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逐字記錄:斯托得牧師超越基要派與自由派的第三條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本會於2021年12月14日舉辦了以下講座: 香港性文化學會20週年講座系列(一) : 福音派教會應如何回應關...
本會於2021年12月14日舉辦了以下講座:
香港性文化學會20週年講座系列(一):
福音派教會應如何回應關社及性文化議題?斯托得牧師(Rev.JohnStott)超越基要派與自由派的第三條路(司托得牧師百年冥辰紀念)
由本會主席關啟文博士主講,以及副主席馮國強傳道作回應。
出席人數有大約70人,以下為主講關啟文博士的逐字記錄。
逐字稿:招雋寧
————————————————————————–
各位弟兄姊妹,今晚講一個話題,就是福音派教會應該如何看關社和性文化的議題。
#引言
其實福音派,我們許多時候說起來,就常說福音派與靈恩派「打對台」。
其實福音派的標籤,Evangelical,是怎樣來的?
其實是有一個背景的。
在這背景牽涉到自由派與基要派的鬥爭,接著有第三條路——福音派(從中)出來。
其中JohnStott是很重要影響這條路線的,令到福音派能夠普及發展。
籍著記念他的一百年冥辰,我們再思想他的一生與我們這時代怎樣能在他身上學習,思考這路線的問題。
JohnStott在1921年出世,剛好是一百年。
二十多歲,在1945年已被按立做聖公會牧師。
我老婆都說他算靚仔,即使年紀大,樣子都是很清秀。
他做牧師,亦是多產作家,亦是神學家,在英國地位崇高。
在大英帝國獲得勳章之餘,甚至,《Time》在2005年將他與曼德拉、蓋茲同列,在一百個最具影響力人士名單之內。
《Time》都不算是宗教雜誌,只是純粹將JohnStott對教會、對世界的影響(算進在內)。
(因技術問題稍稍停頓)總之,JohnStott影響力是很大的。
我們再說那背景。
#自由神學與社會福音
在20世紀初,是歐洲17、18世紀經歷啟蒙運動之後。
有許多理性主義、科學主義衝擊基督教思想。
許多教會中的知識份子和神學家在想,許多科學已經支持神跡是不真。
假若基督徒繼續堅持神跡,例如耶穌復活、所行的神跡,人就不信教會和耶穌。
所以他們就重新詮釋信仰,弄走神跡。
例如五餅二魚。
它不是神跡,只是每一個人去到礦野,都有帶乾糧。
不過沒有人肯拿出來,只是看到小孩子將僅有的五餅二魚拿出來後,人人感動,所以在派餅時人人都拿出來,最後就多出來了。
這一類的思想,就稱為一個自由神學,LiberalTheology。
其實在17世紀之後,教會都衰退。
在歐美——基督教重地——的教會和神學院裡,這些思想慢慢佔了陣地。
但有一些神學家和牧師,覺得不對:「你又不信耶穌、神跡、耶穌復活、童貞女,甚至舊約的都取消了,怎能還是基督教呢?」而且在那個年代屬於樂觀主義——覺得人類只要透過理性和科學,就能慢慢的進步,基督教常說人有罪,唱反調,難以接受。
所以有些人就認為,基督教相信上帝只是眾人之父,大家都是弟兄姊妹,不要論到罪、審判、救贖和耶穌再來。
當全取消了,基督教就成為一種人文思想,教導大家兄弟相愛和社會正義。
有部份人稱這個為社會福音,SocialGospel。
#基要派的分裂
所以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這個思想都十分影響英、美、歐的基督教。
這時候有班人自己覺得,他不能容忍新派神學,掛著基督教的名,顛覆基督教的信仰。
有一班人稱為Fundamentalist,出了許多書,一本又一本的,論到救贖、耶穌再來、神跡等,去還擊新派神學。
對於這件事,本來都覺得是好事,但是在過程中就不停引用聖經,去指出「你的是錯,我的是對。
」過程卻沒有仔細地釋經、歷史和神學的建構,甚至有部份只簡單說,聖經是憑信心,不講理智。
「理智只是叫人自高自大」。
基要派給人的形象,就似是反智主義,anti-intellectualism。
本來是正統信仰,由宗派建立的神學院,但因為宗派領袖轉成自由派,又派自由派老師進入神學院,可以說是淪陷了。
怎樣可以分辨信仰?他們就在神學院中分裂出來。
例如以前有一間PrincetonTheologicalSeminary,後來有人覺得變質,就分出了WestminsterTheologicalSeminary,好強調信仰純正。
基要派經常分裂,不是留下來影響人,「我不想給你污染和荼毒」,於是與人分開;又很少與其他文化界、神學界和思想界去打交道。
他們經常做的是移植教堂和宣教。
我自己可以說是基要派的果子,因為我出生是浸信會。
事實上當時許多基要派在美南浸信會,派很多宣教士去到中國,後來到了香港。
所以我不可以說純粹蔑視基要派,卻又要指出他們的流弊,就是他們只鞏固自己的陣營,山頭主義,沒有積極去發揮對其他人的影響。
#福音派的誕生
去到30年代,有一群本來在基要派中的神學家,例如一個叫CarlHenry。
他支持純正福音信仰,但為何要強調自己是基要派,又質疑為何要對文化思想處於懷疑,經常在分裂和對抗。
於是他認為可持守信仰,但可以用新進路,稱之為福音派,Evangelicalism。
