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Notion 滿3 年,為何我仍「不推薦」用它來管理你的人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現在,我只用Notion 為我做好2 件事(待發表); Notion + VS Code:我的Markdown 寫作工作流; 軟體工程師的精進:我如何用Notion ... CodeandMe 首頁 文章列表 分類 標籤 熱門 文章目錄 系列簡介誰用Notion管理人生?Notion:筆記界的「無限手套」我的Notion之旅:只因無法停止對自己的懷疑起:淺嘗輒止的Notion懷疑者承:大量使用Notion做筆記轉:參加Notion訓練營合:我對Notion的最終理解——簡潔才是王道維持工作流持續運轉,是個「體力活」你是哪一種人?無所不能就是Notion的最大缺點Notion替代品?結語:最小阻力之路 byMyriamWares Notion這款強大的筆記軟體服務,從2018年開始打響名號,短短數年之間,已然襲捲全球,即使在台灣也收獲了不少使用人口——包括我。

回首10年前的筆記霸主,無疑是當時剛成為獨角獸(估值達10億美元),鋒頭正健的Evernote。

那時如果你跟別人說你有在用Evernote,而對方也知道那是什麼,則對方很可能會對你肅然起敬,表示佩服。

畢竟在2012年,有使用筆記軟體的人,相對小眾。

10年後的今天,資訊爆炸,我們所處的世界也已和過去大不相同,堪稱是筆記軟體的「戰國時代」。

選項上五花八門,讓人眼花撩亂,對許多人而言,筆記軟體更是工作與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昔日的王者Evernote,如今已垂垂老矣,不值一提。

2020年我曾在Medium上寫過這篇〈心得|《曼無止盡》第40期:Evernote的重生之路〉,祈禱著Evernote不要倒閉。

因為當時,它仍然算是我的筆記主力(雖然已到了強弩之末)。

沒多久,我就正式棄用Evernote。

此後,我的筆記便改以Notion為核心展開。

經過3年多的相處,與最近兩年的大量使用及嘗試,總算讓我對Notion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看法與感受。

如標題所言,我並不推薦用Notion來管理你的「整個」人生,或試圖將它打造成一個可以管理「一切」的主控台——儘管這聽起來確實很吸引人。

至於「為什麼不?」,則是這整個系列文章所要探討的。

系列:SimpleNotion——我的Notion簡潔之道 使用Notion滿3年,為何我仍「不推薦」用它來管理你的人生?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現在,我只用Notion為我做好2件事(待發表) Notion+VSCode:我的Markdown寫作工作流 軟體工程師的精進:我如何用Notion做程式筆記,以及它的缺點(待發表) 如何簡潔地用好Notion?我的心得、建議與系列總結(待發表) 本文目錄 系列簡介 誰用Notion管理人生? Notion:筆記界的「無限手套」 我的Notion之旅:只因無法停止對自己的懷疑 起:淺嘗輒止的Notion懷疑者 承:大量使用Notion做筆記 轉:參加Notion訓練營 合:我對Notion的最終理解——簡潔才是王道 維持工作流持續運轉,是個「體力活」 你是哪一種人? 無所不能就是Notion的最大缺點 結語:最小阻力之路 系列簡介本系列主要圍繞「如何簡單用好Notion」這個議題展開,表達我的看法與實際使用場景,並對Notion的一大主流用法——即All-in-One式的使用——提出不同意見。

