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寶寶睡眠系列】0-6歲嬰幼兒睡眠與心理發展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還有,也不用擔心吸吮手指的問題,4歲以前戒除對乳齒的影響並不大,而且2015年針對一歲以下嬰兒的調查研究顯示,吸手指的孩子相較於吸奶嘴或是沒有特定 ... Skiptocontent 【熱門文章】【寶寶睡眠系列】0-6歲嬰幼兒睡眠與心理發展對應圖解 By:吳家碩臨床心理師On:2017-05-12In:睡眠管理Tagged:兒童睡眠,吳家碩,寶寶睡眠,李偉康,林晏瑄,林郁秀,王佑筠,美國兒科學會,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詹雅雯 【母親節好禮就是送大家一篇實用好文】 (此篇文章同步發佈於「睡眠管理職人」臉書粉絲頁,歡迎加入我們的討論喲!) 過兩天就是母親節了,先祝各位辛勞又幸福的母親們,母親節快樂💐 之前睡眠管理職人整理了0-1歲新生兒的睡眠圖譜後, 收到了很多的肯定、鼓勵,再次謝謝大家🎊 也有非常多的粉絲敲碗詢問有沒有更多年齡層的睡眠管理, 所以,睡眠管理職人聽到各位的心聲了👌 🌸🌸 這次邀請了多位睡眠管理職人,還有兒童心智科的臨床心理師, 整理了這一篇『0-6歲睡眠與心理發展對應圖解』, 這篇文章特別之處在於, 我們設法把每個階段的『睡眠』與『心理』發展,找出對應的關係, 更列出重點及管理原則,也策畫編輯成好懂的圖解給大家, 希望大家會喜歡,大家快來分享給0-6歲的媽媽爸爸們, 讓他們可以借此更了解嬰幼兒的睡眠,全家人一起輕鬆好眠。

本文同步發表於睡眠管理職人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craftsleeper/posts/1492904354062887 🌸🌸 這次的圖解都是依據各理論及臨床經驗的彙整, 但因為每位孩子都有其獨特氣質和各自基因, 加上每個家庭的組成,還有教養的方式也都不同, 所以無法百分百對應這些圖解,會有提前或是延後的不同步狀況, 如果寶寶的睡眠或心理發展有明顯狀況, 建議還是要找專科醫師、心理師喲😉   【0-3月】 😴[睡眠]-睡眠啟蒙期 💤睡眠發展💤 前兩周是一個吃飽睡、睡飽吃,也會常哭哭鬧鬧、討拍拍相當明顯的階段,非常需要媽媽爸爸們無微不至(黑眼圈)的照顧;第3周後每天睡眠總時間,約15~18小時,一天內可能會出現6次以上片段睡眠,每段平均3~4小時不等。

2個月的寶寶在夜裡的睡眠也會開始拉長,有時有機會可以連續睡上5個小時以上,但提醒爸媽這種機會不見得是常有的喲;3個月大時,還可能有機會延長到6小時以上。

睡眠賀爾蒙-褪黑激素(melatonin)在形成階段,大部分的嬰兒6周大時,松果體成熟後才會開始有褪黑激素的分泌,但濃度還很低,在3個月時,晚上褪黑激素分泌才會開始增加。

🔔睡眠管理🔔 所以,目前【0-3個月】的寶寶是準備建立起睡眠的啟蒙期,身為新生爸媽一定要有全能照顧的心理準備,如果爸媽兩人能夠分擔就寢時間,是很好的計畫。

要開始建立白天(就是光亮與活動)與夜晚(黑暗與安靜)的區隔。

可以在白天多照光及太陽,讓陽光幫助寶寶知道現在是白天,也可以在白天多活動,也要逐漸減少白天睡眠長度;到了傍晚時,尤其是睡前,可以調暗燈光,也形成關燈就是要睡覺的連結。

** 😍[心理]無微不至期 💕心理發展💕 英國著名的小兒科醫師與精神分析師唐諾.溫尼考特(DonalldW.Winnicott)的理論中提到,嬰兒有全能的幻覺(illusionofomnipotence),認為母親的乳房或週遭人士對它的照顧是屬於它的全然掌控之下。

