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大乘論世親釋記要(共二冊) - 博客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大乘佛法中,要能從唯識行證的實踐立場,統攝大乘法要者,莫如《攝大乘論》。
而能闡明無著菩薩之本意,應以世親釋、真諦譯為主。
此論安立阿黎耶識;以三性三無性為 ...
選擇語言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網站
博客來
售票網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海外專館
:::會員服務|快速功能
0結帳
您好 ( 登出 )
登入
加入會員
購物金
購物金 0
儲值金 0
E-Coupon 0 張
單品折價券 0 張
OP點數兌換
會員專區
電子書櫃
線上客服
繁體
關閉廣告
展開廣告
回博客來首頁
客服公告:反詐騙!提醒您「不碰ATM、網銀,不說信用卡資料」詳情
移動滑鼠展開全站分類
:::全站分類
全站分類
:::網站搜尋
全部
展開
全部
圖書
電子書
有聲書
訂閱
影音
百貨
雜誌
售票
海外專館
快速到貨
禮物卡
搜尋
熱門關鍵字
大谷翔平
黃大米
半導體投資大戰
大逃離
中文書
兒童暑期閱讀
新書
預購
排行榜
選書
即將出版
特價書
香港出版
讀者書評
出版社專區
分類總覽
博客來中文書宗教命理佛教佛教經典/解說商品介紹
看大圖
!上頁
下頁
試閱
攝大乘論世親釋記要(共二冊)
已追蹤作者:[ 修改 ]
確定
取消
作者:李森田
新功能介紹出版社:蘭臺網路
新功能介紹出版日期:2021/10/01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1800元
優惠價:9折1620元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1530元
優惠折扣8/7-8/8超級會員日|全館結帳滿千再88折(部份除外)
【分級買就送】會員日:分級會員最高送1.5%OPENPOINT(部份除外)
分期價:(除不盡餘數於第一期收取) 分期說明
可接受VISA,Master,JCB,聯合信用卡
3期0利率每期540
運送方式:臺灣與離島海外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可配送點:全球可取貨點: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
載入中...
我要寫評鑑
分享
上頁下頁
內容簡介
大乘佛法中,要能從唯識行證的實踐立場,統攝大乘法要者,莫如《攝大乘論》。
而能闡明無著菩薩之本意,應以世親釋、真諦譯為主。
此論安立阿黎耶識;以三性三無性為主軸;以唯識觀行成就能緣所緣平等之無分別智,入見道位;並勤修六波羅蜜;斷除諸地障;依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成就法身。
此是完整的大乘修學體系。
此論是早期瑜伽行派之核心傳承。
本書之論文及《世親釋》以陳真諦譯本為主,多處引用《大乘莊嚴經論》、《中邊分別論》、《唯識三十頌》,以其傳承相同,時代相近、思想體系一致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森田
1949年出生於台灣嘉義,台大電機系畢業。
早期學俱舍、中觀,後來深入學習瑜伽行派諸論典。
近年整理二萬五千頌般若經與現觀莊嚴論之對讀。
完成之學習記要有:
1.攝決擇分記要(瑜伽51~57)(決定藏論)
2.攝大乘論世親釋記要(上、下)
3.中邊分別論記要
4.辨法法性論記要
5.大乘唯識論記要
6.三十唯識論記要
7.無相思塵論記要
8.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上、下)
9.大乘莊嚴經論記要(上)
目錄
【上冊】
自序─唯識學與《攝大乘論》 2
前言 7
序分 24
世親序頌 24
甲一 總標綱要 27
