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法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們習慣用分別心去認知法,而見取、執著,這叫做惡見取。
不二法門是直截了當,一法不立的,而最直截、最了當的就是一個「歇」字。
為什麼?經上說: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把 ...
不二法門
耕雲先生講述
一九八八年十月三十日於台北巿師範大學
一、對不二法門的認知
二、不二法門的修學要領
三、證入不二法門的方法
四、禪是不思議的「不二法門」
每個人從母胎降臨到世間以後,便面對一個多元的世界,過著相對的人生和生活。
由於我們離不開好惡、得失、取捨、利害.....因此,我們的心也隨著多元的外在而扭曲,迷失了自我。
一個分裂、多元的心,不統一又不集中,當然也就不能發揮力量了。
一開始我們就經常受到外在的得失、毀譽、好惡....相對觀念的影響,而萌生出恐懼、憂慮、不滿的心態,並經常被這些因素所牽制、干擾、使我們活得很不自在、不自由、不解脫;乃至於不論如何偉大的人,或多或少,也都活在無奈之中,常常感覺到心有餘而力不足,力不從心。
誇張一點說,這樣不調和、不安祥的生活,對於我們人生而言,毫無疑問的是一種煎熬;對我們生命來說,也顯然是一種懲罰。
多數人幾幾乎從生到死很少有愜意的時候,所以,佛法的根本認知就是:人生是苦。
確立了此一認知,我們應該感謝佛陀的慈悲,施予眾生以心靈救濟的法門。
什麼是心靈救濟的法門?扼要地說,就是不二法門。
我們只要進入這不二法門,當下就能證得自性,當下就是自在無礙,當下是個海闊天空任遨遊的解脫境界。
所以,六祖大師說「佛法是不二之法。
」
事實上,一切聖賢都是由這不二法門誕生的,離開不二法門,就沒有真實法,就沒有自在瀟灑的解脫生活。
研究不二法門有幾個層次,首先我們要討論的是對不二法門的基本認知。
一、對不二法門的認知
(一)自他不二
首先要認清楚的是自他不二──自己與別人原本是一體的,用自他不二的認知來泯除人我的對立,才能達到人際關係的調和。
煩惱從哪裏來?煩惱從人來。
自己看別人常常不順眼;不論是別人的語言、動作和做事的方法,往往會覺得不合自己的意,於是就會厭惡、生氣、煩惱、不滿;別人講話,也許不是講我,但總覺得在影射自己、諷刺自己,這樣怎能不生煩惱?倘若肯泯除主觀,把人際關係調和好了,煩惱自然就會減少,而調和人際關係,首先就必須確認自他不二。
這話怎麼說呢?
就一個「社會人」而言,人是不可能孤立、單獨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因為不開紡織廠而有衣服穿,不是農人卻有米飯吃....這證明人是生活在互存、互助關係上的。
就佛法而言,首先我們要探討生命的本來面目,由此肯定一真法界是個大圓覺海的生命之海。
個體存不存在呢?個體是存在的;整體存不存在呢?整體也是存在的。
沒有整體的生命本源,就沒有個體生命的派生,因此個體可顯示本源,由本源流注出河沙世界、無量眾生。
萬殊一本、一多不二、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本來面目完全相同;也就是說,父母未生前的生命基因,生命的原態完全相同。
個體生命的差異,只顯示在父母生我以後的社會人上。
從出胎、誕生、嬰兒到成為社會人,其間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接觸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眼晴對色,耳朵對聲....不斷地錄音、錄影、見取、造業而形成了分別意識。
我常說我們的眼晴就像錄影機,拍過照片後就保存有資料。
我們的耳朵像是錄音機,聽到聲音就錄成磁帶,人腦也頗類似電腦,裝入軟體後就會發生作用,而每個人不同之處就在於所裝的軟體不同。