這類All-in-One使用方式,常常伴隨著下列描述(承諾): 我用Notion高效管理工作與生活,重新找回人生掌控權。

透過Notion「打造○○系統、輕鬆整合✕✕」,讓我可以一站式管理一切。

Notion幫助我實現夢想,完成目標,創造屬於我的美好人生。

是不是覺得有點眼熟呢?😎 而本系列的核心精神,正好相反。

主要探討如何簡潔地使用Notion——既沒有要打造「○○系統」,更無意追求「高效管理」——避免它成為一種心理負擔。

Notion這麼棒,它會成為心理負擔?我這3年的結論是:「當然會,而且很容易。

」所以我們才要有意識地簡潔使用,於是有了本系列的誕生。

系列架構與組成整個系列預計會有5篇文章,並可分為3部分。

其中第1篇,也就是本篇,為第一部分,用以點題及論證,進而推導本系列的核心價值觀——Notion簡潔之道。

第二部分為第2到4篇,是關於我使用Notion的具體場景,但不會有Notion的詳細教學,畢竟網上已經很多。

而且,怎麼用仍屬其次,重點在於「為何這樣用?為何不那樣用?」,這其中總有個「度」,或說判斷標準。

希望這幾篇能就這個命題,加以詮釋,藉以傳遞「簡潔」的精神。

第三部分,也就是第5篇,我會給出系列總結與展望,希望我們都可以成為更好——或至少是「更輕鬆」——的筆記愛好者、學習者。

好,讓我們進入正題,看看由Notion所掀起,有關「提升個人生產力」的萬丈波瀾,與它所帶來的「願景」,以及這樣的願景與美夢,為何會變成一種負擔。

誰用Notion管理人生?為避免「先射箭再畫靶」的窘境,我們必須先問一個問題:「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提倡用Notion管理自己的人生(即工作與生活)嗎?」 許你一個Notion人生管理夢對於這個問題,我沒有絕對肯定的答案,不過用「notionlife」這樣隨興的關鍵字組合(連organize都不需要)google一下就會發現——你可以輕鬆找到大量相關的文章或影片,比如: HowToOrganiseYourLifeWithNotion 5ProvenWaysYouCanUseNotiontoOrganizeLifeandWork HOWTOORGANIZEYOURLIFEWITHNOTION!(withtemplate!) 內容眾多,備族不及繁載,顯然是Notion使用上的一大主流(至少是具有推廣力與號召力的風格主流)。

你可能和一開始的我一樣,覺得Notion實在太複雜,就只是想簡單用一下,不想要深入了解它。

不得不說,這也不失為一個好的做法。

但我相信,一旦你看過上述這些影片與文章,你很可能就不再滿足於簡單使用,會不禁思考自己是不是還能夠「做更多」——想要更加了解Notion,解放它的更多力量。

簡單使用並不簡單「想要更多、更好」,平心而論,這是人之常情。

尤其一個願意使用Notion的人,很可能同時具備了「熱愛學習」的特質。

換句話說,我認為「簡單使用」的狀態,並不容易維持,除非你總是很有意識地這麼做。

因為當你想更進一步學習「如何用好Notion」時,潘朵拉的盒子就會正式開啟。

下下段,我會以自己的經歷為你闡述,一個Notion使用者可能會遇到的困惑與挑戰。

但我們還是先來說說:為什麼很多人選擇用Notion來管理人生? Notion:筆記界的「無限手套」要說Notion是以一己之力,開創筆記工具的新格局,大概也不為過。

前面之所以提到Evernote,除了因為我曾經是它的愛用者外,也因為在Notion誕生之前,它堪稱是鐵王座上的王者。

而現在Notion接替了它的王座,而且看起來還會稱霸好一段時間。

換句話說,在我眼中,筆記軟體的主要競爭現狀就是:Notion和others。

無所不能的NotionNotion的霸主地位,來自它於的「無所不能」。

這部分相信不用太多贅述,就舉幾個代表性的應用場景——在Notion以前,筆記app就只是寫筆記的工具,但Notion不止可以「做網站」,還能夠化身資料庫、知識wiki,並且在多種視圖之間輕鬆切換。

可怕的是,這些視圖竟然還包括了專案管理最常見的「看板」、甘特圖,不禁令人感嘆:哇,這app野心很不小啊! 沒錯,第一次看到,想不震驚也難——Notion真的是筆記軟體嗎?不!它不是,它是一隻無限手套!🧤 小結:當你有一隻無限手套任何人在了解了Notion的功能後,都不難聯想到:它可以建構一個強大的控制中樞,拿來管理日常的工作待辦事項(即所謂的GTD)、記錄知識與學習、建立讀書清單、監控專案進度,等等等等。

