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與和平》[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作品] - 中文百科知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名稱:戰爭與和平 · 作者:俄列夫·托爾斯泰 · 類別:長篇小說 · 價格:59.00元 ·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 頁數:1596 · 開本:148×210 · 出版時間:1989年 ...
《戰爭與和平》[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作品]《戰爭與和平》[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作品] 更多義項▼ 收起列表▲ 《戰爭與和平》[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作品]《戰爭與和平》[蘇聯1968年謝爾蓋·邦達爾丘克執導電影]俄國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的代表作之一。
為了完成這部劃時代的巨著,托爾斯泰前後耗費十餘年的光陰,並本書於1865年到1869年出版,講述歐洲拿破崙時期的俄國(今俄羅斯)所發生的事。
《戰爭與和平》自從問世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之一。
故事以1812年俄國法國戰爭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包括奧斯特利茨大戰、波羅底諾會戰、莫斯科大火、拿破崙潰退等。
通過對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皮埃爾、娜塔莎在戰爭與和平環境中的思想和行動的描寫,展示了當時俄國社會的風貌。
在《戰爭與和平》中,人物就多達559個,每一個都是活生生的血肉之軀,各有其獨特的個性,且充滿了生命的悸動,人的歡樂、痛苦、各種內心思緒——在這幅畫裡都應有盡有。
而書中史詩般的輝煌節奏與寬闊視界,也只有荷馬的作品可以相提並論。
基本信息名稱:戰爭與和平作者:俄列夫·托爾斯泰類別:長篇小說價格:59.00元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頁數:1596開本:148×210出版時間:1989年裝幀:平裝版次:1譯者:劉遼逸原版名稱:Войнаимир詳細內容1805年7月,拿破崙率兵征服了歐洲,法俄之間正醞釀著激烈的戰爭。
然而在彼得堡上層的人們依舊過著恬靜悠閒的生活,達官貴人們都匯聚在皇后的女官兼寵臣安娜·帕甫羅芙娜舉辦家宴招待會上。
赴宴的有宮廷官高位重的瓦西里公爵和他漂亮迷人的女兒海倫,還有個頭高大健壯的年輕人皮埃爾,他戴著眼鏡,剪短髮,穿淺色的流行短褲和褐色燕尾服。
皮埃爾是莫斯科著名貴族別祖霍夫的私生子,從小出國留學,當時他20歲,學成回國到首都謀職。
他一進宴會廳,對人們議論拿破崙征戰歐洲頗感興趣。
在這裡,他高興地結識了英俊而剛毅的青年安德烈--先朝保羅皇帝的退職老總司令保爾康斯基的長子,兩人很快成了好朋友。
此時,安德烈正應庫圖佐夫將軍的召喚,去任他的傳令官,將出國跟征戰歐洲的拿破崙軍隊作戰,任即將分娩的妻子麗莎和妹妹瑪麗婭再三勸留,也改變不了他的決心,他期望通過這次戰爭為自己帶來輝煌與榮耀。
在出征之前,安德烈把妻子從首都送到了在莫斯科郊外居住的父親那裡,委託父親加以關照。
於是他急奔前線,在波蘭追上了俄軍總司令庫圖佐夫,總司令派他到聯合縱隊去任職,並受到了嘉獎。
皮埃爾回到莫斯科,他繼承了別祖霍夫伯爵身後所有的遺產,搖身一變成為莫斯科數一數二的資本家,成為社交界的寵兒。
他的親戚瓦西里公爵早就窺視別祖霍夫家的財產,本想通過聯合別祖霍夫公爵的大女兒——大公爵小姐卡季什篡改遺囑來謀得,失敗後,又處心積慮地要拉攏皮埃爾,一方面為他在彼得堡謀得一個不小的官職,又挖空心思巧安排,讓已是宮廷女官的女兒海倫嫁給彼埃爾,以圖錢財。