試看婦產科醫院嬰兒房裏,那些還沒有裝「軟體」之前的嬰兒,人人不都是一樣嗎?他們簡單到只會餓了就哭,飽了就睡,以後的差異是由每個人在生長過程中的生活條件不同、生活環境不同、遺傳因子不同、接觸半徑的性質不同所產生的。
我常說我們每一個人,當出生的那一刻,就決定了他的未來。
為什麼?他的家庭背景、父母職業特性,決定著他童年接觸、認知的活動半徑,決定他從一歲到十歲所接收的影響的內涵,從而構成了他人格、性格的雛型與人生的方向,但是在這以前,人完全是相同的。
我常譬喻說:如果你把一個水分子,丟在污水池裏,然後坐飛機到世界任何一個角落,乃至到北冰洋,再取出任何一個水分子,你說:它就是原來的那一個。
準沒錯,因為它不只是相似或相等,而是絕對的全同。
個體的生命來自生命之海也是一樣的,由大圓覺海流注出來的生命支流,有動的生命、準動的生命、不動的生命。
不動的生命,就是器世間。
在這生命的洪流裏所流露出來的現象雖各殊,但其本質卻不變。
竺道生法師在虎坵山對石頭說法,頑石竟然也會點頭,這絕非誇張之詞;如果你的生命力夠、親和力夠,器世間不動的生命偶爾也會動。
你、我、他就像三個水分子,是全同,是不二的。
若說有差別、若說是異化,那只不過是假象罷了。
當我們徹底確認了自他不二,的確無可疑時,對於人我的界限,自然就不會那麼凸顯,自我意識也不會那麼突出了,從此對於任何人,乃至任何生命現象,都會油然產生一份親切感,而不會有強烈的疏離感和排斥性,這樣人際關係就會自然地改善,人際關係調和了,社會就會祥和、世界就會安寧,國際關係調和了,世界就會息爭止戈,而漸進大同。
所以我們要想證入不二法門,首先就必須建立自他不二的基本認知,不僅不要把人我之際分得太清楚,更要有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情懷,「象憂亦憂,象喜亦喜」的情感,我們活得才會更瀟灑,才會獲得更多的友情。
(二)色空不二
第二個基本認知是色空不二。
有很多人認為色是質礙和現象,空就是什麼都沒有,這樣認知就大悖不二法門了。
其實萬生萬物都是由空裏來,又融歸到空的母體裏去的。
對於原本的真實,有些哲學家主張唯心,有些哲學家主張唯物;唯心主義說是認識決定存在──沒有我心識的認知,客觀存不存在,根本就不是問題;唯物主義者說是存在決定意識──若是沒有客觀的物相,我的心靈就沒有內涵,就不起作用。
像這些爭論,只能說是很滑稽,也讓我們聯想到盲人摸象的譬喻,這都是邊見──各執一邊,既是邊見,顯然都違反了中道。
在信心銘中,三祖老早就說「境由能境,能由境能。
」能夠產生認知,能夠產生作為,是因為有客觀假象存在;沒有假象的存在,表層意識的分別心就沒有辦法形成,全體是真心獨照,這是「能由境能」。
什麼是「境由能境」呢?客觀的假有,藉表層意識的分別認知而顯現,如果沒有分別取相的認知,客觀的假象根本就沒有存在的實體。
什麼是表層意識?這是我們由無明生見取,而形成的一種能夠感知、分別外在事物的意識。
人們的腦子裏所裝的一切知識,都是透過六根的見取而獲得的,其實質也不過是六塵的堆積而已,因為這些都是原本不有的。
真實的必是原本的,而且最初的就是最後的。
一切的現象只是個「諸行無常」的過程,你看到的一切運作、一切的形色,完全如佛所說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畢竟寂滅。
」除了「一真法界」,沒有任何事物是真實永恆的。
因為原本不有,所以畢竟寂滅。
水結成冰,誰能說水是永恆的?如果說水與冰是不二的話,色與空亦復如是。
我們瞭解了這些,就不會執幻為真,認現象為實質而對外認同了,也不會堅持說地球是天長地久了。
我們應該透視萬物的真實相,而不應妄自取相認同。
要知道人生最大的障礙和不自在,就是受外界的牽制,就是來自對外在虛假的認同,從而破壞了我們心靈的統一。
我們能夠肯定色空不二,就會明白有與無在實質上不是兩回事;有的原本沒有,原本沒有的最後畢竟歸空。
如果說它原本是有而歸於沒有,那是斷見;能明瞭有原本就不有,眼前只是現象,就能夠擺脫相對,契入不二,得大自在了。
(三)死生不二
要想打破生死關,首先就必須了解死生不二。
什麼是死生不二?