沒錯,它確實有這個能力,且Notion官方也一直企圖說服你——Notion不止是筆記,它更是一個強大的協作平台,一個Workspace。

一旦你了解了Notion的「無限可能」,心中不免浮出一個願景:用它來管理一切,優化我的工作與生活,成為一個生產力大師、快速學習高手! 相信了這個「願景」,你可能就會和我一樣——認真在乎起自己是不是有「善用」它。

於是,你再也無法「簡單使用」,畢竟有了這把「牛刀」在手,我卻只拿來殺雞,豈不是一種大大的浪費? 我的Notion之旅:只因無法停止對自己的懷疑 「我可不是那種追求把一切事物都穩穩hold在手裡的人。

」 「我有我的價值觀,我知道Notion複雜而強大,但我就不想那樣用!」 以上是我的接觸Notion早期的心情,你可能也有類似的想法,但我終究沒能逃過「潘朵拉的誘惑」。

因為無論怎麼試圖說服自己,我始終會不斷懷疑:我是不是真的已經善用了Notion、發揮了它的潛力? 基於這樣的自我懷疑,我總是對使用Notion,渴望著更進一步的理解。

這整個過程,就像是一場「關於Notion的救贖之旅」。

下面就用我的Notion之旅,來說明每一個階段的我,內心究竟是怎麼看待這個強大的工具,以及其中的掙扎,與最後的解脫。

很巧的,它們剛好可以分成四個階段:起、承、轉、合。

起:淺嘗輒止的Notion懷疑者第一階段:2019-2020上半年。

這段期間就是前面提到的,我使用Notion的第一年,此時我仍以Evernote作為主力筆記軟體,而Notion還只是一個配角般的工具。

為什麼? 我的Notion啟蒙毫無疑問,我的接觸Notion的起點,就是Medium作者黃岳涵的這篇〈矽谷大受歡迎的筆記軟體:Notion.so〉。

初看本文,和許多人一樣,就對Notion這個新世代的筆記軟體,產生了莫大的興趣。

但實際用了幾天後,我不得不承認,Notion實在太過複雜!如果沒有下一定的苦工,認真學習一下它的用法,恐怕很難發揮它的價值。

該篇文章以後,Notion在中文世界(台灣)漸漸打開了知名度,大家開始分享自己使用Notion的各種技巧,其中當然不乏前述All-in-One式的風格,比如這篇〈✍️我如何設計個人化Notion:打造數位分身〉,就是我看到的第一篇,關於怎麼用Notion打造所謂「人生管理系統」的個人分享。

附帶一提,這篇寫得還不錯,詮釋了怎麼用Notion打造基本的「工作流」。

尤其是這一段: 6.工作流程Workflow 我使用Notion處理每項任務都會經過下面的流程: 腦袋清空—將腦袋中的任何事情寫到Inbox裡面 確認任務複雜度—問自己,這個任務是否需要牽涉多的行動。

若是簡單的任務,就馬上處理。

若是超過一定的複雜度,就 釐清任務內容 開始工作—將過程與思考紀錄在ProjectPage裡或是ActionsList 完成—將紀錄歸檔在ProjectPage並在Log裡面定期檢討 如果這就是你想要的,不妨參考參考。

矛盾心理在看完幾篇這種All-in-One使用風格的文章後,我的第一個感受是:排斥。

在此引用我在〈心得|《曼無止盡》第40期:Evernote的重生之路〉一文中的主要論點「簡陋也不錯」: 好像都是在抱怨,然而這些對我來說都算是「無傷大雅」。

正因為沒有太多彈性與可規劃的空間,所以我可以專心記事,不用想東想西。

但是別誤會!從今天看來,Evernote何止是簡陋而已?——我完全不推薦你使用。

如果你正在尋找一個和Evernote界面相似、使用邏輯相仿,且符合現代潮流的app,那麼我誠摯推薦自己也有在用的Bear。

(可惜它只限macOS與iOS平台) bear.app 回到正題。

沒錯,不想認真使用Notion,最主要的理由可能是:我擔心如果真的開始深入了解Notion,我可能會被它五花八門的功能所「淹沒」。

相較之下,Evernote的簡陋反而是好事。

這裡「淹沒」指的是:我可能會無法停止地思考還有沒有什麼更好的用法、是不是有什麼重要的功能是我還不知道的?汲汲營營,想想就心累。

但是!話說又回來,當你看到這些All-in-One分享者們,在字裡行間所流露出的那份篤定與自信,你還能對「我用Notion管理人生、創造美好未來」的這個願景感到無動於衷嗎? 我想我不能。