結果他的計謀順利達成,可這樁婚事實在不幸之至。
皮埃爾發現了妻子與好友多羅霍夫之間的曖昧關係,他與陶洛霍夫進行搏鬥,並幸運的擊倒對方,隨之與妻子分居,自己也陷入了善惡和生死的困擾之中,在加入共濟會後,受到寬宏大量的哲學的薰陶,回到了妻子身邊,但妻子依然放蕩如故,令皮埃爾陷入了鬱鬱寡歡的生活中。
當安德烈再次回到總司令身邊,俄奧聯軍對法的奧斯特里齊戰鬥就要打響了。
由於在戰前的軍事會議上,否決了幾位老將軍的意見,採取了馬上出擊的戰略,結果慘敗。
安德烈受傷被俘,途中昏迷,被敵人誤以為活不成而丟下,庫圖佐夫也以為安德烈陣亡,給他的父親去信報喪。
可是安德烈在老百姓的救治下又康復了。
愈後的他直奔老家,是日夜晚,妻子麗莎正好產下一名男嬰,但她卻在分娩中死去了。
安德烈在孤獨與絕望之中給妻子最後一個吻,他覺得人生已再無意義,決定終老於領地。
一八零七年六月,俄與法言和,和平生活開始了。
一八零九年春天,安德烈·保爾康斯基公爵因貴族會之事而去拜訪羅斯托夫伯爵。
在伯爵家他被充滿生命力的年輕小姐娜塔莎深深地吸引了。
但由於保爾康斯基老公爵強烈反對,只好互相約以一年的緩衝期,而後,安德烈·保爾康斯基公爵即出國去了。
但是,年輕的娜塔莎無法忍受寂寞,且被皮埃爾之妻海倫的哥哥阿納托利的誘惑,而擅自與其約定私奔,同時私自去信取消與安德烈·保爾康斯基公爵的婚約。
但私奔一事及時被娜塔莎的好友宋尼婭阻止,與此同時娜塔莎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愧疚大病一場,之後洗心革面。
一八一二年,俄、法兩國再度交戰,安德烈·保爾康斯基公爵於多勃琪諾戰役中身受重傷,而俄軍節節敗退,眼見莫斯科即將陷於敵人之手了。
羅斯托夫家將原本用來搬運家產的馬車,改派去運送傷兵,娜塔莎方能於傷兵中發現將死的安德烈·保爾康斯基公爵。
她向他謝罪並熱忱看護他,但一切都是徒勞了,安德烈·保爾康斯基公爵仍然逃不過死亡之神而去世了。
皮埃爾化裝成農夫,想伺機刺殺拿破崙,但卻被法軍逮捕而成為俘虜。
其妻海倫於戰火中,仍繼續其放蕩行為。
最後,因誤服墮胎藥而死亡。
幾番奮戰後,俄國終於贏得勝利,皮埃爾於莫斯科巧遇娜塔莎,兩人便結為夫婦,而安德烈公爵的妹妹瑪麗婭也與娜塔莎的哥哥尼古拉結婚,組成一個幸福的家庭。
作品目錄樂天貴族參加舞會難忘的一天公爵與少女秘密訂婚騎兵尼古拉快樂的狩獵伯爵家的悲哀頑固的老公爵愛的誘惑惡魔的招待陷阱悲壯的決意阿那托爾的失敗娜塔莎的絕望理想主義者彼埃爾誘拐者的真相三個條件安德烈反國悔悟與死心法軍侵俄瑪麗亞在危難中緊急的局勢意外的見面四輪馬車上的人逃出莫斯科奇怪的言語暗殺拿破崙的計畫深夜的謝罪彼埃爾的失策兩封信悲傷的相會法軍退卻了被捕的日子為國捐軀的少年禍不單行懷念的人們真正的愛生與死天定良緣壞掉的戒指成為好妻子索妮亞春到人間點評鑑賞“普弗爾是那些自信到不可救藥、一成不變、寧願殉道的人們中間的一個,這種人只能是德國人,因為只有德國人根據一種抽象觀念——科學,也就是根據臆想的完美無缺的真理的知識,才有這樣的自信。
法國人之所以自信因為他認為他本人不論在智力還是在肉體,不論對男人還是對女人,都有一種不可抗拒的迷人力量。
英國人很自信,其理由是他是世界上組織最完善的國家的公民,再者,一個英國人永遠知道他應當做什麼,而且知道他作為一個英國人所做的一切都毫無異議地正確。
義大利人之所以自信,因為他總是激昂慷慨,容易忘掉自己和別人。
俄國人自信是因為他什麼都不知道,也不願意知道,因為他不相信有什麼東西是可以完全知道的。
”以人類的渺小,到底能知道些什麼,我們總認為我們掌握了這個世界,但是這個世界,有它自己的發展的規律,地球是如此,世間萬物的發展也是這樣,一八零幾年的戰爭,這么多國家廝殺做一團,今天一群人從西邊打到東邊,明天一群人從東邊打到西邊,這到底是為什麼。
歷史學家說,他們知道為什麼,因為拿破崙感冒了,因為亞歷山大和拿破崙吵架了,等等……托爾斯泰說,他不知道,並且那些歷史學家也不可能真的知道。
說知道的,都是扯淡。
這個論述複雜的很,具體內容參見——《戰爭與和平》在人生中設定太多的目的,結果實現的到底有多少是很難說的,因為即便是個人的生活,有時候也不是按照我們的計畫那樣的發展的,就像兩軍打仗,部署都很周密,小圖圖畫得很細緻,可到時候,部隊不知道怎么搞得就亂套。