那思想是相信信仰能夠經得起理性的考驗。
福音派神學家要與人一起做神學,在這場遊戲中至少要「頂得住」,需要重新重視神學和思想的工作。
你要影響人,不能只是圍爐。
因此要面對現代世界,知道這時代對人有甚麼挑戰,「實形實齒」的勇敢面對。
過程仍然不去作信仰妥協,態度溫和理性,肯聆聽理性的挑戰。
這班人自稱為福音派,並在今天影響了許多華人教會。
華人教會原初都有基要派的傾向。
#John_Stott與洛桑信約
在美國有Herny,在英國的福音派領袖則是JohnStott了。
他寫書,又提倡洛桑信仰,提倡開明的思想,能夠持守到信仰。
這種組合成為了能夠吸引人的出路,因此福音派變了在二戰後,增長得最迅速的福音運動。
除了JohnStott,還有葛培理。
他主要為佈道,但因他去全球,高知名度,受人尊重。
他主要在美國工作,是全球認識的。
圖中可見兩人,為當時福音派領袖。
除了宣教,他都見到在第三世界的教會,並要將福音派信仰連結全球,於是推動了洛桑運動。
洛桑是一瑞士城市,他們在那裡探討了信仰的宣言,在那年代將福音派的思想和進路,透過一個全球運動的形式,去宣揚,makeastatement。
JohnStott當時是HonararyChairofLausanneCommitteeforWorldEvangelization。
在開大會後,大家草擬一份聲明,包括信仰的基本內容,我們華人教會都受影響。
華人都覺得要在福音派教會中需要團結,並形成「華福」運動。
洛桑有一環節,提到社會責任,亦即傳福音責任的理解。
基本上洛桑信約是要擺脫過往認為教會就只傳福音,宣教和讀聖經。
正正按著聖經中(看出)的信仰,教會都是要關心社會,承擔社會責任,這與教會使命並行不背。
在1974年出了洛桑信約,傳到不同地方。
我自己在1980入香港大學,許多人提到洛桑信約。
我自己買了一份去讀。
可以說,當時大學團契受到洛桑信約影響,重新肯定教會關社的使命。
這亦影響到華人教會,許多機構如工福、睦福,與當時大學學生團契,都同樣受到這個思想所影響。
#John_Stott著作_BasicChristianity
JohnStott另一影響是透過著作。
他寫的《BasicChristianity》,譯為《真理的尋索》,可以說是傳福音和護教的書,當時的影響是全球的。
福音派與基要派的分別在於,後者在於內部,催谷教會增長,世界宣教,但卻沒有著意回應當代社會的挑戰。
福音派認為傳福音重要,但若在社會上的思想,直接挑戰教會的信仰、使命的,我們的不聞不問不會是好見證,亦非福音真正的精神,亦都會趕走在教內有思想和關心世界的信徒。
#John_Stott發展福音派學術
JohnStott認為,做教會和做神學的要面對時代的挑戰,研究當代的學術,進行整合。
他建立了「倫敦當代基督教研究院(LondonInstituteforContemporaryChristianity)」,那裡有很多幾個月的課程,是談到基督教與社會學,面對各種社會問題的挑戰。
世界各地的領袖會去讀。
因為當時許多時神學院會講聖經和古典神學,很少回應社會的挑戰。
「倫敦當代基督教研究院」就專門負責這些,邀請擁有學術訓練的基督學者去談論信仰,把兩者結合,培育教會領袖的心志和見識。
這是JohnStott的工作之一。
另外,JohnStott又創立了「國際靈風合作夥伴組織(LanghamPartnershipInternational)」,要幫助第三世界教會,就要培神學的人才,亦即神學的PHD,並且要求他們讀完書後,不可留在西方世界,舒舒服服,這樣不可以。
這個精神是資助你讀神學,你要回到原本的地方,貢獻你的教會。
這是JohnStott的視野。
我現在都參與在「靈風」的運動。
而我自己在英國讀神學時,亦都受到部份「靈風」獎學金的資助。
#John_Stott的生命品格
在十年前,他九十歲,就過身了。
我們回顧了他的一生。
有些朋友在這本書(「JohnStott:Aportraitbyhisfriends」)上記載了JohnStott給他們生命的激勵和啟發。
我看完這書都很感動,大家有機會都要去讀。
我認為做神學、做教會領袖,其中最重要的是生命的質素。
有些JohnStott的朋友都指出,JohnStott令他們震撼的是有寬闊的胸襟。
剛才提到美國的基要派一有對立就分裂,在英國的聖公會遇到同樣的問題。
當時的主教亦有自由派,不信神跡,否定聖經。
在基要派裡都有些正統信仰。
他們在想,「到底我們應否集體脫離聖公會,另立門戶呢?可能說,開一個真聖公會、新聖公會呢?」其中有些受人尊敬的領袖如MartynLloyd-Jones贊成,而JohnStott就反對。
JohnStott認為要自己的福音信仰有影響,卻又抽身出來。
為何不與其他信仰背景的人對話,亦都接觸更多不同背景的人呢?而非凡有不同,就分裂出去。
後來JohnStott的路線成功,亦產生了福音派背景的聖公會。
在洛桑的背景下,JohnStott和許多神學家都要面對阿根廷等國家的福音領袖的挑戰。
阿根廷曾受極權統治,許多人自動消失,所以當地的福音派領袖認為,不能不關心社會公義,因為那裡的挑戰問題太明顯。
不過在洛桑早期,這些領袖提出意見時,其他人就會回應說:「別提引起紛爭的。
