳頌,儒家將他奉為忠義與智慧的代表人物,所以「武侯祠」的大名遠遠超過了「惠陵」。
寶雞武侯祠:
其實,不僅漢中勉縣和成都有兩座知名的「武侯祠」,在全國各地目前還有多座「武侯祠」,例如寶雞岐山也有一座「武侯祠」,修建於元朝初年,因為寶雞五丈原是諸葛亮病逝的地方,故當地修建祠堂紀念。
重慶武侯祠
劉備晚年為報關羽之仇,起兵攻打東吳,不料被東吳大將陸遜火燒連營,慘敗逃至重慶奉節白帝城,在這裡上演了一場「託孤大戲」,將國家大事託付給諸葛亮、李嚴等人,所以重慶武侯祠比其他地方多了一處「託孤堂」。
南陽武侯祠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這是《出師表》的句子,也讓河南南陽這個地方增添了很多諸葛亮的故事,這裡的武侯祠修建於魏晉時期,盛於盛唐,南宋抗金將領岳飛路過這裡時,曾手書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不少文人墨客也在此祭拜諸葛亮。
襄陽武侯祠
諸葛亮未出山前隱居在哪裡,一直有爭議,河南人說在南陽,湖北人說在襄陽,襄陽武侯祠修建於晉朝,明朝初年,荊南道觀察使吳綬對襄陽武侯祠進行了一次全面維修。
清康熙三十八年,觀察史蔣興芑將武侯祠從東山窪里移建到東山樑上。
禮縣武侯祠
位於甘肅省隴南市禮縣的武侯祠,是為了紀念諸葛亮晚年北伐中原而修建,《三國演義》六出祁山的故事跌宕起伏,諸葛亮與魏將曹真、司馬懿鬥智鬥勇的故事耳熟能詳,但史書記載諸葛亮僅僅兩次兵出岐山,無論怎樣,他的不屈和戰鬥精神贏得後世的稱頌。
諸葛亮所處的時代,三足鼎立,魏國強大,而蜀國只有一州之地,甚至不及東吳,但他事必躬親,敢以弱小抗衡強大,實屬不易,演義中的諸葛亮是神,是一個完美的人物,完美得不真實。
歷史中的諸葛亮,他並不是一個神,他只是一個普通人,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普通人。
歷史中的諸葛亮,比演義中的更偉大。
因為,一個神,去嘗試逆天改命,並不偉大。
魚說鹽選|有個才華橫溢的小弟,老闆賊尷尬!
三顧茅廬」的故事早已是婦孺皆知,劉備與諸葛亮之間的君臣關係也是後來君臣效仿的楷模。「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二人君臣相得,猶如好基友一般。劉備和諸葛亮之間關係是否真的很鐵呢?有這麼一位才華橫...
三國時期魏國沒有丞相,蜀漢只有諸葛亮,東吳最多,卻不被人所知
丞相,是古代百官之首,秦朝第一次設置這個官位,到東漢漢哀帝的時候改丞相為大司徒。到了漢獻帝時期,曹操又設丞相一職,並擔任該職。所以曹丞相事實上是漢獻帝的丞相,而且是漢朝倒數第二位丞相,而不是魏國丞相。
武侯祠里訪丞相,出師表中淚滿襟
我是一個有很深「諸葛亮情結」的人,在我看來,中國歷史上有無數個名人,但沒有誰能像諸葛亮這樣引起普通民眾長久不衰的懷念;中華大地上有無數座祠堂,沒有哪一座能像成都武侯祠這樣讓人一提起來就心馳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