看中國的小伙子在伊拉克打仗的戰地日記,空軍答應來炸一個糖廠,一聲令下,倒數開始,大家呼啦散開五百米,小伙子留了個心眼,退了一千米。
果然,幾顆炸彈下來,烏煙瘴氣,四周建築全倒,糖廠紋絲沒動。
托爾斯泰其實就是想讓我們知道,別跟這些較勁,世界大得很,人要學會順勢而為。
該怎樣就怎樣。
皮埃爾是大動物,他最後終究會達到庫圖佐夫的境界,成為默默無聞甚至遭人誤解的偉大的人,安德烈公爵死的那一段,看書就比當初看電視劇清楚多了,他不是死了,他是醒了,所以我沒哭,希望以後我也能這樣死,這樣醒。
皮埃爾,代表著個人活著走出精神困境,走向圓滿的幸福之路的一種可能性,但是這種幸福,是要經歷很多苦難,放棄那些無謂的掙扎之後。
並且,必須得承認,不是每個人都能有這樣的福氣的。
皮埃爾,首先他是個貴族,在某種程度上,他有全力追求精神出路的優先條件,普通的人,常常要花很多精力去先解決麵包問題,這對很多人來說,絕對是構成一個干擾的。
但反過來說,也可以理解為,貴族也是人,再有錢,也一樣有他的精神困境,安德烈如此,皮埃爾也一樣,人生這攤混水,人人都要靠自己淌過去。
忘記誰說的了,所有文學藝術大師都是翻譯家,他們不創造,他們只是傾聽,並且將神的聲音翻譯給人類。
在我理解,這個神,在各種宗教里有自己的代表,上帝啦,先知啦,安拉啦,但是我是個沒有宗教信仰的人,所以我把它理解為,萬事萬物之間自然而然的發展規律和推動它向前進的力量。
它不是屬於某個具體的神的形象,但我相信它的存在。
無論那力量是什麼,它不是人類的。
人是渺小的,我們只有學習尊重它,而不是掌控它。
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什麼戲劇性的事,所謂戲劇性,那是人造出來的詞兒,所有的事情發生,都是合情合理的,歷史學家要解釋它,讓它為某種目的服務,人類以某種經驗去把它分門別類的裝起來,結果就矛盾百出,那些解釋不了的,就被人說成了戲劇性。
卻不肯承認自己本來就是無知的。
俄國人之所以自信,是因為他什麼都不知道,他也不想知道。
中國人自信,是因為他覺得他什麼都知道。
這確實是一本生命中很應該讀的書,但是要看是誰的生命中了,有的人類一輩子為自己知道的那點東西而沾沾自喜不已,他永遠不會懂得這本書要講的是什麼。
他們永遠沒辦法把他們的腦子騰空,把自己知道的那點東西倒掉。
成就影響托爾斯泰卷帙浩繁的長篇小說。
《戰爭與和平》問世至今,因其場面浩大,人物繁多,被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之一。
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詩般廣闊與雄渾的氣勢,生動地描寫了1805至1820年俄國社會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各個生活領域:“近千個人物,無數的場景,國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領域,歷史,戰爭,人間一切慘劇,各種情慾,人生各個階段,從嬰兒降臨人間的啼聲到氣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後迸發,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歡樂和痛苦,各種可能的內心思緒,從竊取自己同伴的錢幣的小偷的感覺,到英雄主義的最崇高的衝動和領悟透徹的沉思——在這幅畫裡都應有盡有。
”作者對生活的大面積涵蓋和整體把握,對個別現象與事物整體、個人命運與周圍世界的內在聯繫的充分揭示,使這部小說具有極大的思想和藝術容量。
這是托爾斯泰創作的第一部卷秩浩繁的長篇小說。
作者把戰爭與和平,前線與後方、國內與國外、軍隊與社會、上層與下層連結起來,既全面反映了時代風貌,又為各式各樣的典型人物創造了極廣闊的典型環境。
作者對人物的描寫形象既複雜又豐滿,常用對比的藝術方法來表述,體裁在俄國文學史上是一種創新,也超越了歐洲長篇小說的傳統規範。