正宗分 37
甲二 應知依止勝相第一 37
甲三 應知勝相第二 141
甲四 應知入勝相第三(卷七) 277
甲五 入因果勝相第四(卷九) 355
甲六 入因果修差別勝相第五(卷十) 389
甲七 依戒學勝相第六(卷十一)7 454
甲八 依心學勝相第七(卷十一)12 470
【下冊】
甲九 依慧學勝相第八(卷十二) 500
甲十 學果寂滅勝相第九(卷十三) 538
甲十一 智差別勝相第十 553
流通分 659
結說勸誡 659
參考資料 664
壹、無著與攝大乘論之正依經論(佐佐木月樵) 664
貳、婆藪槃豆法師傳(真諦譯) 721
參、真諦三藏傳之研究(宇井伯壽) 726
肆、安慧說與護法說之根本分別何在?(上田義文)【應知勝相第二】 762
伍、唯識思想基本三概念的意義(上田義文)【應知勝相第二】 778
陸、關於古唯識說與新唯識說的不同(上田義文)【應知勝相第二】 808
柒、pratibhāsa與pariṇāma(上田義文)【應知勝相第二】 816
捌、唯識說與唯識觀(上田義文)【應知勝相第二、應知入勝相第三】 841
玖、以三性說明唯識理【應知勝相第二】 877
拾、唯識與無心(上田義文)【應知勝相第二】 883
拾壹、初期瑜伽行派的「知」能知與所知的關係(上田義文)【應知勝相第二】 896
拾貳、顯識論(從無相論出)(真諦譯)【應知勝相第二】 913
拾參、攝大乘論疏卷五(真諦)【應知依止勝相第一】 939
拾肆、攝大乘論疏卷七(真諦)【應知入勝相第三】 954
拾伍、唯識之實踐(早島理)【應知入勝相第三】 970
拾陸、大乘莊嚴經論度攝品(波羅頗蜜多羅譯)【入因果勝相第四】 984
拾柒、比丘比丘尼戒與羯磨法(聖嚴)【依戒學勝相第六】 1000
科判表 1003
看更多
序
序
唯識學與《攝大乘論》
唯識之說在《解深密經》、《大乘阿毘達磨經》、《瑜伽師地論》、《大乘莊嚴經論》、《中邊分別論》都有敘述,但一直缺乏有組織地總括全部學說,有的只是片斷或一鱗半爪的散說。
直到無著的《攝大乘論》,才彙集全體學說理論,並加以組織。
《攝大乘論》因此是第一本總括唯識說的書,影響極大。
不論從印度哲學史全盤或從佛教整體來看,對此論之根本而詳細的解明,都是不可或缺的;但遺憾的是《攝大乘論》之梵文本至今尚未發現。
現存漢譯本則有四:
(1)北魏佛陀扇多譯《論本》二卷。
(2)陳真諦譯《論本》三卷和《世親釋論》十五卷(或十二卷),另作《義疏》八卷。
(3)隋達摩笈多和行矩等譯《世親釋論》十卷。
雖未譯出論本,但可從《釋論》中擷取論文,稱《大業論》。
(4)唐玄奘先譯《世親釋論》十卷和《無性釋論》十卷,後譯出《論本》三卷。
真諦以弘揚《俱舍論》、《攝大乘論》為生命,其學說保存了護法以前瑜伽行派之說,也包含安慧、難陀之想法。
玄奘新譯則全是依據《成唯識論》所述護法之說,而以真諦譯為謬誤,尤其窺基等更是諸多駁斥。
此種「非己即彼」的排他對立立場,在往後漢傳佛教產生諸多問題。
要了解護法之說當依玄奘所傳,但若只以此為據而求回溯無著原意,恐易生偏頗。
我們探討唯識說的根本構造時,如果不借助《攝大乘論》和《世親釋》,很難獲得理解,甚至不可能理解。
因為過去之理解都只依據《成唯識論》,或依據阿黎耶識說的如來藏緣起說,此等並不是唯識無境說。
然而我們看到真諦譯諸書,尤其是《攝大乘論》中如何呈現根本思想時,才會理解這些並不是譯者真諦的說法,而是原著者無著、世親的說法。
真諦譯「能分別是識、是依他性,所分別是境、是分別性」的根本特色,在《轉識論》、《三無性論》中都有清楚的敘述。
此二論雖佔有重要地位,但仍不及《攝大乘論》和《世親釋》重要。
總之,真諦譯《攝大乘論》及《世親釋》才是教知我們古唯識說根本構造唯一無二的論著。
《攝大乘論》總攝大乘修行義,提出「十勝相」:
(1)由教由理安立阿黎耶識為一切染淨法之所依,由此有生死,由此有涅槃。
廣明一切種子果報識(阿黎耶識)之種子義與熏習義。
(2)以依他性、分別性、真實性三性廣成唯識義,明辨三性非一非異、以三性成立分別所分別、以三性明三無性。
(3)以唯識無境及境無識亦無之二方便,以三相入觀法(入唯量、入唯二、入種種)證入分別性、依他性及真實性之唯識真觀,得無分別智、入見道。
(4)以勤修世間六度為因,圓滿出世清淨六度為果。