例如,如果他餓了,需要乳房餵食,乳房就會出現;對嬰兒而言,是它「創造」了乳房,是它創造週遭世界。

溫尼考特認為,此時可以新生兒的需求為中心,盡量滿足寶寶的需求,提供無微不至的照顧。

💝心理照護💝 此階段寶寶還沒有口語,可多猜測寶寶的感覺,並且用很簡單的疊字、詞彙說出來(例如:喔~寶貝累累),一邊觀察寶寶的表情。

當寶寶的表情有變化,適時的給予安撫的語言與動作(例如:唱歌、抱著寶寶)。

這個時期可以較密切的關注寶寶的需求,並給予滿足。

此外,寶寶清醒時,照顧者抱著寶寶、輕撫與輕拍寶寶、增加與寶寶肌膚接觸的機會,能給寶寶安全舒適的感受;也能在寶寶哭泣時,協助寶寶安穩下來。

【4-7月】 😴[睡眠]-睡眠有感期 💤睡眠發展💤 睡眠賀爾蒙-褪黑激素在3個月後逐漸穩定,寶寶開始有日與夜的區分,睡眠也開始穩定,每天睡眠總時間,約13~17小時,白天2~3次小睡,每次小睡1~3小時。

小睡要集中白天,傍晚若要小睡不可超過3小時,開始慢慢將主要的長睡眠集中在太陽下山後的夜晚時間。

在這個時間,寶寶要從無微不至的媽媽身上分化開來,這時媽媽們可以開始找一安撫物取代,也稱作過渡物(心理學上稱為過渡客體),如小被子、媽媽的衣服、小娃娃、安撫小巾、玩偶,甚至是寶寶自己的手指或拳頭等,更可以在寶寶喝奶的同時將舒服放鬆的感受與安撫物配對,寶寶會逐漸與這個安撫物建立情感與記憶。

寶寶與安撫物的關係象徵著媽媽與寶寶的情感,對寶寶來說,過渡物的質感及味道是最重要的(爸媽可能要有心理準備,那塊充滿口水、髒兮兮的毯子恐怕不太能洗,還必須帶著去旅行),漸漸地,寶寶能夠在睡前抱著那個屬於他自己且獨特的過渡物睡著,值得一提的是,過渡物不見得要是具體的東西,它也可能是一段旋律(媽媽餵奶時隨口哼的)、一個畫面(喝奶時房間的光影顏色)等等。

🔔睡眠管理🔔 爸媽們可依自己習慣或是寶寶氣質,建立專屬自己的過渡物,在這個時期(3-4個月後)的寶寶應該慢慢有自我安撫(self-soothers)的能力,國外追蹤研究顯示,孩子在一歲前對於安撫物的喜好會隨成長有所不同,所以這個安撫過渡物,也可能一直在變換,睡眠管理職人也提醒大家,不需擔心孩子對於安撫物的過度依賴,因為安撫物可以協助寶寶學會獨立自我安撫的能力。

還有,也不用擔心吸吮手指的問題,4歲以前戒除對乳齒的影響並不大,而且2015年針對一歲以下嬰兒的調查研究顯示,吸手指的孩子相較於吸奶嘴或是沒有特定吸吮習慣的孩子,半夜醒來的次數較少,且總睡眠時間較長。

此外,這個安撫物也可以在睡前,或寶寶想睡時,引導舒服放鬆的感覺,睡眠管理職人提醒爸媽,要記得找到屬於自己寶寶『睡眠暗號』(像是:肢體變慢、吸吮變弱、反應變少、打哈欠、雙眼無神等),不要等『疲累訊號』(像是:揮動肢體、抓臉、易怒大哭、過度揉眼睛等)出現才要睡喲! 關於寶寶的睡眠暗號,也可以看睡眠管理職人之前的整理文章: https://www.tamhd.org/baby-sleep-sign/ 參考文獻: UseofsleepaidsduringthefirstyearoflifeinPediatrics2002Apr;109(4):594-601 PacifierUse,FingerSucking,andInfantSleepinBehavSleepMed.2016Nov-Dec;14(6):615-23 ** 😍[心理]探索客體期 💕心理發展💕 心理學家馬勒(MargretS.Mahler)提及,寶寶大約在4-5個月大時,開始逐漸進入分化的階段,寶寶會開始探索媽媽身體的更多部份,也會從其他柔軟圓滑的物體裡得到更多的愉悅。