相關版本《戰爭與和平》封面圖原作名: Война и миръ作者:[俄] 列夫·托爾斯泰譯者:劉遼逸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年: 2003-1頁數: 1336定價: 48.00元裝幀: 平裝叢書:名著名譯插圖本作者相關作者簡介列夫·托爾斯泰(Л.Н.Толстой,Lev Nikolayevich Tolstoy, Leo Tolstoy,1828—1910),19世紀俄羅斯文學寫實主義的代表作家,公認的最偉大的俄羅斯文學家,《西方正典》作者、美國著名文學教授兼批評家哈羅德·布魯姆甚至稱之為“從文藝復興以來,惟一能挑戰荷馬、但丁與莎士比亞的偉大作家”。
對文學擁有“狂戀式愛情”的托爾斯泰,是俄羅斯文學史上創作時間最長、作品數量最多、影響最深遠、地位最崇高的作家,重情節、重典型、重寫實、重批判的文學時代,在他筆下達到巔峰。
長篇巨著《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是托爾斯泰文學藝術上的三個里程碑。
列夫·托爾斯泰百年來,他的作品被譯為各國文字,銷售量累積超過5億冊,是大師中的大師。
《戰爭與和平》恢弘的構思和卓越的藝術描寫震驚世界文壇,成為舉世公認的世界文學名著和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
英國作家毛姆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曼·羅蘭稱讚它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兩部小說之一”,“是我們時代最偉大的史詩,是近代的伊利亞特”。
董俊言則評價說這部小說可堪比《紅樓夢(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兩部小說之一)》《戰爭與和平》是一部宏偉巨著,它以戰爭問題為中心,伊庫拉金、保爾康斯基、勞斯托夫、別朱霍夫四家貴族的生活為線索,展示了19世紀最初15年的俄國歷史,描繪了各個階級的生活,是一部再現當時社會風貌的恢弘史詩。
作品中的各色人物刻畫精準細膩,景物如臨眼前,雖是19世紀的小說作品,但流傳至今,卻沒有任何隔閡感,其中流露出來對人性的悲憫情懷,穿越時空背景,仍舊撼動人心。
創作階段早期作品早期(1852~1862)這是他的探索、實驗和成長的時期。
思想和藝術風格都在發展和變化,個別作品有模仿的痕跡。
他後來作品中的一些基調和特色也已初具雛型。
托爾斯泰早在1847年起開始寫日記,以後一直堅持到晚年。
大量的日記和書信,幾乎占他的文學遺產的三分之一。
日記是他朝夕反省和不斷進行探索的心靈的紀錄,也是鍛鍊寫作、通過自身研究人的內心生活秘密的手段。
像《昨天的故事》(1851)那樣的早期作品,就是由日記擴充和藝術加工而成的。
托爾斯泰的許多作品帶有自傳性質,這首先見於最早發表的作品、在高爾基寫成的中篇小說《童年》(1851~1852)以及後來陸續發表的《少年》(1852~1854)和《青年》(1856~1857)據他的構思還要寫最後一部《青春》,構成長篇小說《四個發展時期》,但沒有寫成。
這個三部曲表現主人公如何在周圍環境影響下成長。
他不滿自己,醉心於反省和自我分析,追求道德完善。
作品洋溢著貴族莊園生活的牧歌情調,但也表現了一定的民主傾向,儘管作家晚年說這是不真誠的。
同一時期創作的《襲擊》(1853)、《伐林》(1853~1855)和《塞瓦斯托波爾故事》等軍事小說,是根據作者親身經歷和見聞寫成的。
這些作品克服俄國文學中戰爭描寫的虛假的浪漫主義傾向,表現流血和死亡的真實場面,描寫普通士兵和軍官的樸素但卻悲壯的真正愛國主義,揭示貴族軍官的虛榮心和裝腔作勢。
車爾尼雪夫斯基指出的托爾斯泰才華的兩個特點:“心靈的辯證法”(即寫心理的過程)和道德感情的純潔,主要就是根據上述作品概括出來的。
從他的心靈探索和精神面貌發展的線索來說,繼三部曲之後的是:《一個地主的早晨》(1856),探索在農奴制下通過改善農民生活以協調地主和農民的關係的道路。
這也是他親自觀察所得,因此能夠“鑽到農民的心靈中去”(車爾尼雪夫斯基語)。
《家庭幸福》(1858~1859),有他同瓦·弗·阿爾謝尼耶娃愛情關係的反映,但也表現了他當時逃避現實、追求與世隔絕的家庭“幸福小天地”的幻想。
他很快就否定了這篇作品。