」JohnStott就認為不可以,「他們都是我們的弟兄,我們要認真去聆聽。
」在這裡可見,JohnStott的領導力很強,透過聆聽這些同類國家的社會問題,他們都會得知要把信仰內容擴闊,得出洛桑這樣的新訊息。
#John_Stott拒絕反智
我在大學時期看JohnStott的書,介紹幾本。
一本叫YourMindMatters《別埋沒你的頭腦》,現在不常見。
我早期上教會很愛讀屬靈書,最愛讀的是宋尚節、倪柝聲的。
我不是貶低他們,他們的書都很好,當然有些人不同意。
最初見到《別埋沒你的頭腦》這書,我不太想讀,覺得:「信仰不是說靈性的嗎?屬靈書,為何這書要說頭腦呢,好像與信仰無關。
」那時好在我讀書很濫,甚麼都讀,想「既然JohnStott有名,不如我都去看看啦。
」那就很大影響。
原來屬靈的東西不單講靈性,而是把整個生命放在聖靈之下,包括了靈、心智、身體、力量。
所以聖經說我們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去愛主我們的神,亦即是要loveGodwithourmind。
所以這書慢慢糾正我的看法,原來屬靈書都可以講頭腦。
關注信仰,都要好好用腦,這是上帝創造,是禮物。
就如你的女朋友給你的禮物,你就丟到垃圾桶、櫃桶底、床下底,你女朋友不嬲就假。
上帝都是愛人,給我們禮物,我們要好好用。
這是好好的屬靈的態度。
JohnStott在很早期打低了我的屬靈態度,知道信仰要和理性融合。
#John_Stott建基出福音派關社的理由
畫面是《洛桑信仰》的文件,就是1974年在全球福音派教會領袖開會後,大家去同意這是福音派的信仰。
然後成立了洛桑委員會,不斷翻新和開會,開到今天,不時就聽到「洛桑又開會了」。
我去到大學時,另一想的問題是關社。
師兄受到學運影響,在想信約怎樣在許多社會公義,馬克思歷史觀的衝擊下,怎樣把信仰的適切性表達出來。
在大學以前,我都覺得基督徒最緊要的使命,是大使命,馬太福音二十八章,像說是要傳福音。
但是入到大學後,許多人挑戰,為何教會使命只是傳福音呢?即使我再看馬太福音,你們要去,不單傳福音,還要把我們所教導你的教導其他人。
以及,當時我很認真讀這書ChristianMissionintheModernWorld,內裡提到耶穌說,上帝怎樣差我,我就怎樣差你。
當我看到馬太福音,耶穌傳福音時不單傳福音,講到三重使命:宣講、教導和醫病。
醫病是很具體的,面對人的需要,表達關懷。
JohnStott不是說單要關社,我欣賞他很仔細地BacktotheBible,看聖經怎說,一句一句的整合訊息,解釋出來,正確按聖經的解釋,耶穌給我們的使命不單傳福音,包括教導,醫治——廣義地說是社會關懷。
這書釐訂了我一個路線,我要做基督徒學者。
當我關心社會,履行使命時,不單傳福音,亦透過我的學識、上帝給我的訓練和頭腦,促進耶穌的三重使命。
某程度上是JohnStott這書給我打底。
#John_Stott認真研究社會議題
JohnStott本身是讀神學、聖經。
我很佩服他,認真的研究那些議題。
他認為,「我在洛桑後,我們教會重新關社,口講關社,但人權、貧窮、失業,你怎面對呢?」每一個議題都要認識,才能有效回應,不能空講愛心正義。
所以JohnStott成立了讀書組。
他提到教會內許多專業人士,他與專業人士一起選讀書,輪流分享。
那些書不單是神學和屬靈書,包括了怎樣面對、認識社會議題的書。
透過這些研究,他就出版了一本書,後來出了很多版,叫IssuesFacingChristiansToday。
一方面提到基督徒的基本關社態度,更具體的是一個個Chapter,社會政治議題、基本認識、再提到基督徒的基本態度。
我在大學時期開始讀這書。
我還記得當時看到人權,我們很受的。
在團契也教出要有人權,就想基督徒應該很支持人權,當然我現在也是。
我讀這書時,JohnStott就提到,基督徒要面對,有些人權是面對壓迫、關心貧窮、維護家庭是毫無異議。
但是那些例如同性婚姻是否人權、性解放是否人權呢?JohnStott提出基督徒要面對時代挑戰,亦不能跟風,純粹被人拉著走。
我們關社要從信仰出發,要有主體性和批判性。
基督徒的人權是有權利成為ProperHumanity,所以就不能說完全中立。
例如吸毒是否人權呢?如果吸毒是貶低人性,將人的潛能摧殘,使人的靈性窒息和萎縮,這不導致ProperHumanity,所以基督徒不需要一定要承認吸毒是人權。
大家留意到,我後來研究的題目,都是基督徒與人權的關係,我都有著作和文章。
回想,原來我大學時閱讀的,已種下思想的種子。
基督徒一方面不能反人權,亦都不能將世俗的觀點,照單全收。
世俗是人的慾望就是人權,但人權是否有界線,是否所有吸毒、賣淫全都是人權呢?當時我已埋下種子,一方面跟時代,一方面不跟貼,保留基督徒的主體性。
#John_Stott願意修正自己的想法
神學上,JohnStott一方面持守信仰,另一方面要明白,我們人會錯。
所以我們對信仰理解可能是誤解。
一方面持守,亦要對自己某段時間對信仰理解,要有反思,透過聆聽其他人的挑戰和對話,去反省。
我看到JohnStott自己言行合一。
他其中一本書叫Essentials,畫面中的是英文版。