此時期,對寶寶無微不至的照顧,也需要隨著寶寶的日漸長大而逐漸撤退。

溫尼考特的建議是:以新生兒的需求為中心,從盡量滿足的零距離(母性關注),慢慢以寶寶「可以承受的劑量」,一點點拉開距離。

這個逐漸開展的距離,就是爸媽撤退的速度。

溫尼考特認為分離與獨立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孩子會運用帶來安全感的物品(例如:小被子、娃娃、玩具,又稱為「過渡客體」)處理內在因為必須和父母分離的複雜感受,並學會理解「我」與「非我」的區別。

💝心理照護💝 此時寶寶已經開始有簡單語音,可多猜測寶寶的感覺,並且用很簡單的疊字、詞彙說出來(例如:寶貝累累、寶貝要抱抱),一邊觀察寶寶的表情與發出的語音。

當寶寶的表情有變化,或在你說話時,寶寶發出一些語音,可適時的給予安撫的語言與動作(例如:抱著寶寶,說「喔~寶貝累累,那媽咪抱抱」)。

此時期,把寶寶的語音,當作寶寶在跟你說話。

若寶寶想要吸吮手指與玩具,這是寶寶安撫自己的方式,照顧者可以注意清潔,但也適時的允許孩子有自我安撫的舉動。

由於寶寶6個月大時,抓握的反應也逐漸增多與穩定,此時期可觀察寶寶對什麼觸感的玩具有興趣,可多準備做為過渡性客體的選擇。

此外,在跟寶寶互動時,未必要時刻抱在身上,也可以讓寶寶在照顧者的旁側遊戲。

【8-12月】 😴[睡眠]-睡眠安穩期 💤睡眠發展💤 每天睡眠總時間,約12~16小時,白天都會有兩段較明顯的睡眠,可以安排在上午小睡1~2小時,下午的時間睡1~2小時的模式,如果小嬰兒還需要其他時間小睡,則建議其他小睡時間要短於半小時。

要開始思考與設計專屬自己寶寶睡前儀式,寶寶的睡眠能可以更加的安穩,不僅入睡更容易,半夜醒來情況也可以改善,甚至有助於母親的情緒加分。

🔔睡眠管理🔔 如果不知道怎麼安排睡前的儀式化行為,睡眠管理職人也參考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AAP),為大家整理出的簡單4個動作,分別是 『洗澡』->『刷牙』->『看書』-『規律上床』。

可以參考睡眠管理職人整理之『睡前4B儀式』 (https://www.tamhd.org/baby-sleep-tips-and-4b/) 關於睡前儀式的養成,不只是這個時期的重要,一直到學齡前,都需要不斷因為寶寶的喜好與心理發展而有所調整,在這個時期可以多把睡前儀式強調在與照顧者的互動,因為寶寶在這時間有較多的語音,也有能力和照顧者相互回應,所以睡前的儀式,可以加強看書、說故事、唱歌、唱安眠曲,睡前說親密話語、抱抱或互道晚安等,透過這些活動,除了增加親子間的互動外,也可以成為合適的睡前儀式化。

而JodiA.Mindell的研究也指出,睡前儀式如果可以天天配合,寶寶睡眠就會愈好喲! 參考資料: 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healthy-living/oral-health/Pages/Brush-Book-Bed.aspx ** 😍[心理]相互回應期 💕心理發展💕 溫尼考特指出,要能順利協助寶寶自我的分化與結構化,可從「身體需求」與「相互情感需求」出發。

此時期,除了適時回應寶寶的生理需求(例如:肚子餓了、想睡覺了)外,遊戲會形塑相當重要的經驗。

此外,馬勒提出寶寶的「陌生人焦慮」(StrangerAnxiety)也會在6-8個月開始,並在8-10個月逐漸達到高峰,因此適時的回應寶寶的感受,能提升寶寶的適應。

💝心理照護💝 此時寶寶已經有較多語音,可一邊觀察寶寶的表情與發出的語音,多猜測寶寶的感覺,用很簡單的疊字、詞彙說出寶寶的需求(例如:寶貝想睡覺覺、吃嘴嘴呀),並且給予幫忙或安撫的語言與動作(例如:抱寶寶、幫寶寶拿奶嘴)。

遊戲的型態,建議運用可以促進親子互動的活動,例如:唱旋律較一致的歌曲、說劇情較單純重複的故事,每當唱到或說到一致與重複之處,停下來觀察寶寶的反應,等待寶寶給你一些語言或非語言的回應,再繼續下去。