《哥薩克》(1853~1863),這是原計畫中的上半部,下半部沒有寫完成),表達了作家要脫離自己環境、走“平民化”道路的初步嘗試。
主人公奧列寧厭棄上流社會的空虛和虛偽,在奇偉的大自然和純樸的哥薩克中間,認識到幸福的真諦在於愛和自我犧牲,為別人而生活,但他未能擺脫貴族的習性,這幻想以破滅告終。
這個“出走”的主題後來不斷出現在作家晚年的作品中。
在藝術上,《哥薩克》開始從心理的細緻刻畫轉向客觀地廣泛描寫現實生活的史詩畫面,為創作《戰爭與和平》作了準備。
這個時期的其他作品:《兩個驃騎兵》(1856)寫父子兩代人,作者欣賞父輩的熱情豪邁的騎士風度,而鄙棄子輩的猥瑣自私的實利觀點。
《阿爾別特》(1857~1858)和《琉森》(1857)都是寫藝術家的。
前者的中心思想是“自由創作”問題,作品中宣稱“美是人世間唯一無可置疑的幸福”,是作家一度醉心“為藝術而藝術”的觀點的產物。
《琉森》以作家旅遊瑞士時的見聞為基礎,揭露資產階級的自私本性和資本主義同藝術相敵對的實質。
但這裡已出現否定資本主義文明的相對進步意義的傾向,他的批判又是從抽象的宗教、道德的真理出發,是托爾斯泰主義的最初表現。
這篇作品的嚮往自然和歸真返樸的思想在《哥薩克》和《三死》(1859)中得到最充分的發揮,後兩部作品並以大自然和接近大自然的人的意識作為衡量真理的尺度。
這裡有盧梭的影響。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因同農民接近,他開始直接描寫農民生活。
未完成的作品《田園詩》(1860~1861)和《吉洪和瑪蘭尼婭》(1860~1862)對古老的農民生活方式過分美化。
《波里庫什卡》(1861~1863)表現農奴制下不可能為農民造福的思想,女地主的“仁慈”卻導致波里克依的自殺,作品充滿了陰暗的色彩。
在這部作品裡作家第一次提出金錢萬惡的問題。
中期作品中期(1863~1880) 這是托爾斯泰才華得到充分發展、藝術達到爐火純青的時期,也是思想上發生激烈矛盾、緊張探索、醞釀轉變的時期。
托爾斯泰從1856年開始想寫關於十二月黨人的小說,在1860至1861年間寫了開頭3章(1884年發表;1877至1879年曾再用這個題材寫了一些片斷,但與原來的構思毫無聯繫)。
他的注意力漸漸轉移到關於1812年衛國戰爭的《戰爭與和平》(1866~1869)。
這不是遁入歷史,而是試圖從歷史上給貴族階級尋找存在的價值,用以解答當時解放運動應由哪個階級領導的問題。
但由於長期的親身體驗和同人民的接近,他深深感到人民在民族歷史上的作用,從而使小說成為一部波瀾壯闊的人民戰爭的史詩。
小說展示了一個重大的歷史時期—─從1805年到十二月黨人起義的前夜。
出現於前景的是兩種類型的貴族。
一類接近宮廷,談吐優雅,雍容華貴,但道德敗壞,利慾薰心,醉生夢死,崇拜法國文化,漠視祖國命運。
另一類是理想化的宗法制的領地貴族,主要是羅斯托夫和包爾康斯基兩家,忠厚慷慨,感情強烈,富於愛國主義精神。
屬於這類貴族的還有彼埃爾·別祖霍夫,他和安德烈·包爾康斯基是中心人物。
他們兩人都不斷進行思想探索,飽嘗生活中的甘苦,都在衛國戰爭中了解到人生的真諦,並在精神上得到新生。
最後安德烈因負傷死去,彼埃爾將成為十二月黨人。
精彩對白精彩語句1每個人都會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過的蘋果,有的人缺陷比較大,正是因為上帝特別喜歡他(她)的芬芳。
2任何看似愚蠢的東西,它一定也有值得喝彩的地方。
3隻要人們沒有發現生命的遊戲是愚蠢的,他就會期待它,人們一旦能夠認識它的愚蠢,便會自殺,這是我將要做的。
4沒有人想到,承認與是非標準不相符合的偉大,不過是承認他自己的沒有價值和無限的卑劣。
5假使每個人只為他自己的信念去打仗,就沒有戰爭了。
6她們哭,因為她們是朋友,因為她們有好心腸;因為她們從小是朋友,卻為金錢這樣庸俗的事煩心;還因為她們的青春都過去了……但兩人的眼淚都是愉快的。
7生命、生活,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能被人感覺出它的美好的,在平時往往被人忽略的內涵。
其實生命的真正意義在於能夠自由地享受陽光,森林,山巒,草地,河流,在於平平常常的滿足。
其它則是無關緊要的。