況且,我也並非不想學習如何善用Notion。

卻步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擔憂自己無法做好,於是產生了一個微妙的情緒,或許你可以稱之為「矛盾心理」——看到別人很厲害,我也想學習,但又怕畫虎類犬,所以乾脆告訴自己:那才不是我要的! 事情究竟會如何,是被賦能還是被「淹沒」?沒試過不得而知,但顯然此時的我還沒有足夠動力開第一槍。

只能繼續搖擺不定,保持觀望。

承:大量使用Notion做筆記第二階段:2020下半年-2021。

實際上,早在2020年10月那篇對Evernote的擔憂文之前,我就意識到可能不再適合用Evernote做筆記。

畢竟考慮到它財務不佳的前景,萬一哪天真的倒了,勢必對我造成困擾。

加上Evernote後續一次又一次的改版,猶如在走回頭路,簡直讓人無語。

此時我已不得不承認:Evernote真的老了——它已經遠遠落後於這個時代,且無力再追趕。

所以,2020年下半年起,我開始嘗試在Notion上製做程式筆記,慢慢增加對它的使用比例,但規模都不算大。

真正開始大量使用Notion,則是因為另一個契機。

認識Notion達人2020年中,我認識了侯智薰(雷蒙)。

後來在一次活動合作裡,我發現他把Notion玩得非常溜!讓我嘆為觀止,也讓我見識到,原來Notion真的能夠如此這般神奇。

在那之後不久,我便開始全面向Notion靠攏。

看了好些教學和影片,此後絕大部分的筆記,也都在Notion上實現。

除了拿Notion來做大量程式與學習筆記(這些佔了我筆記的7成),我還用它來記錄工作開發上的重點與坑點,以及每次開會要報告、討論的內容大綱。

當然,還包括了寫作。

很多,但還不夠總之,工作、程式筆記與寫作,就是我使用Notion的大宗,雖然看起來已經算是個比較重度的用戶,但我自己知道,真正「厲害」的人,可遠遠不止如此。

畢竟我上述的做法,無論實踐得再多,都只是各式筆記的「堆砌」而已,都屬於「量」的擴張——其實就是不斷地重複擅長的事情。

儘管這些筆記對我已有相當助益,但我仍然沒有像前面提到的那些All-in-One文章一般,把Notion打造成一個「工作流」——讓人感覺Notion就像是個複雜的有機體。

最後一塊拼圖?所以,我依舊不禁懷疑:我是否有可能像那些生產力高手般,把Notion用的飛起? 必須說,什麼GTD、時間管理、任務規劃、看板法等等,都屬於我興趣缺缺的主題。

一直以來,我都是透過大量的「記錄」,來對現況進行監控、調整與改善。

所以,要學習怎麼把Notion打造成所謂的「人生管理系統」,等於是要再次問自己:「這些對我而言,是不是真的必要?」 這個問題,如前所述,沒試過沒答案。

但叫我自己看書、看影片學習,還真沒興趣,因為動力不足——我需要有人逼著我實踐。

於是我報名了Notion訓練營。

轉:參加Notion訓練營2021年底,我參加了雷蒙舉辦的第二屆Notion線上訓練營。

相關文章:我參加了Notion線上訓練營 如文中所言,我的參加的動機,其實主要就一個: 有鑑於這只是一篇雜記,所以不會著墨太多細節,在這裡只講一下參加的理由,那就是我想要有效提升「任務管理能力」。