接近一歲的寶寶,也可能喜歡模仿你的動作,或享受與你一起翻書的過程;這時,觸覺類型的「翻翻書」也能增進互動的趣味。

此外,由於此時期寶寶的陌生人焦慮較明顯,因此當家中有寶寶不熟識的其他人來訪時,適時的關注與回應寶寶的感受,避免大人過度的逗弄,可協助寶寶的情緒較穩定。

【1-2歲】 😴[睡眠]-夜眠變動期 💤睡眠發展💤 在1-2歲總睡眠,是11-14小時,對1-2歲的幼兒而言,有些幼兒可能不需要上午的小睡時間,如果需要的話,會建議上午安排半小時左右的小睡,特別是當天早起的幼兒。

此外,下午仍建議可以有1-2小睡時間。

1-2歲間的小孩,由於正經歷分離焦慮的階段,加上牙齒的發育、活動量增加,還有小孩逐漸想要掌握自主性,小孩會出現明顯「睡眠退化」的情況,尤其在18個月時最為明顯,這時原本已經規律睡午覺或晚上睡過夜的小孩,可能會突然出現午覺睡不著、晚上也常會無預警一直醒過來等等的情況。

另外,「夜驚」也是常發生在1-2歲間的小孩身上,大概有36.9%的小孩會在18個月時出現夜驚的情況。

夜驚是發生在深睡期階段突發性的覺醒,往往伴隨驚慌失措般的尖叫、強烈的恐懼和自主覺醒的行為反應。

孩子同樣對他人的安撫或呼喚沒有反應,醒來後的意識也是混亂、缺乏定向感,不記得曾發生過什麼事,少有夢境的描述,頂多是片段或單一影像的記憶描述。

🔔睡眠管理🔔 面對有分離焦慮而失眠的小孩,建議父母: (1)發展並且維持好的睡眠儀式 (2)面對因為分離焦慮而產生的睡眠改變,莫緊張莫害怕,因為你的焦慮會加強小孩的焦慮,讓他更睡不好,自信、輕鬆地處理,沒什麼大不了,這是每個小孩都會經歷的階段。

(3)不要偷偷溜走,很多父母在面對有分離焦慮的小孩,會一直陪到小孩昏昏沉沉、要睡著了,才偷偷溜出房間,但這樣會更加深小孩的不確定感,醒來你怎麼不在旁邊,反而更焦慮。

好的做法:說晚安,讓小孩看著你離開房間。

(4)當小孩需要的時候,可安撫小孩,但勿發展出不好的新習慣。

當晚上睡一半醒來哭,不要擔心,你可以去安撫小孩,讓小孩知道你會在(用行動再保證你會在),這也是讓你安心的做法,但讓這個安撫的過程盡可能無聊、短暫,勿拿出故事書、唱歌、或玩遊戲,等安撫完成,就離開房間。

** 😍[心理]分離安全期 💕心理發展💕 寶寶6-12月大時,因為已較能區分我和非我,然而此時寶寶會以為「看不見就等於不存在」,因此若照顧者離開視線範圍時,寶寶也會緊張不安,而產生分離焦慮感,並且在1歲至1歲半時達到高峰,大約3歲時會逐漸趨緩。

💝心理照護💝 此時期,讓寶寶知道照顧者就在附近,也讓寶寶經驗他們雖與照顧者隔有一段距離,仍可以安全的玩耍;或者有時有熟悉但不同的家人陪伴寶寶,皆能增加寶寶的彈性。

若寶寶在跟照顧者分離時出現哭鬧的情緒反應,溫和而堅定的回應是重要的。

此階段寶寶已經有較多疊字與單詞,可一邊觀察寶寶的表情、說出的疊字、詞彙及動作,多猜測寶寶的感覺,用很簡單的詞彙、短句說出來,並且適時的給予安撫的語言與動作。

此外,也可以試著帶著寶寶用簡單的話語說說自己的感受,僅管只是模仿你的話語也沒關係,例如:開心、生氣這一類簡單的感受詞彙皆可使用。

【2-3歲】 😴[睡眠]-睡眠獨立期 💤睡眠發展💤 若至今未分房/分床的小孩,2-3歲是一個可以跟孩子討論時機,如此建議的原因有二: (1)前一階段1-2歲由於有分離焦慮,分房/分床會更加加強其焦慮,在小孩度過分離焦慮,知道你一直都會在了之後,談分房/分床小孩的接受度較高 (2)小孩因為開始可引導辨識、說出情緒感受,在此狀態下,可跟小孩討論分房/分床會有的焦慮或擔心 🔔睡眠管理🔔 對於2-3歲的小孩,除了維持好的睡眠儀式,可開始發展界線(limits),清楚告訴孩子多少分鐘後就要進房間睡覺了、如果小孩要你陪他,清楚說明多待五分鐘你就離開。