8最高的智慧只有一種科學——整體的科學,這科學解釋整個宇宙,以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要自己獲得這種科學,就必須清滌並革新自己內心的“自我”,因此,在認識之前,必須信仰,並使自己趨於完善。
為了達到這些目的,在我們心裡放進了上帝的光,它叫作良心9一個人在社會的階梯上站得愈高,和他有關係的人愈多,他對於別人的權力愈大,他在每個行為的命定性和必然性就愈明顯。
10帝王——是歷史的奴隸。
精彩段落11自信得可以殉道的人,只有德國人才是這種人,正因為只有德國人的自信是根據一種抽象觀念——科學,就是絕對真理的虛假知識。
法國人自信,是因為他認為自己在智慧上和身體上,對於男人對於女人,是同樣不可抗拒地有魅力的。
英國人自信,是根據他是世界上最有組織的國家的人民,因此他,作為英國人,總是知道他所應做的事,並且知道,作為英國人,他所做的一切,無疑他是對的。
義大利人自信,因為他是衝動的,並且容易忘記他自己和別人。
俄國人自信,正因為他什麼都不知道,也不想要知道,因為他不相信,他能夠充分了解任何事情。
德國人的自信,是最壞的,最固執的,最令人討厭的,因為他以為他自己知道真理、科學,這種科學是他自己發明的,但在他自己看來是絕對的真理。
12好的統帥不但不需要天才或任何特殊品質,他所需要的,是缺少人類最高尚、最好的品質——愛,詩,親切,哲學的、探究性的懷疑。
他應該是克制的,堅決地相信他所做的是很重要的,只有在這個時候,他才是一個勇敢的統帥。
上帝不許他有人性,不許他愛什麼人、同情什麼人,想到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
13是的,愛,但不是那種愛,即因為什麼東西,為了什麼目的,或者因為什麼緣故而愛,而是這種愛,即當我臨死時,我看見了我的敵人卻仍然愛他的時候我第一次所體驗到的愛。
我體驗到那種愛的心情,它是心靈的本質,它不需要對象。
我也體驗到了那幸福的心情。
愛鄰人,愛仇敵。
愛一切——愛有著各種表現的上帝。
愛親愛的人,可以用人間的愛;但是愛敵人,只能用神聖的愛。
因此當我覺得我愛那個人的時候,我感覺到那樣的快樂。
他的情形怎么樣了?他還活著嗎?14用人間的愛去愛,我們可以由愛轉為恨;但神聖的愛不能改變。
無論是死還是什麼東西都不能夠破壞它。
它是心靈的本質。
15歷史事件的原因是一切原因的總和,這是唯一的原因。
只有在我們完全放棄了在個人意志中探求原因的時候,才可以發現這些我們不知道的規律,正如同只有在人們放棄了地球不動的概念的時候,才可以發現行星運動的規律。
16為什麼從未留意到這高高的天空呢?不過,如今總算注意到了。
我真是幸福,沒錯。
除了這遼闊的天空外,其他的一切都是空虛都是欺騙,除了這天空外,任何東西都有不存在。
17人民戰爭的巨棒以全部威嚴雄偉的力量舉了起來,並且不問任何人的趣味和規則,不考慮任何東西,愚笨單純地,卻是合乎時地舉了起來,落下去打擊法軍,直到侵略者的軍隊全部消滅。
18基督徒的愛,對於別人的愛,對於仇敵的愛,比起一個青年的美麗的眼睛在像您這樣詩意的多情的少女心中所能引起的情感,更有價值,更甜蜜,更美麗。
19隻在我的心中和這個太陽光下有那么多幸福,而這裡……呻吟,痛苦,恐怖,和這種不可知,這種匆忙……他們又在這裡喊叫了,又都向回跑了,我要和他們一陣跑,它,死亡,就在這裡,在我頭上,在我周圍……俄頃之間——我便永遠看不見這個太陽,這個河水,這個峽谷了!……20你要死了——一切都要完結了。
你死了,你就知道一切,或者停止發問了。
21“不,生活並不在卅一歲結束,”安德萊公爵忽然最後地、斷然地決定了。
“單單是我知道我心中所有的一切是不夠的,一定要大家都知道這個:彼埃爾和那個飛上天的姑娘也在內,一定要大家都知道我,要我的生活不只是為了我自己,要他們的生活不是和我的生活那么毫不相干,要我的生活在大家的身上反映出來,要他們和我在一起生活!”22一個嫵媚聰明的婦人的名聲那種不可動搖地確定在葉侖那·發西莉葉芙娜·別素號娃的身上,以致她能說出最俗氣最愚蠢的話,而大家仍然稱讚她的每一句話,在她的話裡面尋找深奧的意義,而這卻是她自己沒有想到的。
23一個人為他自己有意識地生活著,但他是全人類達到的歷史目的的一種無意識的工具。
人所作出的行為是無法挽回的,一個人的行為和別人的無數行為同時產生,便有了歷史的意義。