沒錯,這裡說的「任務管理能力」,其實就代表了對那些GTD、時間管理的種種信仰與想像,透過Notion,我來試試這些東西對我而言,是不是真的match。

訓練營學習輪廓簡介這屆訓練營總共分成四週,各有不同主題,且每一週都要交一份作業,作為當週學習方向與課程內容的成果展示。

作業評比分為「完成作業」與「優秀作業」,你可以想成它們分別代表了60分的作業和80分以上作業。

而四週都拿到優秀作業的人,則可以以「優秀學員」的身分結訓,而這就是我的目標! 只有每週都盡力完成作業,我才能確認,精緻的Notion使用方式是不是真的適合我。

這四週的學習主題與方向大致是: 使用Notion做一個自我介紹網頁(做得還算不錯吧!😎)。

使用Notion進行任務管理(我的學習重點)。

使用Notion做知識管理(我本來就在做的事,只是這裡更複雜)。

結合前三週的成果,做一個屬於自己的入口網站,同時呈現上述三者。

不得不說,想拿到每週的優秀作業,必須投入相當的心力、時間。

以致於那時幾個一起參加訓練營的朋友,我們常常週末都在「寫作業」。

這些投入,沒有白費,只是「回報的方式」和原先所想的略有不同而已。

優秀學員最終我如願拿到了優秀學員,不僅學到了大量的Notion技巧,更懂得如何有效組織這些Notion元素,讓它們變成一個流程與結構,也就是前面說的「有機體、工作流」。

結訓當下,我對自己接下來會如何運用這些新技能,進而為自己日後「任務管理能力」迎來質的飛躍,感到無比興奮。

所以才會在文末寫下: 究竟提升的能力是否真如我所言,能讓我實現更多小目標?就看明年上半年的表現了。

雖然這像是個「疑問句」,但實際上我當時心裡想的是:「嘿嘿,有了這些技能,我當然可以囉!」 可惜事與願違。

我可以,但凡事都有代價結訓後,我把我自己既有的Notiondatabase架構,相當程度地修改成訓練營所學到的「工流作」模式,並且加入了之前完全沒有GTD部分,用來進行任務管理。

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好,畢竟我已經有所不同。

然而,一個月去,結果就是:我把結訓後的改造,全部還原回原來的樣子。

而GTD部分更是直接被我廢棄。

這也是為什麼,我明明在文末提到要「另闢篇章再聊」心得部分,後來卻不了了之——因為我根本就沒有繼續實踐,又怎麼好意思獻醜?😂 最大的收獲即便如此,我還是覺得參加該屆Notion訓練營很值得——因為我確實成長了——我更懂得如何看待這些「工具」,讓它們為我所用,且不再敬畏於它們的強大。

在「清晰信念與需求」前提下,無論功能再強,工具所能扮演的角色,終究是有限的。

而這樣的自信,主要源自於我在期間的認真投入。

類似的經驗,讓我想起了〈告別法律,輕輕放下一路上的所有期待〉這篇文章中,曾經有過的刻骨銘心感受: 有時候,你的堅定,正來自於對過去的付出與失落。

可以說,這份撥雲見日般的自信(只限於筆記軟體),就是我所獲得的最大回報。

對我而言,這甚至是一種解脫——我從此停止了對Notion的焦慮、追逐與自我懷疑。

就像我當初告別法律一樣。

合:我對Notion的最終理解——簡潔才是王道第四階段,2022以後。

參加訓練營前,我不擅長用Notion做任務、時間管理,所以我懷疑:是不是自己還沒把它用好? 結訓後,我有能力,且嘗試了,從而得到這個命題的答案:可以,但不必要。

能夠不等於必要很多事情雖然你能,但你不一定想去做,可能因為價值有限,或回報不夠誘人。

比如花費1小時在網路上比價,最終只省下10塊錢,怎麼想都不值。

如果你確實能「持續」用Notion管理人生中的大小事,讓自己有更多產出、做事更有條理,那這樣的回報,確實一點也不低。

然而,在真正付諸實踐後,我發現:要堅持,並不容易。

以致於從回報的角度看,我本該勇往直前,但考慮到付出的成本,結果卻荒廢了。

回報誘人,但代價高昂常理而言,任何事若需要你天天記錄、日日執行,都是很違反人性的要求。

哪怕對我這樣的記錄控而言,我也只會選擇很少的事物,在GoogleSheets進行每日記錄,這些項目不會超過10項,且記錄的方式都非常簡單——因為只要稍為複雜,就註定難以持續。