人活著與死亡只是肉體的異化,而這種異化只限於生命的現象,實質上並沒有異化。
這話怎麼講?一個人出生了,法界──大宇宙並沒有增加什麼;人死亡了,乃至一個星球殞滅了,大宇宙也沒有減少什麼。
就像煮一鍋肉,肉爛到看不見了,它還在鍋裏嘛!它只是煮爛了而已,它並沒有消失;我們的生與死也是如此。
所謂「方生方死」,是說我們生的起點,也正銜接著死的那一剎那,這兩個點是可以重疊的。
「方死方生」,就是說我們死的那一刻,也就是新生命的開始,這兩個點也是可以重疊的。
當我們下班休息時,休息的起點也就是工作的終點,這兩點一樣可以重疊。
所以佛法往往用「O」來表示。
我們了解到人無所謂生,也無所謂滅。
生是緣生,條件的組合;滅是緣滅,條件的解體。
我們如能認知生是責任的開始,而死是任務的解除,就不再認為生是一種權利,死是一種斷滅了。
真實的是永恆的,大圓覺海是不生不滅的。
整個的法界是個永恆的大生命,它是無欠無餘,不生不滅的。
勘透了這些,還有什麼生滅、死生的問題呢?
二、不二法門的修學要領
(一)解行不二
在修行過程中,我們理解多少,就要實踐多少;如果只求理解而不重實踐,只努力求知,而不重實證,不能讓知見與行為融成一體,不管你累積多麼淵博的知識,那也只是廢知識。
什麼叫做廢知識?就跟酒精一樣,所含的只是沒有營養的廢熱量;空有知識而不去行,它既不能抵抗煩惱,也不能有所裨益於你的生活;因為就業考試不考這些廢知識。
若想學能致用,就必須由解行相應,做到解行不二。
人是萬物之靈,人的高明在什麼地方?最突出之點在於人能以認識指導行為。
如果我們的行為脫離了認識,就成了盲行妄作、胡作非為了。
如果我們解行不能相應,那就是知行分裂,也就是雙重人格,這種人一定是說得很好,做得很糟;人前很好,人後很糟。
一個人格分裂的人,最後必然會陷於精神分裂,乃至精神崩潰而喪失了自己。
因此修行者,首先要確定一個基本認知—-我們不只是求知道而已,而是要藉力行去證實的。
如果知而不行,驢年也到不了家。
所以修學不二法門,首先要能做到解行不二,也只有以認知和理解來指導、支配、主宰行為,才能突出人的價值,提昇人的品質,修行也才不會落空。
(二)理事不二
道理說得再好,一旦與生活脫節,就成了戲論。
理論和認識如果跟生活行為無關,就是理事分立,分立就不是不二了。
修學佛法最偉大的目標,在於完成法的人格化;也就是說,以法為生命的內涵,構成生活的特色和獨特的風格,那才是真正完成了法身的熔鑄。
如果理是理,事歸事,一個理,一個事,分明是兩個,顯然背離了不二法門。
因此修行者必須把握的要領是理事不二,這樣才能因理成事,以事證理,也才能證入不二法門。
(三)苦樂不二
苦是苦,樂是樂,分明是兩種覺受,怎麼說是不二呢?