若小孩在房間裡哭鬧,試著不要立即給予處理,等個5分鐘後再進去房間,再慢慢把時間拉長(10、15分鐘)。

另外對於小孩有辦法獨處、自己在房間睡覺,可給予大大的鼓勵(無論是稱讚、擁抱或親一個)。

此外,如果準備要開始分床獨睡了,一定要注意嬰兒床的安全,睡眠管理職人日前也整理了“嬰兒床”的安全法則給大家參考,可以參考以下這篇文章: 嬰兒床的安全法則:https://www.tamhd.org/rules-of-sleep-with-baby/ ** 😍[心理]感受找找期 💕心理發展💕 情緒可以分為初始情緒與類別情緒。

初始情緒是大腦對經驗的重要性及好壞做出的第一次評估,初始情緒可以從非語言及語言表達中觀察得到。

非語言部份包括臉部表情、眼神溝通、聲調、肢體動作、態度、回應時機、語氣強度等;語言部份較常以簡單的「好」、「壞」來表達。

類別情緒,則是可以用詞語標示出來的情緒種類,如:悲傷、生氣、恐懼、高興、驚訝、厭惡或羞愧。

💝心理照護💝 此階段孩子已經有較多單詞、短句,通常可以透過自發性的表達以滿足自己的生理需求,而在情感需求上,照顧者也較容易透過孩子的表情、語氣、動作猜到孩子的感受。

然而,當照顧者詢問孩子「怎麼了?用說的」,僅管孩子此時已有短句的發展,但面對與感受相關的問題,仍多使用「好/不好」來回應,此時照顧者可以帶著孩子試著用簡單的話語說說自己的感受,僅管只是模仿你的話語也沒關係,例如:我好開心、我好生氣、我好害怕、好恐怖喔,這一類簡單可反映感受的短句皆可使用。

【3-4歲】 😴[睡眠]-午睡固定期 💤睡眠發展💤 3歲後到學齡前的每日總睡眠約是10-13小時,兒童在這個階段大多已不需要上午的小睡,但都還是需要下午1-1.5小時的午睡時間,建議最好是在下午3點以前,如果可以的話,小睡時間點也盡量固定下來,提醒一下,千萬別因為午睡睡得很好,而捨不得叫醒幼兒,因為白天如果睡太長的話,是會影響晚上的睡眠品質的,晚上會因白天睡太多而出現睡不著、淺眠、半夜常醒來等睡眠狀況。

所以,睡眠管理職人也提醒爸媽們,如果寶寶晚上因為白天太多小睡而失眠,就要減少小睡次數、減少小睡總時間,或是提前小睡。

不少研究也指出這個學齡前階段的兒童如果有合適的午睡時間,對於記憶鞏固及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像是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校區(UniversityofMassachusettsAmherst)的RebeccaSpencer等人在2013年的研究報告就指出,學齡前兒童有睡午覺(平均睡77分鐘)的孩子所記得的圖像記憶,比沒睡午覺的孩子多了1成,所以對於學齡前兒童而言,1-1.5小時的午睡是建議的,除了睡眠時數外,建議午睡時間點也儘可能固定下來喲! 參考文獻:https://www.umass.edu/newsoffice/article/sleep-research-study-finds-daytime-naps 🔔睡眠管理🔔 而這個時間的午睡也有一個特色,會開始在家裡以外的地方,就是幼稚園(小班或是中班)進行午睡,也是一個和照顧者分開要獨立自行入睡的考驗,這時從小建立好的睡前儀式化,還有一些安撫小物,就可以派上用場,當然午睡的時間不長,也不可能花很多的時間來執行睡前的儀式,這時可以培養一個簡單版的儀式化,甚至是簡化成一個口號,或是說出一個想睡的感受來啟動(如:我想睡覺覺了!),讓小孩雖然在不同的地方要入睡,但因為類似的儀式化順利啟動睡眠。