我的GoogleSheets記錄一隅 同理可知,想用Notion持續運行一個「工作流」,真的實踐起來,可比我上述簡單的記錄,要複雜且耗能得多。

首先你要先設計好整個流程架構、關聯各式各樣的database不說,還需要在事物狀態有所變化時,適時地記錄下來,以及時反映在Notion中。

Notion確實能做出一個,方便你一站式管理「當前人生各種狀態、指標」的儀表板,但其中的「資料」,卻需要你持續手動輸入。

維持工作流持續運轉,是個「體力活」換句話說,無論這個「Notion工作流」的流程架構,你設計的如何精巧絕妙——比如善用資料庫關聯、串接No-Code服務自動更新——讓你真的很省時省力。

很遺憾,對這套「系統」每一天的落實、記錄,大多仍須由你手動進行。

哪怕Notion有API整合,可以省下一些時間。

網路上也有眾多模板,供你直接套用。

但是,你設計出來的工作流,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往往只能由自己手動維護。

所以,真正的問題只有一個: 你願不願意? 願不願意付出「相當的代價」,來獲得相當的回報?這可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體力活——大腦的體力活。

在這樣的過程中,理論上你無須思考太多,很多時候就是按部就班地把該記錄的記錄、該填上的填上,但也讓你看起來像個生產線上的工人。

當工人不是問題,因為效率高,問題在於「大腦的重複、機械性勞動」所帶來的無趣感與排斥心理。

文章與影片會告訴你,用Notion管理人生有多麼美好,但往往不會特別強調,你所要付出的代價。

你的時間,才是你最珍貴的資產 這些代價的本質,就是時間。

我們來做個思想實驗:試想,我現在有一套時間管理術,能讓你做事更有條理、更加高效,其回報相當於你每天會多出2小時,你願不願意嘗試? 是我的話,我當然願意。

不過,我還沒有告訴你的是:要維持這套時間管理術的運作,你每天需花費1小時。

這樣,你還願意嗎? 你心想:這不是小學數學嗎?2-1=1,我還是賺啊!當然可以。

然而,這1小時可不是讓你坐著發呆,等待時間流逝就行,而是需要你手動執行好些複雜度不一的管理任務、不定期更新任務狀態,必要時還得記錄下來。

換句話說,這是「需要消耗大量精力」的1小時。

(在現實生活裡,這1小時會零散分布在一天中的各個時候,而非一次性完成) 如果你也認同《DeepWork深度工作力》一書中「深度工作一天不會超過4小時」的觀點,那麼,這1小時的代價,恐怕比想像中大。

你是哪一種人?總的來說,我認為用Notion建立一整套流程,然後每天run這個流程,其中要投入的心力與維護成本極高,需要很大的動力才能持續。

如果你問我,我並不願意,而且我已經用行動證明——我真的無法持續。

但是,如果你的動力很強,那這套應該是玩得轉的,你將獲得屬於你的豐厚回報。

在此只是想提醒:做這件事之前,我們不妨先自問一下:自己是屬於哪一種人? 第一種人:生產力狂魔這裡的「魔」是不折不扣的恭維,猶如魔法一般。

不得不承認,有些人就是紀律良好且生產力過人,一樣的時間他們能產出數倍成果,且品質有保證。

比如前述的雷蒙,或是閱讀前哨站的「瓦基」,他在台積電當工程師時,還能利用下班時間完成大量的閱讀與心得輸出,且筆耕不綴。

這類人可能會在文章或訪談中,表示自己是個不折不扣的拖延症患者,但你可千萬不要當真!只要想成,某身材薄如紙的女星也常說自己其實是個大胃王——聽聽就好。

第二種人:普通人不特別上進,也不特別懶惰。

想要不等於需要有了前面的鋪墊,相信你應該不會輕易以為:只要自己「用對了方法」,就能夠跟他們有著同等的品質與產出。

我不會說不可能,但事實通常是——我們打從心底就沒有這麼強的動力,去創造這麼多的產出。

否則這世界應該遍地都是瓦基、雷蒙。

換言之,雖說每個人有自己的追求,我們也都想做得更多。

但我相信:其實「高產出」並不是大部分人真正的核心追求,我們只是「以為自己想要」而已。

就像我,看到別人把Notion用得飛起,心生羨慕,覺得那就是我想要的!結果去了訓練營,也學到了技巧,卻赫然發現——原來我並不需要。

再次強調,本文並非否定個體對於高產出的追求與實現可能。

只是在行動之前,我們仍不妨思考一下:「對我而言,什麼才是最核心的需求?」 是把很多事情都做得很好?還是把最重要的幾件事做好? 無所不能就是Notion的最大缺點最後,回到Notion本身。