這書主要由一個自由神學家DavidEdwards所寫,從自由派角度去詮釋信仰。
JohnStott作出回應。
這書寫著ALiberal-EvangelicalDialogue,翻譯中文叫《當代神學對話》。
可見JohnStott實踐了不封閉,一方面有心持守,另一方面有開放性去面對。
另一令我震撼的是,DavidEdwards在這書中對福音派做了許多挑戰。
JohnStott回應和重新肯定立場和合理性,但另一方面他又做了好大的修正。
DavidEdwards說,福音派說神又是愛,又相信神會弄個地獄出來,不斷用火燒,卻又不讓他們去死,亦都讓他們清醒經歷火燒且永恆的痛楚,這會否與神的慈愛有所矛盾呢?一般福音派神學家會認為,「這些人有罪,受懲罰是應該的,這是神的正義,諸類。
」我覺得,都不一定全錯,我不想說絕對的答案,我覺得這問題很難。
不過在讀這書時,令我詫異的是JohnStott承認這是一個難題,並且作出對傳統福音派的修正。
當他認真讀聖經時,聖經並沒有提到,那些人去到的地獄會是一個讓人永恆有意識地受到痛楚的地方。
他說認為地獄是一個Annihilation,靈魂被殲滅,好像一團火把屋燒到灰燼,屋都沒了。
沒錯,有段時間靈魂在受苦,但當人絕對離開上帝時,他亦沒有生命能力,所以會殲滅,所以亦不存在永恆痛苦這事。
可見,JohnStott的氣度,與亦都真的修改信仰。
#John_Stott的基督教化心智
JohnStott後來將他的靈風運動推到香港,我亦有參與。
你看到背後那個穿著吊帶的「肥仔」就是我。
JohnStott就在前面。
當我面對信仰時,我很欣賞JohnStott是很誠實面對信仰的挑戰,特別早年基要派沒有太多神學功夫。
許多基要派的人進到神學院,信仰都會被自由派腐化。
他們都很掙扎,正正發覺福音派要在神學上急起直追。
到現在,這現象基本上沒有絕對證明那套神學比較對,但福音派的神學基本上站得住腳。
我們要能與世界對話,關社,不能靠簡化的信仰教條。
我們要去建立一個整全的基督化心智,即是ChristianMind。
那心智的重要性,不是屬世的關注,如因著聖靈的帶領,奉獻給聖靈,給聖靈使用,同樣屬靈。
所以JohnStott不止叫人去讀神學,其中一位叫DavidTurner的去了做法官。
當時JohnStott鼓勵他要面對困難,「如果你讀法律專業,為何不把信仰結合法律的知識,在法律界做基督徒的見證呢?你要在法律界運用ChristianMind,這樣才能將發揮信仰的影響力,直接影響世俗社會。
」JohnStott會用這路線去鼓勵領袖,不單是教會的領袖,更加是平信徒領袖在各行各業發揮基督徒心智和信仰的影響力。
JohnStott的讀書組,剛才已經提到。
他後來有個基督教辯論的小組。
這亦都反映JohnStott一方面有異像,另一方面實際自己去學習。
#John_Stott思想影響性文化學會
我再重申,今天性文化學會去關社,我們的宗旨是在2001年12月成立,真的在這月成立。
我們有基本宣言。
為何叫「學會」呢?我們不是要向世界宣告,「基督教的倫理是這樣這樣,你不去聽就墮落了,由他吧」,我們不是不相信聖經性道德的重要性,而是當我們要將這性道德推廣去世界,有許多人都不明這神為何設立這些道德。
我們除了要道德譴責——傳福音的角度,也需要用學術的角度,用頭腦去解釋為何性解放的思想在理性上有矛盾;為何性解放的意識形態在理性上不強,未必很有根據。
性文化學會很重視講座、主日學、出書、網上有許多資料庫,一個又一個課題去累積我們對這些問題的思考。
聖潔的生活是重要的靈性力量,我們不否定。
我們是基於一個信念——面對關社、面對性議題,教會不能停留在基要派的反智主義、道德主義、山頭主義,「總之我就與你們分開,Iamholier-than-thou,我比你聖潔,我在譴責你」。
這是不能接近對方,不能循循善誘的將基督徒價值觀,去轉化他們。
學會一方面想持守信仰,一方面透過學術,調查,論據,教育,將基督徒的性價值觀,溫和地傳出去。
特別在一個現代多元的社會裡,希望能夠爭取到基督徒有一些發言權,在論壇和網上。
在JohnStott《別埋沒你的頭腦》的書中提到,基督徒需要正確運用思維力量,有三個好處。
一是使上帝得到榮耀,因為上帝創造世界,我們有頭腦。
例如牛頓提到,上帝給我們寫這書,是要好好地讀,不懂文法、字,怎去讀呢?基督徒科學家認為上帝創造這個世界是自然的書,上帝給我們科學、理性的頭腦,就是去發掘,以致將上帝的榮耀去揭示出來。
這是上帝在這宇宙的自然啟示。
我們面對性倫理,認為性倫理最終是建基於聖經,但理性的論據亦都能夠對這價值觀提供一定力量的支持。
我們相信許多倫理進路,例如自然法,我們都會嘗試去運用。
#John_Stott的雀鳥神學
JohnStott亦很重視自然界,他有名的是每去到一個國家都會觀鳥。
後來寫了一本書是《以鳥為師》,Orni-theology。
他認為這樣做很屬靈。
考察自然有助了解聖經,兩者可以並行。
因為聖經中都提到許多雀鳥,麻雀等名詞。
他認為兩者並行。
「許多基督徒很了解救贖之義,但創造之義,似乎仍需下一些功夫。
」
接著圖片是許多雀鳥,很多奇妙,它們能飛,科學家也用了許多時間才能解釋到。
看看就好,世界是很奇妙,要善用上帝的腦袋,去認識上帝奇妙的世界。