若孩子在學校不想午睡,在這個階段,也是可以溝通講出感受的時期。

** 😍[心理]感受講講期 💕心理發展💕 3歲時,孩子將就讀小班,也是孩子學習與照顧者長時間分離,以及學習團體生活的機會。

當然,對孩子而言也是個挑戰;內心面對分離,還有需要自己獨立處理一些事務,必然有許多不同的感受衍生。

此時可以使用非語言溝通(身體接觸、感同身受的表情、關愛的語氣、不帶偏見的傾聽),激發孩子的右腦開始運轉;接下來便可運用邏輯的解釋和規畫引導孩子左腦。

透過協助孩子的左右腦聯結,促進孩子的情緒整合。

💝心理照護💝 由於3~4歲的孩子已經有較多短句,可以試著帶著孩子用合宜的句長說說自己的感受。

透過開放式發問(寶貝你怎麼了?)、給選項探索(寶貝,狗狗突然大叫,你後退一步,然後你哭了,是好難過或是好害怕嗎?),幫助孩子自己選擇,也自己命名感受。

當然,若孩子開始主動述說自己的感覺,更要立即的給予回應(喔~我了解了,別擔心,我在你身邊)。

此外,透過引導孩子運用一至兩句話,簡單述說與感受相關的事件,更可以進一步協助孩子重新整理這些經驗與感受。

【4-6歲】 😴[睡眠]-睡眠掌控期 💤睡眠發展💤 在這個階段的孩子,除了有感受與表達能力外,也會對睡眠有控制及選擇能力,也因此可能會出現令父母頭痛的選擇,像是:睡前不想睡,早上不想起來。

如果孩子到了睡前,仍然很想玩,不想睡,可表達對孩子心情的理解;接著,選擇幾項睡前可以從事的活動(例如:講故事、聊天、選擇自己想聽的音樂),可詢問孩子「我們可以…,你想要那一個?你想做什麼?」,讓孩子為自己選擇,讓孩子為自己判斷出一個更適合的行為,也建立一些不同的睡前儀式。

🔔睡眠管理🔔 睡眠管理職人建議,作為父母,也可以運用「寶寶好睡卡」的策略(睡前發固定張數「寶寶好睡卡」,每一個要求都會用掉一張卡,卡片都用掉了,就得上床睡覺;卡片都有留下來,隔天就會得到獎勵),除了鼓勵孩子好好地準時上床,還可幫助孩子建立責任權的觀念,也讓他們學習,有時候小小地忍耐一下,可以獲得更大的好處,心理學稱這為延宕滿足的能力。

關於「寶寶好睡卡」,請見睡眠管理職人之前整理:https://www.tamhd.org/baby-sleeping-card/ 如果是寶寶不想起床呢? 父母也可以試試睡眠管理職人日前提出的整理: 1.起床前30分鐘拉開臥室床簾,讓陽光來當你的助手 2.起床前30分鐘關掉風扇、冷氣,加床棉被,熱與黏膩也是喚醒好幫手 3.保持充足而規律的睡眠才是解決賴床的根本之道 關於「孩子賴床如何解?」,請見睡眠管理職人之前整理:https://goo.gl/jKVrSz ** 😍[心理]感受可控期 💕心理發展💕 當父母在和孩子溝通時,能夠接收到孩子傳遞的訊息,適時的給予理解與回應,這稱為「權變溝通」(contingentcommunication),有助於促進親子關係。

而除了協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感受之外,了解感受的本質也同樣重要,意即經驗到感受會不斷變化。

當孩子越能夠理解感受的產生和消逝,就越能調節與管理感受,為自己的生活做出選擇。

💝心理照護💝 此時孩子喜歡說學校發生的事,也喜歡說故事,可透過主動表達好奇,鼓勵孩子自己多多說明。

同時,觀察孩子在述說這些事情時,是否伴隨表情或肢體動作的變化,並且適時的善用語言或非語言訊息(比如擁抱、表情)表達你對孩子的理解。

由於孩子已經能夠較流暢的表達,若孩子有些負向感受,照顧者不需急著判斷事件的對錯,或否認孩子的感受。

照顧者可以試著展露出「感受沒有對錯」的態度,並透過孩子喜歡的活動、遊戲(動態性的互動遊戲更好),藉此讓孩子體會到「感受可以更動」的經驗。

如果孩子的情緒很強烈,除了幫助孩子「命名情緒」、協助孩子「表達情緒」、帶領孩子「選擇活動」外;也可以透過「提問」引導孩子關注在他的身體感官知覺(例如:臉熱熱的、拳頭握緊)、情緒感受(例如:好生氣)、念頭(例如:不能繼續玩了),在此過程中,情緒也會過去;亦可善用一些有趣的小活動,例如:用玩具船放在孩子胃部的位置,協助孩子練習緩慢而深長的呼吸。