除了上述All-in-One的使用方式,我們也不得不聊聊它自身的缺點。

如果說Evernote的缺點是太過「簡陋」,那麼Notion的缺點則恰恰相反——太過「豐富」。

連資深教學文也公認的Notion缺點如果你用「notion」這個關鍵字來google,第一頁就會有滿滿的、手把手教你怎麼使用Notion的教學文章,比如這兩篇: 2022超實用Notion教學|一篇介紹帶你30分鐘快速上手,這款多功能筆記軟體,由簡入深提高你的工作效率! 【新手必看】由簡入深Notion教學,30分鐘快速上手實用技能 這兩篇堪稱全面的教學文,都不約而同地幫你整理了Notion的主要優、缺點。

而其中一項缺點,則是兩邊都認同的,引述如下: 功能強大複雜,因此也不好上手(第一篇) 功能多且較複雜,相較其他筆記軟體,需花點時間上手(第一篇) 相較於其他筆記軟體,功能多且較複雜,需花較長的時間學習(第二篇) 這些論述都大同小異,可以看出,Notion的最大缺點——同時也是優勢所在——就是功能太多太複雜。

因為功能多,所以才會無所不能,但也因此上手難度高。

說起來,教學文也只會告訴你「Notion上手難度高、需要花點時間學習」,彷彿只要你一上手,剩下的一切都好辦了。

它們不會告訴你的是:其實維護成本也很高,需要花掉你很多時間。

無所不能的詛咒無論產品還是個人,「無所不能、什麼都會、斜槓」這樣的特性,在我看來,與其說是優勢,不如說是一種「詛咒」。

正因為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所以一時也不知道該做什麼才好,然而時間終究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把萬事萬物都緊緊握在手裡。

因為Notion可以做的事情實在太多,所以有時候(通常是你想要重度使用的時候),你可能需要認真區分:哪些是它「大概能做」,而哪些則是它「特別擅長」——盡可能少用它不擅長、太瑣碎的功能,才好讓Notion發揮最大功效,更省下你的時間。

使用上的取捨竟然成了「如何用好Notion」的一大困擾,這難道不就是知識的詛咒?——因為你知道(擁有)的太多了。

😈 能力愈大,責任愈大這類「過度複雜」的困境,其實在所有筆記軟體都可能會遇到,而Notion之所以特別容易發生,不是因為它不好用,相反的,正是因為它——能力太過強大。

唉呀!我終於明白,什麼叫「能力愈大,責任愈大」。

那麼,你準備好當蜘蛛人了嗎? Notion替代品?看完上面這些,此刻的你是否也感到:「如果有個簡化版的Notion,那該有多好?」——這可能是很多人的心聲。

恭喜你!絕對能夠找到😎,因為Notion實在太火了,所以近年來,冒出了不少模仿它的新產品。

不止功能,通常在界面上也非常相似XD。

對此我不特別評論,畢竟我沒有真的親身用過,如果你有興趣,可以自行Google搜尋「Notion替代品」,或參考這篇〈我用來取代Notion的筆記軟體:Craft〉。

