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大乘論釋》中「解性」意涵之探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關於真諦於《攝大乘論釋》中所譯「解性」一詞,從古至今各家解釋不盡相同,至今仍是一懸而未決的課題,其中多單從出世間法理解之。
本文嘗試提出「解性」的另一種詮解向 ...
隨時查.隨時看,你的隨身圖書館已上線!
立即使用
DOI
是數位物件識別碼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簡稱,
為物件在網路上的唯一識別碼,可用於永久連結並引用目標物件。
使用DOI作為永久連結
每個DOI號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為永久網址。
如以DOI號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獻為例,此文獻的永久連結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後不論出版單位如何更動此文獻位置,永久連結所指向的位置皆會即時更新,不再錯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獻
有DOI的文獻在引用時皆應同時引用DOI。
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規範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連結。
DOI可強化引用精確性、增強學術圈連結,並給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經驗,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過五千萬個物件申請DOI。
如想對DOI的使用與概念有進一步了解,請參考
華藝DOI註冊中心
(
doi.airiti.com
)
。
來源資料
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學位論文
碩士班/2013年
「捨」之研究──以《阿含經》、《尼科耶》為主
法藏敦煌藏文寫卷P.T.980考釋
佛教語料「品目自動對列」研究--以《法華經》藏漢譯本為例
漢、藏《華嚴經•淨行品》研究
解藏護之學派思想傾向考察──以《論理的語言》中四學派一節為主
法藏六相說之探討—以《探玄記.十地品》初地菩薩為主
試探虛雲和尚看話禪之特色──以「一念未生」為中心
菩薩無分別智斷障證真之研究──以《成唯識論》為中心
《攝大乘論釋》中「解性」意涵之探究
《未來史》研究
人文學
>
宗教學
佛教學院
>
佛教學系
書目管理工具
書目匯出
加入收藏
加入購物車
E-mail給朋友
列印書目
相關連結
問題回報
購買單篇
全文下載
《攝大乘論釋》中「解性」意涵之探究
TheReserchofJiexinginMahāyāna-saMgraha-bhāSya
康吉良
,碩士 指導教授:蔡伯郎
繁體中文
DOI:
10.6819/DILA.2013.00005
解性;真諦;依他通二性;依他性;此界;一本識;本覺;如來藏;jiexing;ParamArtha;paratantra;svabhAva
分享到
摘要
│
參考文獻
(104)
│
被引用次數
(1)
│
文章國際計量
摘要
〈TOP〉
關於真諦於《攝大乘論釋》中所譯「解性」一詞,從古至今各家解釋不盡相同,至今仍是一懸而未決的課題,其中多單從出世間法理解之。
本文嘗試提出「解性」的另一種詮解向度,認為其有別於出世間性之「如來藏」、「本覺」、「法身」、「真如智」、「阿摩羅識」或「本有無漏種子」等。
「解性」之「解」具「通二性」之意,「解性」則意指一能通染、通淨的種子識界,為一切法之通因,亦是真諦所譯之「唯一本識」,為依他性之體類,由此成染、淨二品,相應於緣起流轉與還滅的雙向性;此外,界頌的整體架構與依他性能成立染、淨二品之定義以及金藏土喻中地界顯現染淨二品之系統,三者乃具有一致的理論脈絡。
是故本文以為真諦在《攝大乘論釋》中曰「界以解為性」,乃是說明「界以通二性為性」,此界由具能通染淨二性之故,方交代出「此界無始時」一偈中後句之「若有諸道有」與「及有得涅槃」之染淨二相。
真諦以「解」字劃開唯識與如來藏的模糊地帶,說明《攝論》的界義並非如來藏等唯淨非染的固定格局,又能開解阿梨耶識偏重於雜染一端的狹義立場,擴充其涵攝染淨兩端的廣義面向,彰顯出《攝論》阿梨耶識的特義,別具意義。
由此,本文以為真諦並非以如來藏緣起的立場或《起信論》的觀點來詮釋《攝論》,且對於界頌中關於「界」作為因義,即是種子的理解上,本文亦認為真諦並無與世親、無性的觀點相違背離;他反而是忠實的呈現《大乘阿毘達磨經》中阿梨耶識通二性的定位,以及此經中阿梨耶識與依他性的連結對等關係,保留其原意並承續、彰顯於《攝論釋》中,一貫而整體,並非是後來人們對真諦翻譯多不忠實原典的看法。
因此,關於多年來後世評定真諦以如來藏或《起信論》的立場來詮釋《攝論》的理解,或許尚有重新審視與探究的空間。
參考文獻
(
104
)
〈TOP〉
牟宗三(1997)。
《佛性與般若》(上冊)。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連結:
印順(1993)。
〈論三諦三智與梨耶通真妄---讀《佛性與般若》〉。
《華雨集》第五冊。
新竹︰正聞出版社。
連結:
印順(1995)。
〈起信論與扶南大乘〉。
中華佛學學報。
第八期。
連結:
陳一標(2004)。
〈解性梨耶與智如合一—有關此界無始時頌之分析〉。
玄奘人文學報第三期。
連結:
陳水淵(1997)。
〈《攝大乘論》之依他性初探〉。
中華佛學研究第1期。
臺北:中華佛學研究。
連結:
被引用次數
(1)
〈TOP〉
蔡亞晴(2015)。
IFRS下企業導入合併報表系統之探討—以X公司為例。
中正大學會計資訊與法律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2015。
1-72。
文章國際計量
〈TOP〉
E-mail
:
文章公開取用時,將寄通知信至您填寫的信箱地址
E-mail
:
購物車中已有多篇文章,請問是否要先清除,或一併加入購物車中購買?
延伸文章資訊
- 1《攝大乘論》玄奘與真諦譯本(全文對讀) - DEDU
攝大乘論_唐‧玄奘譯, 攝大乘論_陳‧真諦譯 ... 阿毘達磨大乘經中,薄伽梵前,已能善入大乘菩薩, ... 由此所說諸佛世尊契經諸句,顯於大乘真是佛語。 一、列十勝相. 攝 ...
- 2攝大乘論(真諦) 新編:佛教法相唯識宗根本論 - 讀墨
《攝大乘論(真諦) 新編》電子書- (書名)無著菩薩所造,有三譯:一為後魏佛陀扇多譯,二卷。二為陳真諦譯,三卷。三為唐玄奘譯,三卷。前二謂之攝大乘論,後一謂之攝 ...
- 3T31n1595_006 攝大乘論釋第6卷| CBETA 漢文大藏經
攝大乘論釋卷第六. 世親菩薩釋.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釋應知勝相之二十五卷成 ... [0191c08] 諸佛世尊於大乘中。說鞞佛略經。此經中說。云何應知分別性。由說無有品類。
- 4攝大乘論釋》中「解性」意涵之探究
關於真諦於《攝大乘論釋》中所譯「解性」一詞,從古至今各家解釋不盡相同,至今仍是一懸而未決的課題,其中多單從出世間法理解之。本文嘗試提出「解性」的另一種詮解向 ...
- 5A049. 《攝大乘論》(真諦) 新編 - 菩薩藏佛教學會
攝大乘論印度瑜伽行學派重要的著作,無著論師造,又稱攝論,為攝論宗的根本要典,為「十支論」中的「廣苞大義支」。我國有三種譯本,一者後魏佛陀扇多譯, ...