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帥青:延遲上課好處多標準學時勿再拖 - TOPick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大最新的研究指本港4成學童睡眠不足,睡眠時間不足7小時的青少年出現早發性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與家族有高膽固醇血症史的兒童相若,建議學校將上課時間 ... 沈帥青:延遲上課好處多標準學時勿再拖 City 00:10 2018/07/20 分享: 分享: 熱門 香港小姐2022 濕疹過敏大全 李啟言 超市大搜查 飯戲攻心 MIRROR演唱會 消委會 1萬消費券 靚太安樂窩 作者Facebook專頁 中大昨公布一項研究,發現本地4成學生睡眠不足,增加患心血管病風險。

更甚者,不少研究指出睡眠不足可打擊學習能力及損害精神健康,但上課時間遲些少已可改善狀況。

據立法會秘書處資料,本港中小學生一般上課時數為7小時,做功課平均約2小時,每日補習約0.7小時,即每日整體學習時間至少10小時。

大部分全日制學校皆在早上8點開課,不少學生需要提前1至2小時起床,意味睡眠時數隨時不能達到醫學界建議的8至10小時。

中大最新的研究指本港4成學童睡眠不足,睡眠時間不足7小時的青少年出現早發性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與家族有高膽固醇血症史的兒童相若,建議學校將上課時間延遲15分鐘,令學生睡眠更充足,有望改善健康、情緒及行為。

美國睡眠醫學學會表示,兒童因荷爾蒙分泌傾向晚睡晚起,一般兒童需約2至3小時才能真正入睡,即晚上10點上床可能到深夜仍未睡着,若上課時間是8點或更早,會因為打擾生物時鐘而影響學習動力,甚至加劇過度活躍、注意力缺乏等問題。

何時上課為佳?美國兒科學院建議學校延遲上課時間至8點半,當地目前約18%學校實施此政策。

智庫蘭德公司去年一份報告預測,若全國所有學校延遲上課時間至8點半,可透過提高學習成績、降低癡肥、抑鬱、自殺及意外率等,為美國經濟每年帶來93億美元的收益。

另一智庫布魯金斯學會更估計,將上課時間推遲1小時至9點,可令每個學生終生多賺17,500美元。

但延遲上課,恐變相延遲下課。

港童放學後仍需參與課外活動、補習及做功課,整體學習時數若仍保持每日10小時,只會導致更遲入睡,可見單是延遲上課時間,未必確保學生擁有充足睡眠。

實際上,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前年調查已顯示,17%小五及小六生曾因做功課或溫習,在凌晨1時或之後才能睡覺。

本地團體正視青年自殺社工陣去年調查指,本地9成家長及學童支持設立標準學時,53%認為學習時數應為7小時或以下。

內地早在2013年已推出「減負令」,例如北京規定學校早上8時前不得授課,學生每日在校學習時間不得超過8小時,廈門市更規定下課時間不得遲於5時35分。

學校本身其實可以着手改變時間表,令學生可以在延遲上課的同時能夠減少學習時數。

新加坡名校南洋女中前年起延遲上課時間至8時15分,更透過削減個別課堂的課時及減少開早會等措施,確保放學時間如常。

確保學生睡眠充足旨在保障健康,功利層面上也可防止成績及學習動力下滑,政府或校方延遲上課時間確實值得考慮。

與此同時,學習宜重效率輕時數,社會應探討如何制定合理學習時數,讓學生有覺好瞓。

各地小學課時     國家 正常在校時間 減負措施 中國 7小時 各地在2013年提出「減負令」,北京市要求學校不得早於早上8時安排學習活動,廈門更規定放學時間不得遲於下午5時35分 南韓 5小時 有調查發現當地44.6%家長自認「Edu-poor」,即「為孩子補習到破產」,政府在前年全面取締初小學生功課 美國 6.5小時  美國兒科學院建議將開課時間延遲至早上8時半,全國截至去年有約五分之一的學校實施此措施   撰文:沈帥青 最高瀏覽 【開心獎門人】曾志偉與大馬模特兒慶生 獎門人熱情吻賀影片流出 11:18 2022/10/02 【開心獎門人】曾志偉與大馬模特兒慶生 獎門人熱情吻賀影片流出 【開心獎門人】大馬模特兒與曾志偉一吻揚名 一文盡睇黎峇菈猛料背景【多圖】 12:05 2022/10/02 【開心獎門人】大馬模特兒與曾志偉一吻揚名 一文盡睇黎峇菈猛料背景【多圖】 【癌症殺手】大腸癌與飲食息息相關 醫生列6類危險食物應少吃 14:26 2022/09/30 【癌症殺手】大腸癌與飲食息息相關 醫生列6類危險食物應少吃 昔日新聞 電子報 會員專區 訂閱/續訂 主頁 即時新聞 財經 理財 科技 中國 國際 商業 回歸25周年 大灣區 ESG 移民百科 博客 TV TV 財經台 地產台 家庭台 健康台 趨勢 財金猛人追蹤 財金專欄 研究報告 趨勢分析 投資 即時行情 市場拆局 新經濟 板塊攻略 大市 專訪 財金教室 行情 報章 周刊 實戰區 財智薈 報章 要聞 評‧析‧天下 金融 中國 國際 投資理財 地產 港聞 政治 評論 行政人員 工商 副刊 置業家居 投資理財周刊 昔日新聞 專欄 投資 樓市 香港 中國 國際 商貿及科技 副刊 知識 新經濟 宏觀 財金 業績 財富 消費 科技 地產站 即時樓市 新盤專頁 二手專頁 睇片揀筍盤 買賣樓攻略 家居生活 資助房屋 視頻新聞 實用工具 海外置業情報 TOPick 話題 健康 親子 娛樂 新聞 休閒消費 觀點 TOPickTV 靚太生活雜誌 Band1學堂 醫‧健 中小企 業界頭條 商管策略 數碼轉型 大灣商機 行內熱話 博客論壇 特約 iMoney智富 股樓投資 理財智慧 名人薈萃 環球政經 iMTV+ hket訂戶/會員專區 TOPick會員專區 iMoney會員專區 hket電子書書架 iMoney雜誌 RSS 其他版本: 文字版 揭頁版 集團網站 集團招聘 私隱政策 內容授權 常見問題 使用條款 訂閱條款 廣告查詢 聯絡我們 免責聲明豁免條款 香港經濟日報版權所有©2022 分享 分享至facebook 複製連結 {title}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