但我真正想說的是——尋找「Notion替代品」或許不是一個好思路。

意即,找一個和Notion類似但簡化過的產品,在我看來,實質意義有限。

這樣做,你可能會失去Notion的核心優勢:「一個工具,多種用途」,卻不會獲得多少好處。

替代or模仿?然而,我並非認為Notion真的無可取代。

我們確實可以用其他工具來取代它,只是,這些工具必須是「真正的替代」,而不只是個「Notion模仿品」。

沒錯,你可能發現了,前面說的「Notion替代品」,其實指的是「Notion模仿品」,而我們需要的,應該是「筆記思維與筆記價值觀、模式的替代」。

從這個角度看,我認同前述的Bear就稱得是一個真正的替代(大幅減化筆記思路),而非模仿,所以我推薦它。

換句話說,要換,建議就換一個「筆記思維大不同」的選擇!——否則我覺得繼續使用Notion可能還比較好。

那怎麼樣才稱得上是「筆記思維大不同」? 真正的替代:顛覆既有規則——卡片盒筆記法就像Notion顛覆了「Evernote那一代」舊式筆記軟體的遊戲規則——不止是一款筆記軟體,更像是一個萬能的資料收集平台——而成為了全新的霸權。

同理,我相信——猶如我這篇臉書文所言——5年之內,真正有機會對Notion的霸權地位發出挑戰的,恐怕就只有「卡片盒筆記法」與一眾基於卡片筆記而生的「雙向連結筆記軟體」(其中又以最知名的RoamResearch為主要代表)。

卡片筆記所特有的「去中心化」特性,相比Notion「滿滿的大平台」筆記思維,可謂截然不同。

不過,這並非本篇或本系列所要討論的主題,所以暫時按下不表。

而且這個系列也不是為了唱衰Notion而寫,而是用來強調我心中所認為「Notion的合理使用方式」——它沒有那麼神,未能善用Notion去實現你的夢想、管理你的人生,並不是你的問題。

話雖如此,在不久的將來,我預計會寫下卡片筆記軟體——Logseq——的一系列心得與使用教學,讓讀者於Notion之外,再多一個選擇,敬請期待。

結語:最小阻力之路本篇作為系列的奠基文,其篇幅遠遠超過了我下筆前的預估(1500字),實在有點出乎意料。

如果你是從開頭一路看到這裡,請收下我誠摯的敬意。

🙏 仔細想想,文章會這麼長,大概是因為其中需要一連串的論證與推導。

雖然不用做到嚴絲合縫,但至少要能大致說得通,並盡可能讓主論述之間沒有「明顯的斷點」才好。

因此,很難三言兩語就說清楚,否則很可能淪為我的片面之詞。

不過,我相信,如果你願意耐心閱讀、稍加思考,或許就能從中找到一些共鳴。

總之,本文想要表達:無論你是生產力狂魔,還是普通人,這些都無妨。

重要的是——我們往往得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

所以,基於一定的自知之明,悉心為自己挑選「能夠負擔、能天天貫徹」的前行之路,無疑是不變的正道,或許可以稱之為「最小阻力之路」。

每個人的簡潔這裡還必須強調:用得「少」,不等於用得簡潔。

比如,對於只打算用Notion整理閱讀清單與讀書心得的人,開一個database,把關於這個目標的所有資訊都寫好、記好——恰如其分,完美達成。

這是無疑一種簡潔。

對前述「生產力狂魔」而言,他們的需求,不僅僅是要能夠整理資訊,還要能夠有效地利用這些資訊,甚至是自動化這些資訊的處理。

此時建立一個完整的Notion工作流,才是屬於他們的簡潔。

而你的簡潔,又是什麼模樣呢?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用Notion管理人生,是個存在於真實世界的美夢,且必然有人能夠實現它。

但很可能不是你。

至少不是我。

作為對自己有所了解的人,我們或許可以選擇更好、更簡單的方式:只使用Notion的局部功能——它最出色的部分。

並把它其餘的美好都拋諸腦後,大方地視為不存在。

下一篇我會說明:使用Notion的3年後,我「為何」選擇畫地自限,讓它回歸為一項單純的筆記工具,並充分為我所用。

且容我斗膽地認為,對多數人而言,「簡單使用」或許才是面對強大的Notion,最好也最自得的相處模式——這個議題,我們還要繼續。

相關文章 Notion+VSCode:我的Markdown寫作工作流我參加了Notion線上訓練營中信MyWay數位帳戶:開戶、升級與使用心得 Django教學2Docker筆記2VSCode教學6心得8程式書評1開發筆記11隨筆雜談12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