#性文化學會與基督化心智
我們好好整合頭腦和信仰,使門徒生涯豐富。
當我們去敬拜和教導都需要好好用神給我們的能力,強化福音見證。
因此我們要建立一個基督徒心智。
這很重要,雖然我們福音派信仰重視思考,但理性不是完全中立,不同的哲學都有不同的Perspective。
所以我們有理性都不能抽離信仰的思維。
我們懂得批判,最後建立對事物的看法都要用基督為中心的角色,要用基督的觀點去思考,不單是思考聖經和神學時要用,而是思考每件事都要。
面對家庭、工作、社區、公民權、政治和經濟,我們都要去問用上帝和基督的角度,應怎樣去看?除了讀書外,還要建立基督徒心智,將聖經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對世界的認識,能夠融合起來。
這就是基督徒心智。
其實這些年來在性文化學會的參與,對同性戀、性解放、政治自由主義的衝擊時,我都發現我的學術訓練很重要。
經過思考後,我都發現基督教的世界觀其實係重要,而許多世俗的哲學、政治和倫理觀,都有自己的破綻。
一點都不失禮。
但問題在於許多時我們的教會沒有教導,神學院課程亦不多,很少基督徒肯去下功夫去建立。
我自己在學會、寫作、教書和做研究,都是一個使命去深化推廣,對基督教世界觀的認識,特別是一些有教育水平的信徒,有深度的基督教心智,以致他們能夠與人對話,能有智慧地將基督徒的價值觀帶出來。
#演繹四重神學框架
要有基督徒心智,都是要懂一點神學。
所以我都鼓勵信徒做一些神學課程和訓練。
我都用比較傳統和歷久不衰的四重神學框架去分析,即創造、墮落、救贖和一切的終結。
簡單說,性倫理從這角度來說,基督教不應貶低性的價值。
因為聖經講,一切都是上帝的創造,我們用感謝心去領受,都是好的,都是值得去感謝上帝。
所以有冇人說要為性的快樂去感謝上帝呢?這是上帝創造,而不是我們作出來的。
對嗎?從創造的角度來說,我們要打破特別是華人教會去貶低性的傾向。
從墮落角度,我們看到性解放的問題。
性解放認為性慾隨便發揮並無問題,人沒有傷害,人的關係只會更好更強,但人有罪,就會將人的強大衝動——按照尼布爾的分析有兩個方向——一就將人自己物化,一就將自己神化。
所以有人將性慾等同人性,將人變成性機器,將對方變成性對象,性物化,這產生許多性罪和性暴力。
另一方面,罪令人看到會沉溺,單單歌頌性美好,性的沉溺都為年青人的成長,以及社會帶來許多問題。
單單明白性罪,夠了嗎?不夠。
明白了人的軟弱,亦知道耶穌基督帶來救贖。
人都要與耶穌基督,建立關係,能夠有新的方向。
一切的終結、末世論指出,我們仍在墮落世界中嘆息勞苦,這是羅馬書八章所講的,我們仍要等著得贖的日子來到,要有盼望。
所以人生有時,例如同性戀、色情的掙扎,基督徒都在面對。
許多時我們都只有道德的譴責,其實都需要多一點盼望,人性是脆弱,要等待得贖的日子。
這個盼望給我們知道,要盡量在聖潔的路上去走。
這就想帶出,我們性文化學會要用多角度去分析問題。
忽略任何一方面,都是偏頗不完整。
JohnStott論到基督教心智,說得很重。
「沒用到神的恩賜,我們甚至要悔改。
」不是要因為自己貪心和說謊而悔改,「我們要為到自己根本不用心,懶去思考,反智主義,認罪去悔改。
」為何呢?「因為反智主義會羞辱了那位按祂形象去造我們的神,亦都會剝削了我們對世人的見證能力。
」
#John_Stott著作_獨排眾議的基督
但為何要堅持福音派信仰。
在此,現代世代的人會覺得,人要和和氣氣,自由寬容,相安無事就最好。
但福音派的人即使有愛心,但都很喜歡講真理。
當代的後現代信徒會「頂唔順」教會,認為「是否需要這樣」。
JohnStott提到一個論點,認為教會就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
教會無錯是要傳揚愛。
我常提到,耶穌基督是充充滿滿,有恩典和真理,是雙重性的。
我們要帶出醫治,要有恩典;另一方面要有真理。
教會要按著聖經教訓成為真理的柱石和根基。
基督來到世上,都是一個controversialist。
這就是JohnStott早期所寫的《獨排眾議的基督》。
因為耶穌來到不是唯唯諾諾,甚麼都可以。
他真的與法利賽人和許多人爭辯,認為有些觀點對,有些錯。
一方面我們要用愛心去表達,溫柔;另一方面去到有否真理都沒有所謂的話,就不是我們所認識的基督了。
所以在這書裡,JohnStott用了四個名詞去形容基督教的特質,其實都是些很簡單的東西:Theological,Biblical,Original,Fundamental。
我們要有神學;要有聖經基本文本;不單要看教會傳統,也要看原本的訊息,原本的教義。
比如說,地獄的教義,那種視地獄為有意識地永恆懲罰痛楚,這觀點其實是否最基本的教義;還是神是愛是最基本的教義呢?
總結來說,基督教的信仰本來就不是追逐潮流的,我們要有勇氣,如猶大書所說,為從前一次所交付信徒的真道竭力的爭辯。
#福音派與自省
但這是否代表我們(信仰)的東西完全不能改呢?剛才都提到,JohnStott有去修正。
我們福音派對聖經的理解,特別是華人教會,許多是攙雜了華人的傳統,而不是真正去到信仰聖經的核心。
我們每個年代都需要重新面對聖經和思考:會否我們的靈性、對聖經的理解,都是僵化陳腐呢?