(5)由所入因果修差別立十地,除十種無明成就法界十種功德。
(6)於修差別中依戒學、心學、慧學圓滿大乘三學究竟。
(7)捨離惑與不捨離生死,二所依止轉依為相,即是菩薩無住處涅槃,此中生死是依他性不淨品一分為體,涅槃是依他性淨品一分為體。
(8)以十門廣分別法身體相,成就法身(從而是佛三身),知智果差別。
大乘佛法中,要能從唯識行證的實踐立場,統攝大乘法要者,莫如《攝大乘論》。
而能闡明無著之本意,應以《世親釋》、真諦譯為主。
此論安立阿黎耶識,以三性三無性為主軸,以唯識觀行成就能緣所緣平等平等之無分別智,入見道位,勤修六波羅蜜,斷除諸地障,依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成就法身。
此是完整的大乘修學體系。
此論是早期瑜伽行派之核心傳承,與後期之《成唯識論》不同。
此書為《攝大乘論》之學習記要,所用之論文及《世親釋》以陳真諦譯本為主,多處引用《大乘莊嚴經論》、《中邊分別論》、《唯識三十頌》,以其傳承相同,時代相近、思想體系一致故。
此等諸論雖然所重各有不同,但能互相補強闡釋。
近代學者中,除了大量引用上田義文著述外,亦借助宇井伯壽之研究。
在我學習及整理記要四年多來,常常法喜充滿,總希望能與他人分享此法喜。
願此記要能方便學者學習《攝大乘論》,願學者也能法喜充滿,早成無上道。
李森田
2021年3月于台北
看更多
詳細資料
ISBN:9789860643039叢書系列:佛教研究叢刊規格:平裝/1032頁/19x26x5.4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宗教命理>佛教>佛教經典/解說
內容連載
前言在展開研討之前,願將本書的重點,也是作者思考研習此主題的架構,先做扼要說明。
一、《攝大乘論》之組織《攝大乘論》,從唯識行證實踐之立場,統攝大乘義,總為十勝相。
1.應知依止勝相安立阿黎耶識,攝藏諸法種子,又為三界異熟果識。
說一切法甚深緣起,諸法從種生故,各有自性,待緣起故,都無自我。
2.應知勝相分別凡聖所知境界實相,含括於依他性、分別性、真實性中。
3.應知入勝相於應知三自性,其能成入及所成入,即是唯識性。
由唯識道得入三性願樂位(加行位)。
由二方便入唯識真觀,得無分別智。
4.入因果勝相六波羅蜜雖是世法,能引出世法,能生唯識道,是入三性因。
菩薩已入地,出世清淨六波羅蜜,即是入三性果。
5.入因果修差別勝相此明出世菩薩十地差別修殊勝相。
對治十種無明,證入十相法界,五相善修,成辦五果,歷三大阿僧祇劫,修乃究竟。
6.於修差別依戒學勝相於入因果修差別諸地中,依四種差別明菩薩依戒修觀殊勝。
7.此中依心學勝相依六差別顯菩薩乘心學殊勝。
8.此中依慧學勝相依慧學以十九義分別無分別智,以唯識義成立無分別理。
9.學果寂滅勝相(斷殊勝)於地中有戒心慧學三種依學修觀,其學果即是煩惱所知障滅,菩薩之無住處涅槃。
無住處涅槃,轉捨雜染,不捨生死,廣大轉依,功德無盡。
於生死涅槃起平等智,於生死非捨非不捨,於涅槃非得非不得。
10.智差別勝相(無障智殊勝)由佛三身(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知智果差別,並以十門廣分別法身體相。
後五勝相即是顯菩薩在入地後,依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成就法身之勝相。
二、所依經論《攝大乘論》,從唯識行證實踐之立場,統攝大乘義,總為十勝相。
〔所依經〕1.《大乘阿毗達磨經》(1)《攝大乘論》與《大乘阿毗達磨經》自古以來,認為《攝大乘論》是解釋《大乘阿毗達磨經攝大乘品》。
①北魏佛陀扇多譯無法確定本論是解釋《大乘阿毗達磨經攝大乘品》。
②真諦譯中並不能顯示本論是解釋《大乘阿毗達磨經》或解釋其〈攝大乘品〉。
攝論宗只說《攝大乘論》是依據此經某些部份,總攝大乘義之論著。
看完整內容連載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
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同類商品新上架
1.