** 圖文策編 長庚醫院睡眠中心吳家碩臨床心理師 專家團隊 王佑筠臨床心理師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 李偉康臨床心理師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 林郁秀臨床心理師中國醫兒童醫院親子諮詢中心 林晏瑄臨床心理師新光醫院睡眠中心 吳家碩臨床心理師長庚醫院睡眠中心 詹雅雯臨床心理師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 參考資源: -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AAP) 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healthy-living/oral-health/Pages/Brush-Book-Bed.aspx -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TheNationalSleepFoundation(NSF) Hirshkowitz,M.,Whiton,K.,Albert,S.M.,Alessi,C.,Bruni,O.,DonCarlos,L.,…&Neubauer,D.N.(2015).NationalSleepFoundation’ssleeptimedurationrecommendations:methodologyandresultssummary.SleepHealth,1(1),40-43. -愛上當爸媽這件事:0-3歲嬰幼兒心理學。

孫明儀(2015)。

早安財經出版。

-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不是孩子不乖,而是他的左右腦處於分裂狀態!(0~12歲的全腦情緒教養法)。

丹尼爾.席格,蒂娜.布萊森(2016)。

地平線文化出版。

-不是孩子不乖,是父母不懂!丹尼爾‧席格,瑪麗‧哈柴爾(2013)。

野人出版。

SpecialthankstoNounProject(especiallyiconscreatedbyJakobVogel,OliviuStoian,MRFA,VisualGlow,OliviuStoian,GanKhoonLay,UrielSosa)   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及該文作者, 若是商業用途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分享此文:分享到Twitter(在新視窗中開啟)按一下以分享至Facebook(在新視窗中開啟) 相關 2017-05-12 PreviousPost:【飲食系列】睡前喝熱牛奶可以助眠嗎? NextPost:【寶寶睡眠管理】寶寶抱上床,就是不睡,一直哭,我要怎麼辦?! 2則留言 請問可否在我的網頁分享你的短片? 我想讓多些家長朋友認識嬰兒與心理發展的關係。

謝謝! 正在載入... 您好,謝謝詢問,請問一下你們的網頁是什麼性質呢?或是請您來信告知,我們方便討論如何分享授權,祝好眠🙂 [email protected] 睡眠管理職人敬上 正在載入... 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 搜尋Search為你的睡眠按個讚! 近期文章 好夢心理治療所成立! 【睡眠x夢】我晚上一直做夢,搞得我白天好累! 【失眠成本】那些年我們一起花(在失眠上)的錢錢 【寶寶睡眠系列】0-2歲寶寶睡眠處理小妙計 耳鳴與失眠【生理疾病與睡眠障礙】 標籤3C商品 CBT-I 健談圖文 兒童睡眠 制約 刺激控制法 口訣 吳家碩 咖啡 多米能與禪風投影片 夢 夢遊 失眠 失眠認知行為治療 安眠藥 寶寶睡眠 小睡 恆定系統 放鬆訓練 李偉康 松果體 林晏瑄 林郁秀 清醒系統 煩惱記事本 王佑筠 生理時鐘 睡前儀式 睡眠 睡眠剝奪 睡眠呼吸中止症 睡眠演化史 睡眠長度 睡眠階段 睡眠障礙 美國兒科學會 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 肥胖 褪黑激素 詹雅雯 運動 陳詠寧 青少年睡眠 風扇理論 飲食系列 分類 最新消息(6) 協會消息(6) 睡眠管理職人(124) 健談圖文(11) 睡眠理論(12) 睡眠知識(39) 睡眠管理(73) 職人絮語(5) 職人說書(3) 精選文章(5) 自我評估(3) 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及該文作者, 若是商業用途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2022臺灣心理健康發展協會Allrightsreserved.|本網站由快找整合顧問建置維護。

%d位部落客按了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