25戰爭本就是喪失人性的最野蠻的行為,為何還要想到什麼愛、詩、哲學等人類最文明的東西呢?26“他不會有任何自己的主張。
他不會去計畫什麼的,也不會去做什麼的,”安德萊公爵想,“但是他要聽一切,要記得一切,要使一切各得其所,不會去阻撓任何有用的東西,不會許可任何有害的東西。
他知道,有一種比他的意志更有力、更重要,——這是事件的不可避免的趨向,他能看見這些事件,能了解這些事件的重要性,並且在了解這個重要性時,他能不干預這些事件,能夠放棄他的個人的意志,他的個人的意志是另有目的的。
27“啊,我的朋友,近來我覺得活著是痛苦。
我知道,我懂得太多。
人不適宜嘗試善惡的知識的果子……”28他所感到的意識,是對一切人世的事物的疏遠,和身體的快樂的、奇怪的輕飄之感。
他不著急,不焦慮,等待著他就要遇到的東西。
那個嚴厲的,永恆的,不可知的,遙遠的東西,——他在自己的一生中不斷地感覺到它的存在,——和他靠近了,並且,由於他所感覺的身體的那種奇怪的輕飄,幾乎是可能的,實在的。
譯本一覽《戰爭與和平》中文譯本:1931~1933年,《戰爭與和平》(第一冊),郭沫若譯,上海文藝書局1942年,《戰爭與和平》,郭沫若、高地(高植的筆名)合譯,重慶五十年代出版社、上海駱駝書店1949年,《戰爭與和平》,董秋斯譯,上海書報雜誌、人民文學出版社、中國人大出版社1951年,《戰爭與和平》,高植譯,文化生活出版社1981年,《戰爭與和平》,黃文范譯,台灣遠景出版社1985年,《戰爭與和平》,紀彩讓譯,台灣志文出版社1986年,《戰爭與和平》,劉遼逸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92年,《戰爭與和平》,草嬰譯,上海譯文出版社、外文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譯文出版社1995年,《戰爭與和平》,盛震江、廖綱源等譯,湖南文藝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國際文化出版社1999年,《戰爭與和平》,周煜山譯,天津人民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年,《戰爭與和平》,張捷譯,譯林出版社2010年,《戰爭與和平》,婁自良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年,《戰爭與和平》,葛慶、王帆譯,長江文藝出版社(2012.02.05)市面上能買到的版本:01.董秋斯 譯本中央編譯出版社02.劉遼逸 譯本 人民文學出版社03.草嬰 譯本 上海文藝出版社、現代出版社04.盛震江、廖綱源等 譯本 中國書籍出版社、國際文化出版社(公司)05.周煜山 譯本 北京燕山出版社06.張捷 譯本 譯林出版社07.婁自良 譯本 上海譯文出版社08.葛慶、王帆 譯本 長江文藝出版社相關詞條 戰爭與和平 《戰爭與和平》問世至今,一直被人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
一八零九年春天,安德烈·保爾康斯基因貴族會之事而去拜託羅斯托夫伯爵。
她向他謝罪並熱誠看護... 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是2005年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入江昭。
略論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80年代的戰爭與和平的著作。
簡介 目錄 《鼠疫:戰爭與和平》 本書是中國學者針對中國鼠疫流行時進行的首次詳細而全面討論。
兩位作者積近十年研究所得,分別從鼠疫史的方法論、鼠疫流行模式(戰爭與和平時期)、環境變遷與國家... 基本介紹 作者簡介 目錄節選 文摘 《戰爭與和平》[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作品] 俄國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的代表作之一。