聖經的訊息豐富,會否我們停滯了某一時代呢?比如說,贖罪就好像計數一樣,這屬於中世紀封建時代的語言。
這年代,我們是否還要用中世紀的語言去表達?還是我們要用現代的精神,例如和解這些合乎現代的,重視關係的。
甚至我們能否說,救贖是幫助人找到真我呢?其實這表達我覺得亦都可以,亦都是對的。
有時我們可以將福音派的信息,用不同時代、不同的精神去表達,只要乎合聖經基本的精神。
我們福音派很多翻譯、更新……還有許多發揮的工作可以做。
所以福音派並非死水一盤。
特別在許多實踐和社會議題上,聖經都沒有100%的教導。
在這些許多的事上,我們基督徒有多元性,亦可有發揮性,亦都要去找回福音基本的核心。
#籠中鳥_氣球_風箏的比喻
當我們去看三個派別。
福音派這標籤源起,由於基要派和自由派的分別。
福音派殺出第三條路。
JohnStott這樣比喻:
基要派好像關了在籠裡的鳥,受制於字面去直解聖經。
聖經無提的不可做,沒解釋的不可去發揮。
自由派不停飛,好像充了氣的氣球,周圍飛。
但其實氣球並不自由,當沒有繩綁著,周圍飛,飛去哪裡,其實不自願,只受當時的風速和風向決定。
福音派就像風箏,可以飛很高,但始終有條繩,有根,受啟示的限制。
所以福音派不是特別創新,不是找新的福音。
像保羅說,那是一代傳一代的基本信仰。
如果我相信上帝是在歷史中啟示,我們就不能說每個時代創造一個新的福音出來。
我們永遠要受啟示和福音的線拉著,但在許多的信仰內涵和詮釋之中,福音派都是有一定空間和自由去發揮。
有些人認為沒有底線——presupposition——就完全自由,但其實歷世歷代的自由派,提到不要聖經的權威和教會的傳統,到最後是否沒有前設?其實不是,只是受了這個時代的前設牢籠,就像是一個籠跳到另一個籠。
反而在福音派,有上帝比我們啟示的權威和根基,亦都有上帝給予我們的頭腦,可以發揮,福音派可以說是有真正的自由。
JohnStott對於聖經詮釋,認為基要派是反智、機械、所謂的DictationTheoryofinspiration等等,他都是覺得不夠。
尊重聖經,但亦要看到聖經有Form和content。
Form當然是聖經的字句和基本內容,另一個聖經存在,就是見證基督。
尊重聖經權威,亦都是跟蹤基督,亦都是尊重聖經所見證的基督,亦都是尊重基督所見證的聖經。
閱讀聖經時,它的形式和內容,都不能夠廢除,而要兼併。
但自由派經常說,常常跟聖經始終有綑綁。
問題是最後你的信仰是否信自己。
如果你是理性主義者,認為在理性中找到真理,哪為何需要信神呢?因為有些終極真理是自己找不到,而是上帝的啟示。
那福音派的基本信仰體驗、傳統和信念,就是上帝在基督入面做出最終極的啟示,而聖經就是見證這位基督。
所以你不能夠擺脫聖經的內容,而去憑空做自己想信的基督出來。
這裡福音派面對基本抉擇。
無錯,我們是不能證明的。
但如果你信自己,就不如信人文主義,理性主義,信唯物論更好了。
JohnStott在這進路裡願意有時修正信仰,特別是對地獄的解釋我不再重覆了。
除了JohnStott以外,另一福音派領袖JohnWenham都有類似的轉變,他的書叫FacingHell,我不多說了。
我們看到其中一個今日福音派被批評的,當時在一個反基督教霸權的遊行,他們拉著的大Banner:「盲從聖經害死人」,到底是否(真)呢?很多時自由派和受自由派影響的人批評教會死守聖經,很多時是「DomoreharmthanGood」。
台灣一位曾恕敏牧師認為教會歷史的反省,美國黑人的歧視、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希特拉的納粹主義,背後都是有保守派基督教的支持。
有時教會反省時,缺乏社會公義意識時,就會跟了文化,支持可能不合符聖經的訊息。
如南非去到最後,福音派教會都走出來,說種族主義違反了上帝的創造,根本是Sin。
事實上,有時教會都有盲點。
但自由派真的更好嗎?
#自由派真的更好嗎?
JohnStott的例子說明了,教會都要不停回到聖經裡反省和悔改。
《洛桑信約》裡提到在社關方面,都有提到我們要悔改,面對社會公義議題等。
論到解放神學、男女不平等、種族主義時,JohnStott都說要為到自己有時的錯失去羞恥和認罪,回到基督基本的福音。
聖經裡提到,在基督裡不再分自主為奴、男女等,這就是基督基本的精神。
許多時我們抹煞了這些清淅的信息,將它屬靈化,而非將他實際生活的意義發揮出來。
這就比較可惜。
#保守教會是否又一無是處
自由派才是社會公義的代表?
不一定,有時歷史也有少少偏頗的。
例如圖中是WilliamWilberforce。
十八世紀英國一位福音派信徒的國會議員。
他在信仰更新,蒙上帝呼召,帶動一個廢除奴隸買賣和解放的運動,最後成功。
前後幾十年,許多鬥爭和困難。
他的故事在一套戲《AmazingGrace》中帶出。
我們看到真誠的信仰,發覺認真聆聽上帝時,在歷史中帶來公義。
相反,希特拉是保守教會支持嗎?其實支持希特拉的,許多都是自由派。
曾牧師就不明白。
當時有一神學家叫KarlBarth,而他原本也是自由派。
在一戰後,他發覺德國開戰,推動霸權,但許多自由派的神學老師竟然支持這個德國帝國主義。
他反思信仰是否應該擺脫政治操控?在希特拉上台,KarlBarth與潘霍華等等創立了認信教會,發表《巴門宣言》,表達不能夠接受希特拉是他們的主。
宣言很清楚,基督教只有一位主,就是耶穌基督(潘霍華甚至參與暗殺希特拉的行動)。
我們清楚看到,將福音派完全等同「同流合污」的說法是不正確。
另一方面自由派掛著社會公義——時興的口號。
實際上,沒有聖經根據,很容易浪漫化了那時代的文化,往往聖經批判很在行,對文化批判卻無警覺。
在台灣,一位處境神學家(又稱亞州神學)宋泉盛高度讚賞中國的文革。
他沒有見到文革實際的慘劇,只見到大陸宣傳,文革破四舊,建立新人。
他就認為共產黨像摩西一樣,是神派去解放中國。
他認為基督教不應執著教會,應該歸入文革運動,歌頌它,甚至一些西方神學家有同樣想法。
這是建基他的一個立場——上帝的啟示不只由聖經而出,而是透過不同的處境、本土的文化裡啟示出來。
今日,我們知道文革是十年浩劫,詳細不贅。
當時宋這些自由派神學的領袖是很天真,認為基督徒開放接納、認為這都是神的啟示和工作。
這就是自由派「氣球」周圍飛的例子。
大陸知識份子何江滬告訴我們,要回歸基督教常識:人有罪性。
他更加能看到,文革是人的罪性的反映。
當人將自己變成神,只會帶來更多災難。
我們今天應該仍要批判,許多人將毛澤東視為神一樣,去拜。
我們基督教永遠要批判這種偶像化。
無論是國家主義、毛澤東、共產主義,或是另一些時代潮流,如泛人權主義、泛性主義等。
基督徒要有批判性,反而是更加前進的訊息。
#去到總結
我這麼多年來的成長,透過JohnStott——他可以說是一位引路人,再加上許多其他思考——他帶出一個整全的使命的概念。
傳福音、教導、醫治、社關,都是使命不可分割的部份。
我們不停傳福音,但對人的貧窮、不公義卻是隻字不提,面不改容,人怎樣看到這是真正的福音呢?若果只關注人的現世,放下信仰,忘記人最終要和上帝復和,才能找到最終永恆的生命時,又是否真的對得起他們?