我們如果到廣東館子去吃飯,菜是比較甜的。
到了四川、湖南館子則是帶有辣味的。
如果你要廣東人吃辣椒,無疑對他是一種懲罰,他受不了嘛!但是在覺受的性質上沒有什麼兩樣,因為苦與甜、鹹與酸都只是一種味覺,都是感官功能的刺激與反應。
就覺受的當體而言,是苦樂不二的。
所謂「煩惱即菩提」,此話怎講?試想看,你若沒有菩提,就沒有覺性,沒有覺受,就跟石頭一樣,怎會有煩惱的感覺?在你感受到煩惱的同時,便彰顯了你的覺性,故說「煩惱即菩提」;因為煩惱能彰顯覺性,在煩惱與苦痛的當下就呈現出自性的功德。
更何況煩惱無自性,若離我執,無有受者,一真法界,法海一味,有什麼煩惱可得?所以修行的第三個要領是苦樂不二。
不論逆境、順境,稱心如意,或者窮途潦倒,都與自性無關,只要保持秒秒安祥,便是「若能相續,名主中主」了。
三、證入不二法門的方法
我們修行要證明的是什麼?光說空話是沒有用的,我們要證明的是自己心靈的淨化和人格的轉化,驗證自己是否完成了法的人格化?通俗一點說,自己是否已成為真理的化身?這是需要實證的。
證入不二法門的方法如下:
(一)能所不二
平常我們對禪所知道的,都只是能知,除了能知沒有所證。
只有開悟才會達到能所不二的境界──能知與所知合一,最顯著的感受是心不再對外認同,不再被境所轉,被緣所縛。
能做到能所不二──能即所、所即能,當下就是自性圓融契入無執和漏盡了。
(二)定慧不二
真實的禪者,沒有甚麼入定、出定的事。
一般所說的入定有很多流弊,例如打坐,就有很多的法門:有的守丹田、有的守黃中、有的守中丹田、有的守海底輪,各有不同。
如果你當時的心態與法的要求不吻合,就會走火入魔。
什麼叫做走火入魔?心智走錯了方向,而入魔也不是說變魔鬼,只是因錯誤而遭受折磨而已。
有的人半身不遂,有的人精神分裂.....顯然是受到折磨,這樣的定是有為法。
佛法最上一乘法門的定是無為法。
什麼是無為法呢?不守什麼,也不執著坐相,只打「牛」不打「車」,只修心不執身;只保持內心一貫的安祥,不讓它出現斷層,不管其他的事情,因為只有安祥的心態才是定慧不二的現量與證量。
什麼是定慧不二?六祖壇經開示得很明白:即定之時慧在定,即慧之時定在慧。
又說:定慧等持,雙修是正。
如果偏慧就會滋長分別,偏定易淪於無記。
無記是坐禪最大的弊病,比掉舉更壞;因為掉舉只是你的表面意識在作怪,覺性還沒有被壓抑;定到偏於無記的程度,一切不知不覺時,就像沒有主的空房子,魔就有奪舍的機會可乘,所以打坐而冥然不覺,非僅不好,也是很危險的事。
除非是具有大功德,大修行,戒行淨潔精嚴,有護法守護,才不會入魔;一般人坐到那種情況,是非常危險的。
所以只有定慧不二,定慧等持,才能臻於定慧圓明之境。
若要臻於「定慧圓明不滯空」的境界,那就唯有甚深安祥的心態,才能到達了。
什麼是安祥的心態?我說話你聽得清清楚楚,我不說你也沒聽時,內心歷歷明明、明明歷歷、空空朗朗、沒有妄想、沒有煩惱、沒有過去、沒有未來,是「一念不生全體現」的甚深安祥心態。
安祥是法的正受、法的現量,除了安祥以外,任你見個什麼,統名邪見,不管你有任何覺受,都是惡覺受。
若想證得定慧圓明,能保持秒秒安祥一百天,就會脫胎換骨,轉凡成聖。
反之,不論偏定或偏慧,都是邊見,都不契合中道。
我們只要努力保持內心的安祥,且能秒秒相續不斷,加上由衷地反省懺悔,不出一年、兩年就會證入不二法門的。
(三)體用不二
如能做到一切時中不離安祥,則所作所為悉同無為,自然智鑑無缺,不起分別而生活在觀照般若中。
既然體是安祥,用是安祥,秒秒安祥而不執不離現實人生,就是體用不二的證量。
證道歌說「常獨行,常獨步,達者同遊涅槃路。
」獨行、獨步並不一定是到曠野荒郊,只要你能保持體用不二的安祥心態,雖然你在西門町散步,卻好像是一個人在獨行、獨步一樣,外面的一切,對你不會構成干擾。
整個禪定的歷程,就安祥禪來說,這就是離執禪定,也必須是六根對六塵不起粘滯,不生干擾,才有少分受用。
倘使一個人獨處的時候,能夠如如不動,一旦面對社會五光十色,立刻心起分別,那是不行的;不能匯歸不二,打成一片,是無法修行成功的。
必須如證道歌所說「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才是體用不二。
(四)心法不二
一般人多忽略了自己那無價珍寶的心,向外覓法,縱使是找到了也是假的,因為心外無法嘛!若執著心外有法,顯然是個典型的外道。
我們要確認心即是法,唯求明心,屬於內明,內明明個什麼?內明明心見性;若謬認心外有法,那是外道,外道是什麼?類似孟子的學生告子,主張真理在心以外;外道並不是個壞名詞,只是說明他謬認真理是在自心以外而已。
我們明白這點以後,就知道心即是法,不假外求,真實法只在你的自心。
古德說得很好: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將心外求,捨父逃走。
謬執心外有法,就像連自己的父親都背棄了一樣的愚昧無知,所以說心法不二──心即是法,法即是心。
認知了原本的心,就證得了「法本法無法」,如果連自己原本的心都被埋沒了,還能求個什麼?釋迦牟尼傳法偈說得很清楚:
法本法無法──法,原本的法是無可分別的。
無法法亦法──那個不可思議的法就是真實而永恆的法了。
今付無法時──今天我把不能言詮、無有方所的法付給了你時。
法法何曾法──你向我學法,學到了什麼?何嘗得到什麼可計量,分別的法啊!