為了完成這部劃時代的巨著,托爾斯泰前後耗費十餘年的光陰,並本書於1865年到1869年出版,講述歐洲拿... 詳細內容 作品目錄 點評鑑賞 成就影響 相關版本 戰爭與和平(全四冊) 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復活》以及自傳體小說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
其他作品還有《一個地主的早晨》、《哥薩克》、《塞... 作者介紹 作品目錄 戰爭與和平經濟理論 《戰爭與和平經濟理論》是由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編輯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戰爭與和平上下冊》 第一部第一部第一部 《戰爭與和平(上下)》 第一部第一部第一部 相關搜尋《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卡列尼娜拿破崙戰史1813拿破崙·波拿巴布達拉宮圓明園曹煒法拉利《戰爭與和平》《戰爭與和平》[蘇聯1968年謝爾蓋·邦達爾丘克執導電影]博羅季諾戰役雙色球列·托爾斯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頤和園寶馬暹羅貓滑鐵盧戰役《失樂園》《戰爭與和平》[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作品]故宮梅里雪山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熱門詞條festivaljinglebellrockPlayStationVITATrickortreatUSBHUB伊藤杏奈吸血鬼日記第一季太陽系孟庭麗拳皇98終極之戰OL昭昭最後人類查理·路易·孟德斯鳩樑敏儀歐式麵包沒潘孟安索馬利亞海盜事件網路釣魚美麗的神話親親趴趴熊輪迴眼零股買賣dimeHelenaBonhamCarterlecture乳暈霜劉亦菲卓伯仲喬丹籃球鞋太歲肉靈芝寶兒巧言令色快速貸拜占庭帝國望月千代女歌舞青春1獨處的時候生命密碼蕭美琴註冊商標貴夫人鈞鑒2017年H7N9禽流感疫情Bauerfeind丹迪曾詠熙橙光蜿蜒視力恢復鄭國鋒《戰爭與和平》[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作品]@百科知識中文網
延伸文章資訊
- 1戰爭與和平作文 - 極客派
本單元作文訓練的主旨就在於引導同學們重溫歷史、認識戰爭,思考人類的未來和命運。 戰爭,對於生活在二十一世紀,和平時代的中學生來說,是陌生的,他們 ...
- 2《戰爭與和平》[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作品] - 中文百科知識
名稱:戰爭與和平 · 作者:俄列夫·托爾斯泰 · 類別:長篇小說 · 價格:59.00元 ·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 頁數:1596 · 開本:148×210 · 出版時間:1989年 ...
- 3戰爭與和平 - 每日頭條
七八十年代之交出版的《托爾斯泰文集(二十二卷集)》中《戰爭與和平》根據上述二十卷集印刷,不同的是,這個版本除附有作者撰寫的《關於(戰爭與和平)一書的 ...
- 4尋找人生的答案 談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 - 春衫猶濕
又,如同《戰爭與和平》的許多段落,寫人敘事時,托爾斯泰常常插入自己對歷史、哲學、道德和宗教觀點的長篇大論,或許有時的確發揮說明主旨的作用,有時則 ...
- 5读《战争与和平》有感 - 豆瓣
战争与和平(上下)的书评。( 成文于2018年2月3日,修订于2020年4月7日, 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当下,所谓经典名著就是指那些人人都应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