因此福音派的進路是兩者都要,不是either-or,而是both-and。
傳福音、社關,都需要教會一起做,不同人可能要有不同恩賜。
這在一切,福音派的信仰中心,JohnStott都說的,就是無與倫比的基督。
我們信聖經,一切基督親自見證聖經,一點一劃都不能廢去。
我們今日關社,我自己覺得不過是做回當代門徒的意義。
JohnStott詮釋,當代門徒要保持兩方面。
一方面是門徒,要跟人,是Follower。
這是沒有他法的,若你想做教主就要自己創立新的教。
但基督徒,就是跟隨者,跟隨耶穌基督,我們要得勝就要忠誠。
但當代門徒又要當代,是在今日2021年跟隨,是21世紀。
對得起主,就是要當代去全面發揮做門徒的精神。
要達到這樣,要雙重聆聽——一方面聆聽神的話語和世界的聲音。
我們強調人性的雙方面,人有尊嚴又有敗壞,就是四重神學框架包含了。
我們要思想感情並重,像砌積木,基督教要全面發展,各方面全人在聖靈下,才是真正的屬靈和radicaldisciple。
基督教的特色,在JohnStott的生命和教導上有很好的發揮。
難得的是,他將許多對立的質素,在同一生命中建立起來。
一方面有堅持信念,但又保持開放。
一方面有個人信仰的實踐,又有關心社會。
一方面追尋敬虔,但又要深刻思考。
一方面目標遠大,個人素質又是柔和謙卑。
我希望今日的香港教會,能夠回應JohnStott的呼召,成為當代門徒,成為徹底的門徒。
當中,性議題只是其中一樣。
那挑戰很大。
我們性文化學會的召命是去回應。
我們看到教會的缺失,沒有太多論述和倫理的探索。
所以我們十多廿年來,性文化學會就是建立論述。
我們又參與社會運動,看到台灣及其他地方的好多挑戰。
為何我們反對性解放——問題是甚麼才是真正的解放。
真正的人要是符合上帝被造形象的人,這樣才是真正格式的人,同樣,真正的解放,就是要讓人從罪中釋放,回歸上帝的形象,這樣才是真正的解放。
因此,那與上帝真正的創造秩序違背的,我們認為並不是真正的解放。
最後,我們是抽離還是參與?能否有同時反省和堅持信仰的勇氣?我們在2021年面對許多的挑戰,性文化學會前面的路更難走,希望弟兄姊妹為我們祈禱;希望教會在JohnStott身上學到有勇氣去兼併信仰各方面的質素。
我講到這裡,多謝大家。
分享此文:Facebook電子郵件Twitter列印請按讚:喜歡正在載入...
相關文章
文章分頁導航
←肛交的風險不能只有我知道的冷知識 講座回應及反思:斯托得牧師超越基要派與自由派的第三條路→
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
Search
電子郵件地址
追縱/接收本站貼文
「Like」留意我們的最新動態
「Like」留意我們的最新動態
Instagram找不到Instagram圖片。
近期文章
回家吧!前同性戀者張濤辰(ChangTouChen)浪子回頭的故事
「當代性哲學──基督教性倫理的重建」課程
從DickHui事件反思嘲笑、攻擊及欺凌
同志組織的內部矛盾:跨性別女性能否成為女同志?
加拿大首五對結婚的同性伴侶之一李秋萍(KarenLee)悔改後焚燒同性戀自傳
熱門文章與頁面︰
肛交的風險不能只有我知道的冷知識
為基督放下同性戀的藝術人貝克特庫克(BecketCook)的故事
現今香港家庭狀況
社會應否確認性交易為工作?——從筆者與嚴潔心小姐的對話說起
論左翼的三一教條:喬丹‧彼得森(JordanPeterson)訴說《D.I.E.教條》如何摧毀教育和商業世界
近期迴響
香港性文化學會在突發!戇豆先生過身--取消文化殺死幽默PhoebeChan在突發!戇豆先生過身--取消文化殺死幽默香港性文化學會在蘇格蘭學生因指出性別只有兩種而被老師逐出課室,最後被逐出校姚翰在蘇格蘭學生因指出性別只有兩種而被老師逐出課室,最後被逐出校五年,許願一個沒有房思琪的世界|台灣…在「娼妓合法化」不是答案——澳洲維多利亞州的經驗
分類
生命權/墮胎(62)
立場聲明(6)
逆向歧視(198)
香港(8)
影響結社自由(4)
影響經商自由(18)
影響言論自由(83)
影響宗教自由(83)
影響教育自由(17)
跨性別(237)
JK羅琳與跨性別運動系列(8)
後跨故事,detrans(11)
性別承認(43)
Uncategorized(5)
公務員福利案(12)
台灣同婚釋憲(10)
同性婚姻(141)
MK案初審判決(8)
同性戀(34)
同性撫養(35)
宗教自由(19)
專題文章(110)
學會講座/活動花絮(42)
性哲學(6)
性教育(202)
自我物化(15)
色情(20)
親子性教育情報站(16)
性文化評論(291)
最新活動(13)
彙整 彙整
選取月份
2022年9月 (13)
2022年8月 (17)
2022年7月 (19)
2022年6月 (15)
2022年5月 (16)
2022年4月 (11)
2022年3月 (16)
2022年2月 (11)
2022年1月 (25)
2021年12月 (20)
2021年11月 (19)
2021年10月 (10)
2021年9月 (14)
2021年8月 (3)
2021年7月 (4)
2021年6月 (12)
2021年5月 (12)
2021年4月 (7)
2021年3月 (8)
2021年2月 (6)
2021年1月 (7)
2020年12月 (2)
2020年11月 (6)
2020年10月 (10)
2020年9月 (6)
2020年8月 (8)
2020年7月 (19)
2020年6月 (13)
2020年5月 (26)
2020年4月 (11)
2020年3月 (21)
2020年2月 (13)
2020年1月 (1)
2019年12月 (15)
2019年11月 (8)