雪心賦透析
2.
不要再問我怎麼詳批紫微斗數
3.
學會道法符籙,就看這一本
4.
明明白白是自心:大手印經典《明現本來性》釋論
5.
亞特蘭提斯的白色光塔:世界第一本白光天人通靈傳訊,喚起你亞特蘭提斯的智慧與天賦
本類新品熱銷
1.
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暢銷新版:限量典藏筆記本+電影早場優惠套組)
2.
愛、健康與金錢的祕密:大師課程
3.
薩古魯談業力:一個瑜伽士關於改變命運的教導
4.
神明怎麼那麼可愛!:寶島諸神降落,有看有保庇!
5.
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暢銷新版)
本類暢銷榜
1.
拴馬索
2.
當和尚遇到鑽石(二十週年金典紀念版):一個佛學博士如何在商場中實踐佛法
3.
先放手,再放心:我從《心經》學到的人生智慧
4.
靜心書寫.活得像雲般自由:先放手,再放心〔心經手抄本〕108天練習【藏青祈福版】(隨書附贈「2022年曆心經臨摹帖」乙張)
5.
平安鈔經組合《心經》4本組合
訂閱電子報
想獲得最新商品資訊,請訂閱免費電子報
關於我們
關於博客來
關於PCSC
隱私權政策
服務條款
人才募集
利害關係人專區
會員服務
加入會員
新手上路
會員分級
訂閱電子報
24小時隔日取貨
行動博客來
切換行動版
合作提案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加入供應商
AP策略聯盟
異業合作
客服中心
查詢帳號密碼
客服信箱
客服中心Q&A
線上客服
好站連結
OKAPI 閱讀生活誌
青春博客來
售票網
博客來Youtube
博客來粉絲團
得獎認證
天下雜誌2017金牌服務大賞
2016新世代最嚮往企業
SSL憑證服務
數位時代2012年台灣網站100強
電子發票推廣標章
dpmark資料隱私保護標章
數位時代2011台灣電子商務TOP50強
行政院環保署B2C網購包裝減量標章。
包裝減量。
環保材質。
循環包材。
客戶服務專線:02-26535588傳真:02-27885008服務時間:週一~五8:00~19:00,週六~日、例假日9:00~18:00,365天全年無休
博客來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址:臺灣115台北市南港區八德路四段768巷1弄18號B1之1 食品業者登錄字號:A-196922355-00000-9
Copyright©since1995books.com.twAllRightsReserved.
延伸文章資訊
- 1攝大乘論釋》中「解性」意涵之探究
關於真諦於《攝大乘論釋》中所譯「解性」一詞,從古至今各家解釋不盡相同,至今仍是一懸而未決的課題,其中多單從出世間法理解之。本文嘗試提出「解性」的另一種詮解向 ...
- 2T31n1595_006 攝大乘論釋第6卷| CBETA 漢文大藏經
攝大乘論釋卷第六. 世親菩薩釋.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釋應知勝相之二十五卷成 ... [0191c08] 諸佛世尊於大乘中。說鞞佛略經。此經中說。云何應知分別性。由說無有品類。
- 3A049. 《攝大乘論》(真諦) 新編 - 菩薩藏佛教學會
攝大乘論印度瑜伽行學派重要的著作,無著論師造,又稱攝論,為攝論宗的根本要典,為「十支論」中的「廣苞大義支」。我國有三種譯本,一者後魏佛陀扇多譯, ...
- 4攝大乘論版本比對- DEDU
攝大乘論真諦譯, 攝大乘論本玄奘譯 ... 如此等識,虛妄分別所攝,唯識為體,非有虛妄塵顯現依止,是名依他性相。 ... 云何無義種種戲論言說而轉?為除此疑說谷響喻。
- 5《攝大乘論》玄奘與真諦譯本(全文對讀) - DEDU
攝大乘論_唐‧玄奘譯, 攝大乘論_陳‧真諦譯 ... 阿毘達磨大乘經中,薄伽梵前,已能善入大乘菩薩, ... 由此所說諸佛世尊契經諸句,顯於大乘真是佛語。 一、列十勝相.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