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公司有不滿請直接反應,切忌不要跟同事「抱團取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間公司如果不能接受員工的意見,那你應該就要離開,因為這種公司不值得浪費時間。

但如果你心中有火,請把他轉化出來,讓他成為改革向上的動力,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達思智能科技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2017/07/10,職場Photo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周海威勞雇關係,就像大自然中的冰與火一樣,有時衝突、有時共存,用時事、法令、實際案例來與大家分享、討論,找出一個適合的角度與解答。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最近在工作上遇上了讓我天人交戰、極其艱難的選擇,我開除了我的一位下屬,同時也是一位資深員工,各位一定會覺得我腦筋有問題,在這個勞資對立的氛圍之下怎麼會做這種事?資遣就好了啊?但各位請相信我,如果我們今天都是要用錢來「打發員工」的話,那麼我如何對得起在公司裡面兢兢業業、努力工作的員工呢?全案現在都會走法律途徑,我也知道公司的很多同仁都有看我的文章,但我個人覺得坦誠與直接是一間企業所要建立的價值。

所以我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對於「群體取暖」的看法與建議。

一、工作認不認真基本上不是一個重點,重點在於你清楚「公司標準」嗎?以前在幹顧問的時候,我最常聽到員工問的一個問題:「我又沒有犯錯、工作也很認真,為什麼我都沒有辦法加薪、升官?」我必須說一句坦白話,所謂的認真其實只是「基本要件」,我的確很欣賞努力工作,認真投入的員工,但這都還是一個開端罷了。

更重要的是你必須了解一件事,那就是公司對於你的這個工作真正的標準在什麼地方?我的意思是看倌們,你是否敢去問直屬主管或是老闆,在他們的眼中,你的工作表現到底是什麼評價?太多的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我建議你最好不要用「我認為⋯⋯」、「我覺得⋯⋯」這種邏輯,因為那只會讓你更封閉,離升遷更遠而已。

二、你的「同情」基本上叫一文不值,因為你並沒有付他們薪水天底下沒有一個正常的主管喜歡「開除人」或「叫人走路」,因為沒有人會喜歡臨時沒有工作。

但我必須提醒各位看倌,當事人通常一開始就會陷入情緒之中,這我可以理解,但圍繞在他身邊的人們,有的是看好戲、有的是抱不平。

我想請問一下,那些抱著同情心、甚至是忿忿不平的人,你的消息來源是哪來的?是否有來詢問相關部門的處理標準為何?如果你都沒有做的話,我只能說你的情緒根本是「一文不值」,說穿了就是個屁,因為不是你在付這位員工的薪資,所以你當然可以不急不徐、你當然可以看好戲。

但當事人的工作表現、工作內容為何,你真的知道嗎?就因為工作久了,是兄弟、姐妹,有感情的基礎,所以公司就理當然要體恤、要理解?問問自己吧,也許我今天的這篇文章還真的點出了目前勞資對立的要害在什麼地方。

三、你可以抱怨,但請不要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沒有人不會抱怨,我也會,但聚於取暖的結果就是會讓那個團體產生所謂的「錯覺」。

各位一定有碰過,私底下講的口沫橫飛,但卻不敢向上反應?只帶了一句說怕公司秋後算帳?如果你是這種類型的人,你還真的要小心,自以為是的結果就是妄下斷論,你只會越做越無力,重點是你還會把這種情緒傳染給其他的同仁,請問如果您是老闆的話,這種人你會留嗎?更不要說妄想用群眾的力量來表態,以為這會讓公司感到壓力,你連問的勇氣都沒有了,就算是聚集了不少人,然後呢?不要自以為是的下斷論,因為你是在拿你的未來開玩笑啊。

四、對公司不滿就來反應,不然就離開,抱怨取暖只會讓你更差而已對公司不滿其實是一個普遍的現象,但有一句老生常談:「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數的人找藉口。

」你對公司最後的依戀如果只剩薪水的話,那我還真的要勸你想一想。

不滿又不反應,不滿又不離開,最後你就會成為寄生在公司,心中沒有光明,只有滿滿的負面情緒,最愛的就是聚在一起取暖,講講五四三。

你真的是如此,早晚就會被淘汰,看到這裡,你是否要開始思考一下,調整一下思維,否則接下來你只會更難過、更忿忿不平罷了。

結語沒有人是不可取代的,這一點是釘在板上的現實面。

一間公司如果不能接受員工的意見,那你應該就要離開,因為這種公司不值得浪費時間。

但如果你心中有火,請把他轉化出來,讓他成為改革向上的動力,不要一昧的只會躲在牆角邊療傷及啜泣。

不要再演那種「生不逢時」的爛戲碼了,因為那只會讓你死得更快罷了。

本文獲作者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責任編輯:彭振宣核稿編輯:翁世航猜你喜歡Tags:職場取暖辦公室八卦職場人際成為會員,在關鍵評論網暢所欲言成為會員成為會員清大「AI鷹眼」數位監考技術值得肯定,但防弊心態與行為資料收集,是否符合評量的原意?1則觀點林鄭月娥不參選,蔡子強:抗疫差及與建制派關係差2則觀點放在國際戰略架構下,才能正確解讀「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的真義1則觀點第一線教師哀鴻遍野,「雙語國家」為何成為語言學家口中「誤國誤民」的政策?1則觀點ACG名曲惡搞作《千本幼女》本質上就是首糟糕「歪歌」,被罵剛好而已1則觀點訪國中健康課本編撰委員:12年國教的「月經教育」有哪些改革?為何無法納入更多「素養導向」的教學理想?1則觀點在烏克蘭移民第二多的加拿大,我如何與不同學齡的孩子們討論俄烏戰爭?2則觀點【關鍵眼中盯】對於18歲公民權,國民黨仍有人認為:反正他們又不會投我,為何要支持?1則觀點戰地新聞不可或缺的「fixer」,冒死成就外媒報道2則觀點海洋獵人:鯨魚與海鷗的攻防戰1則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