2019年10月 (3)
2019年9月 (11)
2019年8月 (9)
2019年7月 (19)
2019年6月 (11)
2019年5月 (11)
2019年4月 (1)
2019年3月 (7)
2019年2月 (10)
2019年1月 (9)
2018年12月 (4)
2018年11月 (6)
2018年10月 (7)
2018年9月 (2)
2018年8月 (9)
2018年7月 (9)
2018年6月 (11)
2018年5月 (3)
2018年4月 (3)
2018年3月 (8)
2018年2月 (7)
2018年1月 (6)
2017年12月 (8)
2017年11月 (7)
2017年10月 (8)
2017年9月 (8)
2017年8月 (1)
2017年6月 (5)
2017年5月 (12)
2017年4月 (11)
2017年3月 (15)
2017年2月 (5)
2017年1月 (8)
2016年12月 (4)
2016年11月 (7)
2016年10月 (1)
2016年9月 (7)
2016年8月 (2)
2016年7月 (6)
2016年6月 (3)
2016年5月 (4)
2016年4月 (2)
2016年3月 (5)
2016年2月 (6)
2016年1月 (1)
2015年12月 (1)
2015年11月 (14)
2015年10月 (2)
2015年9月 (2)
2015年8月 (1)
2015年7月 (19)
2015年6月 (4)
2015年4月 (6)
2015年3月 (2)
2015年2月 (3)
2015年1月 (4)
2014年11月 (4)
2014年9月 (5)
2014年6月 (3)
2014年5月 (1)
2014年4月 (1)
2014年3月 (1)
2014年2月 (1)
2014年1月 (2)
2013年10月 (30)
2013年7月 (2)
2013年6月 (1)
2013年5月 (1)
2013年4月 (5)
2013年3月 (1)
2012年12月 (1)
2012年11月 (1)
2010年11月 (4)
2008年9月 (1)
2008年8月 (3)
2007年9月 (1)
2007年8月 (1)
2007年7月 (1)
2007年1月 (1)
2006年12月 (5)
2006年11月 (4)
2006年10月 (4)
2006年9月 (4)
2006年8月 (4)
2006年7月 (5)
2006年6月 (4)
2006年5月 (4)
2006年4月 (5)
2006年3月 (4)
2006年2月 (1)
2006年1月 (5)
2005年12月 (4)
2005年11月 (4)
2005年10月 (1)
2005年9月 (3)
2005年4月 (1)
2005年3月 (1)
2005年2月 (4)
2005年1月 (7)
2004年12月 (4)
2004年11月 (4)
2004年10月 (5)
2004年9月 (4)
2004年8月 (5)
2004年7月 (4)
2004年6月 (3)
2004年5月 (5)
2004年4月 (3)
2004年3月 (3)
2004年2月 (4)
2004年1月 (4)
2003年12月 (8)
2003年11月 (5)
2003年10月 (4)
2003年9月 (11)
2003年8月 (4)
2003年4月 (5)
2003年3月 (10)
2003年2月 (7)
2003年1月 (7)
香港性文化學會九龍深水埗基隆街184號電話:3165-1858
傳真:3105-9656
地址:九龍深水埗基隆街184-190號龍祥大廈9A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http://www.scs.org.hk
辦公時間:
星期一至五早上九時至下午六時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午膳時間:下午一時至二時
【奉獻支持我們:http://www.scs.org.hk/b5_support.php】其他操作
登入
訂閱網站內容的資訊提供
訂閱留言的資訊提供
WordPress.org台灣繁體中文
載入迴響中...
發表迴響…
電子郵件(必要)
名稱(必要)
網站
%d位部落客按了讚:
延伸文章資訊
- 1再思基要主義 - 時代論壇
「基要主義」於歷史的發展,原是要與「自由派」抗爭,對偏離聖經與違背 ... 在香港,有被看為具有濃厚基要派色彩的某些教會或宗派,尚未有參與反同志 ...
- 2基要派很可怕! @ 另類生活 - 隨意窩
以下文章摘自基要派雜誌(紅字是我加的): 我深信「新福音派」對基要派和信服聖經的基督教會造成很大的破壞。當有人離開我們的教會時,他們會到那裏去?
- 3【基督徒對話】我是來自極端基要派的同志基督徒– Peter|Sunny
直到七歲時,Peter隨家人離開祕魯,其後也隨父母輾轉到過不同國家,包括牙買加、美國及加拿大,1971年初才回香港生活,便一直跟隨父母到「普利茅夫弟兄會 ...
- 4請問香港哪些教會是基要派(頁2) - 宗教交流- 基督教信仰交流
相反, 香港基要派多不贊同神學教育, 聘請傳道都不講求神學學歷, 即或有, 最多都是要來自他們認可的較保守神學院. 自由騎士 2009-1-7 16:59. [quote]原帖由 ...
- 5講座回應及反思:斯托得牧師超越基要派與自由派的第三條路
本會於2021年12月14日舉辦了以下講座: 香港性文化學會20週年講座系列(一) : 福音派教會應如何回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