他雖然沒有學到什麼,且喜無所得也無可失。
我們每個人的心,原本無欠無餘,是圓滿具足,恰到好處的。
所以,我們要珍惜自己的心,守住自己的心,不要讓它迷失和受到污染,只要肯自淨其意,始終保持著原本清淨的本心,就會直了成佛的。
我們唱自性歌:菩提自性,本來清淨。
重點就在這「本」字上。
因為真實的是原本的嘛!原本清絕點埃,絕諸相對,是個定慧圓明、寂然不動的大覺心。
「但用此心」,就是說只要用那本來清淨、本不動搖的心,就直截了當地圓成佛道了,這就是心法不二的最好說明。
本心就是法,法就是本心;本心就是本法,本法就是本心。
能夠修到心法不二,就直截了當地圓成佛道了。
四、禪是不思議的「不二法門」
說到這裏,有人會問:不二法門大概是一了?須知不二法門,一也不立;若有所立,就是能立與所立,就成了二法,就不是不二法門了。
不二法門的真實法要只有一句話──不思議。
為什麼?因為起心即妄,動念即乖,才生分別,已背本真,但有言說,都無實義故。
一般人往往認表層意識為自己原本的真心,殊不知這表層意識只是我們過活一趟人生的工具,以工具當主人,結果不僅反客為主,而且是尊卑不分,心國也就不太平了。
我們習慣用分別心去認知法,而見取、執著,這叫做惡見取。
不二法門是直截了當,一法不立的,而最直截、最了當的就是一個「歇」字。
為什麼?經上說: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把一切妄想全部放下,放到一念不生,當下即是。
佛經很清楚地告訴我們不可思議,果能解行相應,多麼省事!反之,不管你怎麼去思惟、探索,都得不到真實的結論與實證。
可知最近的不二法門就是放下妄心,不起一念。
講到這裏,忒地囉嗦,最直截了當莫過於信心銘中所說「要急相應,唯言不二,不二皆同,無不包容,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換一句話說,禪就是不二法門,要想快速相應,疾速成就,只有證入不二法門,把好惡、是非、人我....一切相對的邊見,統統泯滅,一體涵攝,不生分別,當下圓成。
以上略舉了十個不二,若具體地講,一切都是不二,百個千個列舉不盡,例如得失不二、時空不二....本質上都是不二的。
願各位全體證入不二法門,涵泳大圓覺海。
延伸文章資訊
- 1六祖壇經講話 - 星雲大師
在〈定慧品〉裡告訴我們:第一、以無念為宗;第二、以無相為體;第三、以無住為本。可以說,曹溪的修行法門 ... 所以說:如求人天福報,自身安樂,不解六祖修行法門。
- 2能所不二定慧不二 - 每日頭條
- 3【中台世界】 六祖壇經定慧品
「定慧一體,不是二」,定慧是一體,不是兩個,是不能分開的,所以禪宗稱之為不二法門。為什麼是不二法門?因為「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師父說法、諸位聽法的這念心不想 ...
- 4不二法門
我們習慣用分別心去認知法,而見取、執著,這叫做惡見取。不二法門是直截了當,一法不立的,而最直截、最了當的就是一個「歇」字。為什麼?經上說:狂心若歇,歇即菩提。把 ...
- 5【無分別】——定慧不二 - 法鼓文化
當我們選擇以禪修為法門,首要目標便是練習方法,直到身體的不舒服,不再 ... 卻沒有與當下合一的體驗,除了繼續例行禪